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时能用战友遗体挡子弹吗?问倒一代人,104岁老兵给出答案
战争随着时代的进程在不断改变着,从一战时期的阵地战到二战的步坦协同、海湾战争的海陆空配合、以及现在的信息化作战。可以说,战争随着人类科技的提升在不断的进行着优化。
但是在二战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很弱,战争依旧是以落后的阵地战为主。我方的坑道、掩体,大部分以沙袋为主,那么假如战争进进到僵持阶段,没有那么多沙袋,是否可以用战士的遗体来档子弹呢?这个问题问倒了一代人,直到一位104岁的老兵作答,才让我们知道了答案。
战场环境,枪支科技
现在来说,各强国都有军队的制式武器,一般来说,这些制式武器都是以本国最舒适的作战方式研发的。当然,这些武器的综合属性都是非常优异的,特别是杀伤性。
在弹道学中来看,人的身躯一旦接触到子弹,会形成浩大的空腔,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一般来说,人的身体并不适协作为掩体来使用,以现在的武器来说,即使作为掩体,也会被穿透打伤。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确实有以人的身体来做掩体的案例。
这一点,也与日军的武器有关,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所使用的制式步枪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日军的步枪对人体的侵害不高,但穿透性极强,也就是说,日本的制式步枪一旦打在人的身体上,可能率会穿透而出,而不是造成空腔。
展开全文
再这样的前提下,一旦搭起血肉掩体,很可能率能挡住日军的子弹,使战士在危急的战场上活下来。但是这样活下来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其行为对人的精神是一种很大的打击,究竟这些都是自己的战友。我国曾有位104岁的老兵就曾这样做过,然而他至今还活在内疚之中。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家住在北京昌平的老人贾善明至今以104岁了。他的一生布满着艰辛与传奇,他除了是一位暮年老人外,还有着一重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份,那就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
贾善明出生于1917年,在国破家亡,饱受外辱欺辱的时代中长大。18岁的他,本可以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为了国家,他毅然决然的抉择了参军进伍,成为了一名战士。
在部队中,他担任的职务是重机枪手,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危急的兵种了。作为我国当时的情状来说,重火力手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本就为数不多,是部队中的香饽饽,但同时也是敌人的重点打击对象。
马克沁重机枪非常繁重,一个人想要拿走根本不现实。所以在战场中,一旦暴露机枪位置,很快就成为了敌人的靶子。但是这些危急,对于那些想要杀敌报国的热血男儿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就这样,贾善明在接受了一段练习后,成为了部队中的重火力手,同时也跟随部队参与了一场大战。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看对日妥协无看,于是差遣汤伯恩防守南口。贾善明所在的营奉命驻守北京昌平,大战一触即发。而这场大战,也成为了贾善明老人一生无法自拔的痛。
阵地被毁,人肉城墙
战争是残暴的,特别是对装备劣势的一方。我军没有重火力,只有依靠重机枪来反抗敌人的钢铁洪流。刚刚我们提到过,重机枪一旦暴露位置,很轻易成为敌人的重点照顾对象。
贾善明等人正碰到了这样的险境。敌人的数量太多,仅凭贾善明手中的重机枪已经无法全部照顾到。
很快,贾善明的位置被敌人的炮兵发现,敌人朝着贾善明的位置疯狂开炮,其中一炮就砸在了贾善明战友的身边,这一炮不仅炸死了贾善明的战友,更是将他们精心制造的机枪阵地给炸毁了。
看到日军越来越近,贾善明根本顾不得修复当前的机枪阵地,他扛起自己的战友,用人肉做成了一道机枪屏障,开始陆续对敌人进行火力压抑。正是这道屏障,最终让贾善明在战场上活了下来。
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用战友的尸体挡枪却成为了贾善明老人一生的痛。他活了下来,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英雄,相反,他更觉得自己对不起他的战友。
然而事实上,战争开始前后,战士们都期看自己牺牲后,他身边的战友能够活下往。战争总是有伤亡的,假如在人生的结束期,还能为自己的战友挡住一发子弹,他们泉下有知,一定也非常欣慰。
结语
战争无疑是残暴的,抗日战争我们牺牲了无数先辈,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能留下。但是为了祖国大义,他们身先士卒毫不畏死,赶走了日寇,建立了新中国,他们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