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土“公主下午茶”,却给我看得直流哈喇子
曾经,“公主”和“下午茶”俩词的结合,似乎只配出现在小某书精美的打卡文案里。
闲暇午后、市区CBD、三层塔上的昂贵西点和欧式精装店面,公主般的下午茶,似乎象征着某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
它不仅是一顿饭,更像展现个人格调的限量潮鞋或奢华品包包,动摇着年轻的社畜们悲苦又神往的内心:
体面 or 钱包,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近的年轻人,一把掀翻了下午茶的附加意义。
在某音最近掀起一股热潮的#挑战全网最优雅下午茶#tag里,你以为能看到全国名媛少爷们的轮番出场炫富,比如一边饮着下午茶,一边胯下运球,墙面上还要不小心露出一副齐白石真迹。
点进高赞视频们一看,却让人大跌眼镜。
展开全文
注重看,这个女人喊小美,是一位正在享用下午茶的东北公主。
她优雅地坐在家里用了三十年的战损版餐桌前,掏出搪瓷碟,大口炫起法式风情糖浆软炸香猪排 佐 地中海糖醋酱(锅包肉)。
谁说下午茶时间哐哐炫肉、穿着大花绒睡裤的不算公主?
01
河南公主会梦见肉丸胡辣汤吗
“公主/王子们的下午茶”,一个颇具欧洲贵族风情的词,已经被当代年轻人彻底玩坏了。
不是说中国男女不能自称“公主”“王子”,但这俩词接在现代地名之后,听起来就略显怪异。
说起陕北王子,就让人不免妄想头戴羊肚手巾、身披绒布短褂,腰间系着红腰带的阿宝老师;硬谈广州公主,只能喊人想到T恤大裤衩、一伸脚露出人字挈的影视经典包租婆。
但那又如何。
当代年轻人最近的新乐趣,不仅是在互联网当一次地域限定王子公主,还要在高雅下午茶的三分地上大食本地最“土”食物。
颇有一种拽着圣洁美人沦落红尘、带赛级萨摩耶进泥地打滚的意趣。
带着别出心裁的滤镜和优雅皇室配乐,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这位陕西公主。
最味儿的大蒜,只有最精致的美甲才能配得上剥开。
二十五岁全款拿下八颗大蒜的富婆,不吝于在下午茶时享用一盆比脸还大的陕式精选山椒酱配和牛里脊pasta (臊子面)及蒜香白玉蔬菜球(蒜瓣)。
@布衫
遇见王子怎么办?不好意思,食面不就蒜,连当公主的乐趣也会少一半。
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山西王子。
他穿着20块钱能租一天的王子服,大马金刀地坐在路边脏摊儿里,真正的贵族正需要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
用刀叉撸串是皇室的姿态,四处溅开的油滴是馋虫的最爱,出淤泥而衣服全染,被妈妈打而四散溃逃,是王子最后的风摘。
@晴朗
南京公主们总是从来不服输的。
一大笼包子、一盆馄饨,再来一份高加索焖全鸡香菜碎末配德式浓酱(白斩鸡),这饭量安能辨我是雌雄。
@想食麦当劳
河南皇室们更别提了,胡椒沙司草果和牛粒浓骨汤 佐 花生黑松露酿细粉条 (胡辣汤)才是当地公主王子们下午茶的第一抉择。
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其他皇室成员,其优雅程度也不可小觑。
天津女孩起晚了在路边顺的煎饼果子,喊“天津公主正在优雅地享受她的精制玉米面饼包裹甜酱黄金薄脆brunch”;
东北大老爷们儿下午饿了食个菜包饭,美称之为“东北王子下午茶时间享用一份东北taco”;
@中年少女
山东人来一份猪肉大葱水饺、饮碗面汤,那就是最原教旨主义的当地下午茶——面汤对应low tea,水饺也可称点心,实在是尊贵奢华。
如此优雅,估量英国人看见这些“异国皇室”,就能共情意大利人看见菠萝披萨,忍不住愤怒地举起十字架。
02
起了洋名儿的菜,贵得吓人
不难看出,大家集体化身王子公主,其实是在拿外来饮食文化玩梗调侃。
这类玩梗也不是什么新奇事儿了。
前两年,“把食物做成食不起的样子”,就已经成了美食博主们摆盘的固定梗。
六块钱一包的速食南昌拌粉,在 网友@iamreandra手中被卷成了意面的摆盘方式。
再撒上芝士粉、卷几条青瓜丝,立马变身哈里萨鸡嘴椒辣酱焗油沥花生意面,在西餐厅里能大大方方卖上一百多。
中餐满满当当的实在摆盘虽好,却没有米其林三星们来得有价格。
要论“显贵”,还得是西餐们的极简摆盘和艺术性装点,菜占据盘子面积越小,价格就开得越高。
盘子里的留白,宛如给肚子里留的加餐空间。
它用冷峻的背影告诉你: 别担心,出门左转疯狂星期四,一定给你留够胃口。
往年,在中国刚火没多久的Omakase也凭借其“黑红”成了网友们玩梗的重灾区。
这种日式无菜单料理,讲究后厨有什么时令菜、厨子做什么就得食什么,以品类多、分量小和价格高,成为朋友圈彰显身价的新宠。
脾气各异的厨师抬出当日原料、在眼皮子底下表演做饭,也是贵价的来源之一。
图片来源:dallasnews
