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方式方法 促古长城保护(深阅读)
河北省秦皇岛市长城资源丰盛,市内明长城全长223.1公里,拥有进海长城、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道长城等多形态长城资源,沿线拥有26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秦皇岛市不断创新长城保护方式,让古老长城重绽生气。
科技助力巡护——
无人机、大数据、导航系统在长城保护中作用凸显
打开天气预告软件,抉择估量未来一周内天气晴朗、能见度优、风力小于4级的日期,做上标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长城保护员张鹏开始了新一周的工作。
山海关区长城保护员团队共有队员10人,以80后为主,张鹏是队长。与普通的长城保护员相比,该团队队员更具“科技范”。
“预备起飞!”在山海关区角山长城脚下,张鹏放飞无人机进行航拍,队友韩永富则在徒步踏查中使用手机软件笔录信息。
“使用无人机,可以360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拍摄长城全貌及局部的影像资料,辅助巡查。”张鹏说,区内部分长城区段修建在悬崖峭壁上,年代久远、风雨剥蚀,造成自然坍塌,无法徒步抵达,“无人机则可完成对险要点位长城本体的监测。”
韩永富笔录信息的帮手则是一款专业软件“户外助手”。“这款软件可以实时展示所处位置、海拔高度、行进速度、轨迹路线等信息,同时还可笔录下拍照时所处的位置、笔录某个点位的长城破坏情状并上传。”韩永富说。
“影像信息可以传输进当地文物系统数据库,结合大数据分析,将影像叠加累积,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在一段时间内的转变情状。”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文物保护股股长侯雅欣说。近年来,山海关区长城保护员团队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报备、巡查、监督、反馈体系,提高了长城巡护的科技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
强化司法保护——
设立长城文化保护法庭,长城司法保护走向深进
“被告朱某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海港区文旅局支付修复费用24237元,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往年底,一则针对在长城墙体喷涂油漆行为的法庭判决引发社会关注。
作出判决的法庭,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法庭。该法庭于2022年6月30日挂牌成立,是全国首家专司长城资源和长城文化保护的法庭,对秦皇岛全市领域内涉长城文化保护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实行统一管辖。
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莉表达:“秦皇岛境内长城文化资源丰盛,在长城资源和长城文化保护方面有司法需求。在该法庭成立之前,秦皇岛市各基层法院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件,都按照一般管辖规定由相关法院审理。”
长城文化保护法庭成立以来,已受理案件67件,结案65件。“涉长城保护类案件数量多且细微纷杂,法庭设立后集中审理涉长城案件,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对长城资源和长城文化形成集中足够的司法保护,也为涉长城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张莉说。
鼓励公众参与——
创新长城文化传播方式,强化公众保护意识
夜幕降临,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广场人头攒动。当夜晚第一束灯光照亮古城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山海关城楼上。这场“《看·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是山海关景区创新打造的夜游文化的一部分,全方位、多角度显现山海关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期看创新游客游览山海关长城的方式,让游客认同和喜爱长城文化,进而自发参与保护长城。”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山海关区长城学会会长郭颖说。
为传播长城文化,增强公众的长城保护意识,秦皇岛市不断创新长城保护故事的讲述方式。往年暑期,秦皇岛举办“传承中华传统 赓续长城精神”长城游学活动。
“课上,我不仅听了一段段关于长城的历史故事,还诵读了许多与长城有关的经典名篇,收成很多。”11岁的学生金子皓说。
为丰盛公众参与长城保护的方式,近年来,秦皇岛市还发展了多样化的活动载体。海港区举办“心手相连 守护长城”公益活动,200余名志愿者体验行走长城保护员巡护路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法庭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法庭,零距离感受司法活动,增强长城保护意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打造青少年教诲的第二课堂,邀请小学生在博物馆的展厅内为游客讲解长城历史文化,目前共培植“小小讲解员”60余名。
“长城分布领域广,保存环境复杂,单靠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解决诸多问题,要继续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让长城保护的公众参与不停步,形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出色。”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