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2)

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2)

misa2 03-13 4次浏览 0条评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素材一:

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看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显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及性的、根本性的运行法则。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法则。“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看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

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协调比例对称”的“协调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怀的是美的客看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协调,而协调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看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全、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看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域”。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看念,客看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看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殊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

素材二:

中国古代以协调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协调美,不仅内容协调、形式协调、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文艺的协调就是为了调剂人类的协调。中和就是调剂协调的根本措施和原则,也是协调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尚书》强调“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开始,就奠定了中和之美的协调说基础,阐明了文艺协调美和人类协调美的关系。因此,文艺不仅追求外在的韵律、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上的协调美,更重要的是追求文艺生命节律的内在协调美。如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全,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协调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协调,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协调美的必要手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而且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岀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显而易见,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岀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

(摘编自张利群《中和之美模式辨析》)

素材三: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刚柔相济”的艺术要求,是和我国古代的阴阳说相联系的。古人认为,世界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宇宙法则就是阴阳的推移运动。而“刚柔”实质上也就是“阴阳”。虽然优异的艺术作品各不一样,有的偏于阳刚,有的偏于阴柔,但都是阳刚和阴柔的对立统一,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互生互济,而绝不是单一的。中国艺术史的实际情状也确实如此。由于以中和为艺术准则,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异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合成,也让看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厉的探求。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

展开全文

“中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准则布满着辩证法,它要求艺术作品在美和善、刚和柔等方面都不能偏废,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要彼此照顾、彼此制约、彼此生发。这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保护旧的事物,旧的同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因此“中和”的准则又常被用来反对激进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摘编自顾建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准则——中和之美》)

1.下列对素材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性的运行法则,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和核心看点。

B.以协调为美是中国古代的时尚,文艺也追求协调美,目的是调剂人类的协调,而中和是调剂协调的根本措施和原则。

C.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这体现了中和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创作和欣赏心态上的趋同追求。

D.刚柔相济是实现中和之美的艺术要求,刚、柔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的对立统一关系。

2.依据素材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材一中毕达哥拉斯派与素材二中中国古代文艺都追求形式的协调,如认为平面图中圆形最美,律诗讲究形式整洁等。

B.中国古典戏剧注重情节完全,人物命运有所终结,这不仅是出于结构形式协调的需要,更是获得情感协调的需要。

C.喜剧和悲剧因素相互渗透、合成,使得关汉卿的杂剧在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表现面和力度大大拓宽、加深。

D.“中和”曾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强调平衡、统一,过于保守,对新时代艺术的创新有制约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持 “中和之美”的看点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诗,可以兴,可以看,可以群,可以怨。

4.请依据素材一,简要概括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4分)

5.《红楼梦》的结尾,宝玉和贾兰科考得中,贾政被赦复官,衰落的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在雪天中拜别贾政,“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结合素材,谈谈你对这组情节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净草原

(俄)屠格涅夫

我终于认清楚了我所来到的地方。这草原就是我们四周一带有名的所谓白净草原。

他们是四周村庄上看管马群的农家孩子。我们略微谈了些话。我就躺在一株被啃光了的小灌木底下。黑暗而纯洁的天空展示出无限神异的壮丽,庄重地、高远无极地笼罩在我们上面。吸取这种特殊的、醉人的新奇气味——俄罗斯夏夜的气味,使人胸中感到一种愉快的紧缩。四面几乎听不见一点儿声响。只是有时在近旁的河里突然响出大鱼拨水的声音,岸边的芦苇被飘来的波浪微微冲击着,发出低弱的瑟瑟声……

我假装睡着了。孩子们围绕火堆坐着,慢慢地又谈起话来了。

“伙伴们,”伊柳霞开始说,“你们听到过前些时在我们伐尔纳维则地方发生的事吗?”

