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各科的新转变与应计策略,高中地理答题规范整理
今年高考的四大转变
一、高考人数可能会再创新高
近些年来,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殊是近两年,高考人数显现断崖式激增。2021年高考人数为1078万人,而2022年高考人数则达到了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115万人,也发明了高考人数历史新高。依照这样的增长趋势,2023年的高考人数多半不会下降,只会比2022年更高,甚至可能突破1200万人。高考人数增加,也代表高考的竞争更加猛烈。
不过,面对高考人数的增加,小编认为,考生需要有危机意识,但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高考人数增加的同时,各地各校也出台了很多扩招政策,录取率也只增不减。
二、卷面内容转变
2022年9月15日,教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教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达,现行教诲考试制度加强了教考衔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探求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要害能力,也就是说,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卷面题目可能会更加灵巧,更侧重观察考生的思维灵敏度和使用能力。不过,考试题目再怎么灵巧,也不会脱离教材,考生只要夯实基础,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培植自己的思维能力。
语、数、英学科的转变
1语文
01单元转变
语文旧教材主要按照文体来组合单元,过往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该单元所有篇目都是现代诗。而新教材摘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学习来组元,每单元进选篇目的体裁多样,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征之一。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开展深度学习。
02新增内容
另一个突出转变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引导考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不要求背诵的的课文,新教材要求背诵,例如【过秦论】;在高考补习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乡土中国》、《红楼梦》;抉择性必修1阅读经典文学名著节选【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2023年高考背诵篇目
省份有:山东、江苏、辽宁、海南、湖南、湖北、河北、广东、福建、重庆共10省。
领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准则(2017年版)》,背诵篇目为60篇,包括文言文必修10篇,
文言文抉择性必修10篇和诗词曲40首。具体篇目如下(2023年广东高考60篇):
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展开全文
2.《劝学》(《荀子》)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愈)
6.《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回有光)
选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报任安书》(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礼运》(《礼记》)
5.《陈情表》(李密)
6.《回往来兮辞(并序)》陶潜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诗词曲40篇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氓《诗经》
4.《涉江摘芙蓉》(《古诗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回园田居(其一)》陶潜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石头城》(刘禹锡)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20.《菩萨蛮》(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看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看)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03语文生活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04应计策略
1.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适应新增的独立单元。
2.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老师要指挥学生如何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来应对高考语文的命题转向。
3.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亲昵的任务,培植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殊是加强深阅读,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指责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进到实践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数学
01选修不作高考内容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显现载体,在结构及内容方面,按照课标的要求做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将它们贯穿于必修课程和抉择性必修课程。
另外,选修课程不作为高考内容,不分文科和理科,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致提供抉择。
02部分内容删减
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更注重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结构和内容更趋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初步的内容,立体几何里的三视图、概率里的几何概型等也一并删除。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做了调整,如数学回纳法不再作为高考考试要求。
当然,数学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内容,如概率统计里边新增了有限样本空间,还有百分位数,复数增加了三角表达式(*选学)等。
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
03单元转变
1.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其实与改革前的内容与顺序基本一致,必修第一册将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必修四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必修五不等式部分合在一起,还将命题、常用逻辑用语原先出自选修的内容合并成第一册的内容。
2.必修第二册的内容也合成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同时还加进了原先在选修出现的复数部分,从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视图以及程序框图部分已经彻底删掉,现在只是给大家介绍直看图的概念。
3.抉择性必修第一册可以明显感受到,新教材的编写者将有关坐标系以及解析几何相关内容合成在一起,而且这一册的难点和重点为计算,难度相对必修内容,有所上升。
4.必修第二册内容相对少一些,只有两章,所对应的内容是数列与导数的相关知识,这一改革还是很重大的,将原本必修五的数列部分直接划进选修模块,并且和导数合并为一册。原先选修中的数学回纳法证实也合并到数列模块中。
5.选修最后一册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与概率,还有一小部分是线性回回方程,其实总体的要求是想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在之前一直宣扬的数学建模,也在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出现,阐明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植学生数学使用方面的能力。
04应计策略
1.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尽量当堂弄懂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平时多深进探求,有问题及时解决。
2.教导学生把握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断积存数学活动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复习完每章节内容后,还应足够利用好教材,注重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3.重点培植学生数学使用方面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3英语
01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高
