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多角度分析曹植为何从优势转为劣势,隐躲怎样不为人知的要害细节

多角度分析曹植为何从优势转为劣势,隐躲怎样不为人知的要害细节

misa2 03-05 4次浏览 0条评论

撰文/赵立波

曹操儿子们的战争在“三国末期”倒很有几分好看,果然不负老子英雄儿好汉,从对外战争转向对内争夺,并且明刀变成暗箭,把一个可能做皇帝的曹植活生生地逼成一个历史上难得的像模像样的文人。

曹植在三国争霸的烽火狼烟中成长,亲历一个英雄聚会的时代,又目睹一个个被老子逐一干掉的出色瞬间,那些英武的纵横让他内心跌宕不已,加诸又是曹操的三公子难免在幼小的心灵中生出太多的愿景。可谁曾料得三公子竟慢慢地从青云直上跌向低谷,以至才高八斗的他终成悲剧。后人揽阅斯文,凭吊遗迹和他生平的时候实在为之感到悲恸,历史上同情的人并不少见,且尤以文人为胜,然而如曹植一样身陷兄长与厄运渐行渐近的例子却不多。历史苍茫如雪,它让我辈心慌,读起历史满目萧条,在短瞬的空白后,于内心生出侧侧的隐痛,掩卷长叹,与千年的文人相遇,听他娓娓道来的遭遇,从他的侧影读出一种升华来,于心底蕴躲出或多或少的人文关怀,在暗中深切喟叹:文人,请说出你的悲伤。

影视形象

曹植,字子建。(192—232),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自幼极为聪慧,年十余岁便能“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有一回“曹操欣赏曹植作的文章,突然有一天对曹植说“:这是你请人写得吧?”曹植跪下往返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

当时邺铜爵台新城,曹操带着自己的儿子们都登上楼台,让他们分别作赋,草纸很快就写了出来,而且特殊的富有文摘且又洋洋大看,曹操非常的惊异。以后每次碰到曹植都要问他几个问题,曹植都能应声而对,所以曹操对他“特见宠爱”。认为在诸子当中“最能定大事”。前半生(二十九岁以前)过的是贵公子的生活,诗酒游宴,任性而行,经常饮得酩酊大醉,曹操几次想试用他,也因之不成。再加以曹丕的“御之以术”,他做太子的可能终于失掉了。曹植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文叠印着汉魏社会生活的篇页,那些向往功业渴求为国献身的歌唱,那些描绘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画面,始终引起历代读者的共喊。

子建用可能的皇室 功业兑换成任侠使气,用八斗才华的诗文换取了不死之身,综其短暂的一生可分为四个光景。

白马纵横

展开全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回。”这就是曹植29岁前的形象,一个出身昂贵的公子能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回。”的气势殊为可贵。正因这样,胸中的气势必与烈酒相融,吞吐的秀美华章定要以血气为之。曹植当时的感觉一定很好,你想,父王的霸业,如日中天,自己年轻气盛且文摘斐然,身边的文士互为唱和,这日子岂不美哉?还有老师杨修多次密授机宜,父王会在不久立他为嗣,世上的自得仿佛一下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可是他不知道就在自己暗中自得的时候,不利的脚步正一步步向自己静静走来。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如此把握军权的象征正是曹操要重点培植的苗头。当曹丕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极为恼火,与身边的谋士商量怎么办?终于在相互密谋后想出了一个计策,曹植出征前,曹丕事先预备好酒好菜,和曹植一起饮酒,不知道被曹丕灌了多少杯,还是在酒里下了什么药,终于把曹植饮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曹操派人多次来传换,曹植仍然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缔了让曹植带兵的计划,认为如此酗酒势必延误军机大事,自此曹植失往了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机会。

影视画面

还有一次,曹操出征,他和曹丕并行送别,曹植立刻大显身手,高声称颂曹操的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曹操听了非常的兴奋,也就在此时,曹丕显得极为失落,文摘是比不过曹植了,可怎么才夺得的父王的欢心?这个时候曹丕手下有一个喊吴质的文章老手献策道:“王当行,流涕可也。”看似并不高深的计策却十分奏效,况曹丕的演技实在不差,顿时满脸悲情,哭拜于地。曹操看后深为激动,大家也多以为曹植文摘有余,而父子之情不足。自此曹丕得到了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机会。

