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帝,没有之一的那种
(汉灵帝 刘宏)
东汉末年,天下还没乱的时候,东汉朝廷内部就先乱了起来。
皇帝(汉灵帝)领了便当,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就立刻打了起来。
先是大将军何进除掉宦官蹇硕,然后宦官张让又杀死何进,何进的马仔袁绍为了给大哥报仇,又带兵进宫想要收拾宦官,宦官一看大事不妙,带着新皇帝(汉少帝刘辩)就开始逃跑,刚跑出宫外,又让从外地来支援的军阀董卓给赌了个正着。
董卓人狠话不多,先诛灭宦官势力,再压抑外戚集团,直接接手了整个东汉帝国的治理工作。
东都洛阳被外戚把握过,被宦官把握过,现在又被权臣董卓给捏在了手里。
对刘辩本人来说,这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位小皇帝多年的执政生涯,每一天过的都是提心吊胆,颠沛流离的苦日子。
不掌权,被架空,当皇帝对刘辩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所以当他知道董卓要废黜他的帝位时,第一反应不是惊慌,也不是难受,而是欣喜若狂。
是的,你没看错,刘辩早就不想干了。
展开全文
(汉少帝 刘辩)
所以他痛愉快快地把皇位让给了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
刘协,正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
当然了,让刘协当皇帝,基本上是董卓的意思。
对董卓同志来说,士大夫们拥立的皇帝,很难被自己掌握,也很难和自己一条心,既然自己要做权倾朝野的人物,必然要自己另立新帝。
自己立的嘛,知根知底,靠谱放心,最主要年仅九岁,比较好掌握。
九岁,这是一个孩子最为天真烂漫的时节,却是刘协一生不幸的开始。
公元189年,刘辩欢天喜地的让出了皇位,刘协荣登帝位,成为了东汉王朝的第十四任皇帝。
刘协前脚当了皇帝,后脚董卓就把自己封为了丞相。
那按说当了丞相,是不是要在岗位上刷刷功绩,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呢?
究竟你是外地空降的领导,想要服众,不干出功绩怎么行?
但很显然,董卓同志对埋头苦干做功绩没什么兴致,对治国安邦定社稷也并不感冒。
史书记载,董卓掌握了东汉政权之后,最喜欢干的事有三件,杀人、放火、夺东西。
我曾经翻看过很多业界同行对董卓的分析,他们往往认为董卓是个很有城府的野心家和政治家,并且智商极高,很有谋略。
但我翻遍史书,没见过董卓干过什么聪明事儿。
他对小皇帝刘协的态度不是很好,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有事没事还恫吓皇帝,甚至有时候饮多了还跑到皇帝的后宫往睡觉。
对文武百官,董卓也不懂怀柔,心绪好就跟大臣们讲两句话,摆一摆领导的架子,心绪不好呢,就随便拉出两个大臣砍了。
而对黎民百姓,董卓更是将一个无恶不作的社会大哥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横征暴敛,为非作歹,欺压良善,草菅人命。
这坏人,做绝了。
(董卓)
我记得在我的少年时代,高希希导演曾经拍了一版《新三国》,电视剧刚放了两集,网友就炸锅了,认为电视剧中的董卓又呆又傻,完全没有枭雄的气息。
但实际上,这版电视剧对董卓的刻画还是挺还原的。
因为董卓就是个又呆又傻的坏人。
他最大的特征就是坏,他最大的特质也是坏。
董卓在东汉朝廷里作威作福,各地的军阀们不干了。
各地军阀强强联合,打出讨伐董卓的口号,集结军队,要找一找董卓的麻烦。
这帮军阀里,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袁绍、曹操、袁术等人。
表面上,大家都是汉家臣子,天子在东都洛阳受辱,大家世食汉禄,世受君恩,当然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抄起家伙和董卓拼命。
但实际上,这帮军阀却各怀鬼胎,各有心思。
有的人嘴上说要诛灭董贼,实际上是羡慕董卓挟持了天子,在洛阳当上了大官。
肥头大耳的董卓能行,为什么我不行?
有的人是想趁着大家伙起义,捞一捞好处,看看能不能趁火打劫,夺点地盘。
皇帝?皇帝年年有,死了这个有那个,他过得好不好,关我们什么事儿?
更有甚者,例如刘表、公孙瓒之流,那就完全是跟着瞎凑热闹了。
中国人向来爱凑热闹,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无所谓,但我得知道到底咋回事。
董卓在洛阳食饮玩乐造的正起劲儿,一听说各位军阀已经成功组队,要收拾自己,二话不说,带着刘协就跑路了。
临走之前,董卓一把大火,将近两百年的东都洛阳被付之一炬。
(火烧洛阳)
刘协坐在远行的马车之上,呆呆着看着足够燃烧的洛阳城,一句话也没有说。
那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那是他长大的地方,那是他的家。
但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
他即将远离故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陆续往当他的傀儡皇帝。
董卓慌慌张张到了长安,把皇帝随手扔在皇宫里,又开始骄奢淫逸的过日子。
之前抱团组队讨伐董卓的联盟,因为队员们各怀鬼胎,各有心思,导致根本没有方法通力协作,所以很快就一拍两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往了。
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
但董卓同志可以说是他到哪儿,哪儿就倒霉。
还是老规矩,架空皇帝,虐待大臣,剥削百姓。
天天这么整,活人也得逼疯了。
那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敢和董卓对着干的吗?
