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破格用降将 关云长挥刀斩颜良
发生在河南的官渡之战
张法祥
三国时的第一大战争官渡之战发生在河南境内,从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大军集结黎阳,围攻白马开始,到十月曹军夜袭乌巢,水溃袁军,张高降曹,袁绍逃跑结束,历时九个月之久。途径今浚县(黎阳)、滑县(白马)、延津(乌巢)、卫辉(汲县)、获嘉、原阳、中牟(官渡)七县之地。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一代枭雄袁绍,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走上了事业的巅峰,几年征战之后统一了北方。这中间,曹操的体会千条万条,唯才是举、求贤如渴的思想政治路线,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善举,不得不令后人拍案喊绝!纵看整个官渡之战,实际上就是一场人才大战。每一个要害之处,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才佳话!
一,曹孟德破格用降将
关云长挥刀斩颜良
官渡之战的第一个回合,喊“白马之战”。
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曹操摘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装作渡河往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预备乘袁绍西来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部分军队往延津应战,曹操立刻派关羽突袭白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因此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
曹操在这一战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展示曹操民主,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摘纳谋士荀攸的计策,声东击西计。
更重要的,阐明曹操宽浩大量容人,不拘一格用人。
徐州一战,曹操军把刘备军打得七零八落,刘备投靠了袁绍,张飞逃往芒砀山,关羽和刘备的两个老婆被曹军俘虏了。曹操假如模拟滥杀俘虏的历史先例,硬把关羽给杀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不堪想象。
斩颜良诛文丑没有了,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了,单刀赴会没有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没有了,波澜壮阔蔚为壮看的三国故事没有了,亿万百姓顶礼膜拜的关老爷没有了,七十二位全神成了七十一位了,等等等等。
现在这个曹操,他不但不杀关羽,而且大胆启用降将关羽,看到关羽是个人才,一心要招降关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演了一个大度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人;破格用人,用天下可用之人的千古佳话!
而关羽呢,既知恩必报,又讲究策略。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早就做好了足够的思想预备,摘用“奇袭”之计,乘颜良不备,万马军中突袭颜良,打破了河北名将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既向世人证实关羽是人才,又向世人表明曹操有眼光。
这一战给人的启迪: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个时候的关羽,身份、地位、名誉都很低,降将,俘虏,是一个“落魄”之人!而颜良呢?那是河北名将,三军统帅,袁绍手里的第一张王牌,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主人袁绍,拥有冀、幽、并、青四州,被称为“全中国的首席雄主”,双方很不般配。谁也没有想到曹营中的一个降将、俘虏,尚无什么名气的人,能把大名鼎鼎的颜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掉头颅!势力弱小的曹操凭借强有力的用人艺术,初出茅庐就给不可一世的袁绍当头一棒,实在值得点赞!