“是在堤坝上吗?”费嘉问。

“对,对,在堤坝上,在那个冲坏了的堤坝上。那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很不太平……”

讲故事的人还没有说完这一句话,突然两只狗同时站起来,痉挛地吠着,从火边冲出往,消失在黑暗中了。孩子们都恐惧得要命。凡尼亚从他的席子底下跳起来。巴夫路霞喊喊着,跟着狗奔往。它们的吠声立刻远起来了。只闻声一群受惊的马慌乱的奔跑声。巴夫路霞大声喊喊:“阿灰!阿黑……”过了一会儿,吠声静息下往了。又过了不多时,突然间传来一匹奔跑的马的脚步声;这马突然站定在火堆旁边了,巴夫路霞挠住鬃毛,灵敏地跳下马来。两只狗也跳进了光明的圈子里,立刻坐了下来,吐出了红舌头。

“那边怎么了?怎么一回事?”孩子们问。

“没有什么,”巴夫路霞向马挥一挥手,“可能是狗嗅到了什么。我想是狼吧。”他淡然地补说一句,用整个胸脯灵敏地唤吸着。他的脸由于骑着马快跑而布满生气,泛露着坚强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你们看见过狼吗?”胆小的科斯佳问。

“这里经常有许多狼,”巴夫路霞回答,“可是它们只有在冬天才扰乱人。”

凡尼亚又钻进席子底下往了。巴夫路霞投一把枯枝到火里往。

“巴夫路霞,我问你,”费嘉开始说,“在你们沙拉莫伏地方也看得见天的预兆吗?”

“就是太阳看不见了,对吗?当然看见的。”

“可能你们也吓坏了吧?”

“不光是我们。我们的老爷,虽然早就对我们说,你们要看见预兆了,可是到了天暗起来的时候,听说他自己也恐惧得不得了。在我们的村子里,还有这样的传说,说是白狼要遍地跑,把人都食掉,猛禽要飞到,那个脱力希卡要出现了。”

“脱力希卡是什么?”科斯佳问。

“你不知道吗?”伊柳霞热心地接着说,“喂,阿弟,你是哪儿人,连脱力希卡都不知道的?你们村子里都是不懂事的人,真是不懂事的人!脱力希卡是一个很希奇的人,他就要来了;他这个人非常希奇,来了之后捉也捉他不住,对他毫无方法,是这样希奇的一个人。要是用镣铐把他锁起来,只要他的手一挣扎,镣铐就掉在地上了。就是这个脱力希卡要走遍乡村和城市;这个脱力希卡,这个狡诈的人,要来诱惑基督教徒了,……唉,可是对他毫无方法……”

“嗳,是的,”巴夫路霞用他的从容不迫的声音陆续说,“是这样一个人。我们那儿的人就是在等他出现。老年人都说,天的预兆一开始出现,脱力希卡就要来了。后来预兆果然出现了。所有的人都走到街上,走到野外,等候事情发生。大家在那里看,突然从大村那边的山上来了一个人,样子真特殊,头那么希奇……大家高声喊喊起来:‘啊,脱力希卡来了!啊,脱力希卡来了!’就都向四面八方逃散了!我们的村长爬进了沟里;村长太太把身子卡住在大门底下了,她大声喊喊,把自家的看家狗吓怕了,这狗摆脱了锁链,跑到树林里往了;还有库齐卡的父亲道罗菲奇,他跳进燕麦地里,蹲下身子,急忙学起鹌鹑喊来,他说:‘杀人的仇敌对于鸟也许会同情的。’大家都吓成这副样子!……哪知道走来的人是我们的箍桶匠华维拉,他新买一只木桶,就把这只空木桶戴在头上了。”

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又沉默了一会儿。他们开始横卧在火堆面前,仿佛预备睡觉了。深黄昏的潮湿的凉气变换了午夜的干燥的温热,夜像柔软的帐幕一般挂在沉睡的原野上。无数金色的星星似乎都在竞相闪耀着流向银河方面往。

“看呀,看呀,伙伴们,”突然传出凡尼亚的幼童的声音,“看天上的星星呀——像蜜蜂那样挤在一起!”

