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三国演义》背后的真英雄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为二十四史中闻名的前四史之一(其他三部史书为《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假如把《三国志》当作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从公元三世纪末成书到今天,历经约1750年的历史长河,可能可以分为下面荡气回肠,起承转合的四个阶段。
起:陈书裴注
公元274年,西晋泰始十年,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作为蜀国人的他,依据当时能够获得的资料和自己亲身经历,大约花了十年左右完工。
这部史书包括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只有纪、传,没有编撰难度更高的表和志,全书正文36万字左右。
公元426年,南朝元嘉三年,宋文帝以陈寿《三国志》过于简略,命裴松之作注,公元429年完成。 裴注在32万多字左右。
从此跨越百年多时间形成的陈书裴注,成为了后来流传千年不可分割的《三国志》。
承:质量胜出
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历代学者对《三国志》持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态度。
但总体而言, 《三国志》经历了长期的时间检验,最终还是以其质量的稳定而最终胜出。
公元1003年,北宋咸平六年,《三国志》最早的刻本,国子监刻本刊行,从此成为三国历史的权威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 公元720年,唐玄宗开元六年,日本的《日本书纪》成书,曾三次引用《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的记载,这是日本最早引用《三国志》的史书。
转:助力《三国演义》成为大IP的背后真英雄
从元代启蒙的三国故事到了公元1522年,明嘉靖元年,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正式刊行,这个中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大IP史料的主要来源是《三国志》的陈书裴注。
展开全文
合:清代以后至今,深进研究
清代,考据之风兴盛,对《三国志》的具体内容(如年表,官制,地理,文字训诂等等)的考据辨析出现了大量学术成果,如闻名的补《三国志》没有志书缺憾的作品《三国会要》。
进进20世纪,对《三国志》的研究,在注释、补撰、考证等方面依然收成良多,对于陈寿修史态度多持肯定意见,对陈书裴注的研究领域更为丰盛。
直到今天, 《三国志》仍然是研究和解读三国时代的基本史料,是每一个三国历史爱好者的必备收躲。
我是卢克老师,为你提供历史要害词的故事阐明书,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