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立刻功,刘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唐】李世民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著的战术家和指挥家。其主要成就是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奉献。
刘邦能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起大汉基业,其成功的原因有三:善于忍辱求全;具有精湛的领导艺术;深谙权谋博弈之术。
善于忍辱求全
当时的项羽气势如虹,已拥有了除了关中外的大部分土地,他认为刘邦占据关中,阻碍了他称霸天下,而且刘邦还在函谷关设置了重兵,不让其通过,他更是大为愤怒,曹无伤的告密促使他决定进攻刘邦。
刘邦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屈尊降贵,百般拉拢项伯,说自己会亲自向项羽谢罪。在项伯的调停下,谋士范增献计项羽,借设宴除掉刘邦。鸿门宴设在项羽军帐内,明知有危急的刘邦带了五人赴宴。席间刘邦为了称心项羽自豪自大的心理,承认自己力量不如项羽,表明无意与其争雄,降低他的戒备。后见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杀机四伏,只好借尿遁了,留下张良献宝示弱,进一步去除项羽的戒心。
展开全文
鸿门宴是刘邦凶多吉少的往世之宴,为了阻止项羽对自己的进攻,他毫不恐惧地往了,不仅谦词卑礼,而且伏低谢罪,即使屈居下座还安之若素,最后借醉未辞而逃走。从鸿门宴中,可见刘邦表面示弱实质内心强大,他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弱者”的形象,让项羽产生了“这个无实力的无赖不足以对西楚霸王构成威逼”的心理,为后来项羽大败埋下了伏笔。
刘邦是一个具有全局看的人,为了成大事,不惜忍辱求全的还有:跪求项羽借兵降雍齿;为笼络大将不背叛自己,而临危册封韩信为齐王;碍于北方匈奴过于强大,实施大臣娄敬的和亲策略以休养生息等。正是因为刘邦懂得胜败和得失都是一时的,个人感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一个辩证的矛盾体,二者将会统一于国家的发展中,他的隐忍只是为了图谋更大和更长远的利益。
具有精湛的领导艺术
弱势的小混混刘邦能干掉强大的世家子项羽,主要原因是他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适合时势与团队的有效性和发明性。简单地说,刘邦在决策、应变、指挥、挠总、统筹、协调、授权、用人、激励等综合使用于团队的人和事上,当这套组合拳发扬作用时,所有资源都涌过来,便能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也是决定了在乱世枭雄争霸中,刘邦能够屡屡化险为夷,扭转乾坤,笑到了最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的要害因素。
◎立国之本:顺时而为,统筹兼顾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经过秦末大战乱和5年的楚汉拉锯战,在建立汉朝时,碰到了人口荒,全国仅剩1300万人。人口的不足,必然带来生产力的下降,与此同时,匈奴的屡次南下侵扰,使得国力不足的汉朝疲于应对,刘邦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暂时缓解了军事压力。
一切的要务都是围绕着修养生息、恢复国力而开展。在当时的情状来看,通过鼓励生育的政策,在百废待兴中显然是不够力度的,于是刘邦摘取了“收取单身税”的积极经济政策以促进人口的恢复,人们为了避免被课以5倍的税,都赶在女孩子15岁前就让其出嫁。这一政策使得西汉的人口倍增,到西汉末期,全国人口已上升至6500万左右。
先不讨论这个政策对古代女子的压迫和残害,但刘邦确实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挠住了主要矛盾,这算是顺时而为的创新之举,只有将待字闺中的女子引出闺阁,才能增加结婚率。那时没有生孩子的自由抉择权,男女结婚了,就必然要生育,为了养家糊口,人们就要努力生产,如此一来,生产力就提高了,劳动力也随之增加,而生产力提高之后,自然又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好转,人们更乐意结婚生子。
另外,刘邦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异姓诸侯王的扶助,如今西汉刚建立,那些拥有实权的诸侯王处理得不好,很轻易就演变成危机,在统筹兼顾国情和时势后,刘邦实行了分封异性诸侯的奖励政策,一是为了实现当初的誓言,二是为了安抚和稳住他们。
