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蹲点笔记|科学城里新事多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蹲点笔记|科学城里新事多

misa2 03-04 3次浏览 0条评论

走进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湖光山色中一派日新月异之势:华为云联手松山湖打造的全国首个“开发者村”已落户,将以全新的开发者生态赋能东莞先进制造;新启用的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和松山湖素材实验室新园区内,争分夺秒的研发与林间湖畔的诗意栖居相得益彰……

高科技、新产业何以在“世界工厂”腹地珠联璧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探访发现,原来荔枝林间隐躲着一批静静“干大事”的新型研发机构。落地4年多的实验室,成果接连进选中国科学、重大技术十大进展;地级市的大学,因新载体的搭建连续3年位居中国使用型大学榜首;千里之外的高校,在此高筑平台撬动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换芯”升级……科学家们的故事,关乎祖国“科技与产业齐飞”的美好明天。

搭建平台形成产业聚集

在松山湖素材实验室园区内的锂离子电池研发设备前,记者见到了素材实验室副主任、锂离子电池素材团队负责人黄学杰。这位年轻时爱看武侠的科学家,在锂电科学界可是“老江湖”。2018年4月,中科院物理所应广东省、东莞市邀请前来参与建设素材实验室。次月,黄学杰便赴松山湖,一门心思推动消耗多年心血研制的第三代锂电池素材产业化。

黄学杰记得30多年前研发第一代锂电池时,时常需要解答别人的迷惘:这用在哪里?手电筒?收音机?仿佛空有一身能耐却无处施展。1998年,电动汽车市场曙光初现,他毅然下海创办企业,做的电池至今还用在法国共享租赁汽车上。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身处行业中的黄学杰倍感自豪。

可今天的“江湖”,他仍不称心。车企埋怨,电池占了一半成本,替谁打工?电池企业埋怨,素材不断涨价,何时才能盈利?老百姓也唤唤续航更长、更经济安全的车。“唯有素材换代才能打开空间。”黄学杰拿起中试线上的尖晶石镍锰酸锂电池介绍:“相比市场上最主流的二代电池,它性能提升50%,每千瓦时电池成本下降30%。我们把蛋糕做大,产业链上也有了合理的利润,车厂、电池厂和消费者都受益。”

但这次“重出江湖”,路子与20多年前迥异。记者走进一间间研发和测试室,看到来自各路企业的协作者。“当年做出一代电池,我是单打独斗,累坏了自己,耽误了研发。现在请有能力的企业上门,大家一起干。”他告诉记者,被三代电池吸引而来的,既有周边锂电头部企业,也有决心做好动力电池的车企。

“在新一代电池素材向市场推进的要害时刻,唯有把产业链上的高手聚在一起,才能加快推进交通电动化进程。”黄学杰指着一栋将建成的大楼说,“我们正在东莞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设能源素材与器件创新工场,吸引企业加进。依托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平台能力和接轨国际的机制,企业可有效降低风险,最快拿到未来市场的进场券。一期2万多平方米面积,两星期便被一夺而空。目前已聚起10多家企业,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企业进来。”

漫步实验室园区,数十个这样的锂电池团队沉浸在繁忙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家科研机构定位和布局。这个团队前路愈加清楚:手握前沿科学技术,打造助企业龙腾四海的平台,让新科技早日造福社会。

做“最接地气”的科研

要说东莞什么科技最“硬核”?无疑是如磁石般吸引着全球用户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是探查微看世界的‘火眼金睛’,中子探测器就是眼内的‘视网膜’,我们推动探测器批量研制,为大科学装置要害器件国产化作出了奉献。”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亚东自豪地说。

展开全文

来到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研发机构群星闪耀。其中,东莞理工科创研究院成为特殊的存在,几年前,毗邻社区的东莞理工学院冲破体制内外藩篱,曾经鲜为人知的地方高校,由此跃居国内使用型大学前列。

走进研究院探测技术实验室,为“国之重器”量身定制的大面积闪耀体探测器正紧张研制。“这台探测器有400多个模块,工程量浩大,如何既保证效率、质量,还要一致性特殊好,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魏亚东介绍,过往散裂中子源检测核心设备依靠进口,2019年,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找到学校,共建实验室协同创新,使探测器从“作坊式”生产变为规模量产。

实验室人员包括散裂中子源的专家、东莞理工的教授、外校联合培植的硕士、从企业聘来的工程师和劳务差遣人员等,大家亲昵协作。“科学家的要求能在这里完美落地,有赖于新型研发机构不拘一格用人的灵巧机制。”魏亚东说,“团队有位工程师仅专科毕业,按原有体制根本无法把他请进实验室,新机制下,他丰盛的工厂实战体会成为‘通行证’。”

如今,在灵巧高效的平台上,东莞理工的22支创新团队正全力把沉淀多年的前沿技术使用于火热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超声无损检测实验室,一套轨道超声导波探伤设备令人大开眼界:用超声探头轻松一测,便可“诊断”长达60米的钢轨。团队负责人张伟伟教授说,该成果不仅可解放轨道探伤工,还把缺陷检测精度从10%提升到3%左右,有看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中大显身手。

“换道超车”托举新产业

成都到东莞,1000多公里路程,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原院长、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主任陈雷霆记不清往返了多少次。

15年前,他怀着为国家孵化战术性新兴产业的使命,参与创办了电研院。随着电研院在松山湖落地生根,一家被誉为民族电子工业摇篮的高校、一座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万亿级营收规模的城市,被紧紧连在了一起。故事从何讲起?陈雷霆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了两个团队,一个浓缩着过往,一个昭示着未来。

从仅有一间电波暗室的实验室负责人,到今天实验室资产过亿、服务华为等数千企业的掌舵人,电研院持股孵化的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江感慨不已:“当年电研院整合旗下实验室资源孵化出独立企业,股改时员工心里都不情愿,担心脱离研究院难以生存。陈院长逐一做大家的工作,坚持认为实验室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摆脱体制束缚。”

这一改,正好乘上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东风,东电检测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子产品迭代周期往往仅几个月,原有体制下,一个新想法落地,两三年都过往了。而现在能随时夺在市场前头升级服务能力。”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由“加工型集群”迈向“发明型集群”,东电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我们能提供产品研发、测试、整改、认证一条龙服务。”余江告诉记者。

今天,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仍困扰着浩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由电研院牵头,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工业软件与系统创新中心两大创新联合体正加速建设。张继华教授领衔的TGV三维封装团队及其产业化公司三叠纪,就是新落地的项目之一。

张继华说,集成电路沿着老路发展,技术越来越集中在国际上少数几个大厂手中,成本也越来越高,只有开垦新路径才能突破瓶颈。团队主攻的TGV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使用空间宽广,中试制造产线很快将启动投产。

换道超车的机会就在眼前,校地同心,奋楫起航。在集成电路中心,张继华等12个团队已形成一支覆盖全产业链的“战术科学家团队”。“引进科学家团队群的新模式,将大大缩短产业链布局的时间,在东莞迅速形成产业氛围。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术科技力量,信赖‘卡脖子’难题一定会早日破解。”集成电路中心执行主任林华娟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杨)

手电筒软件
太会赚钱了!罗永浩库克新致富密码曝光…… ROG6暗黑破坏神:不朽典躲限量版评测,良心联名和霸气性能是绝配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