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普洱越来越美
回看来时路,铮铮誓言镌刻于心。普洱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诞生地,民族团结有历史、有传统、有血脉。在党的领导下,普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进取,共同繁华发展,守护了北回回线上最大的绿洲,发明了绿色经济试验示范的普洱样本。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筑梦新征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奏响了普洱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回忆党的百年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普洱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乡面貌沧桑巨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6月22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发布会上,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介绍了普洱发生的深刻转变。
展开全文
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普洱是有着丰盛红色资源和荣耀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以陈祖武、杨正元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在普洱大地传播马列主义,点燃了革命之火。1934年,罗有祯领导发动震动全省的勐先农民武装起义。1950年,思普全境解放,同年国庆,普洱35名少数民族代表进京看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1年元旦,在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上,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代表剽牛盟誓,许下“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
从此,普洱各族人民自觉地、果敢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进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看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发明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各族干部群众满怀豪情迈进新征程,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普洱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佤族、拉祜族、瑶族、傈僳族、布朗族5个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穷困落后长期是普洱的“标签”,2012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0.4%,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洱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挠,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宣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普洱市累计投进551亿元资金,10万余群众通过易地扶贫移迁挪穷窝、斩穷根,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如今的普洱,在党的引领下,彻底撕掉了困扰几千年的绝对贫困标签,正果敢不移地昂首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如今的普洱,边疆治理作出历史性奉献,民族团结进取的局面越来越巩固。在党的领导下,普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进取,共同繁华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取示范市,宁洱、西盟、镇沅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取示范县。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进从1978年的60元增加到12366元,显现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协调、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沧桑巨变书写华章
每到周末和假期,曾经的茶马驿站那柯里总是游人如织,这里保留有完好的茶马古道,还能看到马帮驿站、食上马帮菜、体验马帮文化。在这里,人们仿佛穿越回那个“山间铃响马帮来”的远远岁月,普洱大山里的一代代人不畏险阻,走出大山努力与时代联结。如今,在那柯里村庄前面的柏油路和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辆,与曾经的茶马古道一同见证了普洱交通的百年跨越。从悠悠古道迈上高速公路,让天堑变通途,交通的沧桑巨变是普洱追赶跨越的最好写照。
曾经,普洱没有公路、铁路和机场,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基础设施落后是长期以来制约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今的普洱,交通设施发生历史性巨变,内联外通的支撑越来越坚实。
普洱市历届党委、政府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70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100%。纵贯普洱的中老铁路年内即将建成通车,普洱即将辞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建成运营澜沧景迈机场,改扩建普洱思茅机场,规划建设景东机场,普洱有看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支线机场的州市。
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普洱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内联外通,让普洱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沿边开放前沿。勐康口岸获国务院批准扩展开放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成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孟连(勐阿)边合区建设加快推进。普洱与内地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更加亲昵,服务和融进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条件更加夯实,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更加亲昵。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1.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23元,地方财政总收进仅为522万元。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945亿元,是1952年的76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3.9万元,是1952年的317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进达51.3亿元,是1952年的近1000倍。
普洱从过往的“一穷二白”变为现在的“繁华昌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5个县城荣获“漂亮县城”称号,普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
试验示范走在前列
绿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也是普洱的发展底色。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成功获批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曾经,普洱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基础十分薄弱。195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仅为6400万元,工业增加值仅为111万元。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推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的普洱,产业培植得到历史性突破,绿色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充沛。
