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诊疗——塞巴斯蒂安·巴里的小说美学
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爱尔兰闻名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两部重磅新作《暂时绅士》和《长日无尽》。自此,“爱尔兰命运五部曲”全部问世。2021年初出版的《绝密手稿》和《在迦南的那一边》内容、装帧、口碑俱佳,在读者群体中广受好评;紧接着出版的《漫漫长路》延续了巴里唯美、忧郁、深邃的风尚,既控诉了战争,也书写了爱尔兰人近百年来风雨飘摇的历史。
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诊疗
——塞巴斯蒂安·巴里的小说美学
文 | 瞿瑞
2017年,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凭借长篇小说《长日无尽》成为首位两次获得科斯塔图书奖的小说家。当被记者问起获奖后的企图时,巴里说:“我想回家,和我的妻子、女儿坐在沙发上,想一想,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也是我们在读过塞巴斯蒂安·巴里的作品后,常有的感受。他的小说常以第一人称叙事带领我们进进历史的灾厄时刻,浩大的震悚体验过后,我们不得不开始探求那些事关自身命运的问题:何为历史?而在世界一角昏暗迷失的历史中,何以为人?
▲塞巴斯蒂安·巴里:爱尔兰当代优异作家、诗人与剧作家。近年来,他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长篇小说《漫漫长路》《绝密手稿》和《长日无尽》都曾进围布克文学奖,同时也斩获了包括科斯塔图书奖、司各特小说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
何为历史
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长篇小说《暂时绅士》讲述了一个爱尔兰男人的遗恨:失败的婚姻,虚度的一生,以及美好的妻子被毁掉的悲剧人生。小说标题取自男主人公在二战中的经历:作为拆弹军官,他需要在工兵完成挖掘工作退到墙后时,独自面临拆弹的风险,因此他自嘲为“暂时绅士”。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在家庭生活中尝试扮演的角色:一位缺席者,却见证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崩毁时刻。
然而,假如我们把这部小说视作一部爱情小说,将会感到非常困惑。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位典型的不可靠叙事者,使巴里招牌式的抒情风尚在小说中具有了深刻的反讽意味,并展开了丰盛的解读空间。比如小说中,主人公始终将自己塑造为一位忠诚而痴情的丈夫,然而,吊诡的是,主人公越是诉说着自己对妻子夹杂着虚荣的喜欢之心,这种爱就越显得虚弱和空洞——他因自己的成见而盲目,只情愿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却有意识地回避面对妻子越陷越深的精神痛苦,以至于妻子和医生之间的定期会诊,他宁愿将之轻佻地形容为“约会”,也不情愿面对真实存在的病灶。哪怕小说中多次提示道,主人公自己,正是妻子病灶的来源。
展开全文
在本书开篇,巴里引用了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的诗句:“这是爱,这是我的祖国。”而在小说《暂时绅士》中,这句话被主人公再次引用,并被赋予了现代性的解读空间:一个人和爱人的关系实际上是他与历史的关系的延续。正如主人公年轻时认为“历史是生命之书里烧焦的边边角角,好似的确曾有那么一场大火,但是它并不是故事本身。”事实上,主人公酗酒,失忆,贷款,远离家庭,只不过是躲避历史的病理性表现。然而历史终究无法回避:突如其来的鱼雷会粉碎船只,炸弹使人顷刻间化为灰烬。假如我们对比巴里其他小说中的战争段落,这一点会特别清楚: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战场上的士兵再也没有具体的敌人,而是陷进了和虚无之物的缠斗,直到生命被技术造就的灾难彻底吞噬。
在小说的后半段,主人公亲历过二战,终于开始矫正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并讲述过往的悲剧,试图探求“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我们读到了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困在盲目、偏狭与迷失中的人生故事,也是一桩布满一厢情愿、自我哄骗并遭受心灵磨难的历史悲剧。它提醒读者,这个不可靠叙事者也可能就是现实中的我们自己,尝试以虚荣心、漂亮话、失忆症为托词粉饰真实的历史。而那场看不见的大火终将灼烧到故事中的每个人,教我们重新探求“何为历史”,这无可回避的问题。
何以为人
假如说《暂时绅士》中,作者尝试通过人的悲剧性命运,为二十世纪的欧洲历史赋形。那么《长日无尽》则尝试探索另一个问题:在世界一角昏暗迷失的历史中,何以为人?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小说开头不久,主人公——一个因饥饿而逃离故乡的爱尔兰男孩讲述了过往的悲苦往事,并否定了自己作为“人”的身份:“我们虽然是人,却跟老鼠没什么两样。饥饿把人掏空毁了,那些本可以证实人是人的东西就慢慢没了——语言、音乐、家乡斯莱戈、故事、将来、过往,全都变得微不足道。”
出于本能的求生欲,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先后加进了三场战争:白人移民和印第安部落之间的战争,由废奴运动引发的南北战争,以及内战后紊乱的局部战争。我们跟随主人公的经历,一窥美国作为现代国家建立之初,那段布满血与泪的残暴历史,并见证了一个“老鼠”如何为了生存而失往心智,陷进战争与残杀的快感中,又如何从创伤和蒙昧中觉醒,恢复为一个“人”的过程。
在参战之初,一个白人军官夸饰地渲染了印第安人的疯狂与残暴,并利用了人类惧怕异己的心理,对印第安部落发起了一场残暴的残杀,由此开启了一系列相互残杀和复仇的血腥噩梦。直到主人公的一队战友也死于印第安人的残杀,而一个重伤的士兵奇迹般地从残杀中生还,这种“耶稣复活”般的神迹触动了故事中的“我”,使“我”不禁发问:“每个活着的人都问过自己,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世间走一趟又可能是什么目的?”
