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利科沃之战,罗斯开始摆脱“鞑靼桎梏”,终将完成对鞑靼的复仇
#头条创作挑战赛#
1243年,主持“长子西征”的拨都一手创建了钦察汗国,由于他与他的继续人喜欢居住在金黄色的蒙古包里,西方人往往称他的国家为“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拥有包括西北罗斯在内的大部分罗斯领土的宗主权,任何罗斯大公或者其他王公必须得到金帐汗的恩准才能即位——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鞑靼桎梏”。
“鞑靼人”这个称唤自拜占庭时代以来,一直指的是生活在黑海到咸海一带广袤草原上的游牧、半游牧突厥民族。突厥人在数量上和文化上的优势,使得金帐汗国的蒙古统治者很快就被突厥化了。甚至到14世纪初,金帐汗国的诏书也改用当地突厥文来书写。因此,他们也成了罗斯人口中的“鞑靼人”。
一直以来,金帐汗们通过清除那些不可靠的公爵,又在那些被认为可靠的公爵之间制造不和,来达到利用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史籍中常有记载,许多罗斯公爵朝拜金帐汗国,以此巩固自己公爵特权。
罗斯王公朝拜金帐汗国
最初,金帐汗国的征税被交给“八思哈”来完成。由于诺夫哥罗德、罗斯科夫、苏兹达尔等地接连发生抗税起义, 13世纪末,征收赋税的权力被交给最顺从的罗斯王公。该王公被授予“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唤,以金帐汗在罗斯诸国的代理人身份治理罗斯各公国,收取贡赋。
被选中的王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好处,即有权把弗拉基米尔城及其四周地区并进自己的领地。罗斯诸王公认为,能得到这一称号十分荣耀,于是争相追逐,以便窃取大汗的权力,然后用来对付同自己竞争的王公或臣民。
在之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罗斯诸国一直驯服地匍匐在金帐汗的脚下。1357年,金帐汗札尼别逝世(可能是被其子所弑),金帐汗国的鼎盛时期宣告结束。1360—1380年,金帐汗国陷进紊乱,走马灯似的更换了14位大汗。
金帐汗国的紊乱与虚弱仿佛松开了罗斯身上的“鞑靼桎梏”,莫斯科大公国悄然兴起。
展开全文
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与金帐汗之间隔着梁赞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加上四面又有森林、沼泽的掩护,很少受到鞑靼骑兵的进侵和袭扰;因此,迁徙的居民纷纷逃往安全、清静的莫斯科等地,使莫斯科人口激增。
这些逃来的人在莫斯科城乡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建立起一个个村庄,使莫斯科逐渐成为人口稠密的聚居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繁华起来。
14世纪头25年里,特维尔和莫斯科为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展开了猛烈斗争。不过莫斯科公国真正强大起来是伊凡一世统治时期(1325—约1341年)。
伊凡一世绰号“钱袋”,善敛钱财。他将征收来的大量金银细软尽数送给金帐汗的妻妾子女,目的是为博得大汗的青睐和信赖。钱果然没有白花,正好这个时候,莫斯科的竞争者特维尔公国爆发了反抗鞑靼人的叛乱。
于是,金帐汗按照老方法,扶一个打一个,派出5万大军攻进特维尔,并处决了特维尔王公亚历山大。1332年,月即别汗(又译“乌兹别克汗”)授予伊凡一世“全俄罗斯大公”称号。
伊凡一世
月即别汗的随意册封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莫斯科大公不仅在金帐汗的认可下巩固政权,悄然崛起,改“莫斯科公国”为“莫斯科大公国”;还“利用鞑靼征服者的权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不断剪除罗斯诸国中的竞争者。