他从席子底下探出他那嫩嫩的小脸儿来,用小拳头支撑着,慢慢地抬起他那双沉静的大眼睛来。所有的孩子的眼睛都仰看天空,好一会儿不低下来。

“这是什么?”科斯佳突然抬起头来问。

巴夫路霞倾听了一下。

“这是小山鹬飞过发出的喊声。”

“它们飞到哪儿往?”

“飞到一个地方,听说那儿是没有冬天的。”

“有这样的地方吗?”

“有的。”

“很远吗?”

“很远很远,在热海的那边。”

科斯佳透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四面的一切全都肃静无声了,空气中已经没有强烈的气味,其中似乎重又散布着湿气。孩子们的谈话和火同时停息了。连狗也打起瞌睡来了……稍微的倦意支配了我,倦意又转变为瞌睡。

(丰子恺译,有删改)

[注]《猎人笔记》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俄国社会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屠格涅夫通过笔记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俄国农奴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白净草原》为第10章,猎人在森林里迷路,夜里来到一群放牧的农村孩子的火堆旁。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摘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叙述了草原之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所见所闻,具有真实感。

B.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农村孩童的形象,孩子们既有淳朴的共性,又各具个性特征。

C.孩子们所讲的故事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这暗含着“我”对农奴制下孩子的思想处于蒙昧状态的同情。

D.孩子们的谈话在对小山鹬飞向何方的遐思中结束,没有冬天的“热海那边”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7.关于孩子们谈论脱力希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斯佳不知道脱力希卡是什么,让伊柳霞感到意外,这侧面表明脱力希卡的传说流传领域广。

B.脱力希卡不受束缚,将走遍大地,诱惑基督教徒,这些传说折射了社会酝酿着变革的现实。

C.村民们恐惧脱力希卡,又在等他出现,一旦“出现”则反常恐慌,体现了村民矛盾的心理。

D.引起恐慌的“脱力希卡”原来是箍桶匠,这场闹剧隐喻着改变旧秩序的将是贫苦的劳动人民。

8.巴夫路霞是几个孩子中作者着力刻画的对象,他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屠格涅夫是世界文学史上闻名的风景画大师,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充足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看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躲;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国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往秦而回羸滕履蹻,负书担櫜,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回色。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往秦而回/

B.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往秦而回/

C.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往秦而回/

D.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往秦而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和军事策略,文中指秦国跟诸侯国联合以打击别的诸侯国。

B.“奏其效”,意为陈述其功效,文中的“奏效”与今天所说的“奏效”含义不同。

C.文章,泛指著作,文中指文献典籍,古人认为文章对国家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D.“夫徒处而致利”的“致”指取得,与《劝学》中“而致千里”的“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秦国得天独厚,有足够的实力吞并诸侯,称霸天下。他极力游说秦惠王,期看自己的主张能够被摘用。

B.秦惠王对苏秦的主张并不赞同,以时机、条件等不成熟为由拒绝了他的意见,足见秦惠王谨慎务实的作风。

C.苏秦对秦惠王不服从自己的主张感到困惑,但他仍然耐烦地纵论古今,彰显战国时期纵横家巧言雄辩的风摘。

D.苏秦最终未能成功游说秦惠王,返回老家时,他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体貌憔悴,很是惭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2)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14.苏秦是如何游说秦惠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题严陵钓台①

(唐)王贞白②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③,匡国正论兵。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一)

(宋)张浚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注]①严陵钓台:东汉闻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贞白:唐末闻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③渭滨叟:太公看吕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得遇周文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出了钓台环境的清幽秀美,这是严光抉择在此隐居的因素。

