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鼓王”骆玉笙:6个月被卖、成名后被强占,却活成一代传奇
1985年,电视剧《四世同堂》即将制造完毕,主题曲《重整河山待重生》的演唱者虚位以待。
作曲者雷振邦的脑海里,一下跳跃出老艺术家骆玉笙的身影。
在录制现场,乐团众人看到歌者竟然是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小老太太,瞬间丧失信心:“她准唱不好!这么大岁数了,能唱出什么味?”
骆玉笙也紧张了,手心都出了汗:“管弦乐团、西洋乐谱?整不来,也看不懂啊!”
最终,骆玉笙在琴师的协助下,试着与乐团配合,唱完了这首歌,而且是一气呵成!乐团赞颂:不愧是名家,我们有眼不识泰山!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首主题曲旋即火遍大江南北。
演唱者骆玉笙虽已年过七旬,却凭借着浑厚、高阔的唱腔,将这首歌演绎得悲壮豪迈、荡气回肠,沸腾着滚烫的家国情怀,在听众心里翻涌起阵阵惊涛!
这首歌风靡数亿人,成为一代经典名曲,还走进了国家的中小学教材。
人如其歌,歌如其人。骆玉笙的一生,也恰似这首歌,有饱经磨难、跌宕起伏,也有不屈抗争、百折不挠,颇具传奇色彩,让人唏嘘、慨叹不已。
展开全文
身世飘零的“小怪物”
时光倒流回到1914年,正值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那是一段风云变幻的乱世,军阀政客、官僚名流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老百姓则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
而骆玉笙,便是降生于这个年代。
打从她记事起,她就跟着父母游走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以卖艺唱戏为生。
民国时期的上海
小小年纪,本应偎依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她却要为着衣食而四处奔走。
耳目濡染之下 ,只有几岁的她,亦慢慢爱唱、爱演。更特殊的是,她的嗓子稍显宽厚,不似一般儿童的奶声奶气。
见女儿一脸投进的模样,骆父乐了:好,也让这小妞上台试试身手!
于是,父亲在台上表演变戏法,一抖“挖褡”(变戏法道具),就把4岁的她给“变”出来。
接着,她会给看众唱一段“二簧”(一种戏曲唱腔)。小小丫头,偏偏声线低沉浑厚,还唱得有板有眼的。
如此的“反差”,让看众感觉颇为新奇,赢得了满堂饮彩。有人说,这真是个“小怪物”呀。
不久,大家都知晓上海的“大世界”(旧上海闻名游艺园)有个古灵精怪、天资惊人的“小怪物”。一时间,四岁的骆玉笙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上海大世界”旧照
虽然为家里挣了不少钱,但母亲对她却非常冷硬、苛刻。甭管她有多乖巧,母亲对她总是冷脸相对,皮肉之苦是家常便饭。
曾经,5岁的她不慎掉进水缸,幸好被人发现捞了起来。但母亲竟一点都不心疼,还怪她弄湿了戏服,把她扒光了,毒打一顿!
比这更难捱的,是母亲戳心戳肺的谩骂。幼小的骆玉笙伤透了心:我娘为何会这般待我?
直至她长成豆蔻少女,才从父亲口中找到一个心碎的答案:她并非父母亲生的孩子,而是买来的养女!
她还只有六个月大、尚在襁褓之时,便被父母卖给在上海的骆家。养父骆彩武,是来自天津的江湖艺人。
而她,大抵是出生于江南小镇的穷苦人家,进了骆家就姓骆,就成了天津人。
才10多岁的骆玉笙,为着自己的凄凉身世潸然泪下。
骆玉笙早年照片(右)
在养母眼里,她只是一个“赚钱工具”、使唤丫头,对她当然没有什么感情,任意打骂,自是理所当然。
命苦至此,她唯有乖乖地卖唱赚钱,在弦板笙歌里,用唱戏来托付内心的喜怒哀乐。
多年后,回忆起童年灰暗、凄冷的一幕幕,骆玉笙仍是伤感难抑:“哎,我是唱着长大的。”
名动天下的“小彩舞”
幸而在骆玉笙的童年里,还是留存着一丝宝贵的温热,究竟养父不仅待她如亲生女儿,还带她拜师学艺。
9岁伊始,养父把她带到汉口、又带到南京,安顿她拜师、学京剧、上堂会、听曲艺、学习京韵大鼓。
这个苦命少女的眼前,慢慢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看见了一抹惊艳的华彩。
17岁那年,养父骆彩武往世了。为纪念养父,她给自己取艺名为“小彩舞”,并决意舍弃京剧,转攻京韵大鼓。
20岁时,她向有“三弦圣手”美誉的韩永禄拜师进行。
年轻时的骆玉笙
彼时局势动荡,旧社会的戏曲艺人,由来都被视为卑贱的“下九流”,在乱世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而骆玉笙,正是在这样的时局里,苦苦支撑着曲艺之梦。
1936年之夏,师父带骆玉笙来到了曲艺发祥地——天津。
她以一曲《击鼓骂曹》打开了局面,并开始在“小梨园”(旧时天津戏曲演艺剧场)演出。
骆玉笙演出照
没多久,她就成了“小梨园”的“台柱子”,被誉为“金嗓歌王”。“小彩舞”的美名不胫而走。
作为炙手可热的“名角”,骆玉笙吸引了无数票友,但也惹来一些不怀好意的目光。
当时的天津卫,租界林立、帮派横行,是政客军阀、丐帮无赖、地痞流氓的“冒险乐园”。戏曲艺人想要过几天安生日子,简直痴心妄图。
骆玉笙演出名曲《剑阁闻铃》
骆玉笙初到天津,便知识到青帮头子陈友发的“下马威”,不得不委身到其指定的戏院唱戏,还受其层层盘剥。
她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军阀、混混、汉奸等黑暗势力压迫的对象,被逼着到几个戏院赶场演出,唱得快累垮了,有时还一个子儿都要不到。
“七七事变”后,一家有日寇势力作后台的报馆办了堂会,点了名要她往唱。只因她未能早到请安,一进门就被破口大骂。
对方饮问她会唱多少段儿,她低眉顺眼地答:“会唱二十多段。”那人凶神恶煞:“你给老子把所有段子都唱一遍!”
