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素材一:
中国神话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发明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在中华文明发轫之时,神话几乎蕴含着各类生产生活知识,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当今社会要培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路径就是通过文化探源觅觅“文化基因”。一般而言,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明的精神产品往往会有某些“烙印”。这些“烙印”会以多种含义固化在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因其具有相对可再现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价值理念或人文精神,故此称之为“文化基因”。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化记忆的经典代表,是人类史前文明陌上风尘重要载体,在表达与记忆人类文化基因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神话最早的创作者可能是巫师、祭师、首领这样的个体,但其一经产生并需要流传下来时,则一定会得到群体认可,并自觉地接受、参与再发明与继续传承。这也是民间文化作为集体聪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华神话经历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无一不是许许多多古老文化的真实或者镜像式的记忆。虽然一些内容和形象会发生扭曲变形,但它根植于客看历史文化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神话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并不仅仅停留在表象式的语言文字笔录之中,其精髓最终要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培植之中。
中国神话蕴含着敢于创新、勇于发明与文化担当的精神信心,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追梦的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优异文化传统都可以在中国神话基因库中找到。尽管所面对的情形不同,但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过程中都展示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无限聪明,中华优异传统文化蕴含着丰盛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躲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迪,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摘编自王宪昭、熊惠《论中国神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
素材二:
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流传在民众中与民间韵文相对的民间散文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等。对民间故事的跨媒介叙事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代文化生态变迁的讲述和传承的新方式,打造经典IP系列品牌,从而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以口头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里,进进书写时代之后,民间故事才开始以更稳定的书面文本为媒介的陌上风尘进行传播传承。纸质文本打破了单一口语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笔录保存口头民间故事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是将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直接转化为书面文本,这是与口传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最为接近的一种。不少作家吸取民间故事的营养,创作了众多优异的作家文本。“民间文学偏于趋同,作家文学则注重求异”;“民间文学偏于传统,作家文学则注重现代”。这些作家文本沟通了底层民众、市民阶层和精英阶层。民间故事还与图画相结合转化为图文文本,民间经典的神话、传说等转化为便于儿童阅读的绘本图书,在纸媒出版走向衰落、全民阅读量堪忧的背景下,儿童绘本图书的销量并不算低。在纸质书籍市场走势低迷的形势下,青少年对于纸质漫画书的喜爱有增无减。民间故事的每一次文本化都实现了传播领域的扩展。
展开全文
民间故事资源的影像化可分为三种类型:真人影视、动画影视、电子游戏。不论是真人影视还是动画影视都表现出了对某些母题的偏爱,如“女扮男装”母题、“异类婚”母题等。电子游戏与动画影视的区别首先在于游戏的互动性,玩家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故事的结局,接受者是故事的体验者,甚至是故事的构建者。其次,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游戏开发者将不同时代的故事人物、毫无关联的故事情节合成在一部游戏作品中,虚构新的游戏世界。
民间故事在舞台、景区等场景中通过多种媒介延伸再造,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民间故事的展演化为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气活力。
民间故事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跨媒介叙事策略强调的就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产品向产业的转化,无论媒介如何更迭创新,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经典民间故事都应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好的诠释。
