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天打五雷轰”,究竟是得罪了哪些神明?|文史宴
文 | 刘朝飞
刘朝飞,1987年生,河北南皮人,自由撰稿人,
关注《山海经》《庄子》等文献学方向,
有《山海经笺疏》点校本等。
最近听《济公传》评书,其中有关“雷”的内容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致。
一、何谓“五雷”?
“狗度董平改恶为善”一段书,说的是屠户董平不孝,本该遭雷劈,只因感于幼狗护母,心生悔过,所以被济公巧计搭救。当董平往土墙后面方便之时,济公挑起他的肉担,激起董平追赶,正在此时土墙坍塌,董平遂躲过一劫。
原本说是“雷报”,现在却成了土墙险些压身,于是书中说:“所谓天打五雷轰,金木水火土谓之五雷,刀砍死谓之金雷,木棍打死谓之木雷,水淹死谓之水雷,火烧死谓之火雷,土墙压死谓之土雷。”
开始我以为这“五行之雷”的说法是当代说书人自己编的,然而考清光绪年间郭广瑞本《济公全传》已有其说。于是我查阅典籍,发现有关“五雷”的歧说甚多。
首先是“五行之雷”的说法并非是清末才有。
《道躲》中提到“五雷”的书非常之多。其中有一本大约南北朝后期成书的《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是已知最早提到“五雷”的文献。其书分“三品”(相当于三篇),第二品是《七真命召五雷神兵伏魔品》。“言召请五天云雷火铃神兵消亡精魅,祛除疫气之法。(《道躲提要》)”
此书所谓的“五天神雷”的“五天”就是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天,“五雷”其实就是弥盖天地从而令妖邪无处容身之雷。
展开全文
雷公,逯是逑《中国民间信仰》
由于古人早已将“五方”和“五行”亲昵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这篇《七真命召五雷神兵伏魔品》中,东方会有“木精吏兵”,南方会有“炎精吏兵”,西方会有“金精大神”,北方会有“水精大神”,而中心会有“土皇神符”。
总之,最早的“五雷”是指“五方之雷”,而紧接其后的便是“五行之雷”。
而后来“五雷”却衍生出多种说法,除了上面说的“五方雷”“五行雷”,还有:
“邓天君五鼔”雷。明《北游记》中有一回“收五雷”,讲的是玄武大帝收服“雷主”邓成邓天君(就是《封神榜》里的邓忠,《西游记》里的邓化)的五个手下,其名曰周昌、赵广、史定、刘泽、裴渐。“天君于庙门大饮一声,手执令牌一照,五雷神跪于天君面前。天君用手自南方一指,指出五个雷公,尖嘴鸡翅,手执尖锤近前,那五神变出真形,却只是五个鼓,五雷神押住。”
“五虎上将”雷。元《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中,诸葛亮成了雷部正神,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成了他的副将,为之行雷。
“五兄弟”雷。《太平广记》引《神仙感遇传》记载:唐朝人叶迁韶小时候在大树下避雨,突然大树被雷劈成两半(叶迁韶竟然没事……)后又合上,雷公却被树缝给夹住了。叶迁韶把雷公救出,雷公为了答谢他,传他一部法术秘笈,并说:“我们兄弟五人。你听到雷声,只要口唤雷大、雷二等,我们就会出现。不过雷五这家伙性格刚烈急躁,没有什么危急的事,你最好别喊他。”——如此,五雷依次为雷大、雷二、雷三、雷四、雷五。
敦煌壁画里的雷公
至于南宋道教理论家白玉蟾所著《武夷集》里《雷府奏事议勋丹章》一篇,其中说法就更复杂了。总共十种:
臣闻,阴阳二炁,结而成雷,既有雷霆,遂分部隶。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五属,神霄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质之于金岌,考之于玉录,谓如五雷者,尝有疑焉。
玉枢之雷书曰:一乃天雷也,二乃神霄雷也,三乃水官雷也,四乃龙雷也,五乃社雷也。
神霄之雷书曰:一乃风雷也,二乃火雷也,三乃山雷也,四乃水雷也,五乃土雷也。
大洞之雷书曰:一乃圣充威灵震动雷也,二乃震雷哮吼霹雳雷也,三乃八灵八猖邵阳雷也,四乃波卷水雷也,五乃正直霹雳闪电大洞雷也。
仙都之雷书日:一乃天雷也,二乃地雷也,三乃风雷也,四乃山雷也,五乃水雷也。
北极之雷书曰:一乃龙雷也,二乃地雷也,三乃神雷也,四乃社雷也,五乃妖雷也。
太乙之雷书曰:一乃东方青气木雷也,二乃南方赤气火雷也,三乃西方白气金雷也,四乃北方黑气水雷也,五乃中心黄气土雷也。
紫府之雷书曰:一乃春雷也,二乃夏雷也,三乃秋雷也,四乃冬雷也,五乃轩辕雷也。
玉晨之雷书曰:一乃紫微雷也,二乃邓都雷也,三乃扶桑雷也,四乃岳府雷也,五乃城隍雷也。
太霄之雷书曰:一乃甲乙雷也,二乃丙丁雷也,三乃戊己雷也,四乃庚辛雷也,五乃壬癸雷也。
太极之雷书曰:一乃神霄雷也,二乃地府雷也,三乃水官雷也,四乃九州雷也,五乃里域社庙雷也。
太上所传雷书,若夫前件十本所载,各有异同。
古之五雷,未审以何为正者也。
二、五雷正法与五雷戏法
北宋末年,道教界兴起一种法术喊“五雷天心正法”,又名“五雷正法”“五雷法”“雷法”等等。此后迅速成为影响最大使用最广的祈求驱邪法术。
郭广瑞《济公全传》中有“五雷八卦天师符”的名目,恐怕与此有关。但书中语焉不详,只知此符呈卷轴状,平时挂在家中,可祛除邪祟,镇宅保平安。中间这符被秦丞相得往,挂在阁天楼中,不想给阁天楼招来一场火灾,才有后来秦相派人往灵隐寺借木材的故事。
清初《新镌绣像曲头陀济颠全传》第二十二回《看香市沿途戏谑 借雷公拨正邪萌》记,有个卖假药的宣誓说:“如若有假,必遭赤心忠良王元帅金鞭打死,或遭天心正法五雷击死。”于是济公跟疯道士学来了“五雷戏法”,“只要书一道灵符,将纸封着,若要用时,暗地拆开,手中就有轰雷迸起,人人恐惧,不敢轻用”,将坏人戏耍了一番。
而郭广瑞《济公全传》中济公请雷时,则需要恭恭敬敬向着西北乾天磕三个头,一反平时玩世不恭的状态。甚至济公的徒弟见了,都会希奇:“我自从认济公为师,也未见他磕过头。他在庙里也从没烧过香,拜过佛。”这也算是怪事了。
雷公电母,明代彩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诸书所言五雷法甚是神异,几乎无所不能。比如拘神遣将:《西游记》“车迟国斗法”一回,虎力大仙求雨用的就是五雷法,惊动了玉帝,招来邓天君并雷公电母等等。比如排兵布阵:《水浒传》《锋剑春秋》《宋太祖三下南唐》等古典小说中,都有五雷阵的相关记述。
这里我们只重点说一下《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个故事:
乾隆己未(公元1739年)龚集生住在北京的灵佑宫里,与一个道士结识。龚请道士看戏,完事后道士说要回请龚看傀儡戏。晚上就在道士的居所的一个棋局上面,龚集生果然看到了一场惟妙惟肖的“傀儡戏”,而且每一出演完之后,小演员们都会突然消失不见,而下一出的演员又突然落到棋局上开演。看得龚集生等人既惊又喜。最后道士告诉他,这是用五雷法驱使狐狸做到的。“然惟供驱使则可,若或役之盗物,役之祟人,或摄召狐女荐枕席,则天谴立至矣。”
三、妖怪何以避雷劫?
