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诺兰新片!豪掷14亿,还原核弹爆炸,全网沸腾:实拍狂魔,不愧是你
诺兰,不愧是你!
前不久,男神的新片《奥本海默》发布正式预告
深厚的蘑菇云,搜集天地之能量
“轰隆”问世的刹那
万物定格成浩瀚星河中的原子
只一会,便在橙红色烟雾中,隐进尘烟
震动,微淼,毁灭!
展开全文
虽是其导演生涯中的「首部传记」
出手却依然“疯批”——
为还原历史上,首次原弹爆炸实验
爬高山,迎风雪,那都是小儿科
重头戏「三位一体核试」
坚持摘用「实景实拍」打造
新东家「环球影业」,豪掷1亿美元制造
光预告片短短2分钟,就带给人无尽的想象
(点击查看完全预告片)
今年7月上映的新片,到底有哪些看点?
“实拍狂魔”诺兰,如何用「执念」征服世界?
今天,咱就来给各位扒一扒
豪掷14亿,实拍原子弹?
得炸!
改编自普利策获奖作品《奥本海默传》,
这部由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传记片,从视效到故事内容,都是满满的看点。
由多次协作的Andrew Jackson担任视效总监。
拍摄现场,团队使用了18吨汽油燃烧。
男主基里安·墨菲,站在汽油制造出来的滔天火海,拍摄时间长达10小时。
再加上新墨西哥州的山丘上,天气恶劣。
连诺兰这样的「狠角色」,都不得不承认:“经历了这辈子最艰巨的挑战”。
卡司阵容,也是妥妥的「奢华套餐」——
不仅有名气响当当的奥斯卡影帝,加盟“诺兰宇宙”。
主角奥本海默的饰演者,基里安·墨菲,更是与诺兰协作横跨了17个年头。
只一张定妆照,就和原型人物,做到了形似、神似。
影片讲述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
这位“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曾用一次核爆炸,两片蘑菇云。
为前后拉锯了6年之久的世界大战,提前画上了句号。
但他的一生,却被围困在“噩梦”之中。
因亲眼目睹了核武器浩大杀伤力,二战后的奥本海默,果敢抉择了「美国氢弹发展」的对立面。
他强烈反对美国空军试图发动的核战争。
并发起了,对核物质实施国际掌握的激进提案。
悲天悯人也好,忏悔也罢。
奥本海默一心倡导和平,却遭到了猛烈的反抗与记恨——
1950年,美国参议院麦卡锡列出了一份包含数百人的亲共名单,奥本海默的名字,赫然在列。
美国政府开启了对他,长达四面的安全听证会。
吊销安全特许证,将其彻底“赶”出美国核事业发展的核心。
沦为麦卡锡主义牺牲品的奥本海默,直到往世的前三年,才洗清冤屈。
该以何,总结他这传奇又布满波折的一生?
电影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简介:
“一个神异之人,冒着毁灭世界的危急,来挽救世界。”
奥本海默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那段科学飞跃期。
却也目睹了人类的自私与贪心如何借科学之手,带来满目疮痍。
如此,关于他的电影,不单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
更会是一部惊悚片、悬疑片、人性片。
“只会用特效拍电影,
真的很无聊!”
