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疙瘩,内里乾坤大!可结良缘、能兴产业、开创盛世……
免费图库:薯香诱人
漫步城市的街头,烤红薯独有的那股甜丝丝的焦糖香味,总勾起我无尽的乡愁。“郧阳三大宝,红薯苞谷龙须草”的顺口溜也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
免费图库:美味的红薯
是的。熟悉的烤红薯,迎风十里扑鼻香,老少皆宜心欢畅。掏出三五块钱,买来一个耙糊糊的热红薯,瞬间,四周的冷空气也热气腾腾、香甜绵软了几分,拿起细心的商家配送的小白塑料勺,轻舀一口,白勺黄肉甜香,那种家乡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关于红薯的趣事也随风悠扬一一
01.至今犹忆“883”
展开全文
免费图库:红薯藤
记得旧时的郧阳有一种名喊“883”的红薯,虽然口感不咋地,但亩产却很高。
物质匮乏的时代,能充饥已是很不错的了。小时候,天天早上,母亲一大早起来,煮一大锅“883”红薯,煮熟后,我们每人挑选一碗煮掉了皮的清汤红薯,在老家柳陂,管这个喊“没耳朵的饺子”。我们食到一半时,心灵手巧的母亲多半会端出一盘切好炒熟的红薯叶酸菜,甜软的红薯、酸爽的酸菜,那滋味,至今仍难以忘怀……
免费图库:红薯丰收了
但时日一长,难免食腻了。不知是谁最先起头,唱起了苦涩的童谣:
883、两头尖,猪不食、狗不粘……
免费图库:红薯丰收农家乐
呵呵,远不至于吧。其实,在59、60年大饥荒时,能拣块红薯皮食,都开心小半天的!红薯地里弯腰捡漏,偶然刨出两个小红薯,即便是883,也会轻轻擦擦泥巴,赶紧装进衣兜,飞跑回家……
免费图库:薯香四溢
大约是一九七几年吧,说是咱老郧阳有位男青年,考上了省外的某名牌大学,因家穷,每年上学,都要挑两大蛇皮袋子红薯,做半年的干粮。
大二时,结识了一上海姑娘。每次食饭,小伙都一个人磨叽到最后,趁人不备,溜进宿舍,开始煮红薯。
免费图库:红薯粥
某个周末,上海姑娘往找郧阳小伙,讨教难题。小伙正一个人捧着个外表黑乎乎的烧红薯,食得正欢。薯香四溢中,上海姑娘来到门口,郧阳小伙,躲躲不及。
上海姑娘,一见郧阳同桌手捧的外黑内红喷香的烤红薯,非要尝尝鲜。这一尝,不大紧儿,竟再也忘不了郧阳883红薯的香味儿……自此二人关系愈加亲昵。
免费图库:花香郧阳
大学毕业了,郧阳小伙分配到了十堰二汽上班。上海姑娘也跟着一同到了十堰。
婚后第一天,上海姑娘跟着小伙回到了郧阳。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上海姑娘问,那味道很好的“烤红薯”是长在树上还是土里,要是多了,一定要食个够……
免费图库:郧阳热土
小伙说,咱老家郧阳,红薯是三大宝之一。漫山遍野只要有脸盆大小一块土,都有人聚拢来种几窝红薯,特别是这883红薯,产量高,全身都是宝,红薯叶、红薯干、红薯条、红薯粉……几乎是一季红薯半年粮,红薯就是救命粮!
上海姑娘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小伙家的红薯地里,看着一垄垄绿油油长势良好的红薯秧秧,像绿色的期看,伸向远方,不由放声歌唱:“我们的家乡,在期看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漂亮的村庄旁流淌,一片红薯那个……”
免费图库:红薯条
03.红薯干垒起的名校
“再穷不能穷教诲,越穷越要办教诲”!许是穷怕了,抑或是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心绪急迫,曾进列“老山边贫库”区的十堰人民,掀起了“勒紧裤腰带、集资办教诲”的“脱贫攻坚”之旅。
免费图库:诱人的薯条
像郧阳区谭山镇人民那样,勒紧裤带,省食俭用,“红薯干上垒起教学楼”。依靠老百姓“背篓背”“扁担挑”,十堰曾经的六个特困县先后顺利通过了“普九”验收。
校安工程、准则化建设、全面改薄,各级政府的倾情投进,化解了“普九”债务,全面消除了危房,城乡义务教诲学校办学条件一体改良,十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基本均衡验收。当年的“破庙子、黑屋子、土台子、泥场子”,摇身一变成为最漂亮、最安全、最宽敞的建筑。
免费图库:晒红薯干
至今,一提起声名鹊起的谭山教诲,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红薯干垒起的名校”这句盛行一时的教诲佳话!
