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假如国宝会说话,深躲南京的元青花梅瓶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

假如国宝会说话,深躲南京的元青花梅瓶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

misa2 03-05 4次浏览 0条评论

“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重查收。”熟悉的台词响起,由中宣部指挥,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跨年特殊显现于1月7日温热收官。

2018年元旦,《假如国宝会说话》初登场,计划用100集、每集五分钟、一集主讲一宝的形式,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宝。在短视频方兴未艾的彼时,短小精悍、深刻又“萌萌哒”的文明讲述方式,迅速激起看众兴致,圈粉无数。此次“跨年特殊显现”精选的9件宋、元、明、清时代的国宝级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动人心魄的故事。一起来看节目如何让苏轼下场自嘲,深躲南京的梅瓶开口说苏麻离青。

苏轼下场自嘲,

神仙文案带动文化DNA

这档一直被大家誉为“神仙文案”的宝躲节目又为大家带来众多金句。你要说国宝,就不能只说国宝,提到苏轼的《黄州冷食帖》,你要说“纵然满腹经纶,又有几人落笔无尘?哪怕才高八斗,又有谁出口便是天真?”提到陈国公主的黄金覆面,你要说,“深阔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系里,留下的模样是生的铭记。他们热烈的模样,正是你我的模样。”提到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你要说,”我们的双手除了用来拒绝,还可以拥抱,我们的手指除了用来指责,还可以写诗。”

展开全文

1月8日,是宝躲文学家苏轼的986岁生日。其《黄州冷食帖》堪称行书典范,而其上搜集的黄庭坚、董其昌等书法家题跋与多位文人、帝王的印鉴,以及它三次逃过火灾侵袭、至今保存完好的神异命运,都使这帖近古书法中的精品成为穿越历史的文化参照物。在《假如国宝会说话》中,彰显《黄州冷食帖》的笔势墨色,纪录片结合书法脉络拆解字体。放大了数倍的结字左秀右枯,让看众直看清楚地感受苏轼笔锋的力量与缠绵。体现这部法帖的奇迹经历,纪录片在旁白同时预设弹幕留言“划重点”,于是看众看到“苏轼”亲自下场自嘲,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隔空喊话,古人在法帖上写题跋,今人在视频里发弹幕。这样的设计不仅让电视端和新媒体端的受众同享交互乐趣,更让历史的潜台词鲜活露出。

此外,黄花梨夹头榫画案,戏腔和时髦乐合成的节奏背景配以说唱般的文案,为400年前的明式家具拍了部纪录片式的“广告”。金丝翼善冠的微距摄影让封建王朝的皇家威仪退后,让“匿名王者”的匠人匠心透过千丝万缕来到前景。高清电子扫描技术下的《朝元图》、借助动画技术令群鹤飞舞的《瑞鹤图》,都是大众视角里的美好祈福、祥瑞美景。而辽朝陈国公主的黄金覆面之下,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脉络可见一斑。

如何让深躲南京的梅瓶“说话”?

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躲“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也登上此次《假如国宝会说话》“跨年特殊显现”节目特辑。往过南京市博物馆的朋友或许看到过这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节目用另类的文案揭开了梅瓶背后的韩信,“一个用苏麻离青画出来的书生,要上一条用苏麻离青画出来的船,他的身后一个用苏麻离青画出来的官员正骑马追赶”,这书生便是韩信,官员便是萧何。从受到刘邦重用,到最后死于乱刀,欣赏梅瓶短短数秒,仿佛看到了,韩信一生的命运。

节目也包含着苏麻离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故事。在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上,从绘制铜钱、海螺的杂宝纹,到“岁冷三友”松、竹、梅,再到莲瓣纹、宝相花纹,全都是来自波斯国的苏麻离青与景德镇高岭土。中土的缠枝与异国的蕃莲被画家的手指一线相牵,两捧相隔万里的土,经过1300度的烧制与烈火的考验,造就了一个蓝白相间的“花花世界”。

苏麻离青是什么?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青”,是烧瓷器的时候往上画的染料,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染色剂。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钴,原产自波斯,元代传进中国,渐用于元青花的烧制,这种青料高铁低锰,烧成之后,青花会显现如局部铁锈痕,锡光斑痕等特殊的风尚,倍受珍视。

据悉,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三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氛围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状有明显区别。这当中,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大量的苏麻离青矿料,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据摄制组介绍,视频摘用8K 数字影像、高精度三维扫描、微痕提取、全形拓等技术手段,用“知识图谱”的方式,讲述了各种纹饰的故事。梅瓶上的很多符号都被抠下来,变成一个个小人,背起了其他的符号和花纹。小人们或跳或跑,活泼可爱,成了短片里的亮点。

元青花梅瓶上,萧何着唐宋衣冠?

记者从南京市博物总馆了解到,南京市博物总馆这件元青花,虽以“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为主体绘图,但仔细审视即可发现,梅瓶上的萧何着唐宋衣冠,与故事发生的年代是不符的——这是因为故事和人物形象来源于元杂剧《萧何追韩信》。

《萧何追韩信》简名《追韩信》,由金仁杰撰。此剧仅有曲文,科白不全,第四折并有缺页。剧演韩信大雪天回来,受到妻子的奚落,烦恼出门。又遇恶少仗剑相欺,韩信忍辱三穿其胯下。后来漂母怜其饥冷,以一饭相赠。韩信初投楚霸王项羽,楚王不用;改投汉王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决意离汉他奔。丞相萧何得知,月夜追来,晓以大义,韩信复回汉营。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将。第二折月下追韩信的情节,在舞台上颇为时髦,京剧、昆曲仍在演出,曲词区别亦不大。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体现了对优异人才的极端期看,与明初朝廷激励群臣、惜才赏赐之风有关。南京市博物总馆曾举办“梅绽金陵·礼赞百年”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在展览中,就从戏曲的角度解读了该件梅瓶。

这件元青花梅瓶是明代开国功臣沐英的陪葬品,沐英墓中出土如此宝贵之器,有专家认为应该是宫廷赏赐。元青花被放在明初墓内,或元青花技艺在明初仍然被沿用。因此“元末明初”是目前妥当的时代认定。

梅瓶的主人沐英,自幼被朱元璋收养,十二岁即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朱元璋帐下得力干将。洪武十四年,平定云南后,世代镇守。沐英病逝后,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回葬京师,追封黔宁王。1950年,南京沐英墓被盗,后在文物专家和公安部门的合力保护下,该件梅瓶回回国有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元青花的特殊魅力。

梅瓶瓶身满绘青花图案,共六层纹样:腹部主体绘“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其间以莲瓣纹间隔。青花发色苍翠浓艳,呈色稳定,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无论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各方面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体现了景德镇制瓷工匠精湛绝伦的技术。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出镜|张昊 傅秋源

拍摄剪辑|朱晓晶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芭蕉视频
竺山的模样 阳性了多饮热水?错,是多饮电解质水!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