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盖下,到底有啥?机器人深进南极冰盖下,发现“异星世界”
那么地球上蕴躲淡水资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是南极大陆,据统计,南极大陆的淡水资源占了全球淡水总量的七成。为什么南极大陆会有这么多的淡水?它是如何形成的?环境怎么样?与之前相比有了哪些转变?俄罗斯在南极钻探了20年,南极冰盖下的4千米,究竟有什么?
南极冰盖的形成原因:南极大陆的冰川总量,约占了地球上所有冰川总量的90%以上。
这些冰并不是由水凝聚而成,而是积雪成冰,也就是说,南极冰盖是在地球的一次大冰期形成的。
南极冰盖含有地球一半以上的淡水资源
至于冰期到来的原因,科学家推断,当时大气层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许有所反常,该时期地球上的板块运动,也可能影响热流、冷流的方向,太阳周期活动和陨石撞击,同样有可能影响到气候转变。
气候的剧变导致继续大量的降雪,整个地球都被厚厚的雪花覆盖,当越来越多的雪花被压实,粒状雪便会形成,再压实,粒状冰也会形成,直到最后冰川的出现。当然那时形成的冰川,许多已经熔化掉了,整片地球都被展满了冰,自然会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的温度上升,大面积的冰川熔化。
展开全文
冰川熔化加速了南极生物的灭绝
南北两极的冰川,是这场温度回热的幸运儿,不过这份幸运不知道还能保留多久,究竟数据展示,地球上的温度每年都在上升,假如不加以掌握,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南北极冰川一旦大量消融,对人类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全球变热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危机
南极大陆有许多的冰河、冰架等地形地貌,这是因为数量、重量都浩大的冰川,将南极大陆的地壳狠狠地压了下往,使得该地区的许多部分都低于海平面了。再加上地球上那些,时不时的地质运动,久而久之就造就了这些地形地貌。
俄罗斯钻探行动,发现“异星世界”
人类对南极大陆这块神异土地,展开了多次的研究探索,不仅仅是研究,生活在这之上的动物有何特殊之处,还对其冰盖之下隐躲着何物,很感兴致。究竟冷冷条件下,总是能更好地保存生命的痕迹。俄罗斯作为一个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加上其本身的气候条件就与冷冷挂钩,所以对于南极冰盖的钻研,它有很大的话语权。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建筑风景
特别是对南极沃斯托克湖的钻探,该湖是南极冰盖下最大的湖泊,面积15000平方公里,湖水有约800米深,上面覆盖了厚达4000米的冰层。显然,假如想在南极冰盖下找到什么,这里的钻探是少不了的,可是钻透4千米的冰层并非易事。
沃斯托克湖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湖
此次钻探从1991年便开始,由于沃斯托克湖恶劣的四周环境,以及俄罗斯最初,对此研究项目支持并不高,设备、资金等问题,时常影响到钻探的进度,所以直到2012年2月8日,人们才真正打通了该湖泊。
正在工作的俄罗斯南极科考站工作人员
冰下的世界让科学家大食一惊,他们在约地面4000米的位置,不仅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还在该水域中找到了3500多种生物,虽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微生物,但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都是曾被认为,已经灭绝或是进化成其他形态了的。
该地下湖泊和生物的重现,就像一个异星世界出现在了地球上,这些生物对于研究地球物种的演化,以及地球曾经的经历,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家认为,之所以该湖泊之下还能有液态水存在,很可能是因为,那厚达4千米冰盖的压力,将冰盖的上下部分形成了温差较大的区别。
地下湖泊
数据展示,沃斯托克湖的地面温度,大约为零下53度,而四千米以下只有零下3度,这个温度显然不能使那么大面积的水结冰。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湖底可能有地热资源,该结论的得出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是在液态水中发现的生物中,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中有些是嗜冷微生物,有些是嗜热微生物。假如该环境只有冰冷湖水,显然不会有嗜热微生物的存在。
海生葡萄球嗜热菌
第二个原因是,科学家通过远感测绘技术,获得了沃斯托克湖的外形图,图上展示,该湖是由两个盆地组成的,一个高一个低,中间突出的山脊很可能有热液喷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湖中那么多微生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养分来供其生存,而湖底喷出的热量使得它们有条件,将无机物转为有机物来制造食物。
湖中的微生物
冰川熔化的危急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海水占据了地球的71%,而且剩下的29%的陆地,也不是全都能成为人类的生存地,算下来人们生存的陆地面积,不过只占了地球的16%。
蓝色是地球的主要颜色
显然这样的条件下,海洋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数据展示,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消融,使得地球上的海平面每年都在升高,而这不仅沉没了许多沿海低地,那些生活在冰川环境的动物,也会失往更多的栖息地,甚至走向灭绝。
冰川中的淡水也会由于汇进海洋中,而变得更加稀缺,那些被封印于冰层之下的病毒和细菌,也会因为冰川的大量熔化,而重见天日。史前病毒一旦通过海水等传播途径,扩散到人类或动物居住的区域,将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打击。
永久冻土的熔化将导致史前病毒清醒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敬畏自然,虽然我们现在算是地球的霸主,但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依靠自然资源生存的生物之一。
南极的现状
因为南极的平均气温比北极的还要低上不少,所以研究发现,一旦南极大陆的冰川全部消融,也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所以冰川都将不复存在,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50至60米,不仅是沿海低地和平原被沉没,南极冰盖的淡水资源也将汇进海水中,无法被使用,地球上的许多人都会因缺水而死亡。
没有水的后果不堪想象
南极大陆的气温常年在零下40—80摄氏度,没有人类能够适应那样的极冷条件,但该地区还是有许多生命存在,比如企鹅、海豹、虎鲸等,当然它们大部分的时间,也都待在相比之下,温度更高的海水中。
生活在南极的小可爱们
全球变热、冰川消融的问题,是南极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急。研究发现,南极大陆出现了许多冰坑,这些冰坑有大有小,几乎都是来源于地底冻结又化解的湖泊,导致的地形坍塌。也就是说,南极的冰川不仅外部在逐渐消融,连内部也在一起熔化,甚至熔化得可能更快。
这就意味着其整体的消融速度,比人类目前统计得更快,南极大陆的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9.4%,虽然其官方平均海拔有2350米,但这个数据实际也是,加了点“增高垫”的成分在里面,抛开冰川来说,其真实海拔也就410米左右。人类已经在想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求缓和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熔化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