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挠海鸥,不是合格父母该有的样子
成群结队的海鸥时飞时停,如织的游人或坐或走,海鸥和游人亲昵相处,不时接受游人的投喂——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这幅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画面,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打卡。
但就在几天前,有一家人的举动打破了这种协调——1月31日,有网友拍到一名男孩在海埂大坝挠了一只海鸥并预备将其塞进瓶子,其父亲自上手帮忙,其母在旁边“指挥”:“挠它翅膀!你挠它的翅膀!”……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家长“指挥”孩子将海鸥装进瓶子。图源:相关视频截图
好在结局令人舒适,昆明市西山区自然资源局对涉事男孩监护人进行了法律宣扬和指责教诲,并对其处以2000元罚款。
这份处罚当然是有法可依的。依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在相关自然保护区违反相关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将依据情节,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红嘴鸥虽然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其属于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对其进行猎捕属于违法行为。
更有不少网友意见,“将其列进游客黑名单”“全国景区都给他家亮红牌”等,由此不难看出人们的愤怒和不满。
相比类似的熊孩子,人们更不能理解和原谅的是在一旁扶助、“指挥”挠捕的熊家长。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往往能够折射出父母的为人和德行。
近年来,人们看到了不少类似的熊家长“把孩子往沟里带”的情状——
有的孩子在高铁上大哭大喊、没完没了,被其他乘客提醒,家长义正词严地表达“我的孩子我掌握不了”“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往”;
有的孩子随便掀商场女试衣间的门帘,家长不仅不管教,反而指责当事人“跟孩子计较什么”;
有的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不愉快,家长竟然“打”上门往,给自家孩子撑腰……
展开全文
不难想见,长此以往,孩子心里很可能会产生错误认知:我,想怎样就怎样;我,有父母撑腰;我,做的都是对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合格、优异的家长,在引导、教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与法则——
飞机上,孩子太小轻易哭闹进而影响其他旅客,家长为表达歉意,把提前预备的耳塞和糖果发给大家;
炎炎夏日,路遇“山城棒棒”拉着一车矿泉水艰难爬坡,到重庆游玩的一位父亲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女儿后,主动上前帮其推车,对孩子进行了一次“现场教学”,因此被称为“教科书爸爸”;
乘坐地铁时,儿子紧随父亲通过闸机,无意间“逃了票”,父亲发现后停下脚步说“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遵守规则”,要求儿子回往重刷……
扶助“山城棒棒”推车的“教科书爸爸”和女儿。图源:相关视频截图
引导、教诲孩子顾及他人、扶助弱者、遵守规则、表达歉意、懂得感恩,这些父母的示范才是为人父母的正确姿势。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教诲,会让我们信赖,下一代可期,未来可期。
当父母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好胜任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在培育自己的孩子,更是在为社会培植合格与否的公民。下一代的素养和认知,关系的是人口水平、人力资源的质量、社会发展的后劲儿。
教孩子闯红灯还是等红灯?教孩子“委屈”他人还是约束自己?教孩子坏规矩还是守规矩?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扶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义不容辞。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在龚先生看来,培植孩子正确的“三看”,可谓“计深远”。
期看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成为优异的“带娃者”,成为被点赞“教科书”,而非被指责甚至被处罚的反面教材。
转自:工人日报客户端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