B.王诗的“下视”和张诗的“不羡”,都写出了严光不慕权贵的品行。

C.两首诗在写景方面各有特色,王诗注重声色结合,张诗巧用点面结合。

D.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王诗比张诗更具体可感。

16.两首诗对严光回隐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慨叹“开始总是很轻易,坚持下往却很难”。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看点。

(2)传统文化中,鱼、雁是信使的代称,《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暗含鱼雁无法传递音讯的意蕴,从而含蓄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

(3)“铁马”让人想到披甲奔跑、快疾如风的战马,力量感十足,布满战意豪情。该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众多科学家和艺术大师都曾为此争论。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重要分支,由于视角不同,有的人突出强调它们的区别,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而艺术则倾向于探索人类心灵。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而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另一些人则指出它们的一致性,认为艺术家的构想与科学家的发现极其相似,强调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 ① 。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都对世界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着迷,试图通过自己的聪明找到影响宇宙自然和万物命运的那种能量。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各自的手段,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扬各自功能一样,科学与艺术, ② 而又协同配合。

(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熔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他一生颠覆了六大产业,即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是 ③ 的。包豪斯理论的一个重要看点深深影响着乔布斯。包豪斯认为,我们应该对丑的事物深恶痛绝,而对美要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进妥当的成语。(3分)

19.下面填进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妥当的一项是(3分)

A.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

B.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

C.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D.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他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素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4月,一张“外滩长草了”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照片中,上海外滩广场空无一人,笔直的展路石板缝隙里野草丛生。疫情期间, ① ,而且还在世界很多地方出现过。2020年上半年,意大利威尼斯的游客数量剧减之后,威尼斯运河水质变洁净,看得见鱼儿游弋;印度旁遮普省居民在家中就能看到200千米之外的喜马拉雅山。这些现象引发人们探求,人与自然当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事实上,外滩长草和威尼斯运河清亮见底等现象,稍稍划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界线。一方面,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和家园,人们营造整洁、明亮、宽敞、平整的环境,以期获得更舒适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外滩无人留连驻足, ② 。依据生物地理学的理论,人类假如将所占据的地球一半的地表面积还给大自然,各种生态系统可以基本保持完全,绝大多数的生命能得以生存;若有一半或更大的地表面积处于自然状态,地球上的生命就能进进安全区。疫情期间上海外滩的野草和威尼斯运河游弋的鱼儿也在提醒人们, ③ ,人类才会拥有更宜居的家园。

21.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和“人类”都指人类,为什么第一处用“我们”,第二处用“人类”?请结合素材简要分析。(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妥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素材,依据要求写作。

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进‘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以上素材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请结合素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错在“均以大团圆结局”。原文为“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即“诗、词、小说、散文体现了大团圆结局所具有的中和之美”,不是“均以大团圆结局”。)

2.B(错在“更重要的是获得情感协调”。“注重情节完全,人物命运有所终结”是追求形式上的协调美”, 大团圆结局才是获得情感协调美的手段。)

3.C(质朴和文饰配适宜当,才能成为君子,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协调看;A 谈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差异;B 是孟子的“仁政”学说;D 孔子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看、群、怨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4.①基本原则不同:中和之美的基本原则是万物诞育,天人合一;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形式协调,比例对称。

②功能不同:中和之美沟通天人关系,西方美学沟通理性与感性。

③思维方式不同:中和之美为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西方为一分二、主客二分的思维。

④起源不同:中和之美起源于农耕文明(万物的运行法则),西方起源于商业文明。

(答出不同的内容即可,每点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5.①“家道复兴”与“中举出家”“雪天拜别”(这组情节)体现了中和之美(或符合中和之美的文艺思想)。

②在贾府衰落,宝玉出家的悲剧中,增添了“家道复兴”的大团圆因素,调剂了人们过于悲伤的感情。

③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和之美,“家道复兴”的喜剧和“出家”的悲剧相互制约、渗透、合成,丰盛了小说的表现面和力度。

