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游戏荒漠非洲,一群黑人的“真人快打”梦

游戏荒漠非洲,一群黑人的“真人快打”梦

misa2 03-05 5次浏览 0条评论

游戏荒漠非洲,一群黑人的“真人快打”梦

作为久负盛名的格斗游戏系列,“真人快打”算得上是美国最炙手可热的IP之一,它曾衍生出了数十部电影与电视剧。往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真人快打:毁灭》就是它的改编作,在上映首周就拿到了2330万美元的票房,成功刷新了美国疫情爆发以来首周票房的纪录。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远远的大西洋彼岸,生活在非洲大陆的“黑叔叔们”,也在制造着自己的“真人快打”电影。

西非国家加纳,一家名为酷莱坞(Kumawood)的电影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过这样一部影片:原始丛林里,一群黑人用简单的服装cosplay成了游戏中的角色(原作角色以黄种人为主),还用五毛特效施展着原作战斗场景中出现过的能力。

尽管这些脱胎自游戏中的打斗场面在现实中看来相当滑稽,但这丝毫不阻碍演员们的卖力演出。

展开全文

为了营造史诗感,影片开头还出现了一段类似“先知的预言”式的独白来介绍了故事背景,不过用的语言听起来像是只有当地人才能听懂的加纳方言阿坎语(Ákán)。

但有趣的是,虽说无论是从演员的妆容到电影的特效来看它都十分生草,大部分看众仍为这部影片打出了好评。

而且在非洲,这类以“真人快打”为题材的奇葩改编影视,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喜闻乐见的热门题材......

真正的“Mortal Kombat”

《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直译为“致命格斗”),一个承载着三十年悠久历史的格斗游戏系列。与《拳皇》和《街霸》等偏漫画风尚的日系格斗游戏不同的是,它最大的特征体现在宛如B级片般血腥暴力的战斗风尚与深厚的“美式中国功夫”元素。

尽管在中国的知名度一向算不上高,但在1992年,其受到李小龙与中国功夫电影影响的初代游戏在北美的街机厅掀起了格斗游戏的热潮。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仅凭着欧美市场就能卖出上千万份的系列新作《真人快打11》仍算得上是美系格斗游戏中的顶流。

而如今,这股热潮似乎也跨越了大西洋,传递到了远远的非洲大陆。

就像加纳人拍摄的电影一样,你能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真人快打”电影中找到许多非洲国家的名字,而且这些版本各有千秋。

就比如这部“坦桑尼亚版真人快打”,尽管影片从头到尾都表露出一股强烈的穷困气息,但你也从中看出演员们为了还原游戏中的一些动作做出了诸多努力。

同样极富趣味性的还有尼日利亚拍摄的版本,低劣的技术手段与“皇帝的新衣”式的演出服并没有限制演员们的想象力,仅凭五毛钱的特效与凌厉的动作就将游戏的暴力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战斗进进白热化之时,就连蜘蛛侠也加进了战斗,还与游戏中的角色“绝对零度”(Subzero)打得有来有回。

但人们还不称心于此,随着战斗烈度的陆续升级,紧随其后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

来自加纳与尼日利亚的选手向看众们肆意地展示着他们的超能力,在评论区里,也有人为双方选手摇旗呐喊。

此时此刻,相比于那泥泞的土路、破旧的厂房、残缺不全的戏服、与游戏角色截然不同的黑色皮肤,影片中的闪光点或许只有一处,那就是演员们对还原角色的“执着”。

为什么非洲人都爱“真人快打”?

非洲,一片神异的热土,以盛产奇葩小国与硬核狠人而闻名于世。在这里,近半的国家都是受联合国认证的“最不发达国家”,整个大洲的GDP只占全世界的3%,互联网也仅能覆盖三分之一的人口。

同样是在这里,却有着《真人快打》职业联赛“环球斗兽场”(The Kolosseum Global)11个赛区中的2个(非洲东南部、非洲西北部),就连整个欧洲与独联体也才仅有1个赛区而已。

对《真人快打》的狂热簇拥来说,即便是顶着150ms以上的死亡延迟,似乎也丝毫阻止不了非洲玩家想要与全世界玩家共同玩耍的决心。

来源于尼日利亚论坛“Nairaland”,本段文字为谷歌机翻

在位处西非的尼日利亚,购买一份在当地电商平台上出售的ps4版《真人快打11》光盘要花上19000奈拉(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

而在当地,人们的平均月收进仅有1260人民币,这意味着不少人要花上四分之一的薪酬,才能承担得起这款梦寐以求的“真人快打”,甚至让游戏店催生出了“分期付款”的业务。

以《真人快打》如今在非洲的地位来看,与其说它比《怪物猎人》或《最终妄想》等全球大热的游戏好玩,倒不如说正是特殊的历史地位才使其达成了“时势造英雄”的效果。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用游戏机就传进了非洲地区。但相较于费用高昂的家用机,真正大众的是在商业区四处开花的街机厅,而画面最刺激与玩法最具深度的非格斗游戏莫属,在许多非洲国家,这些优异的格斗游戏都是当地玩家们最轻易玩到的作品。