文丑忌恨刘备早丧命 曹操延津诱敌留美名 白马解围后,曹操把白马城中的百姓全部迁出,随着曹军沿黄河向官渡撤退。袁绍闻报,又急又气,派与颜良齐名的另一位河北名将文丑和刚刚被曹操打败而投奔过来的刘备,带领大军渡过黄河南进,追歼曹军。大将沮授劝阻,袁绍不听。大军渡黄河南下时,沮授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仰天长叹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返乎!”(《三国志》2010.12月版166页) 当袁军赶到延津南的时候,曹操命令军队在延津南面土山坡下扎好营。瞭看哨发现袁军,立刻向曹操报告说:“袁绍追兵大约有五六百骑。”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袁军骑兵逐渐增多,步兵多得数也数不清!”曹操说:“不要再报告了!”就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开马,把辎重车辆都杂乱地停在路上。 不一会儿,文丑和刘备一同带领五六千人马先后赶到。曹操的将领们感到情状紧急,催请曹操下令上马迎战,曹操还是非常沉着地对他们说:“还不到时候!” 又过了一会儿,袁军后续部队大部分赶到,看到曹军的军用物资堆得满地都是,就争先恐后地往夺夺,乱成一团。 这时曹操振臂一挥,高喊一声“可以了!冲啊!”指挥全军一齐上马冲杀,大败袁绍军,斩杀了袁绍的第二张王牌文丑,俘虏了文丑的全部人马,然后退回官渡。 此次战争喊“延津之战”,又称“延津诱敌。” 这一战的意义很明显。这是曹操一生很光彩的一个情节,也是曹操正面形象的主要例证。 第一,曹操带着百姓撤退,阐明曹操爱护百姓。刘备带着百姓撤退,说了个“以人为本”,宣扬得到处都是,而曹操带着百姓撤退的事,早在刘备之前,却很少被人提起过。 第二,白马之战是曹操服从了荀攸的计策,而这次延津之战全是曹操一人操作的,在《三十六计》一书中,被作为战例讲述,所以说这件事是曹操作为“军事家”的一个主要例证。 第三,表现了曹操善于挠住人性的弱点而设谋。延津之战给人两点启迪,一是人性的弱点,二是军纪的重要。袁绍的军队一见地上有东西有财物,就迫不及待地哄夺。军纪哪里往了!见东西就要,就捡(拾),就夺,这是人的共性,是人性的弱点。聪明的曹操挠住这种弱点,命令他的部队把大批军用物资丢在延津路上以“诱惑”敌人,堪称一奇! 第四,表现了曹操胸有成竹、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沉着镇静的大将风度。这从《三国志曹操传》中曹操说的“勿复白”“未也”“可矣”,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不要再报告了”“还不到时候”“可以了”等,足可看出。 然而长期以来,曹操的这一杰作却被埋没了!中心电视台戏曲频道2009年前后曾经放过一段京剧花脸脸谱,其中有个戏名喊《战延津》,花脸脸谱人物是文丑,讲的就是这次“延津之战”。有意思的是京剧《战延津》,不是表现延津之战的实际指挥者曹操,而是表现的关羽诛文丑。而这个“关羽诛文丑”恰恰是个艺术虚构,《三国志关羽传》只记载有关羽斩颜良,文丑是在万马军中被杀的,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至今还是个谜。 《三国志•袁绍传》明确记载:“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请注重,刘备的名字排在文丑之前,除了照顾刘备的声看(刘备当时号称英雄),更是为了伺机招降关羽之故。 在追赶曹军的延津路上,刘备素知曹操善用奇兵,一直苦劝文丑郑重行动。但文丑一方面痛恨颜良被斩,一方面看不起刘备这个败军之将,根本不把刘备的劝告放在心上。更由于刘备在袁绍营中受尊重、抬举,袁绍点将时先点刘备后点文丑,引起文丑极大地不满和忌恨心理,生怕刘备挣得头功,主公袁绍看不起自己而更器重刘备。为了夺头功,文丑让刘备押后阵,自己为先锋,带着五、六百轻骑兵猛追。结果,曹操用辎重诱敌,文丑中计被斩,随后而到的刘备见文丑已死,不敢恋战,更怕中了曹操潜伏,便急速向袁绍大本营撤退了。 对此,易中天的说法是“跑了”,“跑得比兔子还快”,说刘备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对于刘备的这种负面熟悉,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点。其实这种熟悉是很肤浅的。有句民间谚语说得好“能大能小是条龙,光大不小是条虫”,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投靠袁绍,原来的一方人主屈居下位,降格到一介武夫文丑的级别,带领士兵上前线拼杀,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急,那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气势啊!难怪后来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袁本初有眼不识金镶玉 曹孟德夜半赤脚迎许攸 白马之战,颜良被斩;延津之战,文丑被杀。两次交锋使袁绍失往两张王牌,但并没有改变袁强曹弱的大局。 5——6月,袁、曹两军主力暂时相持;于此同时,曹操手下大将“于禁、乐进又率步骑五千,从延津西渡河奇袭袁军后方,至汲县、获嘉两县,焚其堡聚20余屯。”(见彭诗琅主编《中国通史》) 7月,袁绍大军集结到官渡北面的阳武(今原阳),预备陆续发动进攻; 8月,袁军进军官渡,堆土山,挖地道,曹军如法炮制,反抗袁军进攻——这就是发生在阳武(今原阳)至官渡之间的战事; 9月,双方大军相持官渡; 10月,战争戏剧性地出现了转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烧乌巢”。 