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刘备和诸葛亮君臣暗中斗智斗勇,孔明完败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的奉节东白帝山上,曾因为刘备在此托孤,留下一段佳话,又因为唐朝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闻名天下。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表面上是交代后事,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之间的斗智斗勇,结合后面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完败于刘备。本文从时代背景,刘备当时的处境和孔明当时的处境三方面来分析这场托孤“鸿门宴”。
白帝城
时代大背景分析:
综合国力对比:
此时三国已经鼎立,曹丕称帝,北方州郡都在实际统治之中,无论粮草还是人口,曹魏实力天下第一;刘备在汉献帝沉船之后于成都称帝,蜀国占据荆州和益州,实际还有汉中的部分领土,人口、粮草和土地仅次于曹魏,位居第二;东吴盘踞江东,北有长江天险,自保无虞,但是也短缺向北和向西一统天下的实力,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一方,但是与蜀国实力相差不是很大。
荆州
展开全文
军队战斗力分析:
魏国在曹操在世的时候经历了襄樊之战,付出繁重的代价之后打退了关羽,成功保住南大门的同时,还收编了孟达的大军,虽然缺失了于禁和庞德等一批优异将领,但魏国人才济济,影响并不大,之后就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征伐,魏军得到了修整和弥补,战斗力排第一位。
东吴在荆州之战中以极小的代价打败关羽,但是缺失了大都督吕蒙,此人身经百战,在军中威信极高,吕蒙的病故,对东吴军队士气影响极大,夷陵之战又缺失了老将军程普,可以说代价太大了,好在年轻一辈中出了一个陆逊,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刘备,也让北方的曹丕忌惮不已,此时东吴军队士气正旺,战斗力排在第二位。
刘备在荆州之战中缺失了一个关羽,之后又在眼皮子底下缺失了一个张飞,夷陵之战又缺失了老将军黄忠,五虎上将,已亡其三,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难受的局面,还丢了一个荆州,夷陵一把火,基本上把本国的精锐之师缺失殆尽,此时的蜀国战斗力已经垫底,而且差距很大。
火烧连营
三个国家对外政策分析:
夷陵之战结束的时候,三个国家的局势并不明朗,有可能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以开战,也有可能今天还是开战双方,明天就是朋友。
首先说说曹魏,曹丕和司马懿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坐山看虎斗,两不相帮,觅觅时机落井下石,但也就是因为这样,反而促使吴蜀两国打完仗就结盟了,空欢喜一场;东吴的对外政策转变比较快,刘备出征之时,所向披靡,东吴丢失城池和人口无数,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忧心忡忡,甚至连张昭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都产生了投降的想法。孙权更是寝食难安,陆逊取胜之前,天天担心自己的惨烈下场,捷报从西传来,瞬间又想灭了蜀国,甚至展看着挥师北上,一统中原的美好未来,好在曹魏的动静一下子又让他感觉到危机,决定跟蜀汉结盟;刘备一开始是奔着灭了东吴为关羽报仇的,但是这一战实在是输得太惨了,蜀国此时尚有实力自保,但是没有实力面对吴巍两国围攻,跟东吴结盟是不得不做的唯一抉择,否则东吴跟曹魏结盟的话,灭国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
关羽雕像
刘备托孤前的处境分析:
刘备这两年过得一点都不好,虽然从卖草鞋一步一步走到九五之尊,可是创业再难,有兄弟知己陪着,痛并快乐着。等到登基为帝,老关和老张就陆续挂了,孔明和子龙又一直反对自己对东吴用兵,可以说爬得越高越孤寂,孤家寡人一个。
年少时候的梦想是恢复中原,匡扶汉室,结果眼睁睁看着曹丕改朝换代,信仰都倒塌了,这才是真正的痛;好不轻易积攒了粮草和精兵猛将,还没有来得及一展雄风,就被陆逊一把大火烧得乱七八糟;蜀汉政权虽在,可是太子智商实在是太低了,加上益州旧部并没有完全臣服于自己,还有西南的少数民族也是时战时和,内忧外患;此时刘备最担心的反而不是这个摇摇欲坠的江山,而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孔明,此人位高权重,加上跟东吴关系极好,后面的荆州帮大多身居要职,而且孔明此时正值壮年,假如效仿曹操,那老刘这辈子不是就为他人做嫁衣了吗?
武侯墓
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已经劳累了很多年,负面情绪和压力也积攒了很多年,精神层面已经不行了,加上战败和逃亡,急火攻心,身心俱裂,自知命不久矣。此时托孤,与其说是交待后事,倒不如说是跟孔明斗智斗勇,用自己最后的影响力给孔明加上一些束缚。
孔明受托孤时的处境分析:
孔明出山之时,水镜先生就已经预言了“孔明虽得其主,却未得其时”,一个“时”字,注定了孔明悲壮的一生。夷陵之战前夕,孔明力权刘备停止对东吴用兵,无疑是相当明智的抉择,惋惜此时的君王已经飘了,加上仇恨爆发出来的怨念的戾气,让诸葛亮都有点不熟悉眼前这位皇帝,还是不是当初三顾茅庐的刘玄德。君臣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隔阂,万一夷陵之战刘备取胜回来,孔明还能做多长时间的丞相都已经成了未知数,功高震主,历来都是忠臣最失看的结局!此时的蜀国,已经丢了荆州,东吴的水师又打到白帝城下,西南边的少数民族也开始蠢蠢欲动,川蜀之地,还有刘璋旧部暗暗不服。太子刘禅更是让人无语至极!当然,曹丕和司马懿也像饿狼一样紧盯着他们。
刘备托孤遗址
以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手段,打理好这个内忧外患的国家问题不大,但是想要北伐中原、恢复汉室,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秦国经历了六代君王的辛劳努力,才牵强食下东方六国,那也延续了上百年时间,兵力和国力最弱的蜀汉想要在短短几十年打败拥有司马懿的曹魏政权,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再给你一个白起一个韩信都没有用,因为此时正处在长统之后的第一个大乱世之中(参考我的置顶文章),这就是水镜先生所谓的“时”。
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孔明悲痛的同时,也诚惶诚恐,汗出如浆,如同奔赴“鸿门宴”,刘备不仅喊了孔明和刘禅,也喊了李严,表面上交代他们要团结一致,暗中的意思也是让他们相互牵制。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抽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才是白帝城托孤的重点,你若觉得我儿不行,可以取而代之,这是试探,也是下套。这一试,早就把诸葛亮吓坏了,因为这个时候刘备随时可以杀了自己,诸葛亮只能表达自己会尽职尽责辅助太子,如此一来,也进了刘备的圈套。既然你抉择辅助太子,那就让太子恢复我的志向,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孔明雕像
此时的局势,弱蜀伐强魏,必败无疑!诸葛亮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也不能不答应,熬过这一关,整个国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往治理,但是又因为刘备遗志,不得不屡次出兵,逆天罚魏,于是就有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并逝世于五丈原军中的悲壮历史。此次白帝城托孤,刘备把心理战术玩到了最高境域,诸葛亮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当然,刘备是不会杀孔明的,因为只有孔明,才能守住这个国家,刘备最后时刻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诸葛亮高风亮节,尽心尽职辅助后主,《出师表》中将这种忠君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感谢您的阅读,下一期我们再一起来分析蜀军六出祁山,看看喜欢玩传控的诸葛亮是如何一次一次败在摆大巴的司马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