首页游戏资讯假如说香港演员中能和梁家辉抗衡的,只有刘青云

假如说香港演员中能和梁家辉抗衡的,只有刘青云

misa2 03-04 4次浏览 0条评论

文丨灰狼

香港影帝大抵分两种:一种是天生有贵族之气,举手投足弥散着卡里斯玛式超然魅力,即所谓的「大男主」,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皆在其列;一种是天生有市井之气,面相普通到扎人堆里也看不见,即所谓的「非典型男主」,以黄秋生、吴镇宇、刘青云为代表。

称后三者为「港片三杰」,是毫不为过的说法。但这三杰之中,也有明显的内在差异:黄秋生人狠话不多,经常以墨镜遮面,性格深如大海无从揣测;吴镇宇有点贼眉鼠眼,时而奸邪时而天真孩子气,摇头晃脑一如精神分裂者;刘青云一脸忠厚相,是可靠之人,其心境敞亮,看众看得见、摸得着。

这种可靠和通透,让刘青云戏里戏外都表里如一。对银河映像的杜sir来说,他是一位忠臣良相;对于他的太太郭蔼明来说,他是一位模范丈夫;对广大的港片影迷来说,他则是一颗定海神针。

展开全文

这个「定」字堪称刘青云身上的玄学,这类似一种乾坤属性,在杜琪峰那宛如黑色拼图的影片中,以静制动是绝对的哲学基础,刘青云自然能够成为那颗岿然不动的先决棋子;而在世纪前后的鬼马喜剧和都市娱乐片中,为了让浮夸的剧情不至于完全脱线,刘青云这样的「秤砣」也别有妙用。

就「食得开」这一点来说,刘青云比之黄秋生和吴镇宇,可谓是远远领先,这很大程度上要回于定场的玄学。虽然黄和吴也有定场的属性,但前者总会过于深沉而后者总会稍显浮夸——这类定场的方式,和那些「大男主们」以自身魅力对场景环境构成影响的构思是一样的。只有刘青云等极少数演员是一个例外,定场在此不是个人气质的注进,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手段,这种建构通常来说显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刘青云的第一眼特色是不明显的——不似周润发的英雄气势、张国荣的钟灵毓秀或者梁朝伟的忧郁神摘。刘青云不会让电影打上他自己的色调,而是为影片打造某种中性的、坚实的地基。

第二,刘青云并不会构成和他人的竞争——他和影片中其他演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你赢我亏的零和游戏,更无须彼此之间做出牺牲让步。刘青云更像是一个参照物和激发器,任谁跟他搭档都会遇强则强,乃至冲破自身瓶颈。对此,《暗战》中的刘德华就是最好的例子。

《暗战》(1999)

第三,刘青云的代表作通常都不是独角戏——或者说「一头沉」对他来说不是好事,也不轻易出彩。大多数时候,刘青云的作品都是以双雄或者铁三角的模式出现,像《窃听风云》系列以及最近的《拆弹专家2》都是如此。在这类影片中,刘青云是定场者的角色,其他人是机动性的角色。

《窃听风云》(2009)

但这绝不意味着,刘青云本人就是一个「高级绿叶」,在这一类多主角男人戏的特定场域中,其他人好比天上的风筝,但却是刘青云本人,攥着那跟决定性的引线。正是这种特质,让杜琪峰绝对放心地把银河映像历史上的众多压轴角色交到他手里,或者我们干脆可以说:在银幕中的场域里,刘青云依靠自己微妙的牵引互动能力,代行着导演之职。

在2007年之前,刘青云已经六届七次进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提名,但无一获奖,影迷们集体叹惋,说金像奖目不识丁,替刘青云打抱不平。这其中特别以2000年和2004两届为最——这两届的影帝都被刘德华拿走,分别是《暗战》和《大块头有大聪明》;而刘青云同时提名且明显技高一筹的《目露凶光》和《忘不了》则名落孙山。

《目露凶光》(1999) 《目露凶光》(1999)

刘德华获奖而刘青云不获奖,似乎成了流量高于演技、勤劳大过天赋的庸俗时代话语。但另一方面,从香港金像奖的历史话语中,这一抉择也无可厚非——究竟他们已经有了梁朝伟、梁家辉这些典型的天赋选手,那么剩下的有限口粮就应该分给那些勤劳后进者(如刘德华、周星驰、李连杰)或者那些出奇制胜者(如郑则仕、黄秋生),像刘青云这样本身天赋不凡但又走稳定角色路线的,反而占不到半点便宜。

所以当2007年刘青云终于凭借《我要成名》问鼎金像奖的时候,舆论界一片哗然。这部有关潘家辉——一个无冕之王的心酸历程的电影,不正是刘青云多年来那不受待见的讽喻性写照吗?然而从客看角度来说,《我要成名》本身既属于不折不扣的烂片,刘青云的演出也只是常规操作,从当届的提名单来看,不但严厉意义上打不过《父子》中的郭富城,就算是能不能打败《伤城》中的梁朝伟,恐怕都是个大大的疑问。

《我要成名》(2006)

