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军第三次战争计划,大举反扑老山,傅全有:冷枪冷炮行动
“南疆长城”这是胡耀邦在1985年春节视察在云南作战的第1军师的题词。这是对傅全有在越南战场上成就的肯定。
一、接到命令,即刻开拔
1946年,16岁的傅全有毅然决然地加进晋绥军区独二旅成为一名荣耀的革命战士。从这以后,傅全有跟着部队到处走南闯北,先后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1958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傅全有进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傅全有在军中相继担任师长、军长等职务。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达到目的后,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回国。东西两线的防守部队统一组织,交替掩护,边清剿残敌边逐步回撤。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边防部队陆续在边陲地区驻防,这也是为了防止黎笋、武元甲再次派部队对我边陲进行袭扰。
正因为有了这些部队的驻防,才有了后来对抗越军进侵的轮战时期。在轮战中,傅全有领导的第1军在老山地区做出了很大奉献。老山轮战,指的是1983年至1993年发生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的拔点作战、坚守防备战。傅全有的第一军是在1984年接到命令开赴前线的。
1984年,昆明军区部队奉命收复中越边陲被越军占据的老山、者阴山地区。事后不甜心的越军总部和二军区制定了代号为“第三次战争”的反扑计划。越军为第三次战争计划预备的足足长达六个月时间,并在清水地区集结重兵,预备一举反扑。
从1984年6月份开始,越军就开始向驻守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的中国守军发动不小于团级规模的反扑。傅全有带着第1军是在7月份抵达战场的。当时的老山战场刚刚经历过“7-12大战”,虽然瓦解了越军所有反扑,但解放军也有缺失,中心决定从外区抽调部队轮流参战,在这样的契机下,傅全有的第1军被选中。
作为贺龙创立的老牌部队,第1军在傅全有的带领下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接到命令后傅全有率部队立刻开拔,途中军长傅全有协同政委史玉孝、副军长冯金茂等军首长进行紧急会议,对部队的机动方案、兵员弥补、装备弥补、物资储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坐火车到达云南后,部队改乘摩托进进战场。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傅全有在到达云南后对部队进行了紧急练习。因为部队长期在江南地区驻防,并不适应云南地区这种山高水深的地理环境。依据亚热带丛林地形,第1军以攀登、越野、爬山、穿林为主要练习科目,同时傅全有还让战士们针对山地作战进行练习,重点练习山地作战的组织指挥、协同方法和战术手段。
展开全文
驻训结束后,第一军在1984年11月的时候正式进进一线阵地,在12月9日正式接管昆明军区第11军所属部队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左右防备作战任务。这块阵地有将近800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大大小小的阵地121个。了解到情状后傅全有和政委、副军长等人组成军前指,负责调配一切战场事务。
因为阵地数量过多,为了给战士们提供更多熟悉阵地的时间,傅全有在部署防备过程中决定陆续沿用14军的番号进行伪装,他们的代号为14军甲。为了能够更好地坚守阵地,傅全有派第1军第1师配属炮兵第9师1个团坚守在老山阵地片区,第12军36师配属第9师4个营坚守在八里河东山阵地片区,将炮兵第9师3个营编为军炮兵群,负责支援侦察部队完成作战任务。
二、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
将重火力部队进行这样的安顿也是为了增强各作战单位的战斗实力,傅全有之前了解过越军的可恶行径,誓要将他们“赶回自己家往”。“7-12”大战结束后,黎笋依然在老山战场留有大量的部队,有将近3个步兵师,10到13个步兵团的兵力。为了协同这些部队作战,越南方面还派了2个特工团、2个炮兵旅来到前线。
在“第三次战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越南军队针对解放军的炮火优势量身定制了“堑壕延伸式”战术。从1984年8月份时候开始,越军就在老山阵地上挖壕打洞,逐段加固,到12月上旬的时候已经修建到了解放军阵地前沿。