文人经常喜欢把自己托付于沙场,而不是笔墨。杨修在世时,他还写过一篇《与杨德祖书》其中毫无矫情地说“:辞赋是小玩意儿,本来不足以宣扬大道理展示未来,过往汉代的杨雄只是一个执戟小臣,还说辞赋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我虽然德浅,地位仅是潘侯,但还是期看努力尽忠朝廷,施惠百姓,建立不朽的功业。铭刻金石怎能以写作为功绩,靠辞赋做君子呢?”是的,曹植从来没指看过文章效劳什么,但似乎前世注定,他此生只为文章而生,那诗中的一匹白马正仰天长嘶,奔赴沙场,可又有谁知道,他的白马也许只能徜徉在醉醺醺的梦境之中,在冰冷的笔墨之上宣泄几声不平。

马蹄声声破碎,青春片片凋零。

智囊崩溃

自杨修被杀后,曹植空前抑郁,老子杀儿子的师傅和杀曹植自己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在曹植看来难免有失宠后的“杀鸡给猴看”的坏感觉。而曹操杀杨修看似“只对事儿,不对人”,谁让你侍才放旷,杀你个“一人一口酥”,杀你个丫的“鸡肋,鸡肋,弃之惋惜,食之无味。”杨修死后,曹植不仅失往了良师益友,更是他智囊集团的开始瓦解,且从核心人物开始。

影视形象

杨修,字德祖,陕西华阴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曹操主簿。死于公元219年,卒年34岁。要找出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要害要知道一句话:“杨修侍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曹操“忌”的是什么呢?回根结底是他不给曹操面子。在这方面与孔融被害的原因大体相当,但是到底是那些事情让曹操下决心向杨修开刀?窃以为首先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利之争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当初“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之交好。”这样看来,杨修才华出众,所以才会为曹操任以“总知外内”的主簿一职,而且“事皆称意”,曹操在这个时候还是很信赖他的。加诸“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之交好”可见杨修当时多么走红,“粉丝”极多。曹植做为一个天下闻名的才子或许更对杨修一些胃口,而曹植这个时候“特见宠爱”,又兼主动示好,杨修遂顺水推船加进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暴的夺嫡斗争。这个时候还应提到之后被曹丕所杀的丁仪兄弟,“植既已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也就是说,好几次曹植就差点做了太子,这其中作为曹植智囊集团中坚的丁仪兄弟、杨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仪、丁廙兄弟与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曹操有感于丁仪父亲劝自己迎汉献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儿嫁给丁仪,结果曹丕劝阻说丁仪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仪没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且看双方夺嫡的力量对比:

曹植 杨修 丁仪 丁廙

曹丕 司马懿 陈群 吴质

双方的参战人数大体相当,但还是曹植稍弱一些,杨修在世时还可以牵强支撑,待其遇害后曹植阵营逐步被瓦解,再看曹丕阵营,这“吴中四友”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及谋略应该说是公认的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人选,吴质内心深沉,文摘也佳。杨修在夺嫡过程中非常的卖力气,有几次曹操试曹丕、曹植的才能都被杨修一一攻破,可一旦为曹操所知,却更加忌恨杨修。有一次,曹操令二子各行邺城门;却暗中嘱咐门吏,不许放走任何人出关。曹丕先到,门吏阻拦,丕不得已退回。曹植听说了很紧张地问老师杨修怎么办?杨修嘻嘻一笑说“:公子奉王命出关,如有阻挡者,拿刀杀了他们就可以了。”曹植依照杨修的话等到了门口果然被门吏阻住。曹植大声呵斥说:“我奉大王的命令出关,今天谁要敢阻拦我,别怪我手下无情!”说着将手里的兵刃高高举起。于是曹操认为还是曹植有能力。后来有人向秘密向曹操打小报告说:“这些方法都是那杨修教给大公子的。”曹操听后果然大怒,因此也不那么喜欢喜曹植了。