到14世纪中后期,莫斯科大公国已经成为最强大的罗斯国家。在此期间,莫斯科建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座大型石质建筑——克里姆林宫(即莫斯科内城),并将莫斯科的整个城墙改用白石砌成,城墙长约2000米、宽约3米、高3米多。
从此以后,莫斯科成了易守难攻的城堡,并扶助罗斯人打退了来自西面的宿敌——立陶宛人的进攻。
1374年,莫斯科大公国断然拒绝陆续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不再承认自己的“藩臣”地位,揭开了公开反抗鞑靼人统治的序幕。第二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伊凡一世的孙子)联合17个罗斯公侯攻打特维尔。
月即别汗
围困一月之后,特维尔被迫投降,承认莫斯科大公为“长兄”,舍弃争夺“大公”称号,并保证一道向鞑靼人发起进攻。至此,东北罗斯开始实现政治上的联合,莫斯科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这时候,金帐汗国从长期的紊乱中走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秩序。一个名喊马迈的万夫长,逐步掌握了伏尔加河下游以西直到富庶的克里米亚半岛的广大疆土,成为汗国最大的军阀。
因此,有一些著作称他为“汗”,这其实是不对的。当时“只有成吉思汗家族(黄金家族)才能受到天命护佑以统治天下”,也唯有黄金家族才有资格称汗,成了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一贯看念。
即便是成吉思汗之后最伟大的征服者帖木儿,由于不属于黄金家族,终其一生也只能摘用比汗低一级的头衔“埃米尔”,而奉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后裔为名义上的主人。
黄金家族
1378年,马迈派亲信将领别吉赤统领一支骑兵队向不驯服的罗斯人进军。一时间,战争的阴云布满罗斯上空。莫斯科抉择战斗。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没有坐等敌人到来,而是主动前往迎战鞑靼人。
双方军队在沃札河相遇,展开激战。经过长时间较量,势均力敌。8月11日,别吉赤按捺不住,派部队过河,大喊大喊着向罗斯人奔驰而往,企图从两翼包围罗斯军队。然而这一次,罗斯人做好了足够预备,他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杀死了包括别吉赤在内的5名鞑靼将领,随后又向别吉赤骑兵队发起反攻。
见对手汹涌而来,鞑靼骑兵扔下自己的帐篷、马车和蒙古包,狼狈逃跑,惊慌之中有许多士兵淹死在河里。慢慢降下的夜幕扶助鞑靼人避开了追击,免往了全军覆没的危急。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满载战利品,胜利回营。
沃札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罗斯人在150年来第一次在正规战斗中战胜鞑靼人。罗斯人意识到,鞑靼人绝非不可战胜,这次胜利为之后更大规模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得到败报的马迈反常暴怒,后果很严重。马迈并不称心于发动一次报复性的远征,而是决心捣毁东正教堂,从宗教以及政治上完全征服罗斯人。这就意味着,假如马迈赢得了对莫斯科的战争,罗斯这些东正教国家将被迫皈依伊斯兰教。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逼。
马迈
为了筹划这次决定性的远征,1378—1379 年马迈都在招兵买马。最终,1380年,由马迈亲自统率的大军从金帐汗国出发,踏上了远征莫斯科的征途。
虽然马迈意图效仿金帐汗国的创始人拔都,军队由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组成,其装备仍然跟成吉思汗时代一样:骑兵装备重弯刀、远射程的弓以及可以从马鞍上挈下骑兵的带钩的矛。
