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千年大和解”,中国怎么办到的?
今天,信赖你一定被这条消息刷屏了:在断交七年后,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赞同恢复外交关系并重新开放大使馆。
这场“千年大和解”,中国静静静地就给办了,可以说,世界都为之振奋。
震动之余,世界不禁要问:中国怎么办到的?为什么是中国?
沙特和伊朗是如何结下世仇的?
沙特和伊朗分歧和敌视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宗教、历史和政治根源。
一千多年前,默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将岛内的阿拉伯人(沙特为主)和波斯人(伊朗为主)共同信仰伊斯兰教。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往世后,两派对于谁才是其合法继续人产生浩大分歧。最后,绝大教众奉有实力的领导为主被称之为逊尼派,少部分教众奉先知的后代为主称之为什叶派。
到了现代,中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是逊尼派,包括沙特、阿联酋、土耳其、埃及、叙利亚、科威特、也门等国家,而什叶派国家只有伊朗、伊拉克和巴林。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沙特与伊朗关系恶化,此后冲突不断。
当时,亲西方的政府被推翻,伊朗新政府开始支持国外的什叶派武装和团体,而沙特政府与其他逊尼派执政的国家加强了联系,包括成立了海湾协作委员会。
在1987年的“麦加惨案”中,来自伊朗的抗议者同沙特警方发生猛烈冲突,数百名抗议者和警察丧生。沙特随即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继续三年。
另一座里程碑事件是2003年美军进侵伊拉克。随着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美国在沙特的邻国培植起了一个由什叶派领导的政府。
2011年前后的阿拉伯之春,伊朗在叙利亚支持其盟友阿萨德总统,而沙特则支持该国国内的反对派。最终,大众抗议活动演变为一场至今仍未结束的内战。
展开全文
千年和解,凭什么中国能做到?
要问“凭什么是中国”,让我们先来看看美西方在干什么。
中东地区最大的核心利益问题是什么?没错,石油。
沙特是中东的第一大产油国,而伊朗虽然是老二,但是它拥有全世界最重要的一条石油运输通道——霍莫斯海峡。
沙特和美国成盟友,有各自的小心思。沙特想利用美国把赫莫索海峡的掌握权拿到自己的手里。而美国人期看沙特变成反伊朗的先锋,和以色列和解,然后组建反伊朗阵线。
美国人秉持的是让富有资源地区处于紊乱之中“分而治之”,从而渔翁得利的政策,虽然他们自己不承认,认为在美国人的扶助下,中东地区的人民“失往了家园但获得了自由”。
但民众也不是好糊弄的,美国的一通操作,迎来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反感,民众猛烈反对的也不在少数。最极端的就是本·拉登。
而美国的频频制裁和要挟,也逐渐让沙特和伊朗都觉得,与其陆续相互敌视、相互消耗,不如共同应对美国的外部压力,于是也在接触靠拢。
其实,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也为沙特和伊朗改变关系做出了各种努力,但一直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
国际关系中,要当“话事人”,实力是保障,让中国担当“调停者”的角色,阐明中国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始终坚持公平公平公开原则有目共睹。
一个小细节,连现场谈判的桌子都是平等三角形,网友笑称,“真三边会谈”。
沙特和伊朗最终握手言和,阐明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上言行一致,获得了双方的信赖和认可。
沙伊冰雪消融,世界期看和平的力量
10日,中国沙特伊朗在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
三国公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赞同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顿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三国表达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沙伊冰雪消融,世界秩序格局的齿轮慢慢转动。
伊朗和沙特赞同恢复外交关系,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外交能力,更表明美国主导中东政治的时代正式结束了。
举一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石油美元”扶助美国建立起霸权体系。
而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这样会受制于美国,损害自己国家利益。
此次“伊朗-中国-沙特”三角关系形成,使“石油-美元”、“美元-人民币”同时断裂,进一步形成“石油-人民币-商品”铁三角关系。这阐明,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各方怎么看?
沙特官员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倡议坚持睦邻友好原则,促进地区和世界安全与稳定。
伊朗官员说,中国在支持其他国家扩展协作和发展关系方面发扬了建设性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对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表达欢迎,并感谢中国促成对话。
伊拉克、阿曼、黎巴嫩、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巴林等多国也对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表达欢迎。
可以看出,在世界局势复杂、世纪疫情交杂的当下,世界期看一份和平的力量。这是大势所趋。
近期中国还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的十二点主张。美国之前的反应几乎是不屑一顾。
但在中国促使历史性的沙特与伊朗复交后,美国需要重新审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扬的要害作用,并且意识到美国并非不可取代。
或许这场千年大和解,也是一场世界秩序格局大洗牌。但更正确地来说,世界格局的改变早已开始。
橙柿互动记者邵婷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
图源:中国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