(摘编自徐金龙《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1. 下列对素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一种早期文化记忆的中国神话,是中华文明发韧时各类生产生活知识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B. 根植于客看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神话不消失,许多古老文化可能就不会丢失,但假如没有群体的参与,神话就无法流传下来。
C. 书面文本媒介具有时空限制小、传播领域广、受众类型多、文本形态丰盛等特征,比口语媒介更能提高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D. 游戏开发者在虚构新的游戏世界时,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但是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 依据素材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丰盛的中国神话是一种兼具转变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具备教诲功能的文化成果。
B. 若没有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我们可能就无法读到原始形态的口传民间故事。
C. 鲁迅的《奔月》《补天》《理水》等“故事新编”注重对现代生活的指责与探求。
D. 借助电子游戏影像化后的民间故事可以由玩家参与构建,也可以拥有多个结局。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协作为论据来支撑素材二画线句的一项是(3分)
A. 包含女娲、后羿、鲁班等故事人物的《王者荣耀》蝉联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
B. 《新白娘子传奇》通过报恩、游湖、借伞等经典情节展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C. 联合国摘用源自看音传说的中国舞蹈《千手看音》舞台照发行了限量版邮票。
D.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化着烟熏妆、露着大门牙的哪吒个性张扬、逆天改命。
4 . 源头为北朝民歌《木兰诗》的“木兰传说”,在明代有戏文《雌木兰替父从军》,在现代有豫剧《花木兰》,1998年有袁咏仪、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花木兰》,2005年有单机游戏《花木兰》。请结合素材,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4 分)
5. 在当下,如何挖掘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请结合素材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往菜地的路
残雪
我的表哥仁升又来我面前诉说了,唠唠叨叨地竟骂了一个晚上,北风也很配合似的“唤唤”地刮了一个晚上。我曾无数次告诫过他,不要与邻家的那些市会搅在一起,没事看些书,可他就是不听,还有些对我的话嗤之以鼻的味道。
“我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与他们搅在一起。你知道我很忙,天天都要往照顾菜地。人人都有嗜好,不是吗?”他振振有词地说。
然而他并不快乐。每次从邻居那里回往,他总是万分沮丧,然后便跑到我家来,诉说邻居们的种种不是。按他的说法,那些人简直就是行尸走肉,陌上风尘。
他在离城二十多里处的一个荒坡上开了片菜地,种了些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天天天不亮他就赤着脚背着锄头往他的菜地,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我从未看见他的菜地,也从未见到他将蔬菜运回家,我的关于他那片菜地的所有感性熟悉都来自他的描述。现在他就赤着脚,一只手撑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口。“也没有人一年四季赤着脚,背一把锄头走二十多里,你找得出这样的人吗?”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彩。
过了几天,一位邻家的小伙子来坐,说起仁升,言语间不无藐视的味道:“你的这位表哥简直是个疯子。”他说,“找我下象棋,非要我让他棋,让了一次又一次,还不行,大吵大闹,将口水吐到我的鞋子上……”小伙子还告诉我,街坊邻居本该友好,但他喜欢高高在上,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有块菜地。
“那又怎么样,大家都种了菜,不过是种在后院里。打赤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打赤脚,只是时间短一点罢了。”
一天,我正在写信,仁升来了。骂了一通邻居之后,他说:“我不在原地种菜了,现在的菜地离家有三十多里。”
我对他说,原来的菜地就很好,为什么要换地方呢?要知道人人都在后院种菜,只有他一个跑到城外往,这已经与众不同了。
他眨了眨眼,诡秘地一笑,问道:“你怎么知道原来的菜地就很好?”
“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那都是瞎吹的。”他心不在焉地说,“原来的地不肥,收成不高,现在的菜地开在荒原上,四周几十里没有人烟,我们不说这个了吧。”他背着锄头回家了。
然而仁升闯祸了。侄儿说仁升与一位喊富民的邻居下棋下输了,便朝富民脸上吐唾沫,被富民揍了一顿,今早他竟没起床,不知出事没有。
我立刻穿好衣服往仁升家。“你就不要与这些人下棋了,毫无益处。”我说。“你怎么知道毫无益处呢?”他又像上回那样诡秘地一笑,不过这一笑扯动了伤口,他的表情又变成龇牙咧嘴的怪相了。
不久就听邻居们说,仁升因为在郊外东游西荡,巡逻的人员以为他要破坏森林,将他拘留了一夜。其实他并不是往郊外种菜,他背一把锄头只是用来蒙混众人的,他从来就没种过什么菜,难怪没有人看见他把菜运回家。
我也不能理解仁升的生活,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还是孤身一人,家里一贫如洗。他的生活就由天天往菜地,一月一次与邻居发生纠纷这两件事构成,不知这样的表演何时才是尽头。
又过了些日子,他有时两天回一次家了。他对我说,种菜的那片荒原上有个茅棚子,他就在那里过夜了。“其实呢,那边也和这边差不多,都寂静得厉害。你知道,我往找他们下棋就因为这里太寂静了,我一直感到恐惧。最近我种的灯笼辣椒红得像火炬一样了。”
“你就不要谈蔬菜了。”
他一愣,半天没说话,不安闲地东张而看,最后说:“我还以为你是我自己呢!”