但依据目击者的笔录,比起拔都时代的蒙古铁骑,马迈军队的装备居然退化了——这显然是长达20年的紊乱与内战的恶果。这一时期的金帐汗国长期短缺金属盔甲,士兵只能身着浸透油脂的皮盔甲或者用一些皮革、毡子、织物缝制的盔甲。
除了蒙古—鞑靼人之外,马迈的军队里还有大量热那亚人、希腊人、亚速人与亚美尼亚人。热那亚的雇佣矛兵、弩弓兵身着铠甲,是金帐汗国最为精锐的步兵力量。盘踞在克里米亚半岛沿海的热那亚人,期看通过扶助马迈赢得战争,从而谋求更大的贸易利益。
热那亚步兵
1380年夏天,马迈带领号称20万的大军渡过伏尔加河,驻于沃罗涅日河河口四周。得知马迈出兵后,早就觊觎罗斯土地的立陶宛王公雅盖洛·奥尔格尔多维奇立刻同他结成联盟,答应9月1日与蒙古—鞑靼人会合,一起进军莫斯科。
除了这两个布满敌意的邻居之外,莫斯科四周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梁赞公国。位于莫斯科东面的梁赞王公奥列格·伊万诺维奇担心会首先遭到鞑靼人的进攻,因此,摘取骑墙态度。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获悉马迈出兵后,立刻向罗斯各公国派出急使,号召大家全力以赴保护罗斯领土。整个罗斯都被动员起来了,德米特里大公从自己的公国与从属王公的领地召集起了一支罗斯历史上空前浩大的大军,于1380年8月15日向东进发。
莫斯科大公的计划是:阻止立陶宛人与鞑靼人会合,并猛攻最强大、最危急的鞑靼大军,赶在马迈军侵略罗斯各公国之前将其消亡。
莫斯科军的核心是封建王公们带领的亲兵。这些富有战斗体会的老兵是骑兵,其武器是罗斯长剑(类似鞑靼人的马刀)、悬挂在皮带上的圆锤与挂在肩上的弓弩。亲兵装备了在欧洲堪称一流的罗斯盔甲:锁子甲由一枚枚直径10—12毫米的铁环锻铆而成,胸前的护心镜用铁皮包裹,球顶尖盔为金属制成。
罗斯亲兵
不过,这支亲兵战斗力虽然强大,但人数却不多。罗斯军队的主力是民团——“按索哈应征者”,即从农民和城市“黎民百姓”(指向国家纳税的人)中征集的人民武装。
城市居民为民团核心,主要成员是手工业者和普通公民,也有商人、地方领主及其侍从;当形势变得十分危急时,所有能使用武器的市民均须参与民团。而农村居民,则主要为自由农民。民团的军人依据所带的武器分别承担骑兵和步兵勤务。
比起蒙古进侵前的罗斯军队,1380年的莫斯科军队在一个半世纪的“鞑靼桎梏”下变得强大多了。蒙古统治期间,前往汗的营帐获取救令的罗斯王公们为了获取汗的眷顾,经常参与金帐汗的远征。
此外,还有很多罗斯人被征召到蒙古军中参与战斗(一般按成年男子1:10的比例征召)。譬如,罗斯托夫的王公们就曾带领自己的士兵参与过1277—1278年金帐汗国对北高加索倔强山民的远征。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参与蒙古可汗指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过程中,罗斯人学到了蒙古人的军事策略和组织制度,并将其引进罗斯军队。
这一时期,罗斯军队是模拟蒙古骑兵按十进制的准则组建的,即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并且每一个指挥官都有一面旗帜和一个信号鼓。此外,在武器装备方面,自13世纪中期开始,罗斯士兵传统的盔甲逐渐被蒙古式盔甲替代。
实际上,当时的鞑靼士兵和罗斯士兵使用的某些装备完全相同,譬如罗斯骑射手的装束和武器,就与鞑靼骑射手的一样。罗斯重骑兵虽然在地位上与欧洲的骑士相差无几,受蒙古骑兵的影响,战马却没有披上欧式重甲,而是身披轻甲或皮制马铠,来提高重骑兵的机动性。
罗斯步兵
蒙古—鞑靼军队常用的诱敌伏击战术也被罗斯军队学了往,即日后俄国哥萨克骑兵闻名的“拉瓦”战术。因此,前往迎战马迈多民族杂牌军的就是这样一支很大程度上已经“蒙古化”的罗斯军队。
1380年9月7日,德米特里的军队进抵顿河左岸,此时的他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渡过顿河往迎击马迈的军队,还是留在左岸?显而易见,若是渡河,一旦战败将没有退路,停在顿河左岸则比较安全。
时年30岁的德米特里大公也熟悉到,自己的民兵人数虽多,但没有经过战斗队形方面的练习,只有在组成密集阵型时才是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所以不能指看他们沿河岸部署时能够阻止鞑靼军队渡河。