④这样的结局不十分强调对立和斗争,强调调和矛盾,有利于保护旧制度(或“科考”“中举”“家道复兴”的大团圆结局,削弱了小说对封建大家族衰朽制度的指责力度,不利于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探求,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第①点指出“中和之美”1分,第②③点任1点2分,从大团圆或协调的角度分析情节可得2分,从刚柔相济或悲喜剧的角度分析可得2分,第④点评判1分,总分不超过4分)

6.C(“孩子的蒙昧状态”理解不当,孩子们讲述的故事来自于民间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我”对此“同情”错误。)

7.D(隐喻内容错误。箍桶匠头顶着木桶被误以为是脱力希卡,并引起了浩大的恐慌,体现了村民们思想的蒙昧无知和可笑,增添了幽默的色彩。脱力希卡在农村的传说反映俄国社会即将迎来变革。由于受思想熟悉和信息闭塞的局限,代表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思想新阶层被农奴主和农奴说成是具有神力的脱力希卡。镣铐锁不住他、诱惑基督徒、狡诈等,体现了脱力希卡所象征的新阶层新力量与当时的统治制度是对立的。大家既恐惧脱力希卡,又等着他来,体现了农奴对变革既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8.巴夫路霞是一个坚强勇猛(机敏从容)、睿智幽默、神往美好生活的孩子。

①坚强勇猛:独自骑上马跟着狗勇猛地冲进夜幕往查看情状,对潜在的危急无所恐惧(或他灵敏从容,他骑马、下马的动作非常灵敏,不多时就治理好了受惊的马群)。

②睿智幽默:对生活的常识比其他同伴多,讲述脱力希卡的故事时活灵巧现,引人发笑。

③神往美好生活:坚信小山鹬飞向的是一个没有冬天的热海,神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9.①运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来描写环境,文中作者写夏夜的气味、风吹芦苇的声音、天空的星星,细腻丰盛的感官描写使自然环境真实可感。

②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拟人化,以纯洁、庄重写出了天空的黑暗和广袤,把夜比作柔软的帐幕,写出了夜晚的清静美好。

③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环境特征。以大鱼拨水、芦苇的瑟瑟声、狗喊、小山鹬的喊声反衬夜晚的清静和神异。

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征,如“我”刚到孩子们身边时,有新奇的夏夜气味,到孩子们睡着的时候强烈的气味消失了,夜晚从黄昏的潮湿的凉气到午夜的温热干燥再到凌晨的湿气,细微的转变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环境的转变,全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⑤摘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描写中融进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俄罗斯大地的赞誉,天空是壮丽、庄重的,气味是特殊、醉人的,情感的融进使自然变得更加漂亮更有神韵。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其中,第①点从感官的角度分析,写出1种感官加分析可得1分,写出两种加分析可得2分;第②点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写出1种修辞手法加分析得1分,写出两种加分析得2分)

10.D

11.C(“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中的“文章”指法令制度。)

12.C(“感到困惑”错误。“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疑”为“怀疑”,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预料到)大王您可能不会摘用”。)

13.(1)现在您庄重地(严厉)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赶来在朝廷上教导我,我想改天再听您的教诲。

(俨然:庄重严厉的样子;庭:在朝廷上;异日:改日,各1分。句子大意1分,落在“愿以异日”上,该句为省略句,补上省略的内容,如“期看改日再听您的教诲”“期看改天再说”,意思相近即可)

(2)于是就废却文治,使用武力,用优厚待遇蓄养勇士,缝制盔甲,磨砺兵器,(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厚:用优厚的待遇;缀甲厉兵:缝制铠甲,磨砺兵器;效胜:取得胜利;各1分。句子大意1分,落在“乃废文任武”,意思为破除文治,使用(任用)武力,意思相近即可)