最近他与邻居发生的争吵十分希奇。仍然是下棋的事,他不仅要悔棋,还把棋盘掀翻了。愤怒的邻居抄起铁棍要打他,”本来只想吓一吓他,可他硬是将脑袋迎了上往,“嘭”地一响,血流如注。邻居也吓了一大跳,忘记了仇恨,与人们一道将他送至医院。
我往探看他,问他为什么要用脑袋往迎那铁棍,他从绷带下面白了我一眼,回答说:“有这事吗?我忘记了。”
出院后,他照旧往郊外,手里多了根拐杖。而一月之后,他又与那位打伤他的邻居下棋了。
街上的居民都说仁升既然在野地里搭了个茅棚,就住在那里算了。万一倒在路上昏过往了,那可怎么得了。邻居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是荒地里怎么能长期住呢?我想劝劝仁升,不要天天跑那么远。
“光是考虑你们的意见,我也非天天跑不可。”他微笑着说,“这几年老了一点,并不阻碍我往那边,你们都看见了,一想到你们看见了,我便有了力气。我企图再也不在野地里过夜了。”
他开始将时间消耗在路上了。人们断定他是矫情,于是不再注重他。
然而他还住在这条街上,隔一段时间就出来找人下棋,与人争吵。
一次我在路上看见了他,我就跟在他后面走。他在前面自言自语,我闻声他在说:“……我真累死了呀,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呢?我也用不着别人来同情,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不是野蛮是什么呢?现在我天天在路上挨日子,让他们看了心烦。……我想起一件事来了,我那表弟是一个傻瓜,这里的人都是行尸走肉……”
称我为傻瓜我并不生气,更多的是冷悯和恐惧。说实在,我无法理解他所坚持的陌上风尘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道他企看别人怎样理解他。大家对他的看法是明明白白的,可又似乎有些谜没有解开。以我们的性格,对待这类谜的态度便是绕过它们。只有他死死地守在那里,因为自负,也因为某种说不清的惧怕。年复一年,他就这样与我们相持着。
我现在已经不太情愿看见他了,而邻居们没有我这种感觉,他们照样采纳他——在他上门的时候,也照样指责他,但没人像我这样恐惧他。
我的侄儿又来告诉我一个新闻:仁升不回家了,他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从他家门口的马路到郊外的某个地方。一个月过往,他也不再找人下棋了。他仍然不停地自言自语地诉苦……
我最后一次见到仁升是在冷冷的三月。
他拄着一根棍子站在门外。“我决定不再回来了,最近我终于失往兴致了,我是来辞别的。”
“你要往什么地方呢?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往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
我不知道他说的“那里”是哪里,也不好再问他。这世上总有那么些谜吧。我跑进屋内找出条围巾送给了他,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北风在他背后卷起一股黑灰。
(本文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在人物的命名上有所设计,值得琢磨,如“仁升”有着“双关”含义,“富民”也颇有深意。
B. “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彩”,这一神态描写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愉悦心绪,也表现了人物的自负心理。
C. “有这事吗?我忘记了”,写出了仁升健忘的特征,从本质上讲与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没有什么区别。
D. “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见证者,“我”的出现不仅增强故事的真实姓,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想法。
7. 关于小说中同一内容“反复”叙写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北风“唤唤地刮”开篇,以北风“卷起黑灰”结尾,同样都是写北风,但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小说第四、五段多次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生活艰难,并为后文“家里一贫如洗”作展垫。
C. 文中两处写到了仁升“诡秘地一笑”,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都透露着仁升期待被“我”理解的个人愿看。
D. 小说再三叙写“下棋”,使“下棋”成为小说叙述的另一线索;通过“下棋”,生动显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8. 小说中表哥说:“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往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结合全文及小说的隐喻性,谈谈你对“那里”的理解。(6分)
9. 使小说显得有张力是写作者的追求,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构成小说张力的重要手段,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同敞传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居正,相神宗有声。敞,崇祯间荫补中书舍人。至十七年,闯贼李自成陷北京,怀宗殉难,贼索朝官甚急,文武逼降者多。敞躲进宫牙牌匿民间,潜出城徒步南回。
及永历帝龙飞端州,敌陷粤东,上留大学士瞿式守粤西,驾幸武岗,趣敞进朝。丁亥八月,寇陷武岗,上狩粤西。敞为乱兵所掠,避进黔地。时黔、粤隔绝,人情汹扰,数月不闻行在消息。川、黔士绅议立荣、韩二藩。敞与钱邦艺及郑逢元、杨乔然力争其不可,众议乃沮。戊子,敞从间道赴行在,升詹事府正詹事。时寇数道攻粤,留守瞿式耜疏荐敞知兵,得士心。上命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楚、粤兵马。时兵弱饷匮,敞身在行间,分甜苦,以忠义激励将士,人人自奋。每接战,敞即以死誓。及庚寅冬,敞督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连营于桂林之小榕江。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进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见敞至,喜曰:“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敞笑曰:“公能为朝廷死,敞独不能乎?何相待之薄也!”遂取酒共饮,坐而待之。次日,敌人进城,执敞与式耜见孔有德,两人不跪,敞尤大骂。有德命部下捶辱之,敞骂愈厉。有德命拘二人于城北一小室中,命左右说之降,劝谕百端,式耜但大哭,敞则毒骂。暇则两人赋诗自矢,并刺敌人。有德惯甚,命折敞右臂,仍谈笑赋诗不绝。两人幽囚唱和者四十余日,诗各数十章。敌见两人困愈久、苦愈甚,而志愈坚、气愈烈,知终不可辱。至闰十一月十八日,乃杀之。金堡时为僧,致书于孔有德,乃殓瞿、张两公尸,葬于白鹤山下。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看而祭之,赠陵江伯。