鉴于此,他决定率兵渡过顿河,“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荣耀地死”,在对岸的库利科沃平原(今属俄罗斯图拉州库尔金地区)与蒙古军决战。用中国人熟悉的话来说,就是“破釜沉船”“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交战场景
另一方面,罗斯军队渡过顿河将使已抵达己方侧后的立陶宛大公的军队无法进击,同时使蒙古军无法发扬其优势:
库利科沃原野位于涅普利雅德瓦河与顿河汇合处,这里原野虽然广大却沟壑纵横,中间是一片沼泽地,四面山峦起伏,丛林密布。这种地形比较适合莫斯科大公国的步兵作战,鞑靼骑兵则很难发扬威力。
由于形势紧迫——莫斯科的侦骑发现马迈的大军就驻扎在距离库利科沃原野大约7俄里(1俄里=1.067公里)的地方。于是,罗斯军队火速砍伐岸边的树木筑起桥梁。当天夜里,趁着夜色和浓雾,罗斯大军通过桥梁顺利渡过顿河,来到库利科沃原野,静待中世纪欧洲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库利科沃之战的爆发。
由于马迈军队的人数大大超过罗斯军队,德米特里大公不得不抉择先防备后反攻的战术。他计划先牵制住对方的兵力,待其精疲力竭时,以设伏部队实施决定性突击,从而赢得胜利。
为此,他将全部罗斯步兵排成纵深的链条状,以便每个未经沙场的战士都能感到自己背后的同胞;至于罗斯骑兵,由于仍然无法与数量上占有优势的马迈骑兵抗衡,因此被作为伏兵使用。
德米特里大公
为了足够利用“地利”优势,德米特里特地对罗斯军队的阵型进行了精心布置,他将军队分成5个部分:战列中心是主力部队大团,延绵5俄里;两翼是左团、右团,战线一直延伸到蒙古骑兵难以接近的繁茂丛林;主力之前则配有警卫团和先遣团。
警卫团的任务是与蒙古军先行接战;而由莫斯科亲兵组成的先遣团的任务,则是抵御蒙古军的首次突击,并打乱其战斗队形。
此外,德米特里还抽调精骑组建了一个伏击团,由体会丰盛的老将德米特里·布罗克·沃伦斯基和表兄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统率。该部担任总预备队,隐蔽在主力左翼侧后靠近顿河渡口的丛林中。
罗斯军队的战斗队形既可以保障军队抗击正面和侧翼的突击,又能不断增强纵深的突击力量,使队形各部分之间便于协同作战。鞑靼人无法从两侧迂回包围罗斯军队,也不能绕行。
一切部署完毕后,德米特里脱下大公甲胄,交给了自少年时期就是朋友的贵族青年米哈伊尔·安德里耶维奇·布林克,并让他站到大公旗帜下。
出征前的祈福
莫斯科大公换上普通军人的服装,跨上一匹战马来到步兵阵地,下令全体士兵战斗到最后,即使军旗丢了,也不能停止进攻。大公不吝惜自己生命的表率自然鼓舞了罗斯士兵。
总的来说,罗斯军队的布阵虽然稳妥,却也将会战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鞑靼人。假如对手是成吉思汗时代的哲别或速不台,面对罗斯军队这种防备阵形,绝对不会抉择强攻。
倘若马迈按兵不动,等待立陶宛人到来,腹背受敌的罗斯人将必败无疑:立陶宛大公雅盖洛·奥尔格尔多维奇正率军日夜兼程向库利科沃赶来,距离战场只有两天的路程。
惋惜,刚愎自用的马迈没考虑这么多。得知罗斯军队已经逼近,仓促率军于1380年9月8日赶到库利科沃平原。正午时分,浓雾散往,出现在马迈面前的是正严阵以待的罗斯军队。
与罗斯军队一样,库利科沃战场上的蒙古—鞑靼军队同样分为5个部分:先遣支队(轻骑兵)、中军(步兵)以及强大的左、右侧军(由重骑兵组成,分两列横队展开,各自有自己的先遣支队)和预备队。
在这支“多国部队”的中心,是募集来的以热那亚人为主的雇佣步兵。士兵们身着深色长衣、黑色头盔,手持长矛,长矛搭在肩上,矛头朝前。当连成一片的长矛之林慢慢向前推进时,不由得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大帝那支无坚不摧的“马其顿方阵”。
不过,马迈的王牌仍是位于战线两翼,灵巧机动,带着弯刀、弓箭的鞑靼骑兵。令人费解的是,兵力占优的马迈不愿摘用毫无风险的获胜方式:从远处用箭齐射罗斯兵团。
交战场景
