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传统文化】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初祖”

【传统文化】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初祖”

misa2 03-05 3次浏览 0条评论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初祖”

张笑然

《华阳国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体制系统最齐备的一部地方志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其地位恰如《红楼梦》之于古典文学,《史记》之于传统史学,《水经注》之于古代地学……其编纂人常璩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常璩因何缘由撰写《华阳国志》?他对中国志书编纂有何奉献?为何称其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年少成名 遍览群书

西晋末年,常璩出生在蜀郡江原。其家庭既是富庶人家,也是书香门第,家里长辈好读书、擅文章、喜著述。族人以“亶勤耕作,仁爱众生。百善孝先,义节忠贞。厚德謇谔,笃学致知。清心直道,国治家兴”为家训。

展开全文

常璩塑像(蓬州闲士摄于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常璩从小耳濡目染,勤劳好学,对文学历史颇有兴致,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年少时便颇负才名。不幸的是,在常璩成长过程中,家乡蜀地战乱连天、动荡不安,先是数万流民进蜀,接着是频繁叛乱。常璩的族人也为避战祸,举家远走,迁往湖北。

而此时常璩年纪尚小,留在了江原,从那时起,他便一直留意笔录蜀地的历史变迁和人文习俗。后来,常璩因饱读诗书和家族渊源被赏识,成为了一名史官。借以职务之便,他遍览前世遗书,对巴蜀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清楚通透的了解。

而此时,其族人也大都返乡,带来了许多关于湖南、湖北等地的民间传闻,丰盛弥补了常璩的知识体系。

未受重用 发奋著书

成汉末年,常璩进晋做官,虽官至参军,但受到东晋士族门阀的排挤,不被重用。

他钦佩司马迁,深切感受到“一国之兴,在于良史”的重要性,遂专注于修史。在交通条件不便、信息传播困难的恶劣情状下,他实地观察巴蜀地理风情,探求询问当地居民并广泛查阅典籍资料,笔耕不辍,耗时6年,最终写就旷世奇作——《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蓬州闲士摄于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华阳国志》可谓中国方志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该书将历史、地理和人物统一起来,把地理志、编年史和人物传结合起来,内容丰盛且题材新奇。

《华阳国志》共十二卷。一至四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理志,主要记载了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历史地理;五至九卷是编年史,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初年巴蜀公孙述,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刘禅父子和李氏成汉四个割据政权以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十至十二卷则更像是人物传记,主要记载了梁、益、宁三州从西汉到东晋初年的先贤士女。

华阳国志简介(蓬州闲士摄于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此外,《华阳国志》具有鲜明的大是大非看,主张大一统,倡议民族统一,反对割据战乱;倡议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体现了常璩作为一名史学家的大局看念和历史责任担当。

位于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中江城街上的华阳国志馆(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华阳国志》刊行后,因其丰厚翔实的资料、生动完全的记事和精妙绝伦的编撰深受好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成为此后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必备的典籍。

“如鉴如衡千秋笔,求真求是百代师。”纵看常璩的一生,虽遭遇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但始终不改学史修史初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以一生之力写出《华阳国志》。

青史留名(蓬州闲士摄于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 【传统文化】颜越虎:拨开迷雾看“绝”书(附《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完全版)

2. 【修志故事】《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看后‖刘渠

3. 【传统文化】一部“奇书”何以引发关注狂飙?

4. 【传统文化】弘扬方志文化 让方志活起来——看《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有感‖李桂芳 杨雅君

5.【传统文化】生生流长 熠熠生辉——看《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有感‖易礼述

6.【传统文化】回看“典籍里的中国”,走进“方志里的中国”‖崔唯航

7.【传统文化】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8.【传统文化】看《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有感‖黄清

来源: 成都方志

作者:张笑然(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回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118网址图库之家
关于泰达宏利复兴伟业灵巧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增加C类基金份额并修改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的公告 英大基金治理有限公司关于英大安盈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 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基金销售机构的公告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