在《我要成名》之前,刘青云高于本片演技的作品,至少有十部之多。但这些影片并非给他换来什么,也许就是因为定场之外的第二个特色——透明。刘青云相貌可概括为市井、无能、傻气、可靠,他的秉性、他的内在总能一眼看穿。甚至就连他一贯扮演的角色来说,也是相当模式化的——刘青云最擅长的角色只有两种:脾气急躁的警察以及自作聪明的男人。

刘青云的警察形象始于1995年的《无味神探》,随后是《冲锋队怒火街头》《黑侠》《高度戒备》和《暗战》系列。这些影片勾勒出刘青云的职业主线之一,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高概念警匪片或者高概念的警察形象,刘青云才奠基了自己的业内地位——无论是《高度戒备》中那样着重斗勇,还是《暗战》中那样着重斗智,都焕发着急躁警察的多面神摘。自此,刘青云接过了前辈李修贤的衣钵,成为香港警察新的银幕代言人。

《高度戒备》(1997)

另一挂是自作聪明的男人,这始于同时期的《整蛊王》,随后是《呆佬拜寿》《绝世好bra》《鬼马狂想曲》和《我的左眼见到鬼》等等。这些影片是刘青云的另一面,意味着他在香港新世纪前后的市民喜剧,或者最接地气的中成本商业类型中找到了自我定位——虽然其中很多是庸俗之作,甚至有烂片之嫌,但刘青云每个角色都演的有声有色,道尽了何为态度演员——对比来看,梁家辉这位戏骨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经常一烂俱烂),刘青云则能出淤泥而不染。

《我的左眼见到鬼》(2002)

刘青云的这两个模式样板,和1995年开始组建银河映像的杜琪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杜琪峰在黑色警匪片和通俗喜剧片之间翻云覆雨一样,刘青云也在这两个大相径庭的领域游刃有余,这种惊人的平行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演员和一种模式创作相互成就。

这就像周润发和吴宇森相互成就、梁朝伟和王家卫相互成就,而刘青云则是和杜琪峰相互成就。这种透明且轻易回纳的模式化,的确是港片近二十年来的宝贵遗产,它一方面形成了一种供养机制(商业养风尚)和一种继续的风尚烙印,但另一方面也轻易让模型僵死,陷进一种「精致的无能」。

精致的无能是杜琪峰的命门,也是刘青云的遗憾。杜琪峰近来江河日下,风评近乎扑街,证实他早已经过了巅峰期;刘青云虽然没有这种明显的风评下跌,但依稀看察他近年来的影片,从《大魔术师》《扫毒》《暴疯语》《廉政风云》到《拆弹专家2》,刘青云的角色一律是常规操作,熟悉的配方仍在,但也压根找不到任何层面的惊喜。

《廉政风云》(2022)

精致的无能,也表现在他更多作为一把奖项的定场标尺出现,这是稳定性盖过高峰灵感的证实:从1994-2015,刘青云获得过16次金像奖影帝提名,为历史之最,超过梁家辉的14次和梁朝伟的11次,独霸榜首。但获奖仅有两次,《我要成名》和《窃听风云》都非其巅峰作品,也非其演技标杆。

《窃听风云》(2009)

这一遗憾也可以回为刘青云本人的困境:他终其一生还是一个类型演员,只活在类型片之中。在类型片外,他并无建树,从没有碰到过王家卫、侯孝贤这样的艺术开导者,他本人的外形和气质也不符合这样的路向;而在类型片之内,他虽然可以雄霸一方,但因为有同龄段的刘德华、郭富城、梁朝伟等人在,他也无法占据最优质的大华语类型片资源。

作为类型片演员,刘青云可谓和香港类型片的发展一荣俱荣。回看1995-2008,在银河映像初兴乃至最盛的时候,刘青云的角色张力无限,让人过目难忘,连那些「你们有AK47,我们有MP5」和「你挡着电梯门」这样的细节台词都让人记忆犹新。

他演戏的节奏感、肢体语言的表述、细腻表情的传达,放到那个神仙打架的时代仍然一枝独秀,从《暗花》中的神异高手到《目露凶光》中的印钞专家,从《忘不了》中的小巴司机到《神探》中的疯魔探员,这些角色道尽了香港类型片曾经的想象力,只是现在物是人非,人们若只想着凭借一部《神探大战》重塑银河以及刘青云的光芒神话,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暗花》(1998)

以上不是对刘青云的苛责,而是我们经常混杂了对刘青云的定位——在一种香港明星的历史比较中,我们总是不由自主把他拉到一线大男主的层次进行比对(虽然他也配得上这个层级的比对)。而造成这种混杂比对的原因,则是因为刘青云和影迷们的距离太近了,这种接近感最能产生认同、惜才的直看情绪,就像无论刘青云在影片中和刘德华还是梁朝伟搭档,我们都更倾向于将自我带进到刘青云的角色,而非梁刘的角色之上。

在这个层面上,刘青云应该是庶民之王、市井之王,假如我们不拿他和天皇巨星们比对,而是和吴镇宇、黄秋生、任达华、张家辉这些人来对比,就更轻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些「非典型男主」、「非超巨影帝」中,刘青云都绝对是其中的第一人,无论从作品高度还是亲民程度来说,皆是如此。

僵死游戏
她丧母失女半生漂泊,被丈夫家暴,裸捐3568万,靠这件事翻身 当年挖掘皇帝陵,竟一年没进往……墓之浩大,宝物之多,超乎想象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