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课程准则,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除了语言能力之外,还强调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行和学习能力的培植。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当代社会发展新转变、科技进取新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优异文化、增加经典文学语篇等方式,着力培植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02单元转变
新教材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转变。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
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扶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如主题页、语音板块、视频板块和拓展性阅读等。
03应计策略
1.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过往教学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关注度高,今后则要求从语篇的高度往理解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不再看重机械地记忆词汇、讲解语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往学习词汇和语法在语境当中的使用,并做好主题意义探究。
2.除了学好教材,老师还要指挥或带领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的原著或者简写本,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物理
01内容转变
新教材必修3本书,选修3本书。旧教材《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压缩成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有所转变。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为的是进一步降低物理教材的难度系数,使高中新生可以慢慢地适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
如:
(1)必修1第三章增加第5节:共点力平衡;
(2)必修2把原曲线运动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3)必修3把原静电场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静电场及其使用和静电场中能量;
(4)必修3把原恒定电流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电路及其使用和电能能量守恒;
(5)必修3把实验:测导体的电阻率单独列为1节;
(6)选修2把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单独列为1节。
02新增部分栏目
新教材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共介绍了掌握变量、演绎推理、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回纳推理等科学方法,注重培植学生科学思维。新教材还重视培植科学探究能力,设置了专门的“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栏目。
新教材在多个地方体现出“弹性”,以称心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新教材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教科书在每节的开始都提出一个尽可能赋予具体情境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探求。
03应计策略
1、在进行指挥学生复习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状。特别在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方案,灵巧进行调整。
2、指挥补习学生复习好物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里涉及到的实验与实验相关的习题等,共计142个,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目的,补习生物理学习中特别要重视物理实验现象看察、实验设计和论证、实验数据测量和处理等。
化学
01内容转变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依据学生认知特征,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部分新知识,并且优化了编排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
新版教材分为化学第一册、第二册,和抉择性必修三册。实行新高考后,学生只要选考化学,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都要学,由于考试领域增加,这部分内容也会有所删减和调整,整体难度也会下调。此外,新教材优化了编排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例如:
1、新旧教材必修一对比:
(1)旧版教材第一章直接学习化学计量等纯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强度大,理解难度较高,刚上高一的学生适应起来难度大,改版后,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铝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展垫及使用,更好理解。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阅物质性质,更轻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3)实验安全等常识从第一章第一节转进附录,但是内容更有实用价值,纯理论的知识有所删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
2、新旧教材必修二转变:
元素化合物章节增多,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历史或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实验记忆相应的现象,也让化学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使用价值。
02实验教学内容增加
新课程准则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特殊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包括物质量浓度的配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实验。这些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打基础,建立体系化的高中化学知识、发展素养都大有好处,因此新教材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顿。
03应计策略
(一)明确高考评分原则
1.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准则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等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非最小公倍数或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2.“易于辨识,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认不清的,皆为“0”分。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楚。不能过分潦草,难以辨认。有两种情状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果敢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清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往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未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楚,造成失分。
3.“不许越线”原则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答题卡标出的界限时,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从而造成答题内容缺失,造成失分。答题卡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4.“白纸黑字”原则
即凡是答题卡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定答题卡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平地评分。
5.“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摘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
6.“严厉按要求给分”原则
填空要求什么就写什么,答非所问的按“0”分处理。
(二)规范答题
1.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厉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3)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