14. ①极力赞扬秦国(指出“称帝而治”是完全可以做到),以此打动秦惠王;②从历史角度出发,着力证实诸侯争霸非战不可;③指责如今的国君继位者,试图用激将法使秦惠王接受他的意见。(得分点:赞扬秦国国力,列举通过战争称霸天下的例子,斥责当今诸侯各1分,顺序正确,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苏秦起先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充裕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和代马,南面有可作屏障的巫山、黔中,东面有牢固的崤山、函谷关。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武士,有千里沃野,积存丰厚,地理形势优良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雄霸天下的强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假如)习用车骑,教以兵法,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统治天下。期看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请答应我奏明这样做的成效。”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充足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齐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庄重地从老远跑来在朝廷上教导我,我期看改天再听您的教诲。”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往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善于作战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各国差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于道,商谈结盟,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没有把武器甲胄储躲起来。穿着华贵的文士能言善辩,战争却难以止息。愈是玩弄繁缛文辞,天下就愈难治理好。说的人把舌头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说)躬行仁义,恪守誓言,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缝制盔甲,磨砺兵器,(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想空坐着就获取利益,安稳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安坐而获利,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续成大业。假如地域宽广,两军就可以相互进攻;假如地势狭促,就要杖戟相交,展开白刃战,然后方能建立大功。现在要想并吞天下,凌驾于大国之上,使敌国让步,掌握国内,统治百姓,让诸侯称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漠视了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个个教化不明,治理紊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惘,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这样看来,大王您原本就不会摘纳我的意见的。”苏秦游说秦王,一连十多次上表奏章,但他的意见始终都没能得到摘纳。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了,带的百斤黄金也花光了,钱财都用完了,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到洛阳老家。他腿上缠着绑腿布,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担着行囊,神情枯槁,面容憔悴,脸色黄黑,神色很惭愧。

15.D(“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错误。王诗的颈联通过想象描写了严光月夜垂钓放歌的生活场景;张诗最后一句点出“渔樵”,没有描写渔樵的生活场景。)

16. (1)王诗使用姜子牙垂钓的典故,颂扬姜子牙匡国济世的功业(1分),倡议为国效命的情怀抱负(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严光回隐的指责(1分);(2)张诗则对严光抉择隐居高度赞许,(1分)“不羡”“宁与”(1分)表达了对严陵不慕名利的钦佩之情(1分)。

注释:

王贞白是唐末闻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并曾游历边塞,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在晚唐颇具特色,题材宽广,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诗境疏朗开阔、旨趣深远,情感平和中正却不失慷慨之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王贞白诗歌的特色,与其人格特质不可分。

王贞白早年在白鹿洞书院求学,曾写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诗句。后来两次考中进士。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

登第七年后才被授职校书郎。初进官场,王贞白就写诗指斥奸佞小人,期看匡扶朝廷重回圣明社会。但王贞白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朽,在很多首诗中都鲜明地反映了这种思想情绪。他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他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尚,而同时也反对并指责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进梦来)

18.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19.B【解析】从后文指出包豪斯理论对乔布斯的影响看,应强调“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结合后面的“建立”“熔化”等语句,从句子结构和表述内容来看,与之衔接的句子应是“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

20.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后浪覆盖前浪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2分)把艺术拟人化,“青春永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艺术能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特征。(2分)

21.第一处用“我们”,蕴含情感(更好地表现出人类对家园的热爱),更能突出人类占据自然的自私行为(有利于引发自我反思)。(2分)第二处用“人类”,显得更镇静,便于客看陈述科学理论。(2分)

22. ①类似的现象不只是在中国出现 ②野草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给小草留出了生长空间) ③让出一些地球空间给其他生物。

23.作文

(一)解读素材

作文题给定的素材共4句(以句号为准),可分二层:

1.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是第1句,即“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层给书法下了定义。首先定义了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次还明确了书法的特征是“文字美”。这句话的要害词是“书法”和“美”,明确了书法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看点。

