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济南解放,谁负责接收了山东省立图书馆?

济南解放,谁负责接收了山东省立图书馆?

misa2 03-05 4次浏览 0条评论

展开全文

旧时的山东省图书馆(资料照片)《蔡将军》海报流泽逝世讣告

《剧评选登》中插图,左二戴鸭舌帽者为流泽。《战地锣鼓》剧本 《三上轿》剧本 《蔡将军》剧本

□王承钧

2004年11月,“为了展现山东省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总结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迎接建馆九十五周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山东省图书馆志》,由《山东省图书馆志》编纂委员会编。

在此书中《大事记》章节中有“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本馆被军管会接收”。

《第一章 概述》中有“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军管会代表流泽进馆接收”。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中有“1948年流泽主管本馆,时称军管代表”“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李兰斋主持馆务”等记述。

《第十二章 人物》第二节曾在本馆工作过的人员名录中“罗象临 男 代馆长 山东桓台1945.101948.9”、“流泽 男 军管代表 籍贯及学历(功名)空缺,在馆时间:1948?”

流泽是剧作家,创作过多部戏剧剧本

从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顺循创办“山东图书馆”至今已经过往113年。山东省图书馆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时期,而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立图书馆重回到人民的怀抱则是这百年历程来最为重要的转折点。那么当时负责接管的军代表流泽是何许人,他又做了哪些事,从馆志上来看则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笔者本着溯源的原则,追觅关于流泽的一些史料,以期能够梳理出关于他真实的简历。

在翻阅相关书籍和论文后,可以梳理出一些关于流泽的史料。其中,流泽发表的部分论文有:《上海戏剧》1979年第2期的《办好剧团小议》;《戏剧艺术》1979年Z1期的《上海戏改三十年》,作者为流泽、汪培、郁仁民;《上海戏剧》1982年第6期的《战地锣鼓》,作者为流泽、丁瑶;《上海戏剧》1983年第1期的《战地锣鼓(续完)》,作者为流泽、丁瑶;《戏曲艺术》1990年第3期的《对京剧麒派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初探》;《中国京剧》1994年第6期的《麒派艺术浅谈》。

通过阅读这些论文,可知流泽先生是位戏剧家,创作过多部戏剧。顺着线索找觅他所编写的剧本,又找到了以下几本:

1950年劳动出版社出版《三上轿》,江淮剧,流泽原著,马麟童、马骏改编。此书在1951年1月,由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再次发行;1951年2月,越剧《三上轿》由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著者为韩义、流泽;1951年2月,北新书局印行抗美援朝文艺丛书《母女俩》,流泽等作。

另外,还查到了流泽、丁瑶撰写的《战地锣鼓——回忆淮海苏皖山东实验剧团和华东平剧团史略》,这是一册“征求意见稿”,油墨打印本。还有《蔡将军》《护国将军》等油印剧本上也有编剧流泽的署名。

流泽在济南任职时仅有21岁

那么这位从事戏剧编剧的流泽同志和接收山东省立图书馆的军管会代表流泽是不是同一人呢?

结合这些戏剧史料,又查询到流泽和上海沪剧之间亲昵的笔录,进而查阅到汪培、陈剑云、蓝流主编,1999年12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沪剧志》,在书中最后附的人名录中专门有词条介绍了流泽:

流泽,原名刘执礼,江苏泗阳县人,1927年出生。1944年参与淮海实验剧团,1945年1月加进中国共产党,1947年为山东和华东平剧团副政治指挥员、党支部书记;1948年起曾任山东济南市军管会文教局社教科副科长,上海市军管会剧艺室股长,市文化局科长;1953年兼任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团长;1958年起历任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和党组书记,1982年调任市文化局演出处处长;1985年调任上海沪剧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作品有越剧《三上桥(轿)》(与人协作)、淮剧《忠王李秀成》(与人协作)、沪剧《风流英豪》(与人协作)等。曾任上海市黄浦区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区政协常委;上海剧协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1987年离休后任《中国京剧史》编委,《中国戏曲志·上海卷》编委,《上海沪剧志》顾问,新四军研究会苏北分会《苏北征程》编委,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词条中“1948年起曾任山东济南市军管会文教局社教科副科长”,正好与《山东省图书馆志》中关于军管会代表流泽的笔录对应上,当时流泽的职务是济南市军管会文教局社教科副科长,那一年他仅有21岁。

通过词条得知,流泽离休后担任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

1989年3月,《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讯》正式发行。笔者找觅到合订本的《会讯》,查阅到了大量和流泽同志有关的资料。在《会讯》第35期刊登了《我会副会长流泽逝世》的讣告,流泽同志1999年8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72岁。研究会会长刘厚生同志致文《悼念流泽同志》,《会讯》第36期刊载了汪培同志的《一生进取为奉献——忆流泽》的文章。

