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捡到上古文物,后成64件禁止展览文物之首,上交者获奖5双手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人类笔录历史、保存历史,就是为了提醒不再犯错。了解历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历史学家笔录的典籍、民间传说、绘画作品和文物。比如说《清明上河图》就如实地反应了宋朝的风土人情,比如说1978年河南发现的陶瓷作品,就反应了当时的风土人情。
大家都知道,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让它们价值千金,成为拍卖会上的常客。面对这样高额的诱惑,有人抉择倒卖文物,有人抉择了如实上交,还有人甚至盗取古人坟墓的文物。中国文物流传到国外,一部分是因为列强进侵,一部分是盗卖文物。为了打击这种现象,盗卖文物已经纳进法律领域,被发现是要坐牢的。
1978年,河南农民李建安发现了上古时期的陶瓷器皿。当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后,立刻联系文物局上交了。考古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具有极其宝贵的研究价值。为了表达对李建安的谢意,文物局奖励了他5双白手套。相反的是,有一个四川的农民,从江里面捞出金砖没有上交,反而参与文物盗卖活动,最后被挠起来了。这就是格局的差距。
展开全文
这一天,李建安像平时一样上街买菜。商贩之间交头接耳,李建安一问才知道,原来村里的苹果地发现了一批希奇的陶瓷器皿。商贩们生生叨叨的,说上面有希奇的图案,是不是村里要遭灾了。李建安凭借敏锐的嗅出,这一批陶罐可能是文物。他急匆匆赶到苹果地,地上有不少碎片,再往里面挖一点,出现了完全的陶罐。
李建安看到这些文物,第一想法赶紧保护好送文物局往。李建安细心地把陶罐里的泥巴清理出来,摸着摸着,竟然从里面拽出了一根白骨。看这骨头的样子,明显是小孩子的骨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李建安陆续清理陶罐,发现里面还有很多尸骨,这可把他吓一跳。这尸骨太吓人了,要不要扔掉呢?想到保护文物,李建安忍下来了。
李建安带着这一批陶罐和尸骨回到家,妻子一看到白花花的人骨头,吓得不轻,让他赶紧给扔了。李建安安抚到,立刻就会送到文物局往,忍几天就没关系了。尴尬的是,李建安通知文物局来收这一批文物,文物局没有立刻处理,而是过来两年才接手了这批文物。幸好碰到李建安这么爱惜文物的人,不然早就被人卖到国外往了。
文物局的人一开始对李建安的请求不以为然,后来看到这批陶罐真身后大为食惊。考古专家研究发现,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罐,专家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因为中国号称祖先是“华夏族”,其中“华”指的就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李建安发现的这批陶罐对于研究中国祖先的历史很有扶助。除此之外,这批陶罐极具艺术价值。因为太宝贵了,2003年相关部门把它们列为禁止展览的64件文物之首。
为了表彰李建安花两年时间保护文物,文物局的人特殊奖励了他5双白手套。在现在人看来,这些东西不算值钱,但是其中夸奖意义是无价的。大家都知道了李建安是一个拾金不昧、保护文物的老实人。
李建安主动上交文物,拿到了5双手套的奖励。成都一位老人则因为捞上金砖后,不仅没有上交,还偷偷盗卖文物,按照法律规定被挠起来了。岷江彭山县四周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老宋正是识破这首歌谣的人。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导张献忠沉船带着一大笔金银财宝逃跑,结果在岷江彭山县处遭遇伏击。在被挠到之前,他派人把金银财宝沉进岷江中。
张献忠的所作所为,史书上都有记载,连沉船的地方都标明了是彭山县四周。这也是为什么当地人流传着这首歌谣的原因。但是几百年以来都没有人打捞这笔宝躲,直到老宋下水捞出了金砖,随后涌进一大盗墓贼下江捞宝。事情越闹越大,警方知晓后把这群倒霉贼一网打尽,老宋也因为盗卖文物被挠了。这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像李建安一样,留个好名誉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