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迹”行 游中山(九)
用声音探觅历史,用故事传递真情。欢迎大家走进中山市博物馆的“言听‘迹’行 游中山”栏目,期看通过栏目和大家一起往探觅中山历史文化的踪迹。
中山古称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立县。明王朝在香山设立卫所屯田,开发沙田,村落人烟逐渐稠密,儒学教化在乡间普及。明中期以后,士大夫在地方上大力妥善儒家礼仪,许多乡村纷纷编修族谱,建立祠堂,设置义田,聚族而居。对一个宗族来说,祠堂就像是一条纽带,把同根同源的血脉宗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就让大家跟随我们的栏目一起深进了解中山的宗祠历史和建筑文化。
长洲黄氏大宗祠
按照司马迁的《史记》 秦本纪记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是远古时期 伯益的后裔,伯益长子大廉为黄夷首领,在夏朝建立古黄国,商朝以国为氏。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宋代以后,黄姓族人开始迁徙到广东。时至今日,黄姓是我国的第七大姓氏,其中广东是黄姓最多的省份,约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目前,黄姓在中山有12万多人,为本土第二大姓,主要集中在西区长洲、三乡雍陌、沙溪塔园、大涌青岗、火炬区张家边等地。
长洲黄氏大宗祠外景
长洲黄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长洲社区西大街8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民国(1930)、1998年重修。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三间三进带两侧厢房,砖木结构,总面阔24.46米,总进深65.37米,总面积约1633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蚝壳外墙,麻石脚。头门前廊设花岗岩石台,次间前檐下摘用木梁驼峰承托密集的如意木斗栱,外檐板木雕人物、花鸟等图案,屋脊饰瑞兽灰塑。二进为斗栱抬梁木架构,前廊次间施琉璃花窗,后廊金柱间设雕花隔扇。三进为穿斗与抬梁混合木架构,中后部设木雕神龛。三进间夹两天井,两侧设有雨廊,廊顶女儿墙饰瑞兽、花鸟等灰塑。二、三进左右两侧建有厢房,二进左厢房曾是乡绅聚会的地方,右厢房曾用作烟洲学校第三分校。
长洲黄氏大宗祠二进内景
祠堂内的隔扇木雕、灰塑与砖雕装饰精美,均保存完好。1939年,中共中山一区区委曾在此举办抗日游击干部练习班。黄氏大宗祠整体建筑和主体构架保留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尚,富有岭南建筑特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祠堂建筑特色。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来源中山市博物馆,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该公众号授权和署名。中山市博物馆 微信号zhongshanmuseum_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