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屈原投江只为国家笃信“修仙“的他也有“小心机“,期看早日位列仙班

屈原投江只为国家笃信“修仙“的他也有“小心机“,期看早日位列仙班

misa2 03-13 5次浏览 3条评论

屈原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殉国,投江而死的典故已是人尽皆知。但是,遭遇诽谤和流放的屈原被主君背弃,为何还要投江而往,为故国殉葬?其中真的只是爱国的热情所致吗?担任三闾大夫的屈原,曾为怀王作《招魂》,深知在先秦的思想看念中,

投江而死的人注定成为孤魂野鬼,为四方所不容。

屈原殉国却为何舍弃进土为安,以鉴忠魂?事实上,屈原投江的行为与先秦的升仙看念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认谪仙辅政的他,抉择了弃世而往,回回仙界的做法。这样的仙道思想怎样影响了屈原,除了最后的辞别,又怎样表现在了屈原浪漫的一生中呢?

楚怀王

先秦时髦文化:凡人修仙传

1、先秦的原始宗教思想

先秦的原始宗教并不成熟,但是仙、神、道的看念已经产生,并为时人所熟知。“成仙”成为凡人们追求的终极梦想。虽然统治阶级自诩高贵,不是所有人都有“成仙”的资格,但诸多的升仙故事也表明这一看念已经深进人心。

展开全文

葛洪认为古人的《仙经》中即有“天仙、地仙、尸解仙”这样的分类,先秦时期虽然没有具体的神仙品次,但也有级别高下之分。正所谓“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人类的原始宗教崇拜经常是从自然的存在和力量开始的,但与其他原始宗教中的自然神明不同,先秦时代崇拜的很多神明是“升仙”而成神,屈原作品中的神仙

,比如彭咸、河伯、宓妃、阳侯、湘夫人,也大部分是贵族或者凡人成仙。

少年屈原

而有很多不凡的伟人也被认为是神仙下凡,自诩谪仙辅政的屈原就是例子。屈原在《离骚》开篇就使用大量的篇幅,强调自己高贵的出身和吉祥的生辰,可见他笃信自己拥有血统上的神性和灵魂升天的资格。

2、先秦“成仙”的模式探究:建立功绩、游访仙人和尸解化仙

那么,凡人要如何才能成为仙人呢?葛洪提到的“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凡人升仙的方法无非是建立功绩、游访仙人和尸解化仙。

有能力的按照上仙的旨意建功立业、有精力的在苍茫的大地上觅访仙人得到扶助,没方法的只能靠死后仙人使其蜕变。黄帝因为其征服东夷、九黎族,进一步统一中华的功绩,“摘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来铭刻功绩,但“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于是“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往”,得以驾龙升仙;而平定晋乱的秦缪公“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是受到神仙的授命平乱建功,随后“史书而记躲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因为这件功绩也位列仙班。

没有方法建立功业而获得认可,第二个方法就是觅访仙人。

传说周穆王曾被“化人”施法,得以神游天庭,醒来后就开始了觅仙之路,遇西王母,并与之相恋,终寿百余年方辞世。而宋玉《高唐赋》中提到的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侍寝更是深进人心,以至于其子顷襄王也想仿效先王前往觅觅巫山神女。

有意思的是,时人甚至把“妾宓妃,妻织女”看作了神仙的象征。东周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都遣方士进海到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往觅仙,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则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多次展开大规模的觅仙活动。

秦始皇

没能赶上头两件事的凡人,成仙就几乎不可能了,于是人们寄期看于仙术操作,即“先死后蜕”的“尸解”之法。有道的方士能够通过方术形解消化,即所谓死后“尸解成仙”。“尸解”的形式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剑解等,尸解仙虽然是“仙品之下弟”,在各种成仙的人中等级最低,但是却是无看建立功绩觅访仙人的唯一成仙途径,也是时人实践最多的成仙法术。

屈原投江是为何?信了先秦修仙的邪,认为自己是神仙,期看通过“尸解”早日重回仙班

综合当时的原始宗教看念和成仙的思想,在对屈原投江的殉国之举进行审阅,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仅用“爱国”来阐明其自沉之举显然不够足够。但不管是洁身、殉国还是赐死的说法,都没有很好阐明屈原的行为。

汉武帝

作为兼管宗教祭奠的三闾大夫,屈原应该非常清楚,对于沉江的殉国方式,自己是难以得到救赎的,就像由于被秦所囚,最后客死于秦国的楚怀王,属“凶死”之人,其死后会变为游魂厉鬼,故而屈原要将楚怀王之游魂招回楚国故土以安置之。

假如屈原是赴水自杀,在楚地的巫文化背景下,自杀的亡魂也必成为凶死游魂,

遭受同样的下场,不能转化成仙,天国不纳,四方不收

,为野兽虫鱼所驱赶。对于屈原这样的人,应该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屈原投江的行为更像是“尸解”成仙的做法。

屈原一直笃信自己是“谪仙”,是神仙下凡辅佐楚王的化身。只要辅佐楚王建立霸业,自己自然能够回到仙界。但是楚国被破之后,屈原悲痛欲绝,除了出于爱国的伤感和愤懑之外,他辅佐楚王称霸来建立功业,从而升仙的妄想也彻底破灭。

