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捕盛宴”即将启幕,快来认认龙江冷水鱼!不止是“三花五罗十八子”……
牡丹江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 本地值得信赖的公众号
牡丹江发布
12月27日,2022年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将拉开帷幕。活动将延续至2023年2月5日,期间将举办全国冬钓大赛、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镜泊湖冬捕大典、多湖联动冬捕活动、冷水鱼营销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打造一场继续1个多月的、品乐赏购一体的冰雪渔业嘉年华。。
我省水资源丰盛,水质优良,水域总面积3498万亩。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河流2881条,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湖泊、泡沼6026个。其中,边陲水域长2723公里,是我国内陆边陲水域最长的省份。全省有鱼类105种,占全国淡水鱼种类13%。“十三五”期间,全省增殖放流鱼类共计5.8亿尾;共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5个,对我省特有的施氏鲟、达氏鳇和洄游性大马哈鱼“三大珍稀鱼种”实施有效保护,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我省发展冷水渔业打造天然优势。
三花五罗十八子
红白鳇、大马哈
来熟悉一下龙江冷水鱼~!
黑龙江渔猎文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水产种质资源丰盛,孕育着以“三花五罗十八子、红白鳇+大马哈”为代表的100多种野生鱼类,优质水产品具有“味道鲜美、肉质紧实、品类繁多、绿色安全”等特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喜爱。
三花包括鳌花、鳊花、鲒花。
展开全文
鳌花,鳜,也称桂鱼,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唯以黑龙江的鳜最为名贵。
鳊花,长春鳊,属鲤形、鲤科、鳊属。
鲒花,花䱻,属鲤形目、鲤、鮈亚科、䱻属,又称花鲒勾。
五罗包括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哲罗,也喊哲罗鲑,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属于易危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在1米以上。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冷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宝贵的食品。
法罗,学名三角鲂,体形与鳊花相似,但比鳊花宽。
雅罗,是常见的经济鱼类,已开展了人工养殖。
胡罗,学名黑龙江鰟鮍。小型鱼类,体长多在8厘米以内。
铜罗,学名梭鲈。俗称“十道黑”,凶猛性鱼类,生活于淡水及半咸水水域,捕食小鱼。体长可达1.3米,体重可达14公斤。
“十八子”组成坊间流传版本比较多,主要包括:七粒浮子、花里羔子、柳根池子、斑鳟子、草根棒子、青根棒子、黄姑子、红眼睁子、山鲤子、川丁子、白漂子、紫泥肚子、麻连子、鲤拐子、鲫瓜子、胖头鲢子、嘎牙子、沙姑鲈子。
民间流传的顺口溜说,龙江子鱼十八,青山草黄紫花,七川麻柳白沙,红鲤鲢鲫斑嘎。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下面几种:
嘎牙子,学名黄颡鱼。肉质细嫩,富含营养,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鱼类。
鲫瓜子,又称银鲫。鲫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鲜嫩、汤汁乳白、味道鲜美,别具风味。
川丁子,学名蛇鮈。栖息于江河、湖泊中下层的小型成鱼。
鲢子,又名白鲢,为“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
花里羔子,学名花糕红点鲑,是冷水鱼类珍品。
除坊间流传的“三花五罗十八子”以外,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还有许多名贵鱼和珍稀鱼类,如虹鳟(引进种)、达氏鳇、翘嘴鲌、大麻哈鱼等,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红白鳇和大马哈。
红是镜泊湖红尾,学名蒙古鲌,主要经济鱼类,其体长而细、头尖、背部灰褐色或灰绿色,体侧银白,鳞片光泽明亮,尾鳍下叶鲜红色,肉质雪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营养丰盛。蒙古鲌在黑龙江各大水系及附属水体都有分布,尤以镜泊湖红尾最为知名。
白是兴凯湖大白鱼,学名翘嘴鲌。我省主要产区兴凯湖、镜泊湖、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等水域。翘嘴鲌属于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强,幼鱼时期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昆虫为食;成鱼主要以鱼类、虾类为食。以兴凯湖大白鱼最为闻名,以秀丽白虾为食,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
鳇是达氏鳇,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类之一,为古老的残余种类,被称为鱼类中的“活化石”,是国宝级的珍品。仅产于黑龙江水系。个体大,为淡水鱼类之王,长达5米以上,重达1000公斤。肉味鲜美,卵盐渍成的“黑鱼籽”更是名贵,鳔和脊索可制成鱼胶。野外种群为一级保护级别。
大马哈鱼,是闻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在太平洋中长大。每年秋季溯河于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的出生地繁育并死亡。大马哈鱼是我省宝贵的特产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卵盐渍成的“红鱼籽”久负盛名。黑龙江省抚远盛产大麻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
2021年,我省水产养殖面积达635万亩,占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的7.8%,在全国排第5位,渔业产值达135.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1.9万吨,其中,捕捞产量4.3万吨;养殖产量67.6万吨。养殖水产品主要以鲤、草、鲢、鳙、鲫等大宗鱼类为主,占比约89%;另有河蟹、泥鳅、黄颡、大银鱼、林蛙等名优品种,产量均在千吨以上。
目前全省水产育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保有国内外原种或自育品种群体70余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与远缘杂交相结合的技术培植出的达氏鳇与施氏鲟杂交新品种“鲟龙1号”走向全国,形成年10万吨的养殖产量,并支持每年出口鱼子酱180余吨;在鲑鳟鱼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培植出虹鳟“水科1号”新品种,2022年新品种“全雌1号”通过审定,平抑了进口虹鳟发眼卵的价格,降低了对外依存度;特殊在利用生物育种技术方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国际首例无肌间刺鲫基因编辑新种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植出转大马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速生鲤鱼。
计划到202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35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9万吨,渔业一二三产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其中一产210亿元、二产40亿元、三产50亿元)。
“牡丹江发布”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回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来 源 :牡丹江晨报、冰城+客户端、哈尔滨日报
编 辑:杨海洋
审 核:袁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