但对影迷们来说,《奥本海默》最过瘾的地方,
还要数“实拍狂魔”诺兰,如何再度玩转“电影实拍”。
究竟,作为“不止绿幕为何物”的大佬,
他曾为了追求电影真实烧掉的钱,可真是不少。
从《蝙蝠侠》三部曲开始,“壕无人性”四个字,就被诺兰,玩出了花。
成本最高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预算达1.85亿美元。
就这场布满「速度与激情」的装甲车追逐戏,是剧组每晚封路,连续3个星期拍摄完成的。
普通人可看不可即的兰博基尼,说撞就撞。
全世界仅存的4台IMAX摄影机,其一,就在撞车戏中壮烈牺牲。
为了将酣畅淋漓的画面,完美地显现在众人眼前,若干台粗笨的摄像机,铆足了劲配合。
闻名的“小丑炸医院”场景,是花了整整500w,将一座烂尾楼买下后拍成的。
剧组用3个星期时间,将其包装成医院。
为了让小丑的出演,既有离爆炸现场很近的真实感,又保证足够的时间走到安全区域。
对其走出医院、摆布远控器等一系列情节,经过了反复计算和动画模拟。
光彩排,就进行了12次。
按照预设的效果埋下炸点,然后“哗”地一下引爆。
癫痫狂妄的小丑,看似神情轻松,连头都没有回。
实则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爆炸时,擦肩而过的碎屑。
有了如此“丧心病狂”的经历,再拍《盗梦空间》,也根本不在话下。
片中无比吸睛的无重力旋转走廊,自带酷炫的魔法。
耗时数月搭建好30米长的钢架结构,
在两套专门供电系统的操持下,随意切换墙壁和地板。
连同演员和摄影一起,钻进这炙烤中的“串串”,
整个灵巧顺畅的表演,让人大饱眼福。
同样惊艳的,还有史诗级科幻电影《星际穿越》。
你敢信,如此鸿篇巨制,竟然只用了600个特效镜头?
通过设计、建造、组装,发明出虚实难辨的“四维超立方体”。
工程浩大,令人叹为看止。
一比一还原太空飞船,将无比硬核的黑洞实景,赫然显现。
变换莫测、神异诡谲,别提有多壮看......
科幻场景尚且如此,现实场景更是精益求精。
花半年时间,从无到有,种一片一看无际的玉米地。
选址加拿大靠北的高山上,一出手,就是500亩。
起初,没人信赖这个“末日作物”能在如此条件下,茁壮生长。
怎料,电影开机之日,已完全达到预期。
拍摄造作完毕,转手卖了剩余的硬货,竟还狠狠赚了一笔。
这波一举两得的操作,咱也是大写的服气。
“只会用特效拍电影,真的很无聊。”
对诺兰来说,之所以坚持每部电影都尽量“实拍”,除了不想被快速发展的CG技术裹挟,
更重要的是,不想让演员对着一块绿幕表演。
实物能助他们更好地发扬演技,电影的质量,自然也跟着提升。
但诺兰,也并非完全抵制特效。
2年前的“救市之作”《信条》,斥资2.05亿美元,全片却只有300个左右电脑特效镜头。
如假包换的波音747飞机,说炸就炸。
一整个“飞机撞大楼”的年度大戏,惊心动魄,震碎眼球。
到了剧院遭袭那场戏,复原金碧辉煌的爱沙尼亚塔林大剧院等工作,完成得勤勤恳恳。
却偏偏对场景中这乌泱泱的人群,动起了“特效合成”的脑筋。
只前面几排看众安顿了群众演员,其余这人头攒动的景象,则出自后期特效师的神异魔幻手。
省时省力,又不必承担生命的风险。
真别说,当CG用对了地方,就是稳稳的加分利器。
类似的名场面,烧脑大片《盗梦空间》中,也有。
这场发生在巴黎市中心的爆破戏,是诺兰,摘用高速摄影的拍摄手法完成的。
待演员在水果摊座位上坐定后,于四面水果中,放置好炸药。
利用提前测试过的气压炮,将仿真道具一把发射。
霎时,碎屑漫天飞舞,街边一片混沌。
却怎么看,都少了点火光烟雾的刺激。
直到后期CG特效加持,才瞬间有内味儿了。
特效对比图
“只为合理不为奇看。”
“锦上添花”四个字,是诺兰为电脑特效赋予的定位,亦是他拍摄电影,始终严阵以待的尺度。
“踏踏实实讲故事,真情实感拍电影。”
这,或许便是诺兰电影,真正的魅力所在。
“怪人”诺兰,
用执念征服世界
而要说,诺兰与电影的羁绊,从他7岁那年,就开始了。
当时的小诺兰,最爱的玩具,就是爸爸的超8mm相机。
拿着它把玩、捣鼓了一年,竟也对创作跃跃欲试。
1977年5月,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大片《星球大战》正式上映。
片中有关飞船和维度的概念,为小诺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以此为灵感,与哥哥马修一起,拍摄了定格动画《太空大战》。
从故事到画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
进进青春期后,又一部神作《银翼杀手》,点燃了诺兰,成为专业电影制造人的火种。
他前后反复看影了100多遍,愣是把雷德利·斯科特玩转科幻电影的那一套,掺得一清二楚。
“《银翼杀手》是一份绝好的教材,它教导所有勤恳敬业的电影人——坚持做你自己。”
诺兰,确是这么做的。
在伦敦大学上学期间,尽管没能如愿进进电影专业,但凭借着对电影的痴迷与热爱,
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成立了“16mm”社团,自编自导,也拍摄了不少短片。
代表作《蚁蛉》中用到的“嵌套式”结构,便是其今后电影中,重要的标志之一。
《追随》片场照
大学毕业后,首部长片《追随》上映——
将“全副身家”6000 美元,孤注一掷。
场地,借用父母家和朋友家;设备,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服装道具,是演员自带的......
