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拍中国人的情与义,还是要看张艺谋
还记得往年春节档,看完《狙击手》,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太钦佩张艺谋了。
50年出生的他,已经70多岁了,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创作欲与精力,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不断尝试新题材新类型,甚至,还会为了自己的电影往挖掘新人。
别说跟他同时代同龄的大导演了,就连年轻导演恐怕都未必有几个能做到这样。
小成本
抛开演员阵容来说,《满江红》和《狙击手》有一个共同特征是,肉眼可见的小成本。
《狙击手》全程大部分时间都在那片雪地里,《满江红》讲的只是天亮前一个时辰的故事,场景也同样十分简单。
这一点,我觉得还挺难得的。
以国师的地位,他想要拍部场景和特效烧钱的大片,会有大把的人上赶着投资,但他似乎并不是很在意。
确实,他也不是没拍过一看就很烧钱的大片,比如说《长城》,但是口碑显然反而比不上这些小成本制造。
最重要的并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花了多少发明力与精力。
展开全文
《满江红》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电影,硬要说的话,剧情bug其实不少,但是一旦get到那个点,缺点是可以被漠视的。
看众完全可以从这样的作品身上,感受到导演充沛的情感,因此,经常比中规中矩没有缺点的电影更让人印象深刻。
画风与演员
假如说往年的《狙击手》是创新,那么今年的《满江红》,其实算是张艺谋在自己的舒适区推陈出新。
看《满江红》,会想起曾经的《三枪拍案惊异》,还有《影》。
或许因为才拍过《悬崖之上》,《满江红》也颇有点谍战的味道,一环套一环。
剧情反复反转,张大和孙均等人,在有限的空间里,一次又一次地急速奔跑,音乐突兀又喜感地响起,别有一番风味。
风尚上,感觉很有点舞台剧一幕又一幕的味道。
和《影》一样,在一本正经叙事的同时,还能穿插时不时的笑点。
我一开始觉得,张艺谋的一大优势是喜欢自己挖掘新人,这样多好,一张全新的白纸由自己任意书写,看众看影时既有新奇感又可以全情代进,为什么《满江红》就不能像《狙击手》那样挖掘点新人呢?
看了电影觉得,除了毫不意外赶客的某人,其他熟面孔的抉择,都是有道理的。
沈腾,不仅是抗票房的存在,更是张大的不二人选——分明是长在无数人笑点上的一张脸,表面上也确实是个时刻在插科打诨的不正经的大头兵,可是,真的大义凛然起来,大家也笑不出来,沈腾的演技,完全能hold住。
至于岳云鹏演的武大人,一本正经地搞笑,更是神来之笔。
最亮眼的,应该是雷佳音,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他演技被过誉了,分明演什么都是一个样,但这一次,他居然挑战了人人唾骂的奸相秦桧、还把这个奸相演活了——那种阴狠中又带着虚弱与惧怕的感觉……
甚至,还一人分饰两角,真的有点意思。
剧情主旨
片名《满江红》,讲的自然是与岳飞有关的故事,这也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故事,还能拍出什么新花样呢?
想不到,还真喊张艺谋拍出了新花样。
故事发生在岳飞往世之后,所以他自然不会出场,然而他的忠义精神,却贯穿始终。
当张大露出背后“精忠报国”的时候,当全军传诵《满江红》的时候,鸡皮疙瘩起来了。
底层小人物的忠义,最是动人。
沈腾饰演的主角名喊张大,是如此随意的一个名字,要是在家里排行第三可能就喊张三了,要是不姓张也可能会是王大、李大,可以是岳家军里任意一个不起眼的小卒子;
潘斌龙饰演的主动将咽喉迎上箭尖的打更兵喊丁三旺,余皑磊饰演的刺杀失败后惨死的车夫名喊刘喜,都是那么一看就非常底层的名字。
他们长得——或者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显现得,也确实是有点“磕碜”的。
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前赴后继地牺牲,只为了让岳飞的遗言与忠义能流传于世。
让人想起司马迁写的《刺客列传》中,“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为报智伯的知遇之恩往刺杀仇敌,不惜漆身吞炭,让自己面目全非、声音也完全不同。
这是中国人最为欣赏的忠义。
而一度沦落风尘的舞姬瑶琴,明明是弱质纤纤的女子,但,国破家亡之时,南下侵略的金兵并不曾因她是弱女子而网开一面,相反,在历史上,金人南下后最悲苦的受害者便是女子。
所以,在报仇的时候,她也不曾退缩,甚至,还主动赴死。
在她身上,同样是令人动容的情与义。
我一直都觉得,拍中国人的情与义,是张艺谋最擅长的,哪怕如今已经70多岁,但他骨子里仍有一种不会败给岁月的中国式浪漫。
张艺谋自己也曾说,“家国情怀是在我们血液中流淌的东西”,《满江红》的故事架构,便是“中国式浪漫”。
他的电影,剧情和人物往往是很实的,但是在最终的某个节点,却往往会让人体会到一种仿佛飞起来的浪漫感。
比如在《满江红》结果,全军复诵《满江红》,这一幕很长也很震动,张艺谋说原本这个片段更长,是为了影片节奏才删减了一些。
看完电影,完全可以理解他对这一段的称心。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觉得这段太直给,太夸饰,也不真实。
如今想来,那个场景的光线与色彩,本身就透着几分不真实,因为本来就是极致的浪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