(5)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2.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 如:“催化剂”写成“摧化剂”、“容量瓶”写成“溶量瓶”、“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坩埚”写成“钳锅”、“饱和”写成“饱合”等。
(2)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物理量符号书写不规范如: “KMnO4”写成“KmnO4”、硫化氢电子式写成、氨分子电子式写成、次氯酸电子式写成、速率单位写成mol/L·s等。
(3)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符合要求,不能“答非所问”,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①不配平不给分。
②非最小公倍数不给分(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除外)。
③“△”“↑”“↓”“→”“电解”“催化剂”“高温”“高压”等均应正确使用,否则扣分。
(4)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①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要求规范写出。注重官能团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②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杂,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③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杂,勿多氢少氢。
④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⑤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规范书写。
3.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1)用字母表达,若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b”一定要用括号写成(a+b),否则会引起歧义。
(2)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写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3)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重,假如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短缺联系的,则不给分。
(4)以数字表达的计算结果。
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进,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不合理的,则为0分。
4.实验题的答案规范
实验题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难以用简单的语言一一说清,总的原则是要求使用教材规范的专业用语表达。
(1)专业术语
如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加热、煮沸等常用仪器及操作,有不少学生胡乱编写,还出现专业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现象。
(2)正确性
如制备Fe(OH) 2考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 2被溶于溶液中的O 2氧化,须事先加热煮沸 ,以除往化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学生写出“蒸馏”“蒸发”“加压”“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范、甚至是胡编的语言,按高考评分细则,凡写出这些不规范词语的均为0分。
(3)要害词
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其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与水之间通过一个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连接,假如其中的止水夹不打开,则气路不通畅,实验无法执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却漠视了这一点,未打开止水夹,就做实验,尽管后面的叙述头头是道,结果仍定为0分,因为实验无法进行,无法实现后面的实验。
(4)检验气体的纯度
关于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像H2这种可燃性气体,有不少考生不是摘用“先用一个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喊声”来作出推断,而是直接在气体出口处点燃,多么危急啊!像这种情状肯定按0分处理。
(三)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艺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准则比色卡对比。
2.沉淀洗涤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往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化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推断方法(5)推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3.容量瓶检漏操作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加热容器微热,看察插进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进分液漏斗中,足够振荡、静置、分层。
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焰色试验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看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阐明溶液中含钠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察火焰呈紫色,则阐明溶液中含钾元素。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液体变红褐色时,立刻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骚乱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的检验有骚乱,检验构思:检验气体甲→除往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摘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清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气体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进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构思: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取产物(1)→吸取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正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溶液)→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污浊
(4)生成(产生)……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化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
(1)生成……色(味)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进……中,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液体顺利进进……中
5.原因、理由类
6.理论型简答题
三、图表、图像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像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转变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转变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觅觅其中的转变法则,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像题要细心,全面看察得高分;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方法;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生物
01部分内容转变
新旧教材在高考知识点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部分知识点有所调整。
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
2、遗传法则计算中增加了“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3、五碳糖——核糖的空间结构更加科学具体。
4、DNA复制过程更加详尽具体
5、密码子表作了一定的修改。
6、tRNA结构示意图的转变。
7、中心法则知识点增加了新的内涵。
8、增加了“表看遗传”知识点
9、增加了“甲基化”知识。