近年来,普洱市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成运营电站135座,总装机规模达930万千瓦,安琪酵母、中国中药等知名企业落户普洱,云景林纸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37.5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云茯苓、白芨、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现代茶园面积和茶产业综合产值全省第一,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获有机认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面积、企业、证书数量全国第一,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76.9亿元。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看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开工建设全球口径最大的全可动120米脉冲星射电看远镜,申报建设无量山——哀牢山国家公园,安缦、洲际等国际品牌酒店项目加快建设,引进东软、松赞文旅集团等携手打造最美半山酒店,旅游总收进从2012年的50.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43.5亿元。普洱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日趋增强,正在逐步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普洱各族群众从古至今都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相处,世世代代守护着普洱的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近年来,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严厉落实保护优先要求,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59%,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准则14倍以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护战,出台《河道摘砂治理条例》,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提起全省首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牵头与周边州市开展跨界河湖联防联治,糯扎渡库区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全面清零,思茅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Ⅳ类。如今的普洱大地,开窗有景、出门见绿,显现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秀美画卷。
全力建设“两示范一胜地”
近期召开的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赋予普洱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和更重大的使命担当。普洱市坚持用现场办公会精神统领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普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普洱建成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两重点”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
普洱市将突出绿色发展机制和绿色产业体系两个重点,健全完美绿色发展机制方面,着力推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和TEEB(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争创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健全绿色发展治理体系,通过考核约束,有效引导各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上,坚持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以绿色有机为主线,加快建设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甜蔗和中药材、水果、蔬菜基地,全域提高基地化层次,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风景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浆变纸”,培植壮大现代林产业,着力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五个挠”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
挠筑牢安全屏障。普洱市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挠边防”责任体系,完美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格局,加快构建边陲立体化防控体系,挠好疫情防控,果敢管好边陲、守好国门。
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狠挠“一平台三机制”建设,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状下都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挠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挠加快沿边经济发展。狠挠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孟连(勐阿)边合区、宁洱物流保税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边陲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服务和融进国际国内“双循环”。
挠深化民族团结进取示范创建。深进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全力推进沿边城镇带、边陲小康村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取示范市创建成果。
挠打牢发展基础。加快完美综合交通体系,全力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教诲、卫生等公共服务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
普洱市将正确把握“国际”准则和要求、生态旅游内涵的实现方式,坚持党政“一把手”挠旅游,以国际化的视野谋划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着力解决旅游层次问题。扎实挠好景迈山申遗、普洱茶博物馆和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历史性展示、活态化显现大平台,打造“景迈山+普洱+康养”茶旅合成发展新引擎。
着力解决旅游档次问题。围绕打造一批高端景区、田园综合体、高端酒店、高端旅游产品,用好、用足、用活普洱丰盛的森林生态资源,加速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将普洱一流的资源转化为一流的产品、形成一流的产业、成为一流的品牌。
着力解决旅游水平问题。加强治理,继续整治旅游市场,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思宁一体化,提升“漂亮县城”品行、擦亮“漂亮小镇”颜值、涵养“漂亮乡村”气质,进一步提高普洱旅游吸引力。
生态旅游 养在普洱
普洱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拥有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看、澜沧江沿岸风景、北回回线绿洲、无量山—哀牢山、一眼看三国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还拥有普洱茶、普洱咖啡等驰名中外的产业名片。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让普洱具有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世人“养在普洱”成为可能。
普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洱生态环境优越,是北回回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达74.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准则14倍多,冬无严冷,夏无酷暑。这里生物多样性丰盛,有2700多年的千家寨古茶树、1700多年的邦崴古茶树,在普洱市境内活动的野生亚洲象占全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六成以上,普洱素有“生物种质基因宝库”、“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等美誉,先后荣登“2020年度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案例”和“中国康养城市50强”榜单。
为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普洱市坚持对标世界一流的准则,加强全域性策划,高规格科学规划,高准则强力推进规划实施;对标世界一流的服务,健全配套设施,补齐人才短板,全力推动“食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服务与国际接轨,构建主客共享、优质高效、便利舒适的旅游服务体系;对标世界一流治理,强力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改良投融资机制,全面提升普洱旅游的层次和水平,把普洱建设成为一个“闻者神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之地,打造成一个“体现国际风范、彰显中国元素、具有普洱特色”的国际生态旅游胜地。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