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争气”女孩,驾驶“钢铁巨龙”潜江进海

“争气”女孩,驾驶“钢铁巨龙”潜江进海

misa2 03-05 3次浏览 0条评论

「Z一代·正青春」之职看第08期

全国首位女盾构机司机

98年“萌妹”驰骋百米海底

故事主角:杨涔

深江铁路工程“大湾区号”盾构机司机

广州南沙,珠江进海口,凫洲大桥西侧。在万顷沙黄绿相间芭蕉林的掩映中,板房林立,这是中铁隧道局深江项目经理部。

24岁的杨涔,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大直径盾构女主司机,掌控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方向。

主机室人的活动空间不足6平米,有着200多个按钮,9块屏幕,杨涔紧盯着各种参数,稍微转动掌握面板上的推进掌握旋钮,深江铁路工程的“大湾区号”盾构机刀盘转动,向东莞方向掘进。

展开全文

01

全神贯注

同时要兼顾4块面板和十几个页面

1月5日,天还蒙蒙亮,杨涔像往常一样,六点半起床洗漱,简单扎个马尾,麻溜穿上一身蓝色工装,外加一件反光背心,她要在六点四十五下到隧道洞口。工装不厚,里面也只穿了件米色套头卫衣,走在气温约十度的深冬清晨里,凉意袭人。刷脸进进橙色梯笼式安全爬梯,LED屏上展示的实时在隧道人数又增加了一个。

杨涔娴熟轻快地走下梯笼,来到隧道洞口,坐上早早在此等候的大巴车。车缓缓驶进隧道里,三分钟左右,停在了距离洞口一公里处。

隧道距地面四十米,温度比外面高很多,泵电机声不绝于耳,杨涔穿过几节挈车,来到掘进隧道最前方的主机室,开始一天12小时的工作。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是中国目前最大水压、最大埋深的海底隧道工程,其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啃下这块硬骨头,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五座大湾区城市将更亲昵连接在一起,实现深圳前海自贸区与广州南沙自贸区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从南沙到达东莞只需4分钟车程。

挑战“世界之最”的,是国之重器——“大湾区号”盾构机,它如同“地下蛟龙”,驰骋在百米深的海底。

(“大湾区号”盾构机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杨涔的工作,便是驾驶着“大湾区号”盾构机,按照既定路线实现精准长距离掘进。

“我们在主机室精神需要十分集中,90%以上的时间还是要盯着参数。”杨涔娴熟地介绍起“驾驶室”:“我们是分两部分往操作的,一个是泥水环流,一个是姿态掌握。泥水环流面板有100多个按钮。假如是操作姿态,就同时要兼顾4块面板和十几个页面”。

“我们盾构机始终依据导向系统,沿着隧道轴线方向掘进,通过推进油缸分组调压实现盾构机转向等功能,在姿态掌握过程中,对于精度的把控要求极为严厉。”杨涔演示了一下,手动操控旋钮的旋转幅度精美至毫米级。

若参数出现反常,杨涔则需要在一两秒的时间内作出反应。

“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假如是小问题,就靠自己调整参数就可以完成。假如参数有比较大的改变,就需要分析是哪里出现问题,往看这个故障是什么,然后再联系电工或者维保来处理。”

02

“争气”魅力

设备部资料员从零开始学盾构

对各种参数熟记于心的杨涔,两年前还只是一名设备部的资料员。

2020年,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杨涔进职了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来到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项目经理部。工作过程中,经常听同事们说起在隧道里的事情,第一次知道了“上天有神船,进地有盾构”,对盾构机的好奇之心愈来愈重,成为盾构机主司机的想法在她心里萌发。

然而,一开始杨涔对盾构机一无所知。机械总工任朋静得知杨涔有学盾构机的想法,给了她几本书,告诉她,“假如你真想学,就先把书本上的盾构知识搞懂”。

盾构机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穿山越海挖掘隧道。“盾构”之“盾”,是指在一段钢筒的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与排渣,而“构”则是指在掘进、排渣的同时,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构建起隧道的坚实壁面。这一布满“科技与狠活”的国之重器,也是我国成为“基建狂魔”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在十几年前,由于当时未把握到核心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盾构机只能依靠进口,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只能停工,花高价请国外工程师来维修,天天都要承担近百万元的缺失。

2006年,国务院正式将盾构机的研制列进16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2008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正式下线。2017年,中国盾构机的产销量攀升至全球第一。短短10多年,中国盾构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跨越,也因此被人称作中国的“争气机”。

(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

杨涔还了解到,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的王杜鹃,她也是从基层做起,多次打破“洋盾构”垄断,破解要害部件“受制于人”的难题,这让杨涔感到非常钦佩,也更加果敢了自己要学好盾构的决心。

03

盾构人生

创下日掘进24米的好成果

2021年7月,“大湾区号”的一些设备开始陆续进场,杨涔从零开始,一边看书本上的盾构基础知识,一边到现场学习组装与调试。

杨涔说,“刚开始学的时候还兼顾着做资料,闲暇时间往组装场地往看一看,后来慢慢跟着同事往装车卸车,这个阶段也熟悉了盾构机的一些大的部件,再之后就是盾构吊装、盾构调试等。”

作为项目工地上罕见的女生,杨涔并未感受到“质疑”,更多的是工友们稀奇的眼光,他们为杨涔舍弃舒适的办公室来到隧道里食苦而不解。盾构组装期间,杨涔顶着烈日在高温下工作,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也不在乎。

“刚开始在一起干活的时候,他们就开玩笑,说‘你在办公室待得好好的,为啥非要来隧道下面食苦’”,杨涔都笑着回答——“我来这儿学习学习!”

