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芦山地方志·历史文化】出色的历史过往

【芦山地方志·历史文化】出色的历史过往

misa2 03-13 4次浏览 0条评论

芦山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数不胜数、出色连连的历史过往。最闻名的有:

一、氐羌民族游牧芦山

据有关史志典籍记载,春秋时期,北方的黄河上游地区的古代氐羌人的一支青衣(穿青色衣服)族迁移到天全、芦山、宝兴一带定居下来,建立“青衣羌国”。唐时居住在今芦山县北部的是“辟惠羌”的一支部落—昝捶部落。武后时讨雅州生羌,陈子昂谏之,其《感遇》诗云:“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惊羌城。”历史上的氐羌族及其部落,在芦山这块神异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上千年,何时消失、因何消失?不得而知。使芦山的发展历史蒙上了一层神异的面纱,为芦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底蕴。

二、三国烽烟充满芦山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自此,在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群雄争霸、三国鼎立的局面,至280年吴灭亡为止。“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虽只有60年短暂的一瞬间,但却在中国历史上演绎了一幕幕无限出色:这是一个人类聪明竞相迸发、各路英豪纷呈上阵、人间奇迹不断涌现、体会教训启发后人的“三国聪明”时代。

作为具有戍边战术要地和区域性政权中心的芦山,自然成为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领兵镇守芦山(时为汉嘉县,即汉嘉郡府治地),筑城设防、戍边御敌。相传芦山县城即为姜维屯兵所筑,故芦山又称“姜城”。今天,在县境仍能觅到纪念姜维之遗存。姜维被害、向宠被杀、杨仪被黜、黄元被斩等众多三国历史事件和“纳谏改过、诚以待人”,“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等众多三国历史典故均与芦山相关联。

三、天全土司侵吞芦山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时天全副招讨使杨世仁举兵侵犯芦山,先后占据铜头、灵关、双石、太平、宝盛、大川、火井等地。芦山从此失往了一千多平方公里地域,仅留下三百多平方公里之弹丸领地。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回流”结束土司统治,历时209年。改土回流后,建立“天全州”(1729—1911年)历时182年。民国起,建立天全县(1912—1950年),历时38年。天全土司所占芦山地区,改制后分别仍回天全州、县管辖。195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文确认,正式将以上地区划回芦山县管辖。

四、烟土经济祸患芦山

清末民初,“天、芦、宝”地区开始广种鸦片,世人称为“蜀中金三角”。尤以时属天全辖地的太平及以上山区为甚,“罂粟花开三月间,天地相连花海边,云集太平贩烟土,达官商贾乐翻天”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太平场因此获得“小成都”之称。芦山种烟,在带来短暂的经济表面繁华的同时,付出了繁重代价: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社会动乱,人民朝不保夕,或死或逃,人口大减。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6月成立禁烟委员会,执行《西南区禁绝鸦片烟毒治罪暂行条例》,在全县开展肃毒运动,烟毒基本肃清。

五、红军长征屯驻芦山

1935年6月7日,红军长征北上奔袭芦山,8日晨占据县城。在作短暂休整后,6月11日至13日,红军全部撤离芦山县境,北上抗日。同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进占双河场;2日,进占任家坝、太平场、青龙场;5日,进占大川场;12日拂晓,占据芦山县城。随即建立了四川省委和芦山县委、太平县委及四川省苏维埃政府和芦山县苏维埃、太平县苏维埃。1936年2月17日,红四方面军执行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和四川省委、省苏维埃任家坝会议精神,全部撤离芦山县境,北上抗日。此间,全县计有1300多名男女青年参与红军;向红军提供了150余万公斤粮食和大量副食品及其它军需物资。全县山河一片红,1986年9月,芦山被批准为革命老依据地县。

三国赚翻天
2月5号到元宵节 接福气,接财气,财运最旺的三大生肖 12月16号开始,霉运散好运来,4属相喜事临门,生活蒸蒸日上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