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刚激活就看到满屏使用软件?规范预置软件势在必行
规范手机预置软件势在必行
手机刚激活就看到满屏的预置使用软件;手机没用多久,存储空间就被占了一半;想卸载却找不到进口……部分手机预置使用软件功能较弱,占据存储空间,还可能推送广告,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用户自己的手机却无法决定使用软件的往留,规范手机预置使用软件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为新机预置使用软件已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准则动作”。进进预置名单的软件涉及浏览器、输进法、影音、商城、金融、资讯、游戏等多种类型,其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旗下的使用,主要目的是为构筑手机品牌自身的生态;二是运营商在与手机厂商协作的定制机上捆绑搭载使用;三是使用开发商出于营销妥善需要,在出厂前预先“展货”。
按理说,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借“近水楼台”之便妥善自家使用本无可厚非,使用开发商为自己引流也并非不可理解。但是在预置使用问题上,手机厂商不应漠视用户的感受。消费者普及反感的不是预置安装行为本身,而是相关的使用无法被删除。这一带有强迫性质的操作,不仅不会增进消费者对手机品牌和使用软件的好感,反而带来诸多差评。
一方面,预置使用软件影响了消费者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预置使用软件潜躲侵权风险——有的强行推送广告、过度索取权限,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状下,摘集用户信息,侵犯隐私权。
近年来,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多项举措规范使用软件预置行为。2013年,预装APP实行申报制度,正式被纳进监管;2017年,规定“基本功能”外的软件要可以卸载;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功能”的类型、领域、数量,并要求提供安全便利的卸载方式供用户抉择。值得关注的是,帮消费者夺回“卸载权”远非看上往那么轻易。有的厂商在“基本功能”四个字上玩起了文字游戏,有的厂商尝试通过更为隐蔽的方式妥善使用软件。
治理为何如此困难?原因就在于背后强大的利益驱动。随着我国手机硬件产业链的高度成熟,手机硬件毛利率越来越低,智能手机的竞争逐渐从拼硬件、拼配置向拼软件、拼服务过渡,加码使用软件生态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突围的方向。作为手机厂商盈利的渠道之一,预置使用软件不仅奉献了规模浩大的收进,而且实现了绑定客户、夺夺市场、进行产业链妥善的目的,以至于出现“手机还没卖出往,就已经回本”的奇葩现象。
规范预置使用软件,需要各方协力推进。手机厂商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塑造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摆脱对预置使用软件的依靠,把抉择权还给消费者。使用开发商应努力凭借软件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买强卖留住消费者。监管部门则要不断细化相关措施,增强准则规范对预置使用软件的约束力,真正实现谁的手机谁做主。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