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大宏图·“县”在启航】山东章丘:聚才兴农绘“乡村新画卷” 工业强区锻“世界第一圈”

【大宏图·“县”在启航】山东章丘:聚才兴农绘“乡村新画卷” 工业强区锻“世界第一圈”

misa2 03-05 3次浏览 0条评论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殊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转变,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济南2月12日消息“如今的三涧溪村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欣喜地说。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涧溪村观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要害。要积极培植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近几年,三涧溪村党委、村委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年轻人搭建平台、协调资源,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带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沿济南市“大动脉”经十路向东,就可抵达章丘城区(央广网发 济南市章丘区委宣扬部供图)

三涧溪村的转变是章丘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座位于济南市东部的“小泉城”近年来夺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术机遇,建设工业强区蹄疾步稳,发展乡村振兴积厚成势。2022年,章丘获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第48位、综合实力百强区第56位,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出色。

筑巢引凤 乡村振兴涌动青春力量

“家里好不轻易供出一个大学生,咋又回农村了呢?”回忆起十几年前返乡创业时身边人的疑问,李少清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2018年以来,有200多名年轻人来三涧溪村创业发展,返乡党员、青年大学生、复转军人……他们为三涧溪村推进乡村振兴注进了青春力量。假如追溯源头,就不得不提“食螃蟹”的李少清夫妇。

展开全文

2009年,李少清和丈夫王元虎回到三涧溪村,潜心搞起了黑猪养殖。“那时候反对我们回乡养猪的人很多。”李少清对记者说。

“回来养生态黑猪,这挺好,我们村也正在探索特色农业。”高淑贞的一席话,果敢了小夫妻的决心。很快,在三涧溪村北边一块荒地上,一座养猪场拔地而起。

高淑贞向李少清夫妻(左二、左三)等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央广网发 孙关华 摄)

为了提升猪肉品行,李少清夫妇摘用了“快乐养猪法”,让猪食原粮、住高楼、玩玩具。如今黑猪养殖走上正轨,他们也尝到了优质优价的“甜头”。

“今年普通猪肉只能卖到十几元一斤,优质黑猪肉却保持每斤四五十元的高售价,而且供不应求。”李少清介绍,他们最新的养猪场位于章丘南部的山中,目前年出栏5000余头。

黑猪养殖只是一个开始。十几年来,李少清夫妇也在不断创新运营方式:以黑猪养殖和三涧溪农创园为基础,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养殖业;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和加工基地,进军第二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猪文化主题乐园,建成产学研合成的农乐园,突破第三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李少清看来,他们在养殖产业发展上所进行的尝试,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在她的朋友圈,写着这样一句心愿:“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合成打个样!”

三涧溪村章小福农乐园(央广网发 孙关华 摄)

李少清夫妇的创业故事,激发着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梦想。31岁的张童在村北干起了冷链物流业务,32岁的宋章峰来这里承包22个红薯培植大棚,35岁的高燕在村西头打造了一座“宠物乐园”……

乡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近百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2022年三涧溪村的集体资产超过3亿元,比2018年的1.13亿元增长了一倍还多;村民年人均纯收进达到3.2万元。

“村里一个个产业平台就是一列列小火车,你相中了哪列火车,哪列火车适合你,你就上车前进。”近日来,高淑贞带领村里的年轻人一起琢磨村里三产合成发展的项目,谋划着吸引更多人参与创业。“年轻人带来新气象,让我们村里布满了朝气与期看。”

乡村振兴,要害在人、核心在干。从三涧溪村到章丘区,当年的“候鸟”正带着看念、技术、资金逐渐回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了引进人才,章丘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人才回回乡村、创业乡村。

章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目前有217名创业人才当选为村‘两委’成员,79人担任党组织书记,250名乡村振兴专员成为所在村庄的骨干力量。”随着一系列人才措施在章丘落地生根,就业岗位新增近1万个,村集体收进增加9000多万元,农民增收过亿元。

