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否可借助人工智能判案? 最高法:可辅助办案,但任何情状下都不能替代法官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程序ChatGPT火爆全网,据报道,一些外国法官在审判时已开始使用ChatGPT提供的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际协作局副局长何帆3月8日在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时表达,在中国法院,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法官办案,但在任何情状下都不能代替法官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际协作局副局长何帆 据中国法院网
何帆在访谈时表达,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担忧,认为法院办案负担那么重,技术发展那么快,未来会不会有“机器法官”,“机器裁判”会不会有碍公平正义的实现。
他说,往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使用的意见》,开创性提出人工智能司法使用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辅助审判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法裁判始终由审判人员作出,裁判职权始终由审判组织行使,司法责任最终由裁判者承担。’换言之,无论疑难杂症,还是简单案件,最终决定判多少年、赔多少钱的都应当是人类法官。信赖这个文件发布后,大家就不会再担心出现‘机器法官’了。”
在谈及人工智能目前在法院的使用时,何帆介绍,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使用领域很广泛,既有信息回填、智能编目、法条推送、文书纠错等事务性辅助工作,也可以为法官提供类案推送、证据筛查、风险预估、偏离度预警等实体性扶助。但是,实事求是讲,实体性的使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能不能用来分析研判疑难案件、预警提示重大证据瑕疵,还需要我们做很多“打基础”的工作,不能盲目乐看、好高骛远。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也正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协作,依托海量的司法大数据资源,推动建立面向司法语境的大规模预练习语言模型,提升机器理解、学习法律知识、裁判文书、司法逻辑的能力,为司法人工智能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注重到,3月8日的访谈中,何帆还向大家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交互式对话产品——超写实数字人“正义”。何帆说,经过深度学习,其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内容已经非常了解,可以回答任何关于报告的问题。
在回答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有什么新特征时,超写实数字人“正义”说:“报告中将‘果敢守住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专列一章,阐释了人民法院以正确司法理念指挥司法实践,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关怀的积极作为。”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吴阳 实习生 苗睿 北京报道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