10、增加“结肠癌的发生”内容。
11、癌变原因和抑癌基因改变知识点。
12、基因突变的意义。
13、增加了通过化石证据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和演化历程内容。这部分知识原来是初中相关知识,在正确的化石基础上,可以通过化石证据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和演化历程。
14、增加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证实进化。这个内容原来在32K本教材有,改编后删除了,现在重新回回。通过对比形态上的高度相似性,证实亲缘关系。
15、胚胎学证据和细胞核分子水平的证据。本章节还增加了胚胎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胚胎发育的历程和直看的反应了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作为进化的证据,细胞核分子间的微看结构相似程度亦可以最为进化的证据。
16、关于共同进化知识点的转变,有修正和增加。
02应计策略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植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题意识。
2、教师要分层、有梯度地进行随堂练习和检测,确保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生物学科的信心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历史
01内容转变
1、历史新教材一个突出特征是,编写体例发生转变,综合了以往教材的特征,摘取通史+专题史的模式,融时序性与主题性于一体。这样一种编写体例,让教材使用的功能更强了。新教材必修按通史体例,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抉择性必修按专题史,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新教材编写增加了很多教学辅助栏目,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还有地图、插图等,为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做进一步弥补和扩展。而学习聚焦、探究与拓展等栏目,不仅指挥学生学习和探求,对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3、高中新教材专业化程度有所增强,增加了很多概要性叙述和抽象性结论
4、新教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应计策略
1、指挥重视消化吸取新教材中的名词、术语、概念,在史学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2、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看把握历史的发展法则。
3、适当增加历史阅读,有助于深进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增强历史感悟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诲的“立德树人”功能。
政治
01内容转变
1、新教材由原来4本必修变成4本必修加3本抉择性必修,内容涵盖领域更广,知识内容更新多。其中,转变最大的就是增加了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4册教材摘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进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外,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也都是新增的内容。同时,部分原有内容也做了删减。
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植学生用全球视野熟悉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熟悉世界。
2、新课标要求的一大特征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在课内展开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现方式。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议题教学,每个单元里会有几个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这个议题。
3、在新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探究栏目,教材提供了探究目的和意见路径,意见会围绕议题告诉学生参考路径,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02应计策略
1、不仅重视运用这些基本常识解决实际法律的问题,而且还要指挥学生理解把握这些基本常识背后的法则和涵义。
2、培植和指挥学生把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众多内容,融会贯通,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3、指挥学生加强阅读《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提高对经典原著的阅读能力
地理
01内容转变
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转变。旧教材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新教材设置了
2个必修模块和3个抉择性必修模块。新教材中,必修地理1的主题由自然地理基础改为地理科学常识,抉择性必修3是新增加的主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据介绍,即使是沿用旧教材模块主题,也按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进行了重新构建。
2、新教材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植,为了方便教学,降低了难度。一些地理基本概念,通过既通俗又符合其基本内容的方式表述。同时,新教材掌握了活动题难度,减少“活动”设计的问题数。
3、新教材增加了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如水循环情境设计,引用了我国古人对水循环探求的描述等。同时还增加了反映我国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方面的内容。
4、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新教材选取了较多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阅读性。
02应计策略
1、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导引促进学生与情境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知识逻辑线索的梳理,将知识逻辑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此外,教师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借助一些情境素材或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指挥学生在学习地理新教材时,要注重联系日常生活,并用所把握的地理原理来阐明日常现象。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和问题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法则,注重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会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运用,进行变式练习。
总的来说,新旧教材改动并不大,一般就是增减内容,新教材只是依据旧教材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把一些知识的学习顺序做了调整,核心的考点本质上不变,不要把关注的点放在
教材新旧上,万变不离其宗,把“宗”把握后,不管怎么转变你都会得高分。人生只有一次,梦想怎能打折。
三、选科的转变
2023年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仍然适用《2020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部分专业陆续适用“3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和“2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这个规则,但2024年选科要求就会发生转变,很多理工类专业可能会要求“物理+化学”,而医学类专业特殊是临床医学专业则对“化学和生物必须同时抉择”的要求更加严厉。这一点其实对2023年大部分考生都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对2023年高考之后想要复读的考生产生影响,原本2023年可以报考的专业,复读一年之后可能就无法报考了。对于这一点,小编意见,有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尽量在2023年高考中发扬自己最好的水平,不给自己留遗憾。
四、为什么高考题越来越难?
从这两年的情状看,实行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的难度都在急剧上升,高考的分数明显下降,以河北省为例,高考总分750分,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有108人,出现了700分无法上北大清华的怪现象;2021年新高考后,690分以上的仅有31人,分数大幅度下降,其他实行新高考地区的省市,情状也大体相同,比如山东省的2021年高考,学生普及反映生物比化学难,化学比物理难,物理比以前难,反正考完每一科,学生的感觉都是:我太难了!那么,为什么高考难度越来越难呢?
