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你是否已经踏进了晚高峰的地铁
此时,你是否已经踏进了晚高峰的地铁
在知乎上,有个自称“地铁神经质小民警”的答主马拓曾经这样介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我喊马拓,是一名北京地铁民警。本科学习刑侦专业的我,本想做一个除暴安良,挠捕罪犯的刑警,不想毕业后,成了一名天天调和、劝架,与小摊贩和黑车司机斗智斗勇的地铁民警,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人生抱负,就集中在这一亩三分地了吗?”
刑侦专业练习出马拓敏锐的看察力,对写作的热爱让他在知乎上写下 200 多个故事,笔录了地铁站里的人情冷热,也写下了大城市里普通人的脆弱、奋斗和温热。
这些回答,让拥有20多万名粉丝的他,收成了140多万次点赞。
保洁阿姨、保安、站务员、摆摊的小贩、卖花的大姐,还有地铁的乘客……在马拓的笔下,这些普通人组成了拥挤的人流,又形成了一幕幕风景。
地铁里的人生感悟
5年前,马拓在执勤时发现,地铁站天天都会发生一些温馨或发人深思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把这些故事在知乎上笔录下来。
展开全文
没想到,马拓写的小故事引起很多网友的共喊。网友们纷纷提出问题和马拓一起交流,这些问题有的关乎生活,有的关乎爱情或者关乎人生,而马拓的回答也多半离不开他在地铁里的见闻。
有人问:“如何应对人生中的虚无感?”
马拓答:“请不要‘等待’。客流高峰期,我总能非常明显地辨认出那些赶时间的乘客,因为他们脸上都挂满了焦躁和急迫,在我处理的很多地铁内打架或者纠纷类案件中,一多半的事主最后都会跟我挠头:民警同志我也不是有意的,大早上的都挺着急的,冲动了。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觉得活得那么累?因为仿佛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待毕业,等待工作,等待加薪,等待升职……当你问我怎样熬过这种所谓的虚无和无意义感,我只能告诉你,放下等待的思维。这时候你可以专注往做一件事,沉浸其中……”
在马拓的笔下,警察不再是高高在上地讯问嫌疑人,更像是和人在唠家常,有时候甚至还带着幽默。
一位男士因为安检争执到派出所解决,马拓写笔录时,“我一琢磨,用‘不赞同安检’太过绝对了,似乎他这辈子都不情愿配合安检似的。其实他做笔录时已熟悉到错误,所以在描述清楚过程的同时,留一些余地。”
结果,笔录为“安检员对您说了什么?他让我安检。您的反应?我不从”。
让大家看到有趣的地铁民警工作,这也是马拓写故事的原因之一。
马拓说: “我发现很多坐地铁的人,不会意识到地铁里还会有警察,甚至没有注重到地铁站里有警务站。大家读过我的故事之后,能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地铁里也能第一时间求助民警。”
每个地铁民警都是“杂家”
早上7点上班,第二天晚上7点下班,疏导客流、调和纠纷、保护秩序、提供扶助,在广场上巡逻,进站、出站,循环反复——这就是地铁民警的日常工作。
“我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是懵的。记得那天人特殊多,有两个年轻人在打架,等我挤到他们身边时,人都散了,甚至不知道是谁打的。我就感觉地铁里节奏太快了,连打架都要赶时间,谁也不想耽误上班。”马拓回忆道。
乘客忙着赶路的时候,也是地铁民警最忙的时候,在早晚高峰和夜里收车之前。早晚高峰因为人流比较聚集,会高发一些打架纠纷,比如因为拥挤造成的争执,或者因为排队乘车造成的紊乱,需要警察快速高效地前往处置,假如慢一步,在地铁那种封闭且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很轻易造成事故。晚上地铁收车前后,经常会有一些醉酒或走失的乘客,迷失在地铁站里。
马拓曾处置过一起事件,一个母亲和女儿发生争执,母亲待在地铁里不愿跟女儿回家,任凭民警怎么劝,都无法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后来地铁收了车,两人想走都没方法离开,最后还是警察开车把两人送回了住处。
有些乘客可能觉得地铁民警只是天天巡巡逻,清除一下安全隐患,并不像属地派出所或者刑警队那样繁忙和具有危急性。
马拓说:“其实地铁里的很多案件也非常有社会危害性,比如我们曾经当场挠获持械伤人的嫌疑人,曾经挠到过杀人在逃人员。”
因为地铁里人太多,有些因素具有不可控性,他们要时刻保持警备,以防各种突发情状得不到及时处置。所以每个地铁民警都是“杂家”,对各种犯罪类型和处置流程都能把握。
在角落里守护一方平安
如今的马拓不再怀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觉得,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天天能接触到许多人,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代进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故事,体会各种不同的人生。
“他们会跟我讲述自己的困惑,反之,我也会跟他们聊自己的一些心事。特别在调和纠纷时,必须有这种聊题外话的过程,用这个过程将事主的情绪冷却下来。所以每次我和事主聊得很深进时,我都能对他们面临的困惑感同身受,他们也会分享一些体会和心得,这种双向的收成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
同事们看了马拓写的故事之后也很有共喊。马拓说,其实他的很多同事都比他做得好,只不过他们没把这些表达出来。
有的同事为了帮事主找丢失在地铁里的电脑,前前后后在车站里蹲守了一个多礼拜;有的同事为了挠获在地铁里的诈骗犯罪嫌疑人,到离地铁很远的闹市里往挠人;甚至还有女民警为了挠获从地铁里逃窜出往的在逃人员,一路狂奔把嫌疑人堵在了外面的公园里。
有人说,比起民警身份,马拓更像一个心理疏导师,将他在地铁中碰到的脆弱、惶恐、焦虑逐一化解,向更多的乘客传递安全感。而他笔录在网络中的这些故事,更是众多网友的治愈良药。
马拓却说: “很多乘客只是把地铁当做了特殊普通的交通枢纽,他们从没意识到地铁站里也会发生很多人间冷热的故事,其中有趣事,也有很多发人深省或者正能量的小细节。通过我的故事,大家会发现很多和以前坐地铁时不一样的见闻。”
而他和他的同事们,就站在每一个地铁站的角落里,为每一位匆匆而过者,守护着平安。
来源:工人日报
(转自:平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