影视画面

杨修曾经还偷偷地给曹植写了十几条应对曹操方法的条子,告诉曹植说假如你父王要是这样问你的话,你就按照这条子里面的答复他万无一失,曹植果然很听话,把这事几条背的滚瓜烂熟。曹操每次向他闻讯军国之事的时候,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操对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儿子究竟有很大了解,难免心中迷惘。以后曹丕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知道后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听了极为震怒大怒:“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等到发生“门内有一活字乃阔也”之后的许多事件,曹操终于大怒,《三国志》有这样记载:“太祖既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为翔实生动虽然是演艺化的小说,同样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又通过“鸡肋事件”将杨修“按律当斩”,杨修到头终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至此杨修彻底变成“杨休”。

抑郁当头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突如其来的不是悲伤应该是惧怕,他不知道做了皇帝的曹丕会用什么方法收拾自己,但收拾是肯定的了,老爷子对自己不再宠爱,但身份和地位尚可保证,如今性命却都受到威逼,真不知如何是好。“明月照高楼,流光正犹豫。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这是《七哀诗》的前几句,明明是悲叹自己,又只能把自己隐喻成妇人,其心何其苦也。在此期间发生了闻名的“七步诗事件”,曹操死后,大儿子曹丕将他的尸体葬在邯郡高陵,便继续了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时,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开始理政朝纲,大小宫僚尽皆升贺,一片欢腾。

忽一日,华歆上殿来奏说:“鄢陵侯曹彰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往了;临淄侯曹植、肖怀侯曹熊两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

曹丕听奏,立刻分别派了两位使者前往临淄和肖怀问罪。不一日,肖怀使者回来说:“肖怀侯曹熊恐怕问罪,自己上吊死了。”曹丕听了,命令用厚礼埋葬,并下令诏赠曹熊为肖怀王。又过了一日,临淄使者来报说:“临淄侯曹植整天与丁仪丁廙两兄弟饮酒作乐,高傲无礼,听说使者到了连地都不下,端坐不动”;那个丁仪还破口大骂,说:“过往先王本企图立我主为世子(继续人),结果被奸臣所阻,现在先王刚死不久,就来问罪于同生骨肉,这是为什么?”那个喊丁廙的也说:“我主聪明冠世,自然应当继续王位,现在反而不得立为王,你们那些大臣不识人才怎么到了这种程度呢?”后来临淄王竟一怒之下喊出武士将臣乱棒打将出来。

曹丕画像

听到这里,曹丕大怒,立刻命令许褚带领虎工军三千,火速到临淄擒拿曹植等一干人来。许褚奉命带兵来到临淄,守将阻拦,许褚立刻将其斩首,然后直进城中到了曹植的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都饮得大醉,有的倚在墙上,有的卧伏桌边。许褚下令说:“都给我绑起来!”兵士听令了下子都上来了,把他们一个个地捆起来,押进了兵车;府下的大小官员也都拿将起来,随曹植一同解往邯郡,听候曹丕处理。到了邯郡,曹丕先下令杀了丁仪丁廙等。

却说曹丕的母亲卞氏,听到曹熊吊死,心里甚是悲伤;这回又听说曹植被挠起来,朋友丁仪哥俩被杀,更是食惊,所以急忙上殿往见曹丕。曹丕见母亲上殿,急忙下拜。

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的弟弟曹植平生好酒轻狂,是因为他自己仗着胸中之才,所以放纵。你应该念同胞之情留他的性命。这样,我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曹丕对母亲说:“我也是深爱他的才学,怎么能害他呢,今天我是要教训他改变自己的性子,母亲不必担心!”

卞氏往后,华歆问道:“方才是不是太后来劝你不要杀子建?”曹丕说:“是!”华歆说:“子建有才有智,终将对你不利。假如不早把他除掉,必定成为后患。”曹丕叹叹气说:“我早有杀他的心思,只不过母亲的意思不可违犯”。华歆说:“人都说曹子建出口成章,臣我不信,主上可以召见,以才试之。假如不能就杀掉他,假如能就贬谪他,以堵住文人之口。”曹丕忙说:“就这么办!”