母永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盾构主司机,也是杨涔的另一位师傅。天天“进地”12个小时,母永奇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累计掘进20多公里。杨涔对母永奇的印象就是——厉害,跟着母永奇,杨涔也学到了怎样往减少部件的磨损、怎样更好地保养设备、怎样能提升掘进效率等。

第一次见到完全的盾构机时,杨涔觉得“真的很高大很震动”。“大湾区号”盾构机刀盘下井的那天,杨涔感受到了浩大的喜悦。“我们很多人往拍照,大家都特殊特殊开心,那天像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大湾区号”盾构机正式向海底隧道挺进。

2021年12月,杨涔终于成功竞聘上了盾构主司机岗位,正式开启了她的“盾构人生”。

隧道幽深,机器轰喊,杨涔天天都要在主机室里待十二个小时,为了赶工期,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和同事们一起保护着机器运转,向前方掘进。

杨涔最为开心的,是在两个班次的接力下,一天掘进了24米。目前服役的大多数盾构机日均掘进约5至10米,而“大湾区号”盾构机则创下日掘进24米、单月最高纪录342米的好成果。

目前,“大湾区号”主机室屏幕上展示着进度:704环,掘进长度1417.96m。离珠江口隧道贯通又更近了一步。

04

“掘”向未来

立志成为既会操作也会修理的盾构主司机

成为主司机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恐高”是杨涔面临的最大挑战。杨涔说,盾构机司机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更换刀具,主司机会依据刀具监测系统、理论磨损分析、掘进参数转变、抽刀检查情状等,抉择抽检和更换的刀具,这项工作主要靠人工操作,而刀具依据轨迹不同分布在不同位置,下部、正面、中心都有,主司机作为指令员得依据不同刀具位置抉择合理站位进行指挥换刀作业。

“刚开始很多地方不敢往,因为盾构机本身也比较大,13米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换刀的时候下面也是黑黢黢的,有的时候我就一只手拉着管路,然后低头往下往看。”为了学到更多东西,杨涔连续十几天爬到换刀的位置,适应高度,终于征服内心惧怕自如行走。

“而更换刀具也是较为危急的过程,是我们目前来说风险最大的。”杨涔介绍,要注重的细节很多,“要把它完全拔出来,关闭闸门,然后再装进新刀筒,特别在刀筒拔出长度、闸门打开长度上一定要确认好,必须复核确认尺寸,将风险降到最低,等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隧道里,潮湿,闷热,粉尘飞扬,条件艰苦。杨涔最开始下隧道时,洞下还没有放置卫生间,上厕所必须从洞下跑到地面上,杨涔一天要跑三四趟,很不方便。七八月份的时候,广东天气炎热,隧道里更甚,将近四十度高温。

“刚开始只有主机室有空调,其他地方没有。”有一回,杨涔进进盾体里调试保压系统,在只能斜着站一个人的空间里待了一个多小时,“上往的时候还好,下来就明显感觉身体状况不对劲,重感冒了,三四天都还没好”。好在后来装了通风机和制冷机,工作环境改良许多。

珠江口隧道下工作环境艰苦,杨涔经常满身油污,干净的工装所剩无几,通常都得用清水洗好几遍,再放洗衣机里,“有一次我的工装腿上胳膊上全是黑油,洗不掉了。”施工现场鲜有女性身影,杨涔甚至是洞下唯一一名女生。一开始,杨涔的父母也有担心,“在办公室做资料也可以啊,为什么要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冒险?”但杨涔下定了决心要学好盾构机,做资料虽然能学到不少知识,但她还是更喜欢实操,“上学时,比起理论课,我也更喜欢能动手操作的实验课。”

杨涔经常会打电话跟父母分享自己工作过程那些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时刻,时间一长,他们知道女儿是真的热爱盾构,也为此投进了很多,于是慢慢开始接受并支持杨涔的工作。

“参与深江铁路的建设,是想自己为国家做出一点奉献,也很期看自己参与建设的项目能够更快投进使用,更快地促进经济发展。”外人看起来十分辛劳的工作,杨涔却乐在其中,眼里闪耀着光线。杨涔跟“外行”朋友们说到自己的工作,“他们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支持!”

“我们天天正常掘进,看到掘进环数越来越多,离隧道贯通越来越近,想到自己今天又掘进了多少环,完成这些目的,我就很自豪。另外,在掘进过程当中碰到什么故障、今天又学到了什么东西,学习上的获得感也让我很开心。”

未来,杨涔还想进一步了解和自己“天天相处”的盾构机。她说,“现在我只是会操作,以后我想通过学习电器、维保方面的知识,能成为一个既会操作也会修理的盾构主司机,到时候假如可以有自己的研究就更好了。”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进口处,写着:“隧贯山河,道通天下。山河万里,隧越新程。”这也是无数个像杨涔一样奋战在一线的“隧道人”的梦想。

Z问Z答

你觉得Z一代在这个时代下的担当是什么?

杨涔: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觉得还是需要不断积存体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奉献,也期看能够实现中国基层建设蓬勃发展的梦想。

「Z一代·正青春」之职看栏目

当前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成长于数字时代的95后和00后们,也陆续开启属于他们的“职场”。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致力于在新岗位上探索新知;他们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满怀热情要把“老行当”做出新花样;新时代,新职业,新活力!

敬请关注南方都市报推出的「Z一代·正青春」第二季「职看」。

往期回忆(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南方都市报、N视频出品

栏目统筹|苏芬南、陈实

栏目策划|蔡文茵、詹晓赞、罗雪纯、董晓妍、叶可可

本期视频|南都创意中心

本期摘写|南都记者 李思萌

摄影设计|刘妍妍

芭蕉视频
静静告诉你,全城人都期待刘谦上春晚 21特写|旅游业“强复苏”中的西双版纳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