高考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高度灵巧多变,低效率大量刷题没有效果。
虽然高考试题命题始终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似乎稳定是主流,其实转变无处不在。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也就是题目必须要考查学生真正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基础知识灵巧运用。而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进理解,食透本质,懂得法则,这自然是个很高的要求。未来通过刷题来取得高分的途径只会越来越难。
2、试题源于课本,但却远远高于课本。
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这是高考题的命题原则。遗憾的是学生普及没有重视,认为课本实在太简单,和高考真题完全没法比。假如研究历年高考真题,会发现有一些题目直接源自对课本题目的“改造”,这个改造的过程,体现的是提高综合性,设问方式更加灵巧。
为此,是否有必要在平时学习中研究课本?有必要,而模拟高考命题方式,对课本题目进行改造,是最为高效的方式。对于一个学生,能自己命题,必然是高水平的表现,就像对于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自己能写出文言内容。
3、高考题不仅“难”,而且还“麻烦”。
这里所说的难,指的是难度很大,主要是压轴题的难度,那些题目中等水平学生意见舍弃;另一种难度,就是新奇,一时难以应对。
所谓的麻烦,指的是那些考生觉得不难,审题轻易,可是要真正解答起来才发现,计算量非常大,步骤非常繁琐,几乎很难最终算出来;类似的情状在物理、化学上也会有。高考题为何计算量很大?这其实是命题的用意之一,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解题过程,以为那样可以节约时间,导致基本运算能力很弱,考场上低级失误频发。
这阐明,高考不仅仅考能力,还考查习惯与心理,只有在平时学习中认真解答每道题,写出完全的过程,对基本运算重视起来,才能确保看似简单的题目真正简单。
01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是一回事吗?
不是。北京位于 116°E,北京的时间是指 116°E 处的地方时。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 经线的地方时。
02
什么是晨昏线?
⑴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和昏线均是半圆。
推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进夜的是昏线,反之由夜进进昼的则是晨线。
位置: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0 度
⑵基本法则:
①极昼极夜圈=90 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极昼极夜圈是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
②晨昏线与经线圈交角=太阳直射点纬度;
③二分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⑶特殊地方时: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 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的地方时=18 点;
③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 点;
④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0点或 24 点;
⑤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 点;
⑥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 点或 24 点。
03
正午太阳高度的求算——两地纬度差的余角
太阳高度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四面作同心圆递减的,距离太阳直射点 90°的球面大圆上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圈。正午太阳高度是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求算的。其公式:H=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与所在地之间的纬度间隔)
04
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有关计算
假如在出现极昼的地区,已知最高的太阳高度角,和出现极昼的最低太阳高度角简单的方法是,用最大值加上最小值除以2得到的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假如最低太阳高度角为0,则所出现极昼的最低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例如假如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最低太阳高度角为0°则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出现极昼的纬度为70°。假如最低纬度不是0°,则用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加上最低的太阳高度值就可以了,例如假如最高太阳高度角为43°,最低为3°则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67°,那么所求的地点纬度为67°+3°=70°
05
如何计算昼夜长短?
已知条件不同,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不同,如:
⑴依据日出或日落时刻计算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 或日出时间*2。
⑵依据昼弧、 夜弧所跨经度的度数计算昼夜长短:15°经度=1 小时 1°经度=4 分钟。
⑶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 度的昼长是 15 小时,那么南纬 40 度的地区夜长为 15 小时。
⑷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正好相反。
06
南北半球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是怎样的?影子是怎样转变的?
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3月21日后至9月23日前),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9月23日后至3月21日前),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极昼极夜时除外) 。
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1)正午日影的朝向:
①北回回线以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从南边照射过来,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
②南回回线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从北边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南。
③南北回回线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时候太阳从南边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北;有时候太阳从北边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南。
④极点:北极点为极昼时,太阳永远从南方照射过来,日影也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为极昼时正好相反,日影永远朝向北方。
(2)正午日影的长短:①直射时,正午日影为零。②极夜时,没有日影。③其他时间,正午日影的长短随正午太阳高度而转变。距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正午日影越短;反之,距直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正午日影越长。
07
逆温的分类及成因
一般来说逆温层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和煦地形逆温等。
⑴辐射逆温主要是冬季晴朗的夜晚,由于地面的辐射作用很强,地面降温速度很快,从而导致地面温度非常低,于是靠近地面的大气温度就低于高空,当第 2天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逐渐升高,逆温层会逐渐消失;
⑵平流逆温是由于冷空气的密度比较大, 假如冷空气南下时往往贴近地面, 而热空气被抬升,于是出现逆温层---锋面四周比较典型;
⑶地形逆温是在山谷地带,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堆积而成的。
08
常见的风向比较
其中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盛行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而形成西北季风。该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给澳大利亚的北部带来丰沛的降水。这个过程类似于北半球南亚的西南季风的形成。
09
喜马拉雅山为何要在每年5月登峰?