刘厚生与汪培的文章高度评判了流泽同志的一生,也显示了流泽同志一些鲜为人知的过往。刘厚生所作《悼念流泽同志》一文中提道“在1949年的(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剧艺室中,流泽是最年轻者之一,但又是工作能力最强者之一。他是解放区来的老干部。我很久以后才了解到,在我们文艺队伍中他是真正在战场上打过仗的文艺战士,但他从来没有自我宣扬。”汪培的《一生进取为奉献——忆流泽》中记载:“1944年他在少年时代以一个初中学生投奔革命,从此再没有上学的机会。他深知文化知识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努力从革命实践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他二十出头就当了华东平剧团的副指挥员,成为一名青年政工干部。”“在他离开人世前一个月,他坐着轮椅往参看了扩建后的我党一大会址。我想他是作为最后一次往瞻仰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并且以此重温自己跟随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峥嵘岁月吧?”

打印资料《战地锣鼓》中的重要笔录,可以明确流泽同志的一些过往,也能够依据这些资料填补《山东省图书馆志》中记述的空白。

流泽、丁瑶撰写的《战地锣鼓——回忆淮海苏皖山东实验剧团和华东平剧团史略》是非常重要的史料。这本油墨打印资料是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淮海实验剧团时期的历史内容经过整理发表在《上海戏剧》1982年第6期和《上海戏剧》1983年第1期。1983年10月上海新四军和华中抗日依据地研究会编著的《华中抗日斗争回忆》第二辑也同样刊载了《战地锣鼓——淮海实验剧团史略》一文。两篇文章内容有较大的区别,但都提到了1943年从淮海、灌沭两中学调来了流泽、丁瑶等一批青年学生,那年流泽年方16岁。

《战地锣鼓》打印册中有较为完全翔实的史料,也许限于历史条件,其中还有一些不是完全正确的记述,但是主要事件的脉络还是清楚的。依据打印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尽量按照其中内容进行摘录引用,修改一些错别字和简化字,个别地方加注了阐明。

“(19)47年元旦,我们(淮海实验剧团,笔者注)是住在小赵庄,为了活跃当地的军民文化生活,我们为山东省政府直属单位和警卫部队及当地群众演出,并组织一些同志撑起荡湖船到四周各村庄上往宣扬鲁南大捷和动员群众支援前线。

(1947年)春节之后,依据党中心指示,苏皖边区政府和山东省政府合并,我们的剧团也奉命和山东省实验京剧团合并,于是我们二月十日左右离开小赵庄,到十字路北面的刘家渰子(渰,yān,现莒南县有吕刘渰子村,笔者注)进行合并工作。

鲁南大捷之后,蒋介石又对我陕甜宁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依据党中心指示精神,对后方机关和团体进行合并精简,充实部队和支援前线。因此山东和苏皖两个实验剧团奉命合并,并于四七年二月底在莒南县十字路四周的刘家渰子进行合并工作。合并后,仍定名为山东实验剧团。……后来又将流泽、丁瑶二人调到临沭县搞支前工作。……由于战事紧张,剧团奉命从鲁南经诸城、高密转战到胶东莱阳四周的南务(莱阳市前店镇现有南务村,曾被誉为莱东首镇。笔者注)。不久,剧团又赴烟台作短期公演。五月底,省文协机关和人民剧团均转移胶东后,对京剧团(山东实验剧团,笔者注)进行重新整顿。将原来的剧团领导人全部调离。另派张革非、流泽二人于六月廿四日往负责京剧团工作。张革非为副团长,流泽为党支书、副指挥员。

八月初,胶东的备战已经很紧张。当时山东文协的领导决定……我们京剧团上前线往,跟随山东兵团为前线部队服务,做战地服务工作……于是张革非、流泽同志拿了介绍信到泊头(现烟台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是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所在地,泊头可能指此地。笔者注)胶东军区往报到。当时胶东新建立了一个十三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同志、政委林浩同志,分配我们跟随纵队卅五师行动(此处描述有误,当时九纵司令员是许世友,政委是林浩,参谋长是聂凤智,十三纵司令员是周志坚,九纵及十三纵均无卅五师。笔者注)。从此,我们剧团开始了随军的战斗生活。

(19)47年11月,依据华东局宣扬部的决定:山东省实验剧团和渤海行署宣扬队的平剧队合并,改名为华东平剧团。划回华东军区政治部宣扬部领导。当时的宣扬部部长陈辛仁找张革非和流泽谈话,并且确定合并的原则和修整工作的安顿。