“三变”改革 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

立春时节,走进章丘区黄河街道金王村头,只见一辆辆自走式轮式镇压车正穿梭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碾压”着一行行的麦苗。

“针对近段时间雨雪少、气温偏低的情状,镇压这种农业技术可以‘提温保墒’,有助小麦健康成长。一辆镇压车天天可镇压200多亩小麦,相比人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鲁供丰农公司副总经理王浩说。

2020年8月,鲁供丰农公司和金王村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务”试点协作,金王村成为章丘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首批试点村。

金王村支部书记王雪峰介绍说,“三变”改革试行后,村民把耕地交给村土地股份协作社,协作社把土地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托管经营,村里获得“两保底一分红”:村民享有每亩800元土地保底收益,村集体也有每亩30元服务保底收益,盈余再按比例分红。

“‘土地股份协作+全程托管服务’,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章丘区黄河街道办副主任邢攸青这样评判金王村的发展模式。

土地全程托管服务把农民从繁忙的生产劳动里“解放”出来。金王村700多口人,有250多人外出务工或就地创业。“村民‘农忙’变‘农闲’,出门打工多挣一份钱。”王雪峰和村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称心。

章丘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王浩说,托管的土地虽然还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但是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粮食单产,展示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优势。

“2023年,鲁供丰农公司的托管服务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托管土地面积将超过8万亩,覆盖章丘区150多个村。”对于未来发展,王浩信心满满。

不仅土地能进股,山里的石头房子也能进股。在创新模式取得成效后,2021年初,章丘区开始在全域推进“三变”改革。

在金王村以南90公里的文祖街道石子口村,这里村如其名,到处都是石头。石头路、石头堤,家家住在石头房里。可是这么有特色的“石头村”,前几年村集体却一直是零收进。

推进“三变”改革后,石子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化伟的心思“活泛”起来,石头房子是不是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于是,按照“资产进企收租金、村民进企得薪金、资金进股分红金”模式,村民将40多套闲置石屋进股到置业协作社,村里引进文化旅游公司对石屋升级改造,把石头房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民宿。

石子口村石头民宿一角(央广网发 程晓阳 摄)

现在的石子口村村集体年收进达到65万元,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如今变成了省级文明村,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漂亮蝶变。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术的“突破口”,“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集体资产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在“三变”改革中,章丘还探索出土地流转型、劳务服务型、置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产业发展型、企业带动型等6类改革发展模式,让各村可以依据实际抉择适宜的切进点。

“目前章丘全区532个行政村,有八成村集体年收进超过50万元,参与‘三变’改革村的村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章丘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专班负责人董宽总结道,“三变”改革让章丘乡村振兴工作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铁匠之乡”转型踏上工业强区路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章丘上空回荡了两千年,手工锻打的章丘铁锅曾是章丘传统制造业代名词。现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成为章丘这个传统“铁匠之乡”的新标签。

2022年8月,一个直径近16米、重达155吨的“世界第一圈”从位于章丘区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出发,通过货车运抵潍坊港,这次运送引发全国千万网友“云护送”。“世界第一圈”的学名喊核电支承环,有专家认为“它代表了核电锻件的最高技术水准。”

“世界第一圈”下线预备交付(央广网发 孙凯 摄)

近20年来,伊莱特从生产锻造法兰(一种用于设备连接的工具零件)的村办企业,成长为向全球清洁能源公司提供要害部件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突破”“绿色变革”是其发展的要害词。

时针拨回到2011年11月,伊莱特海上风电锻件制造事业部投产。“当时企业一年才2亿元的收进,这一个厂区就投了3.5亿元。”公司董事长牛余刚回忆起当时的情状依然心潮澎湃,“我信赖,智能改造升级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投进值得。”

事业部投产后,全球风电行业迎来大发展,伊莱特业务“乘势而上”。目前,公司已经成为风电法兰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国每3台风机中就有1台使用了他们的产品。