她只好噙着眼泪唱了起来,无比屈辱。好在有人出面调和,她只唱两段就完事了。
此外,她还得应对各色混混、打手们的敲诈、滋扰。走在街上,不经意就会被一个痞子拦住:“小老板,快过节了,有钱给几块呗!”不给,你准走不了。给了,他还嫌少,会陆续“找茬”。
骆玉笙演出照,摄于20世纪40年代
而她平生最为苦痛的黑色灾难,还在后头。
当地臭名昭著的大恶霸袁文会,早对她起了觊觎之心。
袁文会
此人打手众多、无恶不作,凡是他瞄上的女子,都难逃其魔掌。
这一回,他邪笑着将手伸向了骆玉笙,强占了她,还使她有了孩子。
这是她一生最深的伤口!
骆玉笙的血泪遭遇,也是万千个艺人在旧社会时,被欺压、被凌辱的悲凉缩影。
在这乌云蔽日的年代里,虽然历尽坎坷、饱受残害,但她却咬紧牙关活着,对京韵大鼓的热爱锲而不舍,一直在不断求索、潜心打磨。
德艺双馨的“金嗓鼓王”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曾经深陷黑暗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万缕曙光。
艺人们被欺压的历史,都成了过眼云烟。而恶贯满盈的袁文会,也被法院以汉奸罪送上了刑场。
这一切,让36岁的骆玉笙百激动不已,她的艺术生命重新焕发出耀眼的生气,出品、出演了一系列展现时代新风尚的优异作品,还被推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首任女主席。
1954年,骆玉笙与天津曲艺团团长的赵魁英共谐连理,半世凄苦的人生,终于有了幸福的甜意。
骆玉笙与赵魁英结婚照
为了好好照顾骆玉笙的儿子骆嘉平,不让他受委屈,赵魁英抉择不再要孩子,让骆玉笙无比激动。
她重新执起鼓板,着意博摘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特殊的“骆派”京韵大鼓艺术,还培植了众多出色的进室弟子。
骆玉笙一家。左起:骆玉笙儿媳、骆玉笙、骆玉笙孙女、骆玉笙儿子、赵魁英
1980年,丈夫赵魁英因患脑出血而往世,让66岁的她悲痛欲绝。
很多人劝她再觅知音,她淡淡地说:“我这一辈子有一个赵魁英,就知足了!”
1985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她,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了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没想到,这个只有八句歌词、时长两三分钟的歌曲,在国内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引起了极大反响,还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曲艺浪潮!人们用惊喜的眼神,投向了“京韵大鼓”艺术。
可以说,《重整河山待后生》,是骆玉笙艺术生涯里一块金色的“里程碑”。
这,让她心里溢满了自豪和自豪,也让她决心要改革京韵大鼓:“要扬民族之长,抒时代之音”,将其发扬光大、并与时俱进,带给看众优质的艺术享受。
在她78岁那年,57岁的儿子骆嘉平因为心梗而猝逝。
老年丧夫、晚年丧子,何其惨痛。这让年迈的骆玉笙难以承担!
在锥心的哀痛中,京韵大鼓又成了她最大的托付与抚慰。
1998年,骆玉笙举办了从艺80周年的演出后,便将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培植“骆派”弟子这一块,致力于将京韵大鼓传承后世、代代相传。
2002年,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虚弱,住进医院了,还念念不忘要推动京韵大鼓的发展,嘱咐摘访的记者:“京韵大鼓一定要后继有人呐,我挣脱你们了!”
同年5月5日,骆玉笙在天津谢世,享年89岁。
骆玉笙的一生,亲历近乎百年的动荡激变,尝尽世间的甜酸苦辣,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尽管身世悲苦、命运多舛,但她凭着坚定的品行、不屈的斗志、豁达的胸怀,一直矢志不渝地执着于内心的热爱,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的价值。
她从一个走南闯北的曲艺学徒,磨砺成一位德艺双馨的曲艺泰斗,为我国的艺术文化事业,奉献出一生的心血,堪称一代“旷世传奇”。
她,是真正值得人们景仰的曲艺大师、艺术大家!文/打盹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