过了一会儿,曹植上殿来见。只见他惶恐地跪在地上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按情理说是兄弟,按礼仪说是君臣,你怎么敢仗着你的才学藐视礼法呢?过往父王在世的时候,你常以文章在人前炫耀自己,我怀疑你是用别人代笔而作。现在限你于七步之中吟诗一首,你假如能做出来,就免你一死;你假如做不出来,就加重治罪,决不原谅。曹植听得难受,他紧缩双眉万般苦痛,逼迫他的人竟是他的兄长,当今的圣上。于是起步竟成了生死之间的距离,而二十个字竟是生死密码。那么好吧,听听这历史上最具有质感的脚步,读读那字字抽泣血的悲愤控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抽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诗

曹植这七步在中国诗史上可谓一绝,这当然还要感谢哥哥曹丕的逼迫,没有横刀怒目或许不能产生如此影响深远的篇什,那场景当时是何等残暴,依曹丕他们想这回曹植是死定了,因为七步成诗的人还没听过,况且还有严厉的限制,没想到文人终究是文人,二十个字竟在短瞬击败包括皇上在内的一些权臣显贵。

曹丕的逼迫反倒变成了成全,让中国文学史多了别有风味的一个插图。

诗文万象

回根到底曹植的诗文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重要的地位,诸多人生中的不幸影响了他的创作,从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的风尚中可以窥看到他短暂的一生却布满了激情、浪漫、抑郁、幻灭等情绪的跌宕起伏,故而人物性格极为复杂。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保存下来的数量最多。他的诗将《诗经》、骚经和乐府民歌加以融汇,而形成一种经过提高的民歌化的风尚。他的诗是民歌体,同时也融进骚之情、赋之韵,通俗顺畅而不失典雅华贵。这种诗风直接影响到后世及唐代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文章不但文辞华贵,却充实而说理,文章的写作涉及到当时的多个层面,包括对当时的领导者的上疏、意见,自己本人的“检查书”以及对内忧外患的独到看法,以至层层辐射最终成就了文学史上最为充足的一位大家。

洛神赋画

记得当年曹植年轻的时候,当时曹操尚在人世。有一回曹丕当选为太子,邺宫聚集了当时所有的邺下文人宴饮,曹植当时的败局已定不由得开始小心谨慎。曹丕亲口要求曹植为自己献上一首诗,曹植微笑着看着众人的眼光,稍微停顿一下,便作出了一首《公宴诗》,大意说“:上天降下充沛的雨露,草茂花鲜葱茏又芬芳,宾客俱在大公子的身旁……曾经听过诗人的话语,不醉不能回家进门廊。衷心祝愿大公子健康长寿与日月齐光,完成如周公统一大业,代代相传谁都比不上。”曹丕当时听了很兴奋,但却深知这是他向自己言败的开始,众人纷纷恭贺曹丕的时候,曹植嘴里的酒气竟格外的酸楚。等曹丕即位后,曹植真正的开始了迁移的生活,就像一颗被放弃的草子,随处吹落。

黄初后,曹植开始切痛身世之虞,有一天突然读到秦史,咏《诗·黄鸟》而有所感发,一边写一边哀叹。三良,指春秋时为秦穆公殉葬的三个忠良臣子。曹植谴责秦穆公以人殉葬的非礼寡情,哀怜三良的无谓牺牲。忠义在于“捐躯赴国难”不在随君从葬。这个时候正是曹植自身立功无路,尽忠不得,且有杀身之患,正如诗里所说“: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揽泪登君墓,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黄鸟为悲喊,哀哉伤肺肝。”

曹植似乎也预感到自己将形同随葬,实现生平的愿景的可能似乎越来越远。

曹丕继位后,曹植写过一次“检查”喊《责躬》在冗长而繁重,大气而悲凉的文字中抒发着自己想要得到宽宥,曹植语气顿挫慷慨地写到“:我这无知的小子,仰仗父兄而自豪自满。举止狂放而触犯法网,行为失礼把制度扰乱,冒犯了我朝廷的礼仪。国有国家的恒长大法,削我爵位夺我封地……我这无知的小子,率犯过失几乎成元凶。死后羞见先父的神灵,苟活愧对大魏的朝廷,岂敢傲视仁德的兄长,确实仰仗皇帝的恩惠。生命长短事先测度难,经常忧愁卧病难清醒……

