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烟火气一起回回的,还有期看和信心
冬日的湖州德清县新市古镇,游客熙熙攘攘,临水长廊上挂满了自制的酱鸭、腊肉,阳光下泛着光泽,飘着沁人的酱香……久违而又熟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沈记旺达”腌货店的老板娘罗敏看着人来人往的街上,心里感觉热热的。这段时间,腌货店迎来了新年开门红——接连收到好几笔大订单。对罗敏而言,每一笔订单都是一份期看和信心。
新年收到好彩头
300份、800份……大单不断
新市古镇临河而建,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浓浓的年味在整条街蔓延开来。
早上6点,罗敏就早早来到腌货店,将一只只酱鸭、一串串香肠腊肉挂到店门口。紧接着,她和伙计们将酱鸭打包、分装,等着快递上门取货。
此时,静谧的古镇也开始热闹起来,游客们循着酱香来到腌货店挑选年货,有些还是多年的老顾客。罗敏热情地打招唤,手机时不时响起,订单电话川流不息。
2023年第一天,她就接到了一笔300份酱鸭礼盒的订单,“这是疫情以来,店里接到的最大单笔订单。”它如同一剂强心针,提振了大家的信心。
久违的烟火气正在回回。1月8日,罗敏又接到了一笔来自杭州的订单——800份酱鸭礼盒。她按捺不住喜悦,快步跑到丈夫沈孝峰身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好,那我们就好好干。”老板兼厨师的沈孝峰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夫妻俩相视一笑。当天,腌货店共接到礼盒订单1200份,营业收进超54万元,“感觉差不多已经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了。”罗敏难掩喜悦之情。
而两个月前,他们却还是截然不同的心绪。
亏损严重时曾想舍弃
老客的支持让他们坚持下来
往年“立冬”过后,“沈记旺达”就要着手预备做酱鸭。在大批量制造前,沈孝峰都会先少量试做。
但眼看年关将近,批量制造多少酱鸭,沈孝峰迟迟没定下来,“考虑到疫情因素,我们心里真的没底。”
夫妇俩在杭州开了8年餐饮店,4年前,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回到老家新市古镇,开了这家腌货店。
在两人的专心经营下,腌货店生意红火。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收进从原来的每年100多万元断崖式下降至不到20万元,亏损十分严重。看着冷清的古镇老街,夫妻俩一度有了舍弃的念头。
在最低迷的时候,一位老顾客主动上门订了150份酱鸭礼盒,还一次性交了三年订单的费用,尽量帮他们缓解现金流紧缺难题。沈孝峰清楚地知道,因为疫情,这位老顾客的公司也有困难。
展开全文
临走时,老顾客说的一番话,沈孝峰至今难忘。他说:“我一直在觅觅记忆中的年味,你们做的酱鸭让我找到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过年的味道,它值得保留下来让更多人感受。”
10份、20份、50份……三年来,亲朋好友和一些老顾客依然坚持来店里买货,加上当地政府出台的多项帮扶政策,夫妻俩坚持了下来。
生意红火背后的“秘方”
除了配方还有一份专心
沈孝峰是一名高级烹调技师,曾在杭州大酒店担任行政总厨。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最想念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食着妈妈亲手做的酱鸭。浓浓的年味,就是家的味道。
他告诉记者,酱鸭的制造极为讲究:“鸭子必须选用18个月左右的散养鸭子,想要酱鸭醇厚喷香,酱油也需要精心挑选。”
做酱鸭要经过洗蒸腌晒多个步骤,从制造到出售一般要20天左右。每一步都有讲究,只有经过日晒风干的酱鸭,才有老底子的味道,“晾晒要把握‘火候’,阳光下晒得太久,水分轻易流失,肉嚼起来就会很干。”他说。
不同于其他的酱鸭,沈孝峰腌制的酱鸭加进了一百多种自己配制的草本植物香料,有了这道“秘方”,酱鸭肉越嚼越香,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生意红火靠的不仅仅是“秘方”,更重要的是夫妻俩专心对待每一位顾客。
疫情期间,物流受到影响,寄给顾客的酱鸭堆积在快递站多日,由于保质期短,等顾客拿到时酱鸭都长白花了。罗敏不仅退钱,还自掏腰包重新发货。
这对当时已陷进亏损的腌货店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亏钱也要做,我们不能辜负顾客的信赖。”
新年开了好头,夫妻俩布满了信心。他们说,会陆续将这份专心坚持下往,也坚信所有人都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