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螽斯:虫中歌唱家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看察者等的视角,往关注既熟悉又神异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气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熟悉螽斯。
身躯健硕,善于喊唱
螽斯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喊虫,俗称“蝈蝈”。它们体长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灰色,虽然长得很像蝗虫,但却是独立于蝗虫外的另一物种。螽斯的左翅覆盖于右翅之上,后翅稍长于前翅。雄性螽斯的前翅长着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有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有4节足跗节,产卵器呈刀状或剑状。
螽斯之中,只有雄性会“唱歌”。雄性螽斯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有一个圆形的发音锉,锉四周有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在它们的右覆翅,有着边缘质地较硬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就能产生美好的声音。由于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各不相同,各个螽斯发出的声音也不同。雄性螽斯发声频率通常在870赫~9000赫之间,整个夏天它们能摩擦前翅5000万~6 000万次。
螽斯有什么习气?
螽斯喜欢栖息于农田或灌木丛中。它们有植食性或肉食性之分,也有的是杂食性。其中,肉食性的螽斯会被人类用作掌握农业害虫数量。螽斯用不同的喊声达成不同的目的。求偶时,雄性螽斯会和数只同类“引吭高歌”,发出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这时,雌性螽斯闻声赶来,挑选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
螽斯喊声除了用来吸引异性,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性螽斯相遇,它们会高唱“战歌”,摆好架式,摇动触角,逼对方后撤。假如身边出现反常或危急情状,螽斯会发出“警报”喊声,警告其他螽斯。
歌声不应被困在竹笼里
螽斯是中国文化里的“常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七月》《草虫》《螽斯》等篇目,是世界上最早记载螽斯的文字。《螽斯》中这样写道:“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展现了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螽斯的种族兴盛。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是生产力低下时,人们对生命繁衍的盼望,是一首祝颂繁衍生息的喜庆民歌。由此产生的成语“螽斯衍庆”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语。
中国人历来视螽斯为宠物。宋代人开始广泛畜养螽斯,到了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螽斯已较为普及。不少读者在童年也有这样的经历——春季的下午,一些商贩会扛着一串竹笼在校门口等孩子们放学,贩卖竹笼里的“蝈蝈”。但是,阴暗的竹笼究竟限制了“歌唱家”的行动。我们应该减少对螽斯的捕捉,让它们动听的歌声在灌木、乡野自由飘荡。
摘写:金亦炜
制图:曹家瑞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