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1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使用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使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方案》指出,聚焦10大使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使用技术及解决方案,妥善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使用模式和显著使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使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使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使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使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的深厚氛围。
面向社会民生改良和经济发展需求,遴选有一定基础、使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聚焦典型使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使用到模式妥善的系统推进工作。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使用。
《方案》明确,在制造业方面,研制焊接、装配、喷涂、移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使用拓展。开发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积存模型库、工艺软件包等体会知识,深度合成机器人掌握软件和集成使用系统。
研制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机、物流无人机等产品。推动5G、机器视觉、导航、传感、运动掌握、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合成使用。支持传统物流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仓储、装卸、移运、分拣、包装、配送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
《方案》指出,加快推进机器人和医学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共性要害技术、创新使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人5G远程手术、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使用。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使用。
此外,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使用准则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使用准则规范。加强机器人在患者院前治理、院内诊疗及院后康复追踪整体病程服务体系中的使用,助力聪明医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