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撒钱 产假放三年 两会上还有哪些“催生”点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展示,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每千人6.77,比2016年的一半还低。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鼓励生育的意见层出不穷,侧面也反映出培育孩子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究竟哪些因素让年轻人不太敢生?
文 | Roxie 图 | 四象设计部
数据展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数十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比2016年的13.57‰少了一半。具体到各地来看,已公布最新人口数据的13个省市区,在2022年的出生率均比2016年大幅下降。
2016年可谓是中国出生人口转变的要害节点,自此前的双独二孩、单独二孩政策之后,这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迅速推动当年出生人口往到1786万人,成了21世纪以来最多的一年。
在2016年两会期间,教诲部前部长袁贵仁曾表达,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估量每年会新增300万名儿童,给学前教诲带来较大压力。然而这个预言没有继续多久,2017年的新生儿数量仍在1700万以上,随即以每年约200万的速度下跌,到如今不足1000万的数字。
比起“进学难”,当下更常见的是幼儿园招生困难的报道。虽然幼儿园在人口上升期的扩增终会迎来缩招的一天,但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了。
近年出生率下跌的一个客看原因是,80~90年代严厉计划生育背景下缩减的出生人口,恰好对应了当前的育龄人口,没有那么多的父母,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孩子。但当代人的生育意愿下降,同样是事实。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鼓励生育的意见层出不穷,其中最简单粗暴的是直接给婚育家庭发钱。据四象不完全统计,与经济补贴有关的意见已达到10个,但在这种类似天上掉馅饼的报道下,却是网友在吐槽:生都敢生了,还缺那么一点钱吗?
确实,生娃太花钱了。正如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以前多生一个孩子,不过是“多添一双筷子”,但现在筷子变成了“黄金”做的。首先,得给孩子提供一个居所,买房子就是一笔负担,出生以后的奶粉、尿不湿、看病都还算小事,在“内卷”已成习惯的年代,孩子不上早教班会不会输在起跑线?
此等情状下,培育一个孩子已是不易,更别提多生几个,但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不少代表和委员提出的福利都瞄准了多孩家庭,比如免除第三孩的教诲费用,实际上,一孩二孩才是当前出生人口的基础,“三孩”盛况不可能建在空中楼阁之上。
更何况比起直接撒钱,培育过程中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谁来带孩子。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托育机构给予明显不足,卫健委的调查数据展示,0至3岁婴幼儿进托率只有5%左右,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没有专业的托育机构,大多数父母只能自己或让长辈来照顾孩子,而延迟退休的可能性又给后者打上了问号。
与此相应,两会上出现了开设社会托育服务等意见,也有人提出将女性产假延长到三年,这的确能保证孩子有人照顾,然而假如光延长产假又不给企业合理补偿,只会让女性的职场之路愈发艰难。唤吁男性同休产假的声音也愈发强烈,但这同样需要政策配合,纯粹指看企业来为人口增长“做慈善”并不现实。
出生率降低是人口领域的问题,但它背后还涉及到就业、消费、生产力等方方面面。或许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所说,若不解决因超时工作带来的“没时间生娃”“怕失业不敢生娃”,靠撒钱促进生育的提议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你会纠结生孩子这件事么?背后有哪些原因?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