这一层次主要讲“是什么”,为下两个层次的表述打下基础。

2.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是第2、3、4句。第二句引用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用笔论》中对书法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进‘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欧阳询的这句论述主要突出了书法的“法”,以及“法”与书法作品的关系。第三句话“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这句话是对书法的“法”进行具体的阐释:“法”是“法度”,是书写时的“笔法”“规则”。第四句话阐明了欧阳询的论述。首先,书法创作要依照法度书写;其次,书法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要成为上乘之作,就必须符合书法的法度。第二层突出强调了书法的法度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关联了书法的法度与书法的美的关系。回答了书法的美是如何取得的问题。

第二层次中的要害词“法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法令制度、法则、秩序、格式、行为的准则。美,是汉语常用字,本义指漂亮、好看。“美”除了表达具体事物的美好外,还用来表达抽象意义。如形容一个人品德高贵称为 “美德”。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愉快的感觉,所以“美”有令人称心的意思。第二层次主要回答“为什么”,即为什么书法创作要重视书法的法度?主要突出书法的法度与美的发明的辩证关系。书法创作的时候只有按法度书写,才能创作出美的、令人称心的作品。书法丢了法度,就不能成其为书法,美也就无从谈起。素材阐述法度与美的辩证关系,意在强调法度对于艺术创作,对于学习生活、社会人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遵守法度,发明美好生活。

(二)解读引导语

本次作文试题的引导语是:以上论述具有启迪意义。请结合素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1. 以上论述具有启迪意义

所谓“以上论述”,是指作文试题中的第一自然段,指给定素材的内容、含意及其逻辑关系。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启迪”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为动词,它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略;作为名词,指通过启发提示领略的道理。所以,依据引导语,首先要谈读了“以上素材”后所领略的道理。道理具有抽象性,所以所谓“启迪意义”,就是类比意义、扩展意义、哲学意义、抽象意义。写作要围绕“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这一基本要义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论述其启迪意义。例如,在谈做法时可以从书法创作扩展到其他艺术创作、体育、个人成长、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等其他领域,论述遵守法度的重要。又如在谈看点时可以从辨析书法的法度与美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证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度(法令制度、法则、秩序、格式、行为的准则)与发明美好的辩证关系。

2.请结合素材写一篇文章

本次作文试题,是新素材作文。所以要结合素材,结合素材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要以素材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素材得出;中间要提到素材,各分论点由素材得出;结尾要回扣素材。不可置素材于不顾,不可抛开素材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素材的内容,也要结合素材的含意、逻辑关系及其情境。素材的内容是指材枓“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方面的意义,含义是指素材的启迪意义,即类比意义、扩展意义、哲学意义、抽象意义。

要求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考生可以自由地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3.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表现出来。“你”是命题者对考生的代称。“感悟”指感想与领略,属于形而上的抽象范畴,是内在感慨与体悟之结果,比如书法使人明白遵守法度的重要性,书法的创作过程蕴含生活聪明,折射哲理;“探求”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比如书法创作如此,其他艺术活动何尝不是如此、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人类活动何尝不是如此?等等。“感悟与探求”不必面面俱到,即写出一个方面(感悟或探求其中之一)即可。

对于写作引导语要整体看照与兼顾,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启迪意义”必须从素材得出,必须与素材及其含意和情境有“强相关”。“结合素材”,就是以素材为本,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另起炉灶;“感悟与探求”要做到思想积极健康向上、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且契合情境。

(三)解读要求

本次作文的要求与高考相同,即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要求”主要有4层要求,其中“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至为要害。角度,主要是从立论驳论着眼;立意主要从内容指向角度切进,或正向或反向。需要阐明的是,无论立论驳论或立驳结合,还是正向反向或正反结合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1.选准角度

要求把角度选淮,指文章写作的切进角度正确精当。

(1)正向角度:即从正面切进,以立论谋篇,比如要认知到“书法”是要“合法”的,因此要按照既定的法度来书写,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令人称心的作品。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正向角度。

