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易烊千玺,她刷爆热搜
疫情三年,春节档电影终于熬过冷冬,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各路导演摩拳擦掌,7部影片,群雄逐鹿。
有号称全明星阵容的“上海谍战风云”《无名》;
有7年磨一剑之作的“粒子水墨动画”《深海》;
还有唯一一部纯喜剧,“全家欢”《交换人生》。
而到了《满江红》这里,只简简单单五个字:
张艺谋力作。
展开全文
光看海报,红黑交映,熟悉的国师配色一出,已然刷爆小in的朋友圈。
上映短短三天,《满江红》便在一众影片之中拔得头筹,票房破10亿大关。
更是在昨晚一举冲上热搜,实现票房“逆跌”。
悬疑+喜剧的多元题材,沈腾、易烊千玺双男主的新奇搭配,张译、雷佳音、岳云鹏等奢华助阵,《满江红》,凭什么?
事实上,它也并不辜负大家的一份期待。
走出电影院的小in,在视听的震动之中迟迟不能回神,直唤“不愧国师”!
要说今年春节档哪一部电影能以中式审美破圈走出国门。
张艺谋这部《满江红》,赢了。
电影开篇,深宅大院,清冷色调,密集的鼓点。
一众士兵穿梭在青砖灰瓦的暗巷,步调紧凑。
音乐骤停,画面定格,一名使臣在房间内遇刺身亡。
——这是宰相秦桧(雷佳音)在山西的驻地。
时间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奉命率兵与金国和谈的前夜。
死者为金国使臣,凶手未知,而使臣身上的密信也不翼而飞。
这封密信,很可能是秦桧与金国私通的重要证据。
秦桧要找,并且,要秘密地找。
一桩命案,一封信件,小兵张大(沈腾)被牵扯其中,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临危受命,二人组成暂时拍档,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
秦桧赐他们令牌,命俩人一个时辰之内找出真凶,找回信件。
而他的左膀右臂——宰相府总管何立(张译)、副总管武义淳(岳云鹏),负责督办。
凡进局者,不过权臣秦桧的一颗棋子。
他们深知:事办砸了,斩;办成了,亦斩。
几人各自保命,各怀鬼胎。
故事便在多方斡旋之中展开,反转再反转,并且抽丝剥茧一路牵扯出舞姬瑶琴、车夫刘喜,以及背后更大的真相。
《满江红》的电影海报上赫然写着:悬疑管够,笑到最后。
电影播出,看众也就“悬疑”和“喜剧”争执不下,褒贬不一。
一方面,悬疑发烧友并不买单。
他们认为剧情反转太过生硬,推理部分不够充足,全片下来更像是一部经不起推敲的剧本杀。
另一方面,冲着“百分百含腾量”而来的看众,并未收成想象中的开怀大笑,搞笑的桥段只是点缀,并不经典。
喜欢的看众却觉得,整部影片都遍布巧思,每个角色都可圈可点。
沈腾所代表的小人物的搞笑,易烊千玺的勇猛,张译一声声的“哎”,岳云鹏动不动就“被人下了”的刀,甚至是雷佳音的替身,都让影片极具可看性。
无论是“悬疑”还是“喜剧”,我们对《满江红》的讨论,似乎总围绕着剧情展开。
而剧情以外,不容漠视的,是张艺谋在中式审美上一以贯之的“稳”与“绝”。
从《红高粱》里的黄土、红轿、陕北民歌;
到《十面潜伏》中国鼓、袖舞;
再到《金陵十三钗》的绝美旗袍、秦淮景。
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张艺谋电影中的文化内核没变,他所坚持的中式审美没变。
张艺谋的中式美学,绝。
张艺谋的中式美学,也在这部《满江红》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配乐之美。
整场看影下来,看众最记忆犹新的要属电影配乐。
这次,张艺谋携韩红,再一次将《有话好好说》中的曲艺叙事移上大荧幕。
小镗锣敲出的鼓点如密密麻麻的雨丝,配合沈腾和易烊千玺紧凑的步调,穿梭在阴郁的甬道,串联起一个接一个的线索,展陈开一层又一层的反转,让人耳目一新。
《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山》……这些豫剧经典唱段,都是《满江红》电影配乐创作的基础。
豫剧唱段一出,看众也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出好戏中,期待这几个花脸小角接下来会整什么花活儿。
这也是韩红首次尝试做电影配乐。
她找到了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李洪超老师,将戏曲与摇滚“混搭”,最终显现的河南话老戏段铿锵有力、节奏猛烈,实在是妙!