合并后,张革非任团长,常萍、流泽为正副指挥员。随着革命形势的顺利发展,我山东兵团在解放潍县之后,横扫了胶济铁路线的敌人,迫使敌人龟缩到济南和青岛等少数大城市中往。这时华东局和军区决定渡河(黄河)南下,进驻青州一带。(19)48年6月4日,剧团随军区政治部南下,路经滨县(现滨州市)向南渡黄河。……渡河后,经齐王故都--临淄到达青州。

随着解放战争的反攻不断取得胜利,我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在陈(毅)、粟(裕)司令的指挥下,在鲁西南外线出击,歼敌捷报不断传来。华东军区政治部舒同主任带着华东平剧团于八月十五日从青州出发,路经淄博到鲁西南往,向参战部队作慰问演出……当时剧团由张革非、常萍同志带领。

当剧团于八月十五日离开青州赴鲁西南前线后,流泽奉命带了几个同志往参与接管济南的工作。除剧团的同志外还调来了张方明等一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经过短期学习练习之后,开始往济南进军。当时解放济南时除有军管会外,同时建立了市委和市政府,市长为姚仲明,市委宣扬部长为夏征农同志。流泽被分配担任市文教局的影剧组长,负责接管城内大明湖畔的山东省立图书馆和民众教诲馆,还有伪省教诲厅的电化教诲队和王柏(泊)生戏校等单位。当时在“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鼓舞下,日夜行军,赶到济南城东。解放济南的战斗是从九月十六日开始打响,经过八昼夜的进攻到廿四日从普利门北轰倒了一段城墙而攻进城内。战斗反常猛烈,流泽等人经过红楼地段,误进市雷区,在有体会的同志指挥下脱离险境,从东门打开的洞口爬进城往,当晚进城后,大明湖畔的战斗仍在进行,院前大街许多蒋军伤员在乱跑(乱)喊,当时敌军我军混在一起。天明后,经贡院墙街到大明湖一带,真是尸横遍地,枪支弹药满街都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王耀武最后把指挥部迁到大明湖畔成仁祠里。省图书馆和民(众)教(育)馆变成为他的军需处和军火库,院子(遐园,笔者注)里遍地都是枪炮子弹,几百名伤兵躺在图书馆的大厅里。王耀武却从城根挖洞逃跑到寿光县境,终被我们民兵活捉。而王柏(泊)生的戏校早已解散,他的一套戏箱早被日伪省长马××(原文如此,有伪省长马良。笔者注)窃为己有。经追查,结果从姓马的家中搜查出来。当张革非同志领剧团到达济南时,将这副戏箱调拨给了剧团。这时剧团在济南的北洋大戏院举行对外公演,剧目有《红娘子》、《三打祝家庄》、《闯王进京》、《黄泥岗》等。

剧团在济南住了一个月左右,又回到青州。四九年元旦过后,接到往淮海前线为部队演出服务的任务,于是剧团又赶赴前线。”

通过打印册中上述内容就能梳理出流泽的历程,也能知悉当时流泽同志在济南城驻留的时间为1948年9月24日至1948年11月。

1990年流泽曾回到过济南

后来流泽是否又回过济南?

在《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讯》中查阅到了如下内容:“1990年4月8日开始,为扩展麒派艺术影响,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流泽、演出部主任齐英才领队,举办北上纪念巡回演出。在济南演出时,由山东艺术研究所召开了座谈会。出席者有:纪根垠、高洁、黄金相、张存德、宋爱鲁、李小萍、高锡禄、马少童、王小军、毛剑华、流泽、齐英才、应耐良等。”

也许从1948年年底到1990年的这42年时间里流泽同志还有其他到访济南的经历,包括这次北上演出,相关参与人员或许还有一些记忆。时光荏苒,不确定流泽同志是否再谈及接收济南的一些事情或者再到大明湖畔省图书馆所在地走一走、看一看。

笔者一直想在资料的查阅中找觅到流泽同志的一幅照片,一睹这位战士的风华。目前只是在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编印的《剧评选登》一份三页资料中看到了一张“中国剧协理事,黄浦区文化局长流泽同志(左二)在欢送淮阴地区京剧团茶话会上的讲话”插图,而且还是侧面照。

关于流泽同志一定还有更多的资料笔录,笔者下一步会陆续搜觅、整理。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查证流泽同志与山东省立图书馆的接收渊源。具体接收时的一些详尽笔录也许会有更多的档案笔录逐步面世。

谨以此文,向曾经战斗在齐鲁大地的文艺战士们致敬。

战地2
消息称 EA 取缔了一款未公开的《泰坦陨落》单机游戏 老玩家当年都玩过的十款超经典射击游戏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