5 月登峰的原因是人们一般是从南坡登峰。这时太阳高度角较大,气温较高,而且降水较少,因为从 6——10 月就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
为什么青躲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10
影响雪线的高低因素有哪些?
①气温(热量):气温高、雪线高(夏季高于冬季、阳坡高于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②降水量:降水丰盛、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如:天山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喜马拉雅山雪线南坡低于北坡
注重:当气和煦降水量推断雪线高度出现矛盾时,往往降水量影响超过气温影响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为阳坡,按此南坡雪线应该高于北坡,但因南坡降水对于北坡(南坡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实际喜马拉雅山雪线是南坡低于北坡
11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转变的程度 (以上 2 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12
气候与自然带问题
⑴同在北回回线四周,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⑵我国旱涝灾祸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转变和年际转变大。
⑶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往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⑷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⑸为什么雅鲁躲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 个纬度?
原因:①雅鲁躲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浩大的热湿气流通道;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热湿气流,深进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⑹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⑺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原因: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⑻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①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进大陆内部。②海岸曲折,多峡湾,各地距海近;③北大西洋热流势力强大,故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⑼ 天山南坡无林带的原因:背风坡,降水量少。
⑽ 亚冷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冷流,西岸为热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3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轻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推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搜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面高.
⑷ 引水工程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展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继续发展. ⑹ 登山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轻易.
14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协作用强大; ② 冷热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进海河流带来丰盛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法则: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素材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⑶为什么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
日本西海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上空,加上沿岸对马热流的增温增湿,使空气中饱含水汽,带来大量水汽,西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是造成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
⑷印度东北沿海有一个盐场,其产量最多的时候为什么是 3—5月,而不是 9—11月?
一般来讲,晒盐时间多在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的季节,便于海水的蒸发。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每年 6 月—9 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 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在旱季中的 3 月—5 月气候干热,为一个突出的“热季” ,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故产量最大。
⑸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年, 东亚季风减弱, 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 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殊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躲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在厄尔尼诺年我国经常出现热冬凉夏,特殊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轻易出现冷冬热夏。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15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⑴水系与水文的区别是什么?
河流水系又称“河系”或“河网”,是流域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它包括源地、注进地、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常见的水系外形有:树枝状、辐射状、平行状、格子状和网状等。
⑵河流水文特征描述要素
①流量:大小
②水位:季节转变大小及汛期出现季节
③含沙量:多少
④结冰期:有无及长短;是否有凌汛(两条件:有结冰期和低纬流向高纬)
⑤水能:上游山区河段,一般谁能丰盛⑥航运价值:中下游平原河段,一般航运条件较好 如:我国华北河流(如海河),年径流量较小,径流季节转变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汛期时)含沙量大,冬季由结冰期。
⑶流域径流量大小取决于什么?
一条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流域面积,一般来说流域面积越大,集水领域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流域内降水量,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⑷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转变: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躲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⑸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⑹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河流南北走向,货运则多为东西走向. ⑺极 地航路开垦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⑻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盛,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盛,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⑼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 有利于发扬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术意义: 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护边疆。⑽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16
地质地形小专题
⑴ 南极发现有丰盛煤炭(北极地区埋躲丰盛石油),阐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热湿润地区,森林繁茂,后经大陆漂移至此,
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祸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人为原因:④ 对植被的破坏
17
地震
表述地震的位置、大小、时间和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常用以下五个方面:
①震源:在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之为震源。震源指激发地震波向四处传播的那个“源“,理论上将震源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域。
②震中:指震源所对应的地面位置。震中可以用经纬度, 也可以用震中所在地震名表达。
③震级:是表达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一次地震只对应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要增大约 30 倍。
④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通常用千米表达。依据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深度小于 70 千米);中源地震(深度 70 千米-300 千米);深源地震(深度大于 300 千米)。
⑤震中距:地震震中离我们所在地点的距离。
⑥地震烈度: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结构损坏的程度,人的感觉程度。我国将烈度分为12 个等级。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烈度也不同,通常情状是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把地震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烈度线,也喊等震线。
18
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基本一致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 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 三是充足的水源。
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 山体中断裂发育, 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轻易形成泥石流。因此,在“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上,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19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有何异同点?