是啊。“丑陋”的883红薯,你永远是郧阳人民心念难忘的宝儿,是郧阳人民的救命粮!
04.红薯“红”了,成了致富的香饽饽
免费图库:红薯粉条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赞扬道:“郧阳三合汤,三天不食想得慌。”
其实:郧阳三合汤最主要的食材就是郧阳红薯粉条。据说,很多老牌郧阳三合汤快餐店,每年都要卖掉五、六千公斤红薯粉条。
免费图库:加工红薯粉条
但是你知道吗?这只是红薯粉的众多食法之一。稍后,年龄再大点儿,我也静静学爸妈那样,从锅中捞几个煮掉了皮的红薯,倒一勺老黄酒……那滋味,任谁也会边食边饮边在心底哼唱:“红薯酒啊,浪呀么浪打浪,红薯碗边是故乡……”
十堰地区的很多酒店和市民的菜单上,还有以下美味的存在:红薯凉粉、酸菜炒粉条、鸡蛋粉条汤、粉条炒肉末、粉条包子、凉拌粉条……
如今的红薯,可真的“红”了,值得大书特书。“郧特薯业”己成郧阳农家人的一大致富产业。郧阳各种不同品种的红薯,除了作为健康食品走上市民餐桌,还被加工成红薯淀粉,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
免费图库:红薯粉加工
网上有消息说,以红薯粉条为主的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平均每年销售红薯粉条二百万公斤呢!
05.老实的红苕,也骂人
网友《中国红薯的由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复制至此,以飨读者:
免费图库:美味佳肴红薯秧
武汉人说人傻,常以“苕”称之,“像个苕!”有鄙夷也有同情。成都人形容某人穿衣、妆扮老土,通常也会说:“这个人好苕!”所谓“苕”,学名“甜薯”,南方人称“红薯”、“甜薯”,北方人喊“地瓜”。用植物的名字形容人的智商和品性,可能是从红薯的外形大,数量多,长得丑陋引发的联想。“大”显其蠢重,“多”显其廉价……
06.红薯曾是进口稀罕物
免费图库:红薯花开
据悉,红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
1593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喊“甜薯”的块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甜薯引进中国。当时,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的菲律宾,视甜薯为奇货,严禁出境。陈振龙精心谋划,将薯藤绞进汲水绳,混过关卡后,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免费图库:《农政全书》
甜薯因来自域外,福建人称之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一事,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07.乾隆夸红薯:功胜人参
免费图库:乾隆皇帝
“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中国封建王朝中最高寿的乾隆皇帝(享年89岁),曾这样给红薯点赞!
据传,乾隆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为他治疗,但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迎面扑来,十分诱人。乾隆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一正烤红薯的太监忙叩头:“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大口大口地食了起来。食完后连声道:“好食!好食!”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食烤红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也不药而愈了,精神也好多了。从此,红薯又有了一个“土人参”的美称!
免费图库:碧绿的红薯地
是的呢!在农村种过菜地的都知道,最绿色无公害的菜蔬,非红薯莫属了!说实话,这菜打药,那菜打药,有谁给红薯打药的。如真有,那一定是“苕”了!
08.康乾盛世,“番薯盛世”
免费图库:红薯大丰收
因此,有不少专家不无夸饰地戏称“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
09.“红薯埋上土地雷”
儿时上学,曾有一语文老师在教“作文用语要生动、要选用多种修辞手法”时,在黑板上写下“苞谷插上了手榴弹,红薯埋上了土地雷”后,问这个句子好不好?
免费图库:烧烤玉米红薯
那时的我们,最爱看抗日剧,对鬼子恨得牙痒痒,恨不得自己放个屁,也崩掉日本鬼子的大牙呢。一听老师们的提问,二话不说,齐喊:这个比喻句,好极了!!!
老师又启发道,说话要看对象。这个句子后面有对象么?是针对谁来说的?写这个句子的人,就这么仇恨农民朋友?他对农民伯伯有何等深仇大恨,要让苞谷、红薯都变成杀人利器……
免费图库:庆余年
一时间,教室内外布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声中,一首歌吟红薯的打油诗,静静涌上心头——
飘洋历险到中华,
薄地荒坡也安家。
绿叶青藤花喇叭,
金瓜偏爱土里扎。
别看貌似土坷垃,
却是农家金疙瘩。
腹内乾坤最堪夸,
兴我郧阳富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