(2)反向角度:即从反面切进,以驳论方式来结构全文,比如从指责不按书法法度书写,所谓自成一体的“丑书”出发,进而指出违反法度的危害,遵守法度与发明美好的内在逻辑关系。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反向角度。

(3)综合角度:将正向角度与反向角度综合而用之,边立边驳、立驳结合,或详正略反或略反详正,都属于综合角度。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综合角度。

2.确定立意

(1)正向立意:文章的立意以肯定、赞赏法度为主,并梳理法度与美好的逻辑关系,强调“遵守法度”的重要。诸如此类的立意或抽象拓展延伸的立意都属于正向立意。

(2)反向立意:文章的立意以指责不遵守法度的行为为主,抨击违反法度所造成的恶果,进而从反面强调法度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立意或抽象拓展延伸的立意都属于反向立意。

(3)综合立意:综合上述两者的立意。

(四)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1.符合题意

本次作文试题规定了下述三个方面的写作任务:

(1)以上论述具有启迪意义:读懂素材给定的内容及其含意与逻辑并切扣素材内容及其含意与逻辑来谈“启迪意义”。

(2)结合素材: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挠住素材的重点(法度)内容及其含意与逻辑来写作。

(3)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感悟与探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看,有时代精神,文风端正。

全面完成上述3个写作任务,即可视为“符合题意”。要言之,法度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法度?怎么做才能将遵守法度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由此及彼作拓展,延伸至其他行业、领域、界别,均视为“符合题意”。

2.基本符合题意

(1)没有结合素材,谈启迪意义。

(2)没有结合素材,写感悟与探求。

(3)只是扩展素材,没有写启迪意义。

(4)只是扩展素材,没有写感悟与探求。

(5)不符合情境,任务完成得不好。

(6)对素材中给定正向素材(内容及含意)进行指责,对素材中给定反向素材(内容及含意)进行肯定与颂扬。

3.偏离题意

(1)完全抛开素材,另起炉灶。

(2)思想不健康,违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看,违犯公序良俗,没有底线思维。

(3)残卷,没有完成写作任务。

(4)白卷。

(四)评分准则

1.作文等级评分准则

阐明: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⑴深刻:①透过现象深进本质 ②显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看点具有启发性

⑵丰盛:④素材丰盛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充足 ⑦意境深远

⑶有文摘: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巧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意:⑿看法新奇 ⒀素材新奇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2.评分依据

54-60分:思想好,表达好,有明显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文体特征明确,正确把握“法度与美”的关系,行文体现思辨,熟悉深刻,结合素材,语言精准、顺畅或有文摘,结构严谨,素材丰盛等,850字以上。

48-53分:思想好,表达好,有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正确把握“法度与美”的关系,熟悉有一定深度,结合素材,语言顺畅,结构完全等。

42-47分:思想好,表达一般,有亮点但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看点态度较明确;全文能围绕 “法度”写作,不偏离主题,局部结合了素材;议论文写作有一定构思但逻辑思维不够强。

36-41分:思想较差,或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看点、态度不明确,或立意略有偏差;议论文没有引素材,内容基本能围绕“法度”话题来写但有所偏离;结构比较紊乱;语言不够通顺或有明显逻辑漏洞;文体特征不够明显。

35分及以下:思想较差,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立意不正确或偏题,即看点不正确,或另起一个话题,但内容与素材主题有一定关联;结构紊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逻辑;文体不明。

3.其它项

(1)平均分在45分左右。

(2)1个错别字扣1分,不设扣分上限。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3)残篇评定: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准则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不超过20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不超过10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2分,不评0分。

(4)违犯社会主流价值看和公序良俗的,打0分。

(5)抄袭试卷的阅读素材内容,或抄袭相关文章的,10分以下。

(6)卷面不整洁的,酌情扣1-2分。

雄霸天地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问心无愧 斗罗大陆122话,青年小舞现身,她的身材和颜值所有美女都羡慕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