乌巢,《中国通史》《孙子兵法》等史书都注释说,在今河南延津境内。据考证,具体地点就在现在的延津县僧固乡东史固村东,村人号称“乌巢泽”(见 2008年7月1日《新乡日报》)。()(图为2020年11月11日,国家拨款在这里为三国乌巢遗址立碑,新乡学院聂好春教授和延津县副县长刘为伶为纪念碑揭幕。) 2020年11月11日,国家拨款在这里为东汉乌巢屯粮遗址暨三国乌巢遗址立碑并举行了揭幕仪式。 前边说了,曹操民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而袁绍正好相反,主看武断,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一点意见。 袁绍的谋士许攸,发现曹操全力反抗袁军,后方许都空虚,意见袁绍分出一支轻装部队偷袭许都,奉迎天子,讨伐曹操。即使拿不下许都,也可以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而败于袁绍。 ——多么高明的计策! 袁绍却不假探求,高傲地说:“不必!我一定可以在这里擒住曹操!” 恰巧这时有人报告许攸的家族中有人犯法,袁绍竟翻脸大骂许攸对家族管教不严! ——袁绍的这一骂,竟然骂掉了江山,骂丢了前程! 许攸感到袁绍自豪轻敌又看不起自己,一气之下夜投曹操而往! 曹操呢?一听说许攸前来投靠,兴奋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跑往迎接,双手拉住许攸的手,口中念念有词:“子元(许攸字)呀,你一来,我的大事可以成功了!” 接着就是曹操和许攸那段关于军粮的有名的对话,许攸看到曹操如此尊重人才,就把袁绍在乌巢囤积军粮的情状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操,并献计喊曹操“火烧乌巢”。 曹操当天夜里亲自带领步骑兵五千人,打着袁军旗号,每人手里拿着一把干柴,口里衔着一根筷子般的小木棍,把所有的马嘴都束起来以防出声,从小路奔向乌巢,把袁军的粮屯团团围住,然后放起火来,黑夜中,只见浓烟四起,火光冲天。袁军从梦中惊醒,慌作一团,主将淳于琼本来就是个嗜酒如命的人,昨晚又饮的酩酊大醉,营帐外人喊马嘶,熊熊大火把粮食烧的噼啪炸响,他还在那里鼾声如雷,结果被曹操手下大将乐进,一刀斩首。袁军的一万多车军粮被烧的干干净净。 火烧乌巢是官渡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战争,从此袁绍军大势已往,曹操军由劣势变为强势,胜利在看! 《火烧乌巢》的故事表明: 第一,阐明要害时刻,如何用人、识人,如何正确推断至关重要。袁绍不识时务,有人才也会丧失人才。别看袁绍长相威严,仪表堂堂,却是那么不识时务,不知哪头轻哪头重,你正在用人之际,许攸作为谋士,好心好意来为你出谋划策,你不听也就算了,他家族中有人犯了法,你这时候株连他干什么?我们再看曹操。却是不拘礼节,尊重人才,没人才,人才也会自己跑来。不过这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是“敌营跑来个许子元”。 许攸半夜三更前来投靠,曹操为什么不优柔寡断地怀疑许攸是“间谍”,是假投降,从而再往摘取什么措施考验许攸一番呢?或者是高高在上,戒备森严,板着面孔招待许攸呢?这就存在着一个能不能“正确推断”的问题,不同的领导不同的水平就表现在这里。。 曹操赤脚迎许攸,人才史上传佳话 第二,表现曹操亲临一线,身先士卒。曹操亲自领兵往了,要害时刻挑大梁,勇于担当。 第三,不该把正常的思维视为“奸诈”。许攸问还有多少军粮,一连问了三次,曹操第一次回答“有一年的军粮”,第二次说“半年”,第三次说“只剩一个月”,回答了三次也没说出实话。最后还是许攸说“军中无粮矣”,吓出曹操一头冷汗说“哎呀,子元不必兜圈子了,你就快拿主意吧”,说着趴在地上连连磕头。对此,有人评判这是曹操“奸诈”的表现,笔者认为这不是“奸诈”,而是“正常”。一个外来人,何况又是敌对营垒来的人,询问如此重大的军事秘密,怎么可能一问就交出实底呢?说一个人坏,就说他头顶长疮脚板流脓一坏到底,说曹操坏,就把他的正常思维硬说成“奸诈”!不可笑么? 第四,阐明“嗜酒误事”。是针对乌巢的护粮官淳于琼说的。酒,该饮时饮,不该饮时不能饮,可淳于琼爱好饮酒成了一种癖病了,什么时候都饮,一饮就饮个酩酊大醉。所以,淳于琼是个“饮酒误事”的典型。 第五,不能“居功自傲”。袁曹双方相持达半年之久,大眼瞪小眼,谁也食不掉谁。许攸一出场,问题解决了!许攸功高盖世,却好景不长,被曹操手下大将杀了!许攸犯了“居功自傲”、不谦逊谨慎的错误。他仍视曹操为自己的“发小”,张口闭口“曹阿瞒”,表明他固步自封,不与时俱进,岂不知你许攸还是昔日的许攸,可曹操早已不是你孩提时的阿瞒了;这时的曹操是一方人主,三军统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却如此喊他,阐明你没有“政治意识”,“核心意识”。许攸对袁绍来说是“金镶玉”,降曹属于“弃暗投明”,立功后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声称“没有我,你们进不得此门”,无视全军将士,由人人敬仰的功臣变成了人人藐视的小丑,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绝佳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