分封异性诸侯,可看出刘邦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进化,牵牛要牵牛鼻子,同样的,要牵制各路有实权的异性诸侯,口头激励或除掉兵权都不是最佳抉择,利益才是。正是刘邦的舍,舍弃一些好处,分出一些封地,换回国家的完全,只有各诸侯不分裂,国家才有可继续的发展,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搭台唱戏:用权与用人的艺术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治理者,无不重视其治理权力的有效运用。刘邦在西汉刚建立时也碰到了用权的问题。同是沛县的老乡雍齿,在驻守丰邑时背叛投敌,使刚打回来的丰邑落进魏王手里。失往发家之地,刘邦跪求项羽借兵报仇,雍齿不敌逃走投进赵王门下。在秦二世三年,见汉军势力日盛,雍齿又再度回顺于刘邦。
如今大汉皇朝建立,有功之臣都获得分封赏赐,而刘邦痛恨雍齿,一直搁置他的分封计划,之后发现有些将军三五相聚,似有形成谋反小团体的苗头,后经张良提醒,为了政权的稳固,他封赏了跟自己仇恨最大的雍齿,这样的举措,让曾经犯过错的人安了心,不再惴惴不安,消除了谋反之意。
杀雍齿有十足的理由,但不杀他,刘邦的宽浩大量和不计前嫌,让部属更加敬仰和死心塌地信赖他。雍齿封侯,不要仅消除了一场危机,刘邦精湛的用权艺术让跟随他的将士感受到不被威逼的平等感,彰显了公平与大义。
刘邦之所以能以弱走强,最终成就霸业,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在微时已经很有系统思维。48岁的刘邦找来好友萧何、曹参、樊哙,鼓动老乡们,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反秦。刘邦自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但他对灭秦这件事是有着全面探求的,而不只为打仗而打,他的布局能力让整个团队在打每一场仗时,都有条不紊的衔接到一起,不乱章法。
刚起兵的前三年,刘邦的治军能力很弱,因其曾经有一段街头混混的经历,这磨练了他的感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他从具有出色军事才能的对手项羽身上还原出要打胜仗背后的价值法则,就如他说的,项羽再强也仅一个范增可用;因此,他在纷飞的战火中看到赢的本质,就是必须要有系统,要有团队,要有人才。
身为创业集团的CEO,《史记》称刘邦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刘邦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平民亲和而没有架子,情愿采纳不同的意见,他对有能力的张良、陈平等人予以重用,以前他们总是明珠暗投,但在刘邦麾下,他们的才能得到赏识,他们的价值被足够肯定,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刘邦的知遇之恩,并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深厚感情。刘邦对“舍与得”理解透切,运用得当,不吝惜赏赐,用各种手段收买如英布、彭越等投机分子为他所用。
刘邦有识人用人的卓著能力。在用人方面扬长避短,知人善任,他欣赏韩信在受胯下之辱时忍他人不能忍的品行,对有盗嫂之嫌但用兵能力强的陈平,清除亲近故人周勃、灌婴等人的骚乱,足够信赖他,授权放权,让他全力实行其反间计,终于收到奇效。
刘邦知道人有所长,尺有所短。他用张良,大用不疑,只让他专注地发扬出谋划策的能力,不用分心往带兵;他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对手,对旧交且会治国理财的萧何是大用小疑,是互补的需要;而他对萧何月下追回来举荐的韩信,是大用大疑的智用,给予破格提升,激发他的军事才能,给相应的平台,用卓著的战功和利益维系彼此的宾主关系,但忌惮他的功高盖主,特别是韩信要分封“齐王”后,生出芥蒂,不信赖的裂缝逐渐扩展。
深谙权谋博弈之术
曾经混迹街头的无赖经历,让他对人性及人性的弱点看得比较透切。仅得一个“龙子”的自造背书是不能让一众能人异士臣服的,刘邦在刚建立西汉时宴请有功之臣,期间发现有个将军有不尊重他的表现,他没有愤而杀他,而是请专人制定了一套规矩,并强力推行下往,自此有功之人不再居功自傲和对他出言不逊。
人管人,累死人,还食力不讨好。再优异的人才,若没有制度的治理、约束及文化的支撑,是难以实现刘邦创业集团的目的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会培植传统,传统还能积淀文化,文化最终润泽制度。
刘邦虽然为人和善,但绝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他为了图谋大业,不惜舍弃家人之举,确实是狠得让人不齿;他为了能活下来陆续战斗,宁可牺牲亲骨肉,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儿,刘邦的狠,确实连老虎都不如;刘邦逼死项羽,在称帝后不惜铲除异己,永绝后患,这样的狠在历朝历代中,国与国,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权谋博弈并不鲜见。
结语
刘邦在权谋与政治方面比较时尚,他是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高手,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成功登顶,建立了旷世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