蒙古人与敌军遭遇时,一般会先登上制高点看察地形地貌,尔后抵近侦察敌情,以期找出破绽。
假如敌军如同库利科沃战场上的罗斯军队一样摆出严整的阵型,那么佯攻的蒙古轻骑兵会一队接一队地做冲击状以吸引敌人的注重,为主力部队合围争取时间。
当包围圈完成时,最后到位的马队将发射喊嘀以为信号,所有蒙古骑兵得信后,瞬间从四面八方同时向敌阵发起齐射,将敌军沉没在箭雨之下。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敌军企图以骑兵出击来驱逐蒙古射手,那么后方的蒙古重骑兵会立刻越出迎击,以掩护骑射手。
然而,期看迅速获胜的马迈直接发起了进攻!大约中午12点,史诗般的库利科沃大战开始了。
按照当时欧洲作战的惯例,双方相距一箭之地时,会各派一名勇士进行单挑。单人匹马的奋战虽然无法决定战局的走向,却可以鼓舞士气。
罗斯的勇士,一名东正教修道士亚历山大·佩列斯韦特向金帐汗国的勇士帖木儿·木儿咱挑战。德米特里为佩列斯韦特整理铠甲,赏他酒饮,然后扶他上马。
两勇士单挑
双方勇士纵马奔驰,仅过了一个回合,佩列斯韦特就用长矛将对手挑于马下,但罗斯军队的欢唤声尚未响起,人们就发现佩列斯韦特也倒在了马鞍上。两位勇士同回于尽,预示这场会战将十分惨烈。
战斗打响后,马迈的鞑靼大军开始进攻罗斯的先遣团。由于鞑靼人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不久,罗斯的警卫团和先遣团几乎全部被屠。接着,鞑靼人开始猛攻罗斯大团,并冲进大团中间,打败了莫斯科亲兵队。之后,骇人的肉搏战开始了。
突破罗斯大团的中心部分之后,鞑靼人冲向大公旗帜处,奋力将旗帜砍碎。身披大公盔甲的米哈伊尔·安德里耶维奇·布林克被当场杀死,而身披列兵盔甲的德米特里大公也不幸负伤。
但是不久之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布良斯克亲兵队投进了战斗,迫使鞑靼人后退,使局势得到掌握。罗斯大团终于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罗斯军队的右翼成了军阵最稳固的地方,纵横交错的沟壑阻碍了鞑靼骑兵的行动。但是指挥右团的安德烈·奥尔格尔多维奇并不敢贸然出援大团。
双方布阵
随后,马迈把进攻重点转向罗斯左翼,战斗反常猛烈。其意图很明显,要从左翼包抄罗斯军并切断其与后方“生命线”——顿河渡口之间的联系。
罗斯军左翼大部分士兵已经牺牲,只剩一部分在坚守阵地。虽然罗斯军队的预备队在这里投进战斗,迟滞了马迈的进攻,但未能反抗住敌人强大的冲击。下午3点,金帐汗国的骑兵队摧毁了罗斯军队的左翼防线后,开始冲向大团的后方。被打败的罗斯左团,开始退向涅普里亚德瓦河。
此刻,鞑靼军胜利的欢唤声和哨声已经在原野上响起,马迈自得扬扬地带领手下的5位王公登上了战线后方的高岗,预备欣赏“刹那间人血横流的情景”。似乎用不了多久,会战就将以鞑靼军的残杀而告终。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气突变,刮起了逆风。正在包抄罗斯军侧翼的汗国骑兵的后背朝向了隐躲在一片绿树林后面的罗斯“伏击团”。
早就在等待战机的德米特里·布罗克·沃伦斯基见风向有利,指挥罗斯军队最后的预备队——潜伏在丛林中的万人骑兵伏击团,趁着风势冲向平原,打击突进大团后方的蒙古骑兵后背。
交战过程
一时间,浩大的战旗高高飘扬,养精蓄锐已久的罗斯士兵如同饿虎扑食从丛林中一跃而出,冲向库利科沃战场。这支力挽狂澜的生力军,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形势从鞑靼军即将合围罗斯军变成了罗斯军前后夹击鞑靼军。大团剩余的罗斯战士乘机鼓起余勇,转进反攻。
在高岗上看战的马迈手里已没有预备队了——预备队早就被用在了进攻罗斯大团的战斗中。在这紧要关头,马迈没有表现出卓著统帅应该具备的镇静和应变能力。眼看罗斯军队上演绝地反击,他惊慌失措,抛下仍在苦战的将士转身逃走,甚至连拔都以来金帐汗国大汗权力的象征——神圣的“金帐”也弃之不顾了。
腹背受敌,主帅逃跑,这令鞑靼军队斗志全无,很快便兵败如山倒,向东逃往。罗斯军反败为胜,向前追击近50公里,一直到克拉西瓦亚梅恰河,沿途消亡了不少马迈残军。直到晚上,追击的罗斯战士才开始返回库利科沃平原,胜利的欢唤声在原野上经久不散。