建功升仙之路和求觅仙人的梦想统统断绝,无奈之下,屈原只得抉择“尸解”化往,成为一位下等的“尸解仙”,从而回到自己前世的仙界。而抉择投江,也可以认为是“水解”成仙之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屈原自沉之前,楚地早已有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民俗。

屈原在诗中多次提到的彭咸、河伯、宓妃、阳侯、湘夫人等神明都是在水中死后为神。在端午节投江也是刻意抉择。这是楚越人们祭龙的日子,自然是水葬成仙的最佳日期。

事实上,屈原是一位楚地的巫文化大师,他的抉择自然受到巫鬼文化的影响,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成仙的思想渗透,

因此也不能将他的自杀单纯看作是殉国。

屈原对于成仙思想的痴迷,早已是深进骨髓,其文学作品创作中无不体现着自己“羽化登仙”的愿看

1、“慕仙”的信仰

楚地盛行巫文化,而屈原所任三闾大夫就是《周礼》中的小宗伯,即祝宗卜史,其职责领域是主持宗庙祭奠。

屈原的生活与这些神鬼看念密不可分,自然产生“慕仙”的想法也非常正常。在他的《九歌》中,十一篇内容的前十篇分别祭奠十位神祇,末篇《礼魂》是前十篇通用的送神之曲,描写了祭奠时以歌舞娱神的原始宗教场景,可见其对巫鬼文化之熟悉。

《惜诵》中,屈原表达了“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曩之态也”的想法,想要登仙飞升。而在《远游》中,屈原写道:“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往而不见兮,名誉著而日延。”

登仙的愿看表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

2、“成仙”的期看

而到了屈原最闻名的作品《离骚》中,“游仙求女”的愿看更加明显。屈原的其他作品,言辞虽清高自恋,但大多结构合理、逻辑清楚。但在《离骚》、《远游》二诗中,出现了作者神游仙境的情节,文辞华美、奇幻瑰丽、引人进胜。

《离骚》前文抒奋发懑之情,阐述屈原的政治立场及在政治斗争中的遭遇,而“游仙求女”的篇章却突然开始描写诗人轻举登天,在神仙世界游历之见闻。有人认为这两篇是比兴讽刺,或者单纯的妄图。实际上,“游仙求女”正是屈原的理想,《离骚》中的“游天宫”、“役仙人”、“求宓妃”,都是时人认为的神明象征。

《离骚》中屈原对“游仙界”和“求神女”两部分内容的描写,从一个侧面来说,

实是在强调自己“谪仙”的身份

,而在《离骚》的篇幅中,屈原在神游之时,先是求见天帝,但未能完成凡间之使命,建功升仙失败,转而觅觅神女,“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期看增寿成仙。

这样的叙事也对应了先秦时代的成仙模式,即建立功业得到神仙认可,或者觅访仙人神女得到神明垂青。而屈原已经错过了这两个机会,于是在《离骚》最后的“乱辞”中,屈原无奈地写道:“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其中彭咸所居之处就是屈原认为的尸解仙之居所。

屈原曾在《悲回风》中写道“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并认为那里是“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的景象,是高天之上仙界的象征,认为水死的彭咸实际上是回到了仙界,这已经明示了自己最后只能成为“尸解仙”,并毅然决然地抉择了这条道路。而到最后,在这样的思想看念驱使下,屈原在汨罗江畔着手实施了这最后一条成仙之路。

屈原与楚怀王

总结

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是毋庸置疑的,但屈原自己也是笃信升仙的一位神仙家。受到先秦成仙思想的影响,屈原始终认为自己是受命下凡的仙人,在辅佐楚王建功立业之后,会得以重回仙界,位列仙班。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希望建立功绩到觅访神女,再到最后决定尸解化仙的思想转变。过往我们会认为屈原投江的行为有些许狭隘和迂腐,但在自视为谪仙的屈原看来,自投汨罗江的行为是他爱国的殉国之举,同时也是他登仙期看破灭之后的无奈方法。

参考文献:

1、《屈原自沉的巫文化解读》

2、《屈原“自沉”动机研究综述》

3、《宋玉〈神女赋〉梦主考辨》

4、《论先秦的成仙模式———屈原“游仙”妄想的宗教学分析》

升仙道
唐诗故事丨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2023年诸神诞辰礼敬上香吉日!(参考)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升仙道描绘了一个神秘奇幻的修仙世界,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角色塑造鲜明,其深刻的主题引发对于道的深入探讨和对终极修行梦想的美好愿景不绝于口称赞令人念念不忘。。
匿名用户2024-06-22 05:41:03回复
匿名用户
一场恢弘磅礴的修仙之旅,深入人心的情节令人欲罢不能,精湛的人物刻画与独特的世界观构建得十分精彩!
匿名用户2024-06-22 05:42:02回复
匿名用户
升仙道——玄幻之魂,探寻成神之路的奇幻之旅。
匿名用户2024-06-22 05:42:03回复
匿名用户
升仙道——修仙之路,挑战重重,情感交织中探寻自我与大道的交融之旅!
匿名用户2024-06-22 05:43: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