《济公传》“白水湖捉妖”一段,说“飞龙”幻化的“假济公”,在与湖中妖怪斗法时,突然天雷降下,湖中妖怪赶紧躲避。而“台上假济颠也怕雷,他也是妖精,自己一想:得找个有造化的人,可以躲避雷,可能知府顾国章皇上家的四品官,必有造化。”
这里就涉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母题,就是“妖怪避雷劫”。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民间纸马,清代
什么是“妖怪避雷劫”,诸家说法并不十分统一。可能就是:妖怪经过一定时间(或说六十年或说五百年不等)的修炼,就会有天雷来劈打于它,是为“天雷劫”,或说“雷火劫”。假如让妖怪避过这一次雷劈,那它就能晋级再活、再修炼一个时间段(或六十年或五百年),等待下一次雷劫,周而复始(或说三次以后就不会再劈)。躲避雷劫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找一个有造化的人来依附,因为雷不会劈有造化的人。
避雷劫的故事情节在清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并占据很重要的分量。
如《三侠五义》第二回,有“雷部宣威狐狸避难”的情节,说包公幼年时在古庙中避雨,“忽觉背后有人一搂,将腰抱住,包公回头看时,却是一个女子,羞容满面,其惊怕之态令人同情。包公暗自想道:‘不知谁家女子从此经过,遇此大雨,看她光景想来是怕雷。慢说此柔弱女子,就是我三黑闻此雷声,也觉胆冷。’因此干脆将衣服展开,遮护女子。外边雷声愈急,不离顶门。约有两三刻的工夫,雨声渐小,雷始止声。”此后包二嫂送来毒饼暗害包公,狐狸施法术将毒饼从包公手中打落,是为狐狸一报恩。二嫂又以取簪为名诱骗包公进井,狐狸又诱包公出井,并暗赠照妖镜,是为狐狸二报恩。包公赶考时,“阴差阳错”下与李氏小姐定亲,并得古今盆,是为狐狸三报恩。古今盆后来医好李太后的眼疾,而照妖镜、古今盆,与陈州放粮时所得之游仙枕,遂为开封府三宝,引出白玉堂盗三宝等一系列情节。
《海公案》中也是五指山之豸兽避雷劫,躲在海玉衡书案下,其后天使带豸兽托生海家,是为海瑞。
明,佚名,雷神图轴
《聊斋志异》中《娇娜》《小翠》两篇也以“雷劫说”展垫。《娇娜》是说书生孔雪笠于患难之中结交皇甫公子及其一家,皇甫周济孔,并聘以表妹阿松(不是娇娜。至于为什么,请查看原文……)。后皇甫公子向孔雪笠道明自己全家皆狐之事,并央求孔助避雷劫,一家狐妖遂得活命。《小翠》则开篇即讲明狐狸受王太常之恩,得避雷劫,后狐女小翠嫁与王氏痴儿元丰,所为报恩之故。
纪晓岚说:“狐狸避雷劫的故事,在宋以后的小说里有很多。但这个说法似乎有问题。说狐狸没有罪吧,天雷届时来劈就是滥用刑罚。说狐狸有罪吧,又为什么不是犯罪后即予以惩罚,非得等到那个时限呢?而且让它知道提前躲避,躲过那一时又不再追究。这上天的刑罚也太不靠谱了吧。”(《阅微草堂笔记》卷七)
其实民间传说不能深究,“认真你就输了”。而且一则避雷劫的不只有狐狸,其他妖怪甚至修炼左道的人类也会有雷劫之忧。二则说宋以后也不太对,避雷劫的故事基本出现在明以后,唐宋时流传的则是另外一类故事。
清《醉茶志怪》中有“卖书叟”一则,说的是蝎虎精避雷劫的故事,其情节略似《庄子·外物篇》的“神龟现梦”——
山左人董生(有姓无名),聪敏过人。有一个卖书的老人跟他过从愈密,老人擅长算命,推算的事也都能应验,曾推算董生的命运说:“四十岁就能做封疆大吏,最后可以位列王侯。”后来有一天晚上,董生酒醉,老人留宿在董生家里。老人告诉董生:“予醉眠后,万勿私窥。”董生允诺,但老人又反复嘱咐,遂使董生疑心。晚上过往一看,发现老人变成了一只大蝎虎,董生遂将之斩杀。后来老人托梦对董生说:“我本来以为你是个有造化的人,所以想倚靠你躲避雷劫,没成想竟能遭你毒手。你我交好多年,我没有得罪过你。你发现我的原形,跟我绝交已经到头儿了,怎么能忍心下此毒手?”后来董生惑于白莲教,占据山头,自立为王,终至满门抄斩。