就这么利用周末空余时间,断断续续拍了一年多,
这部仅69分钟的处女作,一上映,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举拿下旧金山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票房累计,接近250000 美元。
甚至连《纽约客》也不吝盛赞:《追随》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回响”。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记忆碎片》对时间的颠覆,让诺兰成功杀进了好莱坞;
《蝙蝠侠》三部曲打破众多影史笔录,让他直接登上神坛;
剩下的其他作品,除《失眠症》之外,全部杀进IMDb前250,
它们在豆瓣被标记的次数,超过了377万次......
美媒《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中,
诺兰仅次于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和马丁·斯科塞斯,位列第四。
威廉王子授予他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以表彰其作为导演、编剧、制片人对电影做出的奉献。
他是电影圈公认的,“希区柯克的接班人,新千年的库布里克”。
也是斯皮尔伯格口中,“好莱坞最后一位电影作者”。
而诺兰之所以能有如此显要的战绩,与他对电影事业的专注和真诚,密不可分。
他坚持,将“胶片摄影”进行到底。
30多年拍摄的10部巨作,不管故事架构、制造难度,都毫不例外摘用IMAX胶片机拍摄。
“胶片消失于历史,将是电影的耻辱。”
为了这真实又复古的特殊质感,诺兰甜愿付出一切代价。
另一个执念,“坚持2D,拒绝回报率更高的3D”,
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亏大了”的决定。
但诺兰却义正词严:“虽然不用3D技术,但我拍的每一部都是3D电影。”
在他看来,电影艺术的特质,就是用2D平面往构建一个3D的立体空间。
既然电影本身就具备这种“制造幻觉”的能力,再用3D技术往辅佐,岂不是画蛇添足?
技术上,尚且如此较真,内容上,更是精益求精。
在一次摘访中,诺兰曾说:
“拍摄一部电影,不能把它看作是拍摄下一部电影的垫脚石,你必须是真正喜欢它才行。”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当年拍《侠影之谜》,不少人都在私下考虑,如何为第二三部的发展,埋下伏笔。
唯有诺兰,“不顾情面”地禁止。
“假如这一部成功了,才能按照看众对电影的看感,考虑后面的故事,而不是未雨绸缪。”
诺兰对影片的准则,是“尽量伟大”。
为此,哪怕花上10年时间打磨剧本,他也从不觉得,有何不妥。
“诺兰出品,必属精品。”
这句话,是对诺兰的电影事业,最高的评判;
亦是对他,用生命践行热爱的,最高致敬。
他像一个电影的原教旨主义者,
用传统、笨拙的方式,造着世界上酷炫、昂贵的梦。
而这份未泯的“童真”,分明也正在提醒着我们,电影造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淘梦《诺兰新片真要实拍原子弹!预算超14亿》
sir电影《扒完诺兰新片,细思极炸》
娱乐扒姬《飞机、豪车、医院大楼全给干废,诺兰为了实拍烧过这么多钱?》
万达电影生活《诺兰的这部大片,阵容太奢华了》
影探《诺兰《信条》发布最新预告,今天必须吹爆这个男人!》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天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称心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