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值得收躲!养成这个好习惯,你会受益一生!

值得收躲!养成这个好习惯,你会受益一生!

misa2 03-05 3次浏览 0条评论

每一位父母都会期看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比如自己收拾玩具,食饭前先洗手,先学习再玩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但孩子总是养不成好习惯,这让大多数父母十分烦恼。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呢?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微习惯原理,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科学培植孩子的习惯。

01

什么是微习惯原理?为什么有效?

微习惯原理的基础在于

“微步骤”,也就是事情分解为“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运用少量的意志力来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这个方法论的提出者是斯蒂芬·盖斯,在国外自我成长类的网站博客上扶助了非常多的人。

其中就有一位读者很生动地评判这个方法论:“以前,我就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所有我觉得有趣的东西都在笼外,我怎么都碰不到它们。微习惯策略给了我打开这个笼子的钥匙。”

展开全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提出这个方法论以前,盖斯是一个天生的懒虫,什么事情都很难坚持做到。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策略,刚开始,他天天至少做一个俯卧撑,读几页书,写几十个字。而两年后,他拥有了健硕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往的4倍,多读了10倍的书。

这个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为什么效果很显著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很复杂的机制,明白这些机制,是巧妙运用这个原理的前提。

习惯是什么?

习惯应该是一种做起来轻易,不做反而更难的行为。从大脑机制上讲,习惯是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当我们开始做一项行为的时候,大脑开始建立起了对应的神经通路,但此时神经通路还是极不稳固的,一旦你以后不做这个行为了,这条神经通路就会退化消失,而随着行为不断重复直到变为习惯,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就会变得更牢固。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因此,形成新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在建立起牢固的神经通路。

虽然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能够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神经通路,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可塑性是最强的。但即使是儿童的大脑,其转变也是较为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孩子也

需要消耗意志力往改变大脑的状态,从而建立起新的神经通路,也就是形成新的习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会漠视的一点是,由于儿童的大脑仍处在发育期间,意志力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相当薄弱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总是不情愿往面对困难,很轻易半途而废,这其实都是

因为意志力的发育不完全。

即使父母敦促甚至是打骂孩子,逼迫孩子往做一件事情,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迎来意志力的大幅提升,意志力也是需要逐步往发展、磨练的。

而微习惯就是

基于这种发展的视角,因为好的习惯是让人受益一生的,因此并不用急于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习惯,而是让孩子一小步一小步逐渐培植出习惯,其中成功的要害就是这“小到不可思议的一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力也会随之发展。

02

养成孩子良好习惯,只需八步

“道理我都懂,但到底该怎么做?”很多家长看到这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接下来,就用一个八步的执行原则,来教会大家如何从微小的每一步来培植孩子的习惯。

第一步: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微习惯和计划

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需要家长特殊注重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

要和孩子来一起制定。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往往家长占据了主要的话语权,告诉孩子该干嘛。但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了自我意识,需要别人尊重其自我意识,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讨论,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尊重,这样孩子也会更情愿往执行计划。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二个要点是要

将目的分解成非常微小的一步,确保孩子能够轻松地完成。

例如想要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可以让孩子天天只阅读5分钟(实际时间可讨论决定,但必须保证孩子可以轻松完成);假如想要孩子养成磨练身体的好习惯,可以天天只做3个俯卧撑,或者跑步5分钟,只要孩子能够轻松完成就行。

第三个要点是

设定适宜的养成时间。培植出一个新习惯要多长时间呢?可能你会说21天、30天等等,但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和绝对。

一篇发表在《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的论文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天天在同样条件下各自做一种活动,总共12周,结果发现,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区别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告诉我们,

习惯养成的时间要依据难度而定,假如是简单的习惯,那么也许21天就形成了,一些较为困难的习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第二步:告诉或让孩子了解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好奇的,总喜欢问为什么。在养成习惯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无论孩子有没有问为什么,孩子内心都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有趣之处。

