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竺山的模样

竺山的模样

misa2 03-05 3次浏览 1条评论

(一)

我们镇在宜兴竺山西边,至今镇上仍有人称自己是竺西人。我祖父母从前住在长春桥下,桥上有一对联:一弓长抱竺山青,两岸静涵湖水绿。

竺山青,深深印在我脑子里。我就读的小学和中学,以前喊竺西小学、竺西中学。早年间,镇上的学子唱着这样的校歌:竺山屏于东,湖水环流永无穷,莘莘学子乐融融,术学不尚虚空,为的是经世致用。

我对竺山的亲近源于堂房二伯母。二伯母家住竺山脚下的沙塘港村。每次往她家,碰到她有闲暇,便带我们往爬竺山,我们登上山顶远看,水天一色,渔帆点点。

遗憾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竺山开始被啃食。人们围着竺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我二伯母的两个儿子听培和春荣也都到摘石矿干活。听培是矿上的“装榔头师傅”。人们通常用的榔头是木柄,而开山炸石用的榔头是竹爿柄。这种柄材质软,举起来对着铁锤打下往,有惯性甩力,不伤手。听培精于装榔头柄,他用滚刨将三片毛竹爿滚得光滑顺溜,用木针塞装牢,这样的竹柄榔头打炮眼非常好使。

那时候,竺山一天放两次炮。有一年,镇上哒哒哒的紧急奔跑声往医院方向往。人们不断透支着竺山的资源。山上炮声隆隆,轧石机昼夜不歇。区矿、公社矿、大队矿各自为战,三个矿瓜分竺山。开山炸石的乡民并没有因此真正富起来,拍拍身上的石粉沙尘,摸摸并不充足的口袋,他们醒悟了。

沙塘港村的老书记杨小根家里新建阳光房,他请绘画的人来,在墙上画了一座竺山。这幅画,村里十几个老辈人看了都说画出了神韵。“竺山浮湖上,看之若蛾眉”。这是他们儿时记忆中的竺山,也是他们梦里的竺山。

(二)

大有秋竺山首启区开建时,当地人心里都清楚,山差不多挖光了,哪里还有竺山哦。

“大有秋”语出自唐代宜兴文人蒋防诗句:“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死往的竺山会复活会重生。那天,我手机刷到“看宜兴”公众号,视频中播大有秋建设进展,画面闪过竺山修复镜头。视频播放快,我还没细看,眨眼就闪过,此时心绪如莫文蔚的歌:晚风中闪过几帧从前啊,飞驰中旋转,已不见了吗?远光中走来你一身晴朗。

我倒过来看了三遍,心里感叹:真是了不起!

第二天,我兴冲冲开车到太湖边,我要往看看修复后的竺山模样。车子穿过沙塘港村的林荫大道,见成群老年男女驾着电瓶车飞也似的往前奔。我摇下车窗问:你们上哪里往?

有人回答道:上竺山那边植绿。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前炸山的主力,现在是生态植绿者。

这天,我邀约杨小根一起往竺山施工现场。特殊让他激动的是,建设中保留了原山上的杂树、竹子,甚至矿山开摘后遗存的黄石都利用起来,垒堆成景看,留下了竺山的印记和根脉。

据在场的工程设计负责人介绍,整个工程借着原来的山脉和山势修复,对风化的岩石、滑坡的山体进行加固,断了的地方接起来,低处填高,然后造景覆绿。山上新增一阁一轩、三条瀑布。原来开矿留下来多个坑,之前在太湖治理时堆放了淤泥,他们把淤泥挖走,恢复成湿地。这个公园喊染秋洲。

展开全文

我们站在竺山看景台上,远看近看。整个竺山景区,覆绿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新种乔木2600棵。种树植草处处可见匠心,水杉、樱花、黑松、乌桕、榉树、朴树、黄连木等色叶树种,以各种姿态显现。一棵树、一丛芒草、一个石雕,都体现美学细节。布局建设中的竺山书院、竺山坊市、竺山度假酒店,如钻石一样镶嵌在四周。山坡谷地溪边遍植芒草,风拂过,野趣灵动。好的景看,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

(三)

人们曾有疑虑:竺山挖掉了,好比打牌手中没“王”,这牌怎么打?

转头看到在建的竺山书院灯塔,这创意瞬间照亮了人。书院二层建筑上方,25米高的琉璃塔与太湖水映照,无言的灯塔,无限的意蕴,给人的思绪飘飞有了多种可能的方向。不同的人将从自己的精神家园出发,找到某个共喊点。

这灯塔,或许会让人想起南宋词人蒋捷。脑子里跳出他的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白鸥问我泊孤船,是身留?是心留?”“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蒋捷晚年隐居竺山福善寺,他的气节和操守,为后人敬仰。

这灯塔,或许会让人想起太湖边亲人放的鹞灯。从前夜航的人碰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太湖里急得团团转。这时家中亲人高高地放起鹞灯,在铁丝箍成的篮兜内,放进烧红的炭火,风一吹,炭火发红发亮,在漆黑的长夜里闪闪耀烁。

在太湖边建一座灯塔,唤醒多少人亲切温热的回忆啊。

(四)

没有记忆,没有历史,对一块土地的熟悉必然肤浅。但是,假如拘泥于传统,不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现实生活往造景,同样没有出路。

高手善扬弃。宜兴当地有个仙人洞的传说,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急流勇退回隐民间,偕西施驾船辞别姑苏泛游太湖。相传他们在竺山歇脚,突然从草丛中钻出一只白狐,摆动长尾拂往大石头上的泥土,示意西施坐下,然后它钻进一个洞里。西施嘱船娘追觅白狐,进洞后发觉此洞可通对岸马山。

神话传说大多虚无缥影,但竺山上确有一神异的洞。杨小根说,他九岁时有过一次仙人洞的探险经历,他沿着洞口往里走,只觉里面黑乎乎的,洞宽五六米,走进往十几米就有水了。十三年前,他发起成立竺山文化研究会,征集竺山传说。大有秋项目建设开工,他格外激动,向项目方提了好几个意见,其中就有依据民间传说造“仙人洞”的想法。但是,竺山首启区建成之际,他看明白了。

假如在竺山上造个“仙人洞”,那就成了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如今的文旅人,讲故事的方式非同凡响。他们以丰盛的想象力谋篇布局,让山有神摘,水有灵光,让山水的故事走心进脑,流布久远。

芭蕉视频
建德李村迎抬阁 满满的乡土味 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假如国宝会说话,深躲南京的元青花梅瓶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芭蕉视频,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画质清晰流畅观看体验极佳;实时更新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值得推荐的一站式观影平台!
匿名用户2024-06-21 21:46:03回复
匿名用户
芭蕉视频内容丰富,用户体验良好。
匿名用户2024-06-21 21:47: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