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谋的津门“恒斋”
陈宏谋(1696—1771)将自己在天津道衙署内的新建书房取名为“恒斋”。意为做官办事要有恒心。
他在《恒斋记》中云:“天津道旧有署,继改为河道总督署,而以津军同知署改为道署,虽曾动帑增修而规模未备,接属退思之所湫隘倾圮,不足以容,又周遭无墙垣,逼近民舍无所障蔽,揆之体制均非所宜。予于戊午(清乾隆三年、1738年)季春奉命来此,购东隅隙地增书室四所,共若干间,缭以墙垣,其旧者亦以次修葺之,告成之后,颜其堂曰‘恒斋’。恒,君子以立不易方。盖至变而有不变者存,君子体雷风之至变,为吾心之不变,是以进德而德可久,修业而业可大也。南运、子牙两河巡行,疏筑运道,民生所关甚钜,虽复早夜孜孜,勉尽职业,日讲求夫可以常久之道,始终如一而日新之,犹惧识浅力薄,于事无济,而敢传舍视之,为苟安旦夕之计,取羞于无恒耶?此余所以葺是斋而以‘恒’名之之意也。”“恒斋”的两年多时光里,陈宏谋为官做事之余,多是读书、写书、写信、探求问题、会友等。
陈宏谋结合实地调研,有关治理天津河道的文告都是在“恒斋”完成的。据陈宏谋的九世孙、武汉大学教授陈乃宣统计:从乾隆三年(1738)二月至乾隆五年(1740)五月,陈宏谋在天津两年有余,发表文告58篇,约85000字,其中42篇是有关治河的文告。可谓乾隆年早期天津河道治理的历史笔录。主要有:《通査河防水利檄》《放淤事宜详》《南运河修防条议》《请筑远月堤详》《天河二府积水详》《挑挖老黄河议》《子牙河修防事宜详》《请修天津海河叠道议》《天河二府疏浚积水详》《子牙河修浚事宜详》《南运河西岸不宜堤说》《天津运河疏》《治永定河》《与当事论永定河书》等。这些历史文献体现了陈宏谋治理天津河道的思想和实践。
陈宏谋在天津官府萌发了编辑《养正遗规》的缘由,并在“恒斋”完成。据陈乃宣云:陈宏谋在天津时,与金坛同年王罕皆、昆山老友葛搢书、吴越张少仪共同商量,以先儒格言为课子女之方,辑成课本。是以致有《养正遗规》之辑成。乾隆四年(1739)三月在天津辑成两卷,上卷收录文章8篇,下卷收录文章6篇。陈宏谋在《养正遗规序》中云:“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他认为:“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途,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良好的教诲从娃娃挠起的看念,这是育人之本。而培植人们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行,对世道人心朝着正轨方向发展和社会的进取都大有裨益。
清代徐泽醇对陈宏谋的评判是“有真性情真学问,为一代名臣”:“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秋陈莲史同年以文恭手札节略见示,所论为人居官、行政语,皆平正通达,洵有裨于世道人心,因重刊颁行,各属欲人人见公之言,哀公之行,而皆有所感发也。今见此册,盖信有真性情而后有真学问。此所以为一代名臣也。”
徐泽醇是今天津市西青区大侯庄人。2017年10月14日,笔者应邀参与大侯庄召开的“大侯庄与历史名人”座谈会上,村委会负责人介绍了徐泽醇、徐桐父子是清代出自他们村的最闻名人物。徐泽醇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任山东巡抚兼署东河河道总督、四川总督、礼部尚书、署户部尚书。其子徐桐是同治帝师傅,曾任吏部尚书,为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另外,陈宏谋的津门好友是周人龙、周人骥进士兄弟。如陈宏谋为周人龙之父撰写的《周梅屿传》中云:“君讳式度,字贻方,梅屿其别号也。世居津门,祖、父皆有潜德……年六十二卒,累赠中宪大夫……予不及见赠公梅屿,而长君人龙、仲君人骥与予相知有素。今来津门,询之士论,咸服赠公行义笃学,有古君子风……自古为善、读书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惟其积之也厚,则其发之也益盛。木之培而益茂,水之蓄而益深,所以继赠公之志,而垂诸后昆者,且方兴未艾焉。则又所谓因其祖父以知子孙也。”从中可见,陈宏谋认为家庭教诲对后代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