当时傅全有派出侦察兵对情状进行过了解,越军的战壕建设以松毛岭、那拉方向为重点,构筑了前后相通的9条战壕,总长度超过15公里。越军修建这些战壕主要是为了隐秘作战,在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伪装和覆盖。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状,傅全有进行过仔细侦查,发现越军还利用地形改造了不少天然岩洞,越军依托这些堑壕和岩洞能够屯兵,对解放军进行偷袭。这样一来,解放军很多阵地前沿都和越军直接接触。了解到情状后,傅全有对634高地至116高地、143高地至541高地、148高地至142高地阵地前沿进行重点安顿。
在刚开始防守阵地时,恰逢“第三次战争”炮火猛烈阶段,老山主峰、那拉方向天天都有几千枚的炮弹落下,作战工事被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情状,傅全有提出“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号召战士们在作战间隙尽快构筑阵地和交通线。
在傅全有的灵巧调配下,战士们对既有工事进行改造维修,全军共开挖堑壕、交通壕47717米,各种掩体工事10571个。为了巩固阵地,傅全有借鉴朝鲜战场上的体会,命令部队开展冷枪冷炮行动,趁着敌人不注重进行快速打击,在这一行动中,共杀敌77人,伤敌61人。这一行动为第1军在两山战场站稳脚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2月20日,越军356师153团在313师122团、198特工团的协同配合下向松毛岭、那拉地区发起了大规模反扑作战,因为事先没有得到情报,第1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好在傅全有及时反应,对防守在松毛岭、那拉地区的第1军1师1团及时进行指挥,将敌人放近了再打,又联系之前部署的炮火部队进行支援,对越军后续梯队进行打击。
这次反扑进攻6个小时,1团守备部队协同炮兵团击退越军356师153团1个加强营和313师122团1个加强排的车轮进攻,首战告捷。
随后,越军又于12月21日对662.6高地发动团规模的反扑,虽然在前一天的作战中有一定受损,但傅全有意识到了越军会再次反扑,提前就做出了安顿,1团守备部队依托工事,摘取少摆多囤、量敌用兵、守反结合的策略粉碎了越军的多轮进攻。
在两天的战斗中,1团前沿守备部队在团炮兵群的支援下重创越军356师153团,歼敌286人,伤敌147人,缴获了不少战斗装备。1团在战斗中阵亡17人,负伤48人。
三、适应战场,主动出击
12月22日,越军出动小股部队偷袭116号高地,被哨兵发现及时击退。反扑计划刚一开始就接连受挫,黎笋向全国号召,要求各行各业支援北方军事行动。得知情状的傅全有大喜,黎笋之所以这样,阐明他们的反抗是非常有效果的。同时他也没有掉以轻心,更大的反扑还在后面。
随后,傅全有在军前指对敌人的作战进行了分析,认为从634高地至116高地之间的区域是越军反扑的重要争夺区域。考虑到越军已经将堑壕挖到了阵地前沿,冲击距离缩短,1团的防备阵地很难摆脱被动态势。经过考虑后,傅全有决定进行第一次出击作战,攻占2、3号无名高地,以此改良116高地防备态势。
针对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傅全有协同军前指制定了专门的针计策略,查明越军堑壕延伸情状和屯兵方位后使用灵巧多变的战法,对越军堑壕、交通壕、屯兵点进行针对性打击,同时还摘用了以壕治壕的方法,拔掉越军部分前沿要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后,越军“堑壕延伸式”战法优势被消磨殆尽。
1985年1月15日,越军聚集356师149团7、8营和313师122团1、2、3共5个营的兵力配合821特工团1营对那拉地区的142号、145号、146号高地发起猛扑,当时负责保护阵地的是第1军1师1团2营。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战士们按照傅全有提前制定的计划,将越军放近至阵地前沿20米的时候才突然开火,同时配合炮兵群的炮火打击,2营战士们对越军造成了猛烈打击。但究竟人数没有越军多,在敌多我少的情状下,战士们和越军展开近身肉搏。得知情状后,傅全有及时命令炮兵群对越军后续支援梯队进行火力打击。
四周阵地指挥员组织预备队顶着敌人火力进行支援,经过16个小时的奋战,失守的表面阵地被全部夺回,越军313师122团、356师149团、821特工团1营遭受重创,1团2营和四周守备部队共歼敌670余人,阵亡46人,负伤75人。
在接连多次的战斗中,傅全有在全军号召战士们吸取总结成功体会,这对后续的防备战提供了很大的扶助。在攻占968高地、116号高地东南侧1、2号无名高地的战斗过程中,我军取得浩大优势。在傅全有的带领下,第1军繁重打击了越军嚣张气焰,改良了松毛岭、那拉地区的防备局势。
当时临近春节,胡耀邦在视察第1军的时候还亲自题词“南疆长城”。1985年春节过后,经军区领导指示,傅全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815行动”。在这次老山作战中,第1军共共歼敌5007人,抗住了越军超过22.4万发炮弹的袭击。
在整个边陲轮战期间,两山地区的胜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也证实,傅全有的领导是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