有人在南非的电商平台上出售《真人快打》初代街机用的电路板

不过说实话,就算是人家想要玩点“别的”也不太现实。费用高昂的单机游戏暂且不提,在如今的市面上,你能见到的大部分网络游戏都不会在非洲开设服务器,想要在非洲玩到网游的玩家,只能顶着高额延迟与欧服或中东服的玩家同台竞技。

那些在当地开办赛事的俱乐部与社区也更喜欢《真人快打11》这样的格斗游戏。相比于需要多台展示器、主机与键盘鼠标等外设才能办起来的《反恐精英》或《英雄联盟》比赛,一台PS4、一个展示器与两只手柄就足以撑起一个小型的线下格斗游戏赛事,就连网络都不需要。

开设赛事的俱乐部FGC Africa就以《真人快打》为招牌

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玩家群体,自然对格斗游戏这一品类爱得深沉。

《铁拳》与《街霸》等格斗游戏在非洲也有着不低的地位

经过近三十年的熏陶,《真人快打》系列招牌性的暴力场面与极具想象力的魔幻元素早已渗透到非洲的文化环境之中,也正因于此,才出现了那些“真人快打”游戏改编而成的影视短片。

“非洲的自豪”

不过仅凭着“火”,可没法造就“真人快打”在非洲的特殊地位,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这些电子游戏可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布莱恩·迪昂(Brian Diang’a)是一名《真人快打》的职业选手,他曾自述:“游戏是我唯一的躲避方式”。布莱恩的童年在父亲酗酒与家暴的阴影下度过,他居住在肯尼亚内罗毕市四周的一个贫民窟,在那里,充斥着像贩毒或夺劫这些犯罪行为。

人们在争斗中死往,布莱恩本人也贫民窟曾在多次受到过枪伤,而正是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电子游戏“挽救”了他。2013年,他在Youtube上看到了《真人快打》的锦标赛,热爱这款游戏的他决定成为一名能拿到赛事奖金的职业选手。

如今的他已经能赚取 50,000 肯尼亚先令(折合人民币3000元)左右的月收进,尽管看起来不算多,但在贫富差距极大且青年严重失业的肯尼亚,贫民窟出身的布莱恩已经算得上是“混得不错”的那种。

在闲暇时间里,他还热衷于扶助那些与他一样从贫民窟出身的孩子,教导他们不要走上贩毒或是夺劫的道路,并组织一些游戏比赛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致。

在当地,同样备受瞩目的另一位职业选手是玩《铁拳》的箭后(Queen Arrow)。

她在2017年就已出道,最开始参与的电竞项目是《真人快打》,还成功在东非游戏大会上拿到了第四名的成果。随后,她正式转向了《铁拳》,成为了肯尼亚的第一名女性职业选手。不过这一路上远非一帆风顺,除了落后的经济水平之外,原始的社会看念同样困扰着人们。

在这里,近1/4的少女仍然要承担“割礼”,童婚与早孕等陋习也从未摆脱过这个国家,女性被当作父亲或是丈夫的附属,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为一名“电子竞技职业选手”自然是相当离经叛道的抉择。在往年,她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性骚扰事件,这甚至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但所幸箭后仍坚持了下来,就像活跃在贫民窟里的布莱恩,尽管他们都要同样要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对游戏的热爱始终未被糟糕的现实挈垮。

相比于居住在衣食无忧国家的玩家来说,生活在非洲的玩家们从未摆脱落后的社会发展的影响。穷困、暴力与紊乱充斥在这片土地,寥寥几种的娱乐方式从未称心过人们的精神需求,但《真人快打》这种仅存的门槛较低但又品行优异的游戏就像是一盏灯火,照亮了那些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们。

这自然也让人们相当喜爱这款游戏的改编作品。在大部分“非洲版真人快打“影片的评论区,充斥着近乎清一色的鼓励之声。

有不少看众说,这些粗糙的影片是“非洲的自豪”。

本段文字来源于谷歌机翻

后记

其实,假如你往刻意搜索一些游戏题材的非洲影视,那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也不止会拍摄以“真人快打”为题材的作品。

虽然比不上“真人快打”,但“街霸”的改编作也不少

对于能享受到更丰盛的娱乐资源的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他们对这寥寥几款电子游戏的执念。但尽管十分粗糙,它们也是能让当地人忘记处于困境中的生活,为数不多的一些能真正让人“感受快乐”的文化产品。

虽说人人都能看出这些劣质的戏服与简单的特效相比游戏来讲不是那么”还原“,但无论如何,这至少是居住在那里的人拼尽全力才制造出来的东西。

对这些影片的欣赏者来说,或许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好电影”。

3d格斗类单机游戏
【今日新游】Steam上架游戏推举(1月18日~1月19日) 《龙与地下城》能挽救“游改电”惨淡票房吗?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