有一个。
司徒王允。
(王允)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岁数很大,是东汉朝廷的老干部了。
王允是士大夫出身,一无兵权二无悍勇,想要正面对抗董卓,那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老王大哥当然也不可能会犯那个傻,逞那个能,他果敢舍弃肉搏,抉择智取。
董卓手下有个喊吕布的马仔,王允成功将其策反,并且唆使吕布杀死了董卓——一代枭雄,就这么凉了。
至于说什么“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卓戏貂蝉、吕布来买单”等略带桃色的历史故事,那就纯属后人无聊,牵强附会了。
董卓死了,环宇廓清了,按说刘协的日子能稍微好过点了吧?
非但不好过,反而越来越难。
董卓是大军阀,他一死,他手底下这帮马仔们可算乱套了。
其中有两位势力比较大的马仔,一个喊李傕,一个喊郭汜,一看老大死了,自己可以当老大啊,纷纷想效仿董卓,挟持天子,当上东汉朝廷的风云人物。
我们同情的刘协同志今天被李傕夺来,明天被郭汜夺往,在这个过程中,李傕和郭汜大打出手,把长安城也给毁完了。
刀光剑影下,烽火狼烟。
金戈铁马声,残垣断壁。
刘协刚刚失往了一个故乡,现在又失往了一个新家。
好不轻易在一些忠臣义士的拼死保护下逃出李郭二人的魔爪,步履蹒跚的返回洛阳,又让曹操给堵了个正着。
麻绳偏挑细处断,厄运专挑帝王磨。
曹操,想必就不用再介绍了。
曹老板曹孟德,东汉末年闻名军阀,投机主义者。
对别人来说,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而一个名存实亡的政权的皇帝,自然也是人见人嫌的。
皇帝颠沛流离,返回曾经的故乡,东都洛阳。
然而这里已经是残砖败瓦,荒草丛生。
军阀们冷眼旁看,反正东汉都要完蛋了,刘协?
让他自生自灭吧。
如此看来,当皇帝实在是很有两面性,王朝强大之时,皇帝是万乘之尊,雍容华贵尽享。
而帝国即将覆灭之时,皇帝又成了被所有人弃如敝履的弃子。
刘协很失看,但上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曹操来了。
(曹操)
刘协一看曹操来了,眼泪汪汪,嘴里的忠臣二字刚说了一个,就被曹操拎着衣领给挟持到许昌往了。
这回刘协更失看了。
原来曹操不是那个宅心仁厚的千古忠臣,而是将他再一次推进深潭的奸佞臣子。
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味道。
曹操加封丞相,当了刘协的家,做了刘协的主。
那他在曹操的手底下过得怎么样呢?
实事求是地说,要比在董卓手底下混日子强,但,似乎也强不到哪儿往。
我以为,用我拙劣的文笔似乎不能形容刘协当时的处境,所以请让我用《新三国》中的一段台词来加以佐证。
这段台词的背景是这样的。
曹操架空汉献帝,但汉献帝当了这么多年傀儡,他不服啊,他不甜心啊,他想反抗啊,于是他就密诏自己的皇叔刘备进宫,然后对刘备说了这么一段话:
皇叔,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与董卓不同是,曹操窃国不留贼名,对外反而展示出他是汉廷栋梁,恩威齐天呐!
电视剧的演义未必全都遵从历史,但这段台词却无疑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刘协面临的处境。
电视剧结尾,他跪了下来。
他告诉刘备,自己是笼中之鸟,恐怕一生难有作为,他期看刘备可以在外谋立英雄大业,剿灭曹贼,中兴汉室。
(刘备)
刘备哪儿见过这阵仗啊,肯定不能让皇帝下跪呀。
但刘协涕泪横流,坚持要跪,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这一拜,不是天子拜臣公,而是子侄拜叔父。
是的,这是演义,是电视剧,但这一定是刘协当时的心绪。
让我们对这位末代皇帝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吧。
这是一个从登上皇位的第一天起就被掌握的帝王。
他在董卓的手底下战战兢兢的活着。
他在李郭二人的手底下胆战心惊的活着。
现在,他又在曹操的手底下唯唯诺诺的活着。
那个羡煞旁人的皇位,却是他一辈子的监狱。
刘协,他失往的已经不仅仅是权力,更是一个帝王的尊严。
对他来说,身为大汉天子的每一天都是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的。
他是大汉的天子,但他也是天下间最同情的人。
假如说皇帝生来无能是一种罪过,那么皇帝生而为傀儡,则是一种最大的不幸。
这位一生凄苦的帝王在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终于要下台了。
他终于明白当年哥哥刘辩把皇位让给他时那略带玩味的眼神。
一眼百年,你我同命。
(汉献帝 刘协)
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建魏,顺便夺走了刘协的皇位。
两百年东汉,四百年大汉,随着刘协的退位一起,烟消云散。
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寿终正寝,离开人世。
他终于,解脱了。
一切重回清静,百年风云,回进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