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洪荒演义」第11回 访仙人问道还稽首 迎使者得图自畅怀 5
[灵光一闪]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1】
[小鼓掌]
[灵光一闪]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2】
[小鼓掌]
[灵光一闪]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3】
[小鼓掌]
[灵光一闪]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4】
[小鼓掌]
黄帝造五城十二楼后,乃游华山、首山,登之太山,时致怪物,而与神仙通,旋往蓬莱,以接神人。蓬莱仙境,乃三神山之一,其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唯飞仙能到其处。当下,黄帝乘腾黄神兽,舒张云翼,翻风而起,飞越溟海,乃至蓬丘。但见∶
香雾浮腾,处处玉台翠树。瑞云覆绕,重重琼圃瑶芝。日照烟霞境,风生萏菡①池。气接层氛,云浮天鹤。涛翻重浪,水浴海龟。楼接神光,土成黼黻②。栋生虹气,木化蛟螭 。彤庭霜露湿,紫殿日星垂。
黄帝穿翠林,过琼圃,乃进九天真王宫,但见云盖嵯峨,丛篁葱芊。到处是明堂云宫,紫户玉门,黄阙金室,丹楼朱窗。仙鹤翔集,鸾凤和喊。奇兽游走,神龙盘踞。殿内奇珍异宝,悉难计数,五光十色,迷人眼目。黄帝访得九老丈人,看之神异,三停充足,貌端气和,面色白如玉润,步履如行云,乃拜曰∶"素欲觅访九老丈人,囿于时务,未得遂愿。今我造五城十二楼,欲接神人而居,愿随往乎?" 九老丈人答曰∶"帝既造城楼以接,岂能不往。"黄帝乃携九老丈人而回,相随至城楼,于是祭天圆丘,以求至道,九老丈人乃授之。
时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有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其高万仞。北山有愚公,年近九十,体力尚健,面北山而居。苦于山北之塞,出进绕行,甚是不便,乃聚家室谋议,曰∶"欲与家室,毕其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众闻之,纷纷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欲挖之,如何移置土石?"愚公答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于是,愚公率子孙,成三荷担者,叩石垦壤,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寡妇,有遗腹子,方始换牙,年虽稚嫩,却跳往助之。冷暑易节,始一反。
展开全文
河曲智叟见此,笑而止之曰∶"甚矣,尔之不慧!以残年余力,尝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叹曰∶"尔心之固,固不可彻悟,还不如寡妇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黄帝。黄帝感其诚,乃召大力神夸蛾氏,曰∶"愚公挖太行、王屋二山,朕感其诚,欲助其举,故命尔使二子,分别负二山,置之东南。"夸蛾氏二子,皆为大力神,当下受命,乃负二山,一置朔东,一置雍南。自此以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再无山脉阻隔,不须绕行。
夸蛾氏二子,既负太行、王屋二山,元始天尊见之,感黄帝助愚公之功,乃化其身,为天真皇人,下临王屋之山,将九鼎神丹注诀玉笈,秘躲于石函,埋于山上。五灵七明混生天君见之,即传青鸟曰∶"今元始天尊化身,下临王屋之山,秘躲玉笈,故遣尔即往下界,使黄帝知之。"乃避天庭耳目,密遣青鸟,下告黄帝。黄帝知之,再三拜谢青鸟,乃舍帝王之尊,陟王屋山觅之,却不知其躲处,即唤后土问之。后土亦不知躲处,乃以足顿地三下,请地媪问之。须臾地裂,缝隙电光开处,一道白烟腾起,地媪破土而出,问后土∶"尔何故召我?"后土曰∶"黄帝知天尊曾下临,将玉笈埋于此山,却不知躲处。"地媪曰∶"其躲于斗下之区,挖之即见。"黄帝乃命后土,依其言觅之,果然于斗下之区,挖得石函。 黄帝开石函,发玉笈,乃得九鼎神丹注诀。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正是∶
黄帝乘龙往不还,衣冠长此瘗空山。
仙台缈缈青云拱,古柏森森翠霭环。
铸鼎承天遗帝社,参炉偃地遁人寰。
天开凤阙龙车驻,星焕文章两大间。
注:①萏菌【dànhàn】,又称菡萏。荷花的别称。②黼黻【fǔfú】,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
【作者简介】
雍平,别号右溪,又号溪叟、溪翁、鉴堂。学者、诗人。一九五九年出生。祖籍广东兴宁,世居广州,书香门第出身(其父是语言学家王力、岑麒祥门弟子)。擅古文辞,通诗律,工书法。主要学术专著有《殷鉴》《老子帛书异字通训》《文心雕龙解诂举隅》《文心发义》《小学引端》《经史纠擿》《商王事迹契考》。文学著作有《雍子寓言》、上古神话《洪荒演义》。辞赋代表作有《广州塔赋》;文言代表作有《韶阳楼记》《风度阁序》;碑文代表作有《竹银水库粵澳供水主题雕塑纪念园碑文》;著有《右溪诗词钞》。曾任“癸巳(2013)中国丹霞山汉诗抡元大赛”总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