滑波和泥石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区, 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 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 破坏力极强。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浩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20
如何运用地图描述阐明世界主要自然灾祸带的分布?
一些自然灾祸在地球表面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现象;
如地震灾祸分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非大裂谷地震带等。
气象灾祸是最具有地带性法则的灾祸:
冷带、亚冷带有冷潮源地,温带有暴雨、干旱,热带有台风、暴雨等灾祸。
21
如何把握我国主要的自然灾祸?
我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祸带与环太平洋灾祸带交汇的位置, 是世界上自然灾祸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全国领域看有三大灾祸带:沿海灾祸带,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进侵、地震等自然灾祸;沿江灾祸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祸;山前灾祸带,多地质地貌灾祸,如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
22
洪涝小专题
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风强大,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进汛期;
人为原因: 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 印度旱涝灾祸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大,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四周,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进
③ 水汽进进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搜集.
23
干旱小专题
⑴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掌握,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短缺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 受秘鲁冷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 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 南水北调;
② 修建水库;
③ 掌握人口数量,提高水平;
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 发展节水农业,摘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 实行水价调剂,树立节水意识;
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展,引阿姆河、锡尔河浇灌),使汇进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24
农业小专题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 气候湿润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躲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浇灌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 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祸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浇灌农业为主,原因:
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浇灌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征: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
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 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整,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 经济利益; 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看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 地形平整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场宽广; ⑤ 工业比较发达; 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冷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三江平原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场宽广;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和煦,草类繁茂,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良,冷躲技术的进取。
25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行上乘,再加上气候冷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
26
为什么海南是我国北方各省的冬季大温室?
海南省地处低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有一小部分是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热湿润,且四面环海,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在冬天我国北方各省气候冷冷,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海南成为我国北方各省的冬季大温室。
27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各有哪些特色?
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浇灌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青躲高原的河谷农业或高冷农业;城市,矿区四周的乳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黄淮海中低产田的鱼塘—台田模式;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场;新疆天山为山地牧场;青躲高原为高冷牧场。
28
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⑴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
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展市场领域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进,集约经营。
⑵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①扩展生产规模;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⑶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①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足够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③发展多种经营, 依据国内外市场转变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⑷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①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进和基础设施, 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②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⑸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①中国大城四周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美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应依据市场的需求灵巧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29
用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的发展会给农业和环境带来哪些利和弊
对农业的影响:
利: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普及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进;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单产;有利天足够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
弊:轻易出现过垦现象,以单一种植业为主,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的调整;引起全球领域内农产品和畜产品价格全面且大幅度上涨,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引发世界粮荒。
对环境的影响:利:减少燃烧矿物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弊:农产品的价格继续上升轻易出现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土地资源的现象,如乱砍森林、陡坡开荒,滥垦过牧草原,排干湖泊、沼泽等,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0
工业专题
⑴ 日本工业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②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 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④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⑶ 工业集聚:
①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足够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展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征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⑷ 德国鲁尔区
A. 区位优势:
① 煤炭资源丰盛;
② 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
③ 降水丰盛,河网密布,水源充沛;
④ 河海联运,水运发达且为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⑤ 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宽广。
B. 衰落原因:
① 生产结构单一;
②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 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 整治措施:
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 拓展交通,发展科技;
④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⑸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班加罗尔。
A.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美丽;
社会经济因素:① 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② 靠近航空港,基础设施完美,交通便利;
③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B. 特征: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C. 发展转变原因:
D. 存在的问题:① 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 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E. 解决的措施:① 调整产业布局;
(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② 完美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⑹工业区位分析:
A.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不足:①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
② 水资源不足;
③ 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④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⑤ 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①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 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③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水平;
④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⑤ 治理环境污染。
B.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资源丰盛(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备);科技发达;劳动力丰盛;市场宽广;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C.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不足:能源、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D.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类比:简述海南岛的区位优势:
① 位于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② 近傍香港与澳门,远看台湾,内靠珠三角,外邻东南亚;
③ 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④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A.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
指的是有助于达到物质与能量利用最大化,以及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是最具有环保意义的工业园区。
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 开始规划实施。
B. 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区别: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手段,提高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形成了
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其追求的目的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废弃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量、投资的最佳利用以及园区总体发展的聚集效益。
C. 典型代表: 丹麦的卡伦堡和广西的贵港。
31
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⑴ 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热,海平面上升,有被沉没的危急 .