然而现实Omakase里“千元一位赏脆皮鸡一片”的尴尬,让网友们 食之前豪言壮语,食时胡言乱语,食完沉默不语。
Lily经常看一位住在日本的白富美网红博主 @玲子reiko-食这种料理,深感颇有格调,最终决定钱包大放血,也往尝一次人均1500的Omakase。
没想到不仅食不太饱,口味也不合,几道前菜之清淡无物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回家仔细一思量,嘿,这Omakase不就是我在家食了二三十年的家常菜范式吗。
“今儿一大早菜市场夺来的新奇菜,没有决定权的午餐菜谱,配上做饭时不大兴奋的我妈”,实在是取Omakase之精华。
于是网友们纷纷把沾泥带水的土豆、大葱、茄子等“土菜”原模原样地摆出来,再变着花样蒸炒炸煮,称之为“川式Omakase”“广式Omakase”,立省1000座位费。
也不能怪年轻人专盯着传进国内的饮食文化玩梗。
当代餐饮业外来饮食们虚浮的格调和高昂的价格, 确实已经向着离奇的方向狂奔而往了。
在某点评搜索“下午茶”,明明网友评判“性价比超高”,抬头一看却人均666,像个为了讨彩头编造的荒谬笑话。
在巴黎提供平价菜色的bistro,译成中文可能等同于街口王姐盖浇饭,在北京就能义正词严地喊出人均两三百的底价来。
上海则是eatery风靡市区,即使这词儿的本意不过是简便饮食店,只因为比restaurant听起来更小众,便能比普通馆子立升百元单价。
“鮨”,日本古代“寿司”的写法,只要在日料店名掺上此字就能摇身一变为高端日料店。
估量味千拉面的创始人看了也得大为懊悔, 当初假如起名“鮨·味千”,一年起码多挣一个王健林小目的。
@G僧东东
外来餐饮们贵出的那部分溢价,所买到的可能率并非口味的加倍,而是“眼界”“品位”等附加价值。
前两年口袋充裕的年轻人,或许还情愿为此体验一把花钱的爽感,顺便购买一些身份认同。
但这两年越来越意识到攒钱重要性的年轻人,这拔除消费主义的第N剑,终于还是斩到了下午茶头上。
03
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
这两年的种种风险,让最轻易一脚踏进消费主义陷阱的年轻人,也越来越追求实际了。
不仅在各大平台对消费主义三省吾身,脱口而出的就是一百个攒钱技艺。
他们对于外来餐饮文化的玩梗看似只是吐槽搞笑,但在不经意间,却完成了一次对消费主义的解构尝试。
第一步,是揭开消费品们神异的面纱。
所谓东北taco、四川Omakase,或者用天花乱坠的西餐菜品取名规则来改造本土饮食,都是对于神异的外来餐饮文化的“祛魅”。
提炼本质、在本土饮食里找到可类比的东西,就能让这些新奇玩意儿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但一味强调“它不值得这么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消费主义的真正核心,还在于 为商品赋予符号,又将符号与人人追捧的特质挂钩,以此促进更高的消费。
比如骑白马的是王子、喷coco小姐香水的有魅力、逛Costco的是中产、背得起爱马仕的是富婆、穿MaxMara的人不用自己开车门……种种营销不一而足。
而最近坦然在“下午茶”时间大食家常菜,自称公主王子的年轻人,和他们大喊“公主殿下”的捧场评论区,就是在尝试消解这一逻辑,共同向全世界公布:
不好意思,骑白马的也可能是唐僧,骑驴的照样能成为王子。
消费主义的陷阱逻辑,在一生要强的中华儿女这儿也得打个半折。
下午茶时间不必在人均六百的西餐厅割钱包放血,哪怕食的是两块钱一个的大肉包子,依然可以是王子和公主。
@女篮李梦
其实绝大多数普通人,很少主动考虑什么被消费主义绑架的问题。
小禹记得刚上班的时候,父母劝他买两件贵点儿的衣服,说这样不轻易被小看。
他其实觉得网店里29.9一件的白T挺好,但也偶然担心这些衣服显得自己“没有档次”。
我有时候看着朋友圈里晒的各种bistro、下午茶,总想着或许多往打卡几次,也能让自己看起来有钱有闲,在社交场域里更有主动权。
但即使 通过高溢价消费获得了虚构的身份抬升,却依然会陷进更深刻的、被什么操纵的恐慌当中。
这群某音上的东北公主、江西王子们大大咧咧地食着家常菜当下午茶,用强烈的反差感无区别“霸凌”看众们的固有认知。
看起来和话题里的“优雅”实在不怎么沾边。
但正是这样,一部分绑架着年轻人看念的消费主义陷阱,才在潜移默化的玩梗中有所动摇。
关于这事儿,公主届的“懂王”迪士尼悟得更早:公主不一定是皇帝的女儿,不一定有礼服和皇冠,善良才是“公主”身份真正的内涵。
无论“东北公主的下午茶”只是单纯好笑还是另有探求,消费主义的陷阱逻辑在嬉笑声中究竟被消解了几分。
我都不由得跟着夸上一句:
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怎么一个比一个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