《醉茶志怪》中又有“妖避雷”一则,说作者本县田家庄关圣庙有棵二百多岁的古槐,某雷雨天,树梢上站着一个小孩,光着身子,手拿红旗,旗子一挥,雷电就退散了,反复多次,雷不得劈。天放晴之后,人们在庙墙上见到一个大蝎虎,长有七尺多。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说,人们把那蝎虎杀死了,看到那红旗只有一寸多,“败布夹以草梗而已”。
前引雷劫之说都是清代的,明代也有少量内容,如《于少保萃忠传》中“乌道人”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雷公击五毒,民间纸马,陕西凤翔
《西游记》中倒是有与之相关的一个说法,可以窥见“雷劫”之说的早期状态。说第二回石猴学艺须菩提,须菩提告知以雷、火、风“三灾”:“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顔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埿垣宫,五臓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倶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进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疎,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前面引用的叶迁韶的故事,还有一个版本也记载在《太平广记》中,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狄仁杰。也是说雷公被夹在树中,但这回交待了雷公被困的原因:大树中有乖龙,雷公本想劈开大树挠取乖龙,不成想反被大树所困。
“乖龙”为何物,原文中并没有细说。但同样是《太平广记》的卷四二五中还引用了《北梦琐言》的说法:“世言乖龙苦于行雨,而多窜匿,为雷神捕之。”后面还说,乖龙经常躲在古木及楹柱里,所以古木楹柱常遭雷劈;有时在旷野中无处躲躲,就躲到牛角或牧童身上,往往人畜便受到牵连而遭雷劈。
宋《茅亭客话》卷五“避雷”条说:至道丙申年(996年)夏五月,有个喊做罗袂长的俳优(相当于演员)早晨往南郭井口庄走亲戚,路上拿了别人三条鱼放雨伞里,回来的时候遇上雷雨,罗袂长怕鱼是龙变的,所以把伞丢弃在田亩之中。辗转次日回到家中,有人来给他送回伞和鱼,说见到雷取龙而往,伞及鱼也被燎伤。
“雷劫说”可能就是在此“雷取乖龙”的传说基础上混合佛家“劫数”之说而来。
乖龙传说其实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虽然并没有宋代文献中那样明确。
比如元稹《放言五首·其三》曰: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
纵使被雷烧作烬,宁殊埋骨扬为尘。
得成蝴蝶觅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说文解字》:“乖,戾也。”乖龙,可能就是不守行雨天职的龙。
东汉·王充《论衡·龙虚篇》就已经说了:“盛夏之时,雷电击折破树木、发坏室屋,俗谓天取龙,谓龙躲于树木之中,匿于屋室之间也,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屋室,则龙见于外,龙见,雷取以升天。世无愚智贤不肖,皆谓之然。”可见汉代就有相关传说。
至于《山海经》中有“服之不畏雷”的鸟和鱼,都能拿来避雷。乖龙假如“读”过《山海经》,恐怕就不用再躲到树木屋室里面了吧?
编辑 | 安梁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