信赖曹植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必是满心的委屈,必是泪眼滂沱,自己什么罪呢?无非是胜者王侯败者贼罢了,但他没有方法不这样违心作文,他想活着,而且还不想平平淡淡地活着,他要的生活譬如乞丐等待富人的施舍,可当局的君主又是何等的不尽情面。

相关画面

曹丕冰凉的反映让曹植开始失看,可是曹丕驾崩后在曹植看来似乎有了转机,可叹谁能想到,侄子曹睿的表现比他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植一开始热情洋溢地给曹睿写了《求自试表》,期看通过这篇文章能激动曹睿重新得以重用。那个侄子曹睿非但不予理睬反倒陆续对其进行贬谪。之后的一些事情更让我们难以理解,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曹植为了魏国的抚慰,还多次上疏,其中最为典型的文章是《求通亲亲表》,曹植看到了当时曹睿因为恐惧同宗夺权,更多地依靠异姓大臣的祸患,诸如陈群、司马懿等皆身居要津,曹植等求“列有植之臣,赐须臾之问”哪怕让他在朝廷上站那么一块地儿,哪怕有回答最短小的问题的权利也好啊!对异姓在朝政大权中的作用,曹植则表现出更多的清醒和理智,而不象曹睿被同宗惧怕所蒙蔽,对司马懿篡权的真正危机视而不见。文人终究是文人,遭遇这样还如此热心,单纯得像个孩子,难怪,倘没有这样单纯又哪有气象万千的文字呢?从青年到中年,从政治到文学,这里要经过多少痛苦的洗礼才你能有这样的文人产生?曹植像蚕一样,在痛苦作茧自缚,但令人欣慰的是能将苦痛化成力量,结果写得一手流传千古光昌顺畅的文章。

子建不死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睿登基是为魏明帝。曹植以为换了新一届领导人自己的场面会好些,没想到这个侄子在对待他的问题上比他老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这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的嫡叔王总是放心不下。曹植屡遭徙封。“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就在这样的状况下还多次给曹瑞写信,期看“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博噬之用。”明帝不仅未予理睬,又于太和三年将曹植徙封东阿王,且处境日坏,甚至“陋同匹夫”。曹植被同宗比成这般模样也真够可以的了,逼迫、迁移,这些胜过酷刑的折磨到何时才能告一段落?一个王侯,曹操曾经的爱子在公元 232年12月27日曹植终于在抑郁之中过世,英年早逝井然如此这般快。一个天大的才子就这样在同宗的不断折磨下终于亡殁,那些抱负都化为一片烟影,瘦弱的他就这样默默的离往。曹植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在人生最低落的时代也不舍弃自己神圣的追求,这个是最重要的,而且还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实在难得。在痛苦、压抑、幻灭中保持真实的自我,克制恶劣的环境,在危急的政治气候中忍辱负重,心中还念念不忘社稷之情,让我们后人看了实在激动而钦佩。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名誉和文章才能相得益彰,让文学史颂扬,让后人传扬,在我们后人的心里曹植将永远年轻,像一粒晶莹剔透的种子在喜欢他的后人们陆续生根发芽。

洛神赋

曹魏的江山终于没能保持多久,就转给了司马家族,曹植没能亲眼看到本家政权沦落的一幕应该又是幸运的,究竟他少了一些痛苦的经历,是的,他累了,也该歇歇了,于是厚重浩大的文学书库存放了他的灵魂,将一颗劳顿的心永远安放,在文学历史之间听他娓娓道来的遭遇,让我们真实地感到他不曾死亡。

乱世的烟尘早已灰飞烟灭,那些谗毁,那些贬谪早已成就他文章的至上的灵秀,文字倘是宝剑,那些灾难就是大火,不至焚烧,倒得纯青,在那里炼就了曹植的不死之身,文字成了他的舍利子,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显得晶莹剔透。格外耀眼。千年后谁还记得那些宫阙?倒是曹植的文字于青史至上陆续生长着他的生命,子建终于不死。长河涛声,震荡无数;刀剑成土灰,文章万古垂。透过那些苍茫,让我们专心感慨历史的心跳,聆听古人的生平,在苦难和流芳之中看到未曾凋落的秀美,这样真好!

三国华章
绿色普洱越来越美 《光耀金城·镜鉴千秋——兰州平凉馆躲精品铜镜联展》进选2022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