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的《深潭》和《终结者2》,为何被赞扬是特效史上两座丰碑
卡梅隆的《深潭》和《终结者2》,为什么被赞扬是电影特效史上的“两座丰碑”?
卡梅隆在导演生涯的起步阶段,通过1984年的《终结者1》和1986年的《异形2》,将传统模型特效推到了极致。(详见“门外汉”卡梅隆,为何仅凭两部影片,就登上了“传统特效之巅”)
几年后的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了第三部电影《深潭》。这部电影的剧本,源自于他12岁时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后来进行剧本创作时,卡梅隆又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的感情危机。他便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了创作之中,把故事里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虽然《深潭》也是一部惊悚科幻片,但因为节奏比较缓慢,票房收进远远低于卡梅隆此前的两部作品,差点让公司亏本。不过,卡梅隆在拍摄《深潭》过程中,关于水下特技和CG的技术尝试,开启了电影特效一个全新的时代。
之前,从没有人进行过真正的水下拍摄。那时电影里的水下镜头,都是依靠烟雾加上升格慢动作拍摄所营造出的假象。为了显现影片中的未来景看和海底幻像,卡梅隆专门创立了一套水下拍摄系统,让灯光、布景和声音等各种设施完美配合,发明性地在水下拍摄演员的实时表演。
展开全文
“海黄蜂”的动力非常充足,能够以每小时3海里的速度一次性挈行两位潜水者,并可以自动上浮和下潜。在水中,“海黄蜂”能够迅速而平缓地推动摄影机和操机员,所得到的运动质感与陆地上的推轨或摇臂相差无几。
除了“海黄蜂”动力装置外,《深潭》剧组的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了能够在水下使用的金属卤素Par灯,将之命名为“海帕”(SeaPar)。“海帕”的发光效率极高,而且稳定性也很强。这种灯具,后来被广泛运用到了各种水下拍摄的场景之中。
卡梅隆本人数年后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也运用了在《深潭》中实践过多种水下特技手段。其中的“海黄蜂”动力装置,还出现在片中打捞“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画面里。
卡梅隆在《深潭》中所开创的另一项特效技术,更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为了解决使用模型难以拍到生物体在三维空间里运动的问题,卡梅隆决定将CG(计算机生成动画)技术真正引进到电影的拍摄当中。因此,《深潭》里出现了活灵巧现在海底游泳的聪明生物形象。
影片中段外星聪明生物操控水柱,运动到男女主角的面前,并在水柱前端显现出男女主角的面容,这绝对是一段创世级别的特效。这个前所未见的画面,让全世界的看众都震动不已。
《深潭》里的这一场戏,展现出了未来数字特效的无限可能。这个会变形的水柱,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制成的软表面形象。
正是有了在电影《深潭》里的牛刀小试,两年后的1991年,卡梅隆更是推出了又一部惊世骇俗之作《终结者2》。他也再一次证实了:续集也是能够拍出经典的。只是这一次,卡梅隆是自己超越了自己。
《终结者2》不仅超越了《终结者1》,更是把科幻电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该片被众多影评人列为20世纪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更有无数影迷把这部影片奉为科幻片的经典。
在《终结者2》中,最让看众津津乐道、也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个会随意变形,被子弹频频击中而不会倒下,脑袋被霰弹枪打出一个大窟窿又能快速恢复的液体金属机器人“魔鬼终结者T-1000”。
《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信赖:电影的表现力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可能就是人类自己的想象力了。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卡梅隆自己也非常感慨地表达:“作为一个电影人,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未来。”
从此,CG技术在好莱坞大行其道。1993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里走出了各式各样的恐龙;1999年,影史上第一只有毛发的CG动物在罗伯·明可夫的《精灵鼠小弟》里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