战争只会制造死亡,而“活着”才有通向意义的可能。而人类的悲伤,可能是只有在经历过种种怀疑、失看、幻灭之后,才能熟悉到这样纯朴的道理。因此长日无尽,历史的悲剧循环无尽。在小说结尾,主人公尝试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人生赋予意义:“我们可能不算是人们称之为人类的生灵,天国的吗哪面包,我们可食不到。但假如上帝要为我们的存在找到一个托词的话,那他不妨指出我们之间那种奇异的友谊,就仿佛在黑暗中探索的人,跌跌撞撞,彼此点起一盏灯,召唤光明到来,相互解救。”
而当一个人开始尝试点一盏灯,他也就重新成为了一个人。
虚构的历史,真实的小说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101/2章世界史》中这样写道:“世界的历史?那不过是黑暗中回响的声音;燃烧了几个世纪然后慢慢湮灭的图像;故事,有时候似乎不断重叠的古老故事;古怪的联结,无关的联系……我们生造故事弥补我们不知道或者无法接受的事实;我们保留一些事实,然后在那四周编织出一个新的故事。我们的恐慌和我们的痛苦只有通过抚慰的虚构症才能缓解;我们把它称作历史。”
巴恩斯提示我们,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忠实于真实发生的事情,它是无数讲故事的人构成的叙事的河流,夹杂着遗忘和谎言。而历史小说,或者说战争小说的意义,就是借一个虚构的声音,穿过时间的壁垒,看见那些已被时间磨灭的,承载过故事的生命体。
塞巴斯蒂安·巴里在他的小说生涯中,尝试以第一人称讲述着普通人经历的故事:一个经历过爱尔兰独立战争的疯女人(《绝密手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奔赴西线的爱尔兰士兵(《漫漫长路》),一个爱尔兰家庭经历的二战中的失看和困窘(《暂时绅士》),一个爱尔兰移民经历的美国内战(《长日无尽》)……塞巴斯蒂安·巴里并不痴迷于某一特定历史题材,他以一种内科医生般的眼光打量人类文明的病症,而爱尔兰人是他看察世界的窗口,仿佛每一部故事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诊疗,通过探视每一个心灵,往探问个人和历史的关系。我们因此看到文明与野蛮并不远远,因此历史“前进”,悲剧却一再地发生;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漆黑的世界中行走,只能看见面前的一小段路,却依旧觅觅着生命中的光亮。
从这个角度看,塞巴斯蒂安·巴里的每一部历史小说也都是一部成长小说。假如说我们能够从中学到点什么,比如如何熟悉黑暗,如何抵御风暴,如何钻木取火,那么终有一天,人类的历史也会因每个人的成长而成长一点点。
延伸阅读
爱尔兰“命运五部曲”
《暂时绅士》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 著 张晓芬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0月
《暂时绅士》是塞巴斯蒂安·巴里创作于2016年的长篇小说,也是“塞巴斯蒂安五部曲”中的最后一本。这是巴里第三部关于麦克纳尔蒂家族的小说,故事的男主人公杰克是《绝密手稿》的女主人公萝珊的姐夫。
杰克是“五部曲”中唯一以负面形象出现的人物。他是酒鬼,是赌徒,是缺席的父亲,是被漠视的丈夫。他放荡而慵懒,对婚姻和家庭短缺责任,面对战争和军队时茫然而冷漠。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始无终,习惯于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直到1957年,也就是小说开始的时间节点。
彼时,二战早已结束多年,他的妻子曼已往世,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了,杰克孤身长居在加纳的阿克拉市,在衰朽、孤独、彷徨和悔恨中,用文字笔录往昔岁月。折磨杰克的不是风烛残年的哀伤,也不是疾病或者关于战争的残暴记忆,而是他对妻子的哀思,一种“咬牙切齿的愧疚感”不断蚕食着他的心灵。小说之名仿佛是对杰克荒诞一生的讽刺,暂时绅士,美德对他而言似乎永远转瞬即逝。
杰克这样形容与曼的初见,“她的影子倒映在那片有名的悬铃木下,她穿着雪白的衬衫,柔软的胸脯在衬衫里微微起伏,走在灌木丛中就像是一块明亮的盾牌” 。两人邂逅在1922年,曼笑话杰克颜料般的红发,自此开启了他们短暂而美好的爱情。
在余生的婚姻和流浪中,杰克不断缺席每一个重要的人生片段,他狂野不羁,不愿在沉闷的生活中静静损耗光阴。他爱过曼,却不称心于纯粹的爱情,直到年华逝往才悔不当初。从他的身上,我们是否能看见自己,或者心中所想之人的影子?