回到战场的罗斯士兵开始觅觅他们的最高统帅德米特里大公,几经周折,德米特里终于被找到,他穿着被砍碎的甲胄躺在一棵被砍倒的树下昏迷不醒,是出色的甲胄使他幸免于难。
医治德米特里
恢复知觉后,德米特里走遍战场,下令掩埋牺牲军人的遗体,随后收兵,返回莫斯科。靠着这场胜利,他获得了“顿斯科伊”(即“顿河王”)的尊称。
库利科沃会战的胜利,罗斯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并展示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与不俗的实力,无论是立陶宛大公还是金帐汗国的鞑靼人都不能将它摧毁——莫斯科已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罗斯诸国为这次胜利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据说,只有十分之一的罗斯士兵平安返回家乡,12名王公与483名军官殒命,这意味着罗斯军队失往了60%的指挥官。
虽然马迈的军队缺失更大,但是缺失的主要是雇佣的外族人,本民族的一部分力量被保存了下来。这就使金帐汗国在库利科沃会战后能比罗斯更快恢复军力。
至于马迈,他在库利科沃战场上的拙劣指挥——先是草率出兵,接着犹豫不决,在战场上又盲目决战,最后临阵脱逃,交替犯下“冒险主义”与“逃跑主义”的错误——使他威信扫地,不久就在金帐汗国的又一次内斗中落败,随后退出历史舞台。
胜利后的德米特里
取代马迈的是金帐汗国的藩属——位于乌拉尔山以东的白帐汗国的统治者。早在1361年的时候,白帐汗国就曾干涉宗主国金帐汗国的事务,在击败马迈后,白帐汗脱脱迷失成了新的金帐汗。
成功整合了金帐汗国与白帐汗国全部力量的脱脱迷失,决心为库利科沃的失败复仇。1382年夏,他下令扣留了在伏尔加河经商的所有罗斯商人,他们的船只被挈到汗国河岸边,脱脱迷失率军乘着这些船只疾速向莫斯科驶往。
莫斯科大公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由于经过库利科沃会战而力量衰弱的莫斯科地区派不出大军,德米特里大公被迫动身往北部地区征集士兵。鞑靼人趁着这个机会夺占了莫斯科城,并在劫掠一空后将之焚毁,并杀害市民2.4万余人。
脱脱迷失带着巨额战利品撤兵了,莫斯科大公国的首都和大片领土皆已沦为废墟。德米特里不得不重新接受金帐汗的宗主地位,并缴纳贡奉。作为交换,金帐汗承认德米特里“全罗斯大公”的地位。但无论如何,蒙古人对罗斯的掌握已经大不如从前,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脱脱迷失攻陷莫斯科
尽管罗斯大地还要被蒙古人统治留整整一个世纪,但是库利科沃一战的失败展示出金帐汗国的军事力量与谋略都已严重衰退。实际上,作为当时整个罗斯地区最强大的王公,除了罗斯西部,罗斯其他地方皆已服从莫斯科大公。
因此,德米特里把历来须经金帐汗国册封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作为自己的“世袭领地”移交给长子瓦西里(1389-1425年在位)。金帐汗无可奈何,只好默认。
在内部与外部的共同打击下,到15世纪,金帐汗国最终崩溃,分裂成大帐、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等小汗国。恰在库利科沃之战一百周年之际(1480年),而“顿河王”的曾孙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于距离莫斯科不足200公里的乌格拉河击退了阿合马汗带领的大帐汗国的进犯。使罗斯彻底独立,摆脱了历时240年的“挞粗桎梏”。
伊凡三世驱赶鞑靼收税者
16世纪中期,金帐汗国的血脉只剩下克里米亚汗国。随着俄国国势日盛,克里米亚汗国最后自顾不暇,只能靠奥斯曼帝国的保护苟延残喘。
这一切终结于1783年:7万俄军开进克里米亚,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式吞并了鞑靼人的汗国。从此,克里米亚迎来了新主人——俄罗斯。金帐汗国留下的最后一块土地并进俄罗斯帝国,宣告了俄国人对“鞑靼桎梏”长达300年的复仇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