其次,是经典的光影、色彩之美。
美术出身的张艺谋在画面和色彩的运用上一直为人称道。
《十面潜伏》中青翠欲滴的绿,是美艳背后的暗躲玄机,是情势的诱人与凶险;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金色调,展现的是极尽奢华的帝王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影》黑白相生,水墨飘逸,浩渺云烟尽收眼底,是禅意武侠。
而《满江红》的黑红配色更为经典,是一正一邪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是通奸卖国与壮志报国的对撞冲突。
《满江红》的取景地,是始建于明代的太原古县城。
青瓦飞檐、高墙深院,肃杀的色调之中,“桃丫头”一颗红樱桃显得格外耀眼,那正是岳家精神的星星之火。
图源:微博
最后,是结构之美。
全片从一封消失的密信展展开来,由点及面。
整个过程,悬疑为主线,喜剧做点缀,总能适时地缓解波云诡谲的紧张氛围,同时又不耽误烘托壮怀猛烈的家国大义。
张大、刘喜等无数死士勇猛就义,展出一条接近秦桧的血路,最终却不以快刀斩秦桧收尾,反倒是轻便一笔,落在一曲流芳百世的《满江红》。
放得出往也收得回来,出其不意却张弛有度。
张艺谋,一直没有舍弃艺术表达。
而事实也证实,中式美学,总能摄人心魄、沁人心脾。
今年春晚,舞蹈节目惊艳全网,力挽狂澜。
一曲《碇步桥》,摇曳生姿婉婉动人的少女舞进了人心,也舞出了溪水淙淙的烟雨江南;
《满庭芳·国色》将中国传统色彩灵动于纸上,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古人命名颜色,如此浪漫;
《锦绣》则舞活了汉代人俑,红袍金钿,宽袖长衣,尽显礼仪之邦的端庄典雅。
泱泱中华,千年锦绣。
我们似乎从来不缺“美”,更不缺美的形式与内核,缺的似乎只是一份遗失的诠释。
这是一个鼓吹“国潮”,拿文化卖弄生意的时代。
时髦歌曲加进简单的戏腔,矫揉造作的模拟下就喊“国风”;
千篇一律的衣服上印几个中国字,就打标签喊“新中式”;
家里摆上几具假的梅兰竹菊,附庸风雅,便可以喊“中式装修”。
可是,这样的作品真的可以代表中国美学吗?
这样的“国潮”真的有中式审美的内核吗?
并不。
利益与浮躁之下,粗制滥造的中式之美如明珠粉饰,久久蒙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中式美学,模拟得了形式,套得了模版,唯缺那一份——意境。
就像张艺谋的《满江红》,假如只是国风元素的简单堆砌,倒也没什么好颂扬的。
而他的厉害之处,是气韵。
是结尾部分“全军复诵《满江红》”的壮烈。
有人说,影片打打杀杀,无数如张大、如刘喜、如瑶琴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惜血溅宰相府,只为接近秦桧。
而结局却仅仅是以刀抵背,逼他在楼上背出那阕《满江红》,属实荒诞。
但我却被这份浩然长气激动。
一首《满江红》,彰显的是华夏精神,是家国大义,更是张艺谋特有的文人浪漫。
一把刀,只能让一个秦桧死掉一次;一阙词,却可以让千千万万个秦桧死掉千千万万次。
我不杀你秦桧,我留你让世人唾骂,但岳家军的精神却得以永世流传。
比起取他性命,或许这才是对秦桧最大的欺侮。
全片不见岳将军,句句皆是报国情。
这份烽火连三月的家国情怀,这份时世英雄的凛然大义,才是独属于中国审美,唯华夏子孙能领略的共喊与震动。
它美的如此心惊又如此浪漫!
从魏晋风流,到盛唐华象,再到宋朝清丽。
中式美学不是条条框框,也不是严丝合缝,而是含神写意。
文人墨客情随笔起,有《将进酒》“人生自得须尽欢”的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思,有“白云回看合,青霭进看无”的霸气。
而古人作画,既是水墨留白,虚实相生,又是大胆对比,热烈绚烂。
一幅明代《落花诗意图》,全篇没有花,唯有寂寂空山、龙钟老者、几株翠柏,却是满目水流花谢,落英缤纷。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
而今,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式美学”?
是《国家宝躲》中关大洲作曲的《水龙吟》。
一滴水声展开历史画卷,古琴委婉悠扬,带出中国鼓的气宇轩昂,再由胡琴娓娓道来,诉说百年兴衰。
是河南卫视火出圈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
雍容气度的赴宴小宫女,一副俏皮姿态,灵气逼人;翩若惊鸿、仿佛游龙的水下洛神,是真正美的化身。
《洛神水赋》
是许嵩在《昨夜书》中挥毫续写的岳飞《小重山》。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往;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才气逼人,震动四座。
凡此种种,才是我们当传承、当弘扬的“国潮”。
端午节、马面裙不该被窃取,水墨动画也不该被迪士尼学了往。
中式之美,只有中国人可以传承,因为那其中蕴含的、美的动人心魄的,是华夏风骨,是祖宗遗风,是民族之魄。
或许这也就不难阐明,当影片中的“假秦桧”在城楼之上诵出《满江红》,万千士兵全军复诵,气势延宕,影院进戏者,人皆闻之而抽泣。
看众感受到的并不是尴尬,也不是荒唐。
而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震动。
是那份专属于中国人的、汹涌澎湃的中式浪漫。
《满江红》,好美好绝。
久久激荡的,不过是那一刻穿越千年的,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