《长日无尽》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 著 杨凌峰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0月
小说《长日无尽》足够展现了20世纪初,因大饥荒逃逸到美国的爱尔兰难民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争先恐后地登上“棺材船”,忍受饥饿、瘟疫和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历经数月的海上漂泊后终于抵达梦中的“乐土”。他们从事着食物链底端的工作,挖石矿、修铁路、当伐木工人,不少人甚至被拉进军队,参与一场场自始至终都不知缘由的战争,命丧在不知何地的荒野。
故事的两位男主人公,约翰和托马斯,也是爱尔兰饥荒的幸存者。他们少年时期就开始流浪,迫于生计,在衰落的大激流城当舞女(乔装),为了微薄的军饷投身军队,经历一场场无比残暴的战争。暴风雪、漫长的严冷、洪水和瘟疫、与印第安部落的争斗和厮杀,每场深重的灾难背后都隐躲着时代的伤痕。经历了一切约翰和托马斯成了彼此最亲昵的好友,彼此陪伴,相互救赎,而流亡的印第安少女薇诺娜则象征着不灭的期看,如同风雪过后的微光,照亮无尽的岁月。
《长日无尽》是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为数不多的,拥有美好“大团圆”式结尾的故事。托马斯和汤姆历经千难万险,熬过了战争、瘟疫、海上漂泊、军规戒律,终于在远离喧嚣是乐园稳定下来。我愿将这部作品当作巴里对清静岁月的向往,对幸福是神往和追逐。
《漫漫长路》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 著 苏福忠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2月
《漫漫长路》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普通士兵威利·邓恩饱受磨难的短暂一生。他奔赴前线,忍受着战壕病的折磨,以血肉之躯对抗狙击手的黑枪,敌我双方的狂轰滥炸,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瓦斯进攻。他出击、防守、烂泥,奋力攻夺高地,在饥饿中蹲守战壕……威利不是一个勇猛无畏的战士,往往在恐惧的想象中尿裤子,动不动就哭抽泣,他胆小,却聪明,时时事事想在前面。不管多么恐惧的战斗,不管待战阶段多么让人惊恐,只要投进战斗,他总能跟在先遣小分队之中,躲过枪林弹雨,陆续前进。然而,在胜利的曙光里,因为和德国士兵唱对歌,被循声射来的子弹打中,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在迦南的那一边》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 著 李育超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6月
《在迦南的那一边》是爱尔兰当代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曾获得2012年沃尔特‧司各特文学奖,并获2011 年布克奖提名。故事的主人公,八十九岁的莉莉‧布里决定用一种“清静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用一生的时间来逃亡与躲避,命运却总能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扼 住她的脖颈,夺走她的挚爱,摧毁他们的肉体,撕裂他们的灵魂,一个都没有留下。
伤痕累累的几代爱尔兰人背负着痛苦的伦理悖论无声地向历史问责。三场战争,葬送了三代人,巴里用深沉的历史视角旁看了一个家族的曲折命运。塞巴斯蒂安‧巴里用招牌式的精美的文字讲述了又一个伤心欲绝的故事,把人类内心最深的隐痛躲匿在转瞬即逝的闪念之中,巴里技艺的精湛便在于勾画这一闪念,有时候是一句话,所以对于战争的痛恨与对于命运的无奈便都寓意在其中了。
《绝密手稿》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 著 [澳] 李牧原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5月
《绝密手稿》讲述的是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女主人公萝珊的传奇一生。故事的开篇处,住在罗斯康芒地区精神病院的老年萝珊已经当了50多年的病人,她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完成一本自传,用以笔录20世纪初,她和她的父母在斯莱戈的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躲在松动的地板下面,暂时不期看这个秘密被人发现。故事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围绕医院的现任首席精神病医师格林医生展开。医院正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危急,他必须决定转移哪些病患,让谁重新回回社会。格林对萝珊尤为关怀,并开始试探性地挖掘她的过往,于是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萝珊和格林医生各自的往事慢慢浮出水面。原来,萝珊是20世纪初,爱尔兰宗教事件和动荡政治的受害者。
该作品延续了塞巴斯蒂安一贯以来的美丽文风和对战争的控诉,透过某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个体,以及其在岁月的变迁中所经历的风霜和磨难,隐射出战争的残暴性。
编辑 | 伍岭 卢梓生(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