成功的背后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伊莱特每年投进的研发资金高达上亿元。此外,公司还与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作,2015年中科院院士李依依就在这里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外脑”的加进为产品创新注进了源源不断的前沿科技力量。

如今,走进伊莱特宽敞明亮的车间,工人们正操作着全球最先进的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锻造和机加工设备。一场从“人工”到“智能”、由“黑色”到“绿色”的变革已经在这里悄然开始。

风电法兰智能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孙凯 摄)

在章丘,像这样紧盯产业前沿、推动产业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不仅引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成千上万个家庭共同致富。

章丘区工信局局长杨殿学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章丘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目前,章丘区有工业企业4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2家。“未来,信赖将会有更多的章丘‘绿色智造’走向全国、走到世界市场的舞台。”

绿色化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工业上,也已融进章丘发展的行动中。九曲黄河流经章丘26公里,近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章丘细化落实,使碧水蓝天净土成为沿黄村民幸福生活“标配”,描绘出沿黄发展的美好图画。

黄河岸边的黄河街道幸福河社区(央广网发 刘召岳 摄)

2023年,章丘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要害词:“融进黄河重大国家战术”“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保障改良民生”。这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章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着力点。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高淑贞回到三涧溪村后,就一直在忙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勾画着村里的发展。她说,目前三涧溪村形成了“南工、中旅、北农”的格局,随着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新项目落地,村里的三产合成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推动。“让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的。”

【百家读城】

独爱这山水

□韩飞

不知不觉间,已在章丘这座城市生活了50多年。记忆里依稀记得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热基本靠抖”的年代。那样的日子像一池静水,泛不起一点涟漪。

要说大转折,还得说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这座省会济南东部,素有“考古圣地”“千年古县”之称的城市,进进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快车道。

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滩区,章丘以三个“三分之一”的布局,坐拥山泉河湖,吐纳古往今来。从南往北,寥廓的七星台、葱郁的锦屏山、连绵的大胡山,与绣源河、绣江河、白云湖交相辉映,让这方山水多了一份巍峨雄奇与灵动秀美。

沐浴在大胡山晨曦的万道霞光中,俯瞰整座城市,由经十东路、世纪大道、龙泉大道、胡山大道、双山大街、赭山大街等主次干道连接而成的交通路网,串联起高速、高铁、机场,横亘成歌,四通八达。胡山国家森林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龙盘山公园、绣江河公园点缀其间,成为这座城市的诗意韵脚,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公园里的城市”。

到过章丘的人,最魂牵梦萦的是泉水。“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小泉城”的众泉之中,百脉泉名誉显要。同源于泰山的地下水,敢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齐名,自然气势不凡。而人们的生活,正像昼夜涌动的泉水,在淡雅的氛围中流淌……

绿水青山之间,流淌着泉水,也流淌着发展的底色。白云湖畔荷香柳绿,黄河滩上绿意盎然,荒山坡变成花果山,乡间小路变成柏油马路,一个个休闲农庄喜迎宾客……伴着明媚的阳光,勤劳的人们耕耘着美好的未来。

医院建在家门口,读书与名校手牵手,购物可逛商业街,就业就往名企走,成为章丘人幸福生活的缩影。公园里、社区内、村庄间,随处可见老百姓开心的笑脸。而章丘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白云湖获评国家湿地公园……获得这些荣誉,也就不足为奇了。

流光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章丘的转变还在陆续,发展的故事还在演绎,但对家乡的崇敬始终如泉水,生生不息。此时,耳畔又飘荡起那赞誉家乡的旋律——“故乡有甜泉,人称幸福泉,勤劳和聪明酿成甜,幸福到永远……”

(作者系济南市章丘区作协主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程立龙

编审|李红笛 肖庆华

视频|唐磊 李舜

芭蕉视频
错失高金素梅李婉华,炮轰田海蓉,一代情侠何家劲,也走到了今天 被市场「遗忘」的匹克体育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