同样,在这一点上,

假如家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领略到养成某个习惯的好处,或好玩之处,这样的效果会比直接告知孩子更为卓著。

第三步:将微习惯纳进日程,定期打卡

为了能够让天天的执行结果更加

可视化,可以专门给孩子买一本日历或打卡日程表,最好是孩子觉得好看的、喜欢的样式,让孩子在每次完成微习惯之后就盖章或贴纸打卡。

还可以把一些激励的名人名言,或该习惯的内在价值写在日程上,以提醒和鼓励孩子。家长需要注重的是,假如微习惯确实制定得很适宜的话,孩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假如发现孩子总是坚持不下来,那可能需要往反思微习惯是否制定得不太合理。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四步:创建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创建回报机制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不小气的夸奖,当孩子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及时赞扬孩子,假如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夸奖孩子这一段时间的表现。

另外,孩子假如在养成该习惯方面有了行为上的显著改变或其他结果的改变,也可以多夸奖孩子。但需要明确的是,

夸奖的目的是让孩子熟悉到自己的提升是源于天天的坚持,例如夸奖孩子语文成果变好了,肯定是天天的阅读起到了作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一方面是可以给适当的物质奖励,孩子总是会想要一些小玩具或玩偶,稍微长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还会想要球鞋或漂亮衣服,只要是在物质答应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程度的奖励,或称心孩子一些要求,例如想往游乐园玩耍等,这些都能给孩子很大的鼓励。

第五步:追踪微习惯的养成进度

这一步也可以跟第三步结合起来,在日历上打卡是一种追踪的方式,也可以用电子化的方式,市面上有很多App可以用来笔录,甚至还能通过天天的打卡种出一片花园,或者养电子宠物等。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微习惯意见从“小到不可思议的一步”开始,是为了不消耗孩子太多的意志力,同时还能通过获得成就感,反过来提升意志力。

但我们仍然需要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例如当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后,已经能够接受天天阅读5分钟了,假如孩子在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可能还会超过5分钟,就可以和孩子商定,把阅读时间增加到7分钟、10分钟,甚至以后逐渐加到30分钟。

因为无论是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是意志力,都是会随着时间和磨练逐渐提升的,只要确保孩子能够接受,就可以逐渐加大步伐。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七步:摆脱“看子成龙式”的高期待

微习惯的要害点在于“微”,但家长往往轻易心浮气躁,或是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导致急切地想要提升孩子的任务量,或是经常给孩子 “画饼”,告诉孩子浩大的最终目的。

但实际上

儿童对于长远目的的想象能力是短缺的,浩大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浩大压力,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坚持,更轻易做到的、更切实际的小目的反而更能激励孩子。就像前面所说的,好习惯是陪伴一生的,多花一点时间让孩子顺利养成良好习惯是非常值得的。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在这一步中,家长要做到的是耐烦和细心。一个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往往也是有好几个的,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实际情状或讨论结果,来决定是否同时往培植几种习惯,或者是否要一个接着一个来培植。

无论是哪种情状,因为微习惯是很细小的,但同样也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养成的,

家长一定要经常往看察孩子是否已经养成了某个习惯,例如:孩子是否还有抵触情绪?孩子行动时会不会挈延?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行为?还需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往推断孩子是不是已经养成了那样的习惯,家长只需要留意往看察即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提醒一个可能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没有特殊往注重的事情:

父母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

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执行习惯养成计划,例如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家长也在一旁阅读同样的时间,不仅可以鼓舞孩子长期坚持下往,还能提升亲子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和疫情影响之下的环境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期看各位家长都能在微习惯原理的扶助下,培植出自觉、自主的孩子。

作者|ACC心理科普

审核|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118网址图库之家
气候转变将导致巧克力危机?真的要和巧克力说再见了? 《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哪家强?中文域名:中石化.网址揭秘黑科技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