⑵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展,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⑶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热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 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进江河、湖泊,汇进 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 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
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 全球变热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逼;
②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转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⑸ 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育,乃至大量死亡;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 危及人体健康。
⑹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⑺ 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
③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
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 扩展林、草种植面积;
③ 改良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热,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开摘; ② 过度放牧;
③ 过度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摘取措施: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摘取防风沙措施 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⑼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转变(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 理的浇灌;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合理的浇灌,不能只灌不排;摘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⑽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 掌握抽取地下水; ② 实行雨季回灌
32
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
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计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浩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 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浩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 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掌握人口数量,掌握人口水平,改良人口结构,使人口 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 续发展.
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 ,采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怀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美社会服务体系。
⑶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 气候和煦湿润,地形平整,利于耕作;
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33
人口迁移小专题
⑴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冷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迁进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陲贸易。
⑸ 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③ 增加了收进,促进了经济发展。
⑹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浩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良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34
城市小专题
分析、评判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判城市的区位特征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转变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转变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
⑴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盛,雨热同期;
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整;
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四周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 科技发达; ④ 劳动力丰盛,水平高; 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
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浇灌条件,农业发达; 便利的水运。
⑶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① 便利的交通; ② 宽广的消费市场; ③ 高水平的劳动力;
④ 宽广的经济腹地; ⑤ 充足的商品给予; ⑥ 丰盛的农副产品; ⑦ 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展;
表现:① 道路狭隘,交通阻碍; ② 居住拥挤;③ 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 用地紧张。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 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 面 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
地 形:平整、开发空间大;
水 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产 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①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
② 摘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 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④ 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 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 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 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 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进市中心,
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措 施: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 ①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美。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征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35
简要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具备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是我国北方的第一大港;处于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内,依托京津、背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邻近日本、韩国,便于吸引外资。资源优势:土地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等。
36
试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杭洲湾地区城市主动接轨上海,扩展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美交通网,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利于宁波市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提升宁波市城市格局,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术;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发展等。
37
港口的建设
⑴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
① 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 ② 港阔水深,不淤不冻;③ 地形平整,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① 经济腹地宽广; ② 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③ 以鹿特丹为依托。
⑵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轻易淤积,影响通航。
38
三峡工程小专题
意义:① 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准则;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逼;
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缺失)
② 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③ 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④ 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⑤ 航运、供水和浇灌、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成败的要害:移民
移民安置最大困难: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移民安置政策:本地安置(就近后靠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农村移民政策
移民方针:开发性移民---------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
开发性移民好处:开发性移民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的长治久安。
39
能源小专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
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转变特征: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 能源勘探、开摘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 调整措施:
① 摘取多元化战术,进口石油;
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 加大能源勘探、摘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 稳妥发展核电;
⑥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 加强宣扬,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 利用乙醇汽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 沿线的基础设施的 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靠;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 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 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约运输费用。
(7)我国风能资源丰盛的地区是哪里?
一是内蒙古地区, 地面较平整, 常年受西北风影响。二是东部沿海地区, 受海风影响大。
(8)海洋温差发电
是新近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潜力的海洋能源”,它是指利用海洋热能转化技术把深海水抽到海面,使冷水碰到海平高温水发生汽化,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美国、印度、日本等国都建有海洋温差发电站。从自然条件考虑,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中最有优势的是印度,温带海区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交换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
40
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 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
①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
② 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变式:武汉、西安分别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
芝加哥是美国中部商业中心的原因。
(3)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① 世界闻名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
② 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41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躲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躲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①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 水系分界线:
①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②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③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5)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6)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看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热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7)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看也有较大差异:
①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② 森林景看与草原景看界线。
42
“3S”技的“使用地理”领域
推举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