(选自《明季南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一月初五日 / 敌兵大至两营 / 战败 / 敞率数骑进桂林城 / 时军民俱散 / 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 / 誓与城亡 /
B. 十一月初五日 / 敌兵大至两营 / 战败 / 敞率数骑 / 进桂林城时军民俱散 / 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 / 誓与城亡 /
C. 十一月初五日 / 敌兵大至 / 两营战败 / 敞率数骑进桂林城 / 时军民俱散 / 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 / 誓与城亡 /
D. 十一月初五日 / 敌兵大至 / 两营战败 / 敞率数骑 / 进桂林城时军民俱散 / 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 / 誓与城亡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封建官僚队伍。
B. 行在,文中以皇帝巡行所在地代指皇帝,与《过秦论》以“七庙”代指国家用法相同。
C. 间道,文中指“偏僻的小路”,“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不同。
D. 自矢,文中指“自己拿出箭”,“矢”与《伶官传序》中“请其矢”的“矢”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同散出身于官宦世家,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诸多朝臣被迫投降,张同敞隐躲身份潜逃南回,永历帝即位后要求他重新进朝为官。
B. 皇帝巡行粤西,黔地消息隔绝,黔、川两地士绅商量独立设置两落,在黔地躲避乱兵的张同敞与郑逢元等人据理力争,但无法阻止。
C. 粤地军情紧急,留守瞿式向皇帝推举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且深得人心,于是张同敞从正詹事一职调任为兵部左侍郎,带兵打仗。
D. 张同敞与瞿式耜共同被捕,在被孔有德拘禁期间,两人或骂或哭,相互赋诗唱和,四十余日后被杀害,僧人金堡出面安葬了两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 )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 5 分)
( 2 )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看而祭之,赠陵江伯。( 3 分)
14 . 郭沫若在《赞张同敞》中用“江陵忠烈张”来评判张同敞,请简要概述张同敞的“忠烈”之处。(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买书歌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使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憧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不如把书聊当酒。
虽然一编残字半蠹鱼,区区蠡测我真愚!
秦灰而后无完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借“十钱”为买酒或买书创设了只能二选其一的情境,“十钱”未必是实指。
B. “意良厚”,看似赞同,实则暗讽“佳”过于看重实用价值,而漠视了书的意义。
C. 本诗善用对比,如将酒与书进行对比;多处用典,如“淳于豪饮”“子建雄才”。
D. 本诗为“歌”,该诗体篇幅可短可长,平仄不拘,也可以换韵,形式上富于转变。
16. 有人认为,“残”字只出现两次,但满篇皆有“残”意,“残”意又尽显作者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两句阐明开始时做得好的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 2 )《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写思妇与离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两句是:“ , ”
( 3 )从《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已经完全沉醉于月下洞庭的美景中,甚至忘记了时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素材一:
却说宝玉成亲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往,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甲】忙了,连忙喊人请李纨,可巧【乙】来了。【甲】见了,忙静静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乙】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乙】、【甲】正哭着喊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摘自《红楼梦》高鹗续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回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素材二:
宝玉和贾母尤爱黛玉,但两人爱的内涵相异:宝玉之爱有诸多因素,才情、花容,更重要的是两人携手建立在反专制、争自由、争人权的① 的精神壁垒之上;贾母之爱更多的是亲情,是割舍不断的血脉之情。无论黛玉得到多少爱,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爱的大纛下,黛玉悲苦地死往了。
贾母对黛玉的爱主要表现在亲情形态下陌上风尘的物质层面。这种心疼可谓② ,但假如我们的眼光转向精神层面,具体地说,假如转向宝黛共同的反专制、求自由的层面,那么,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是 ③ 地保护礼教的负量因素。以贾母为代表的人等对黛玉的爱是具体全方位的、物质的,而黛玉遭受的虐杀则是抽象片面的、精神的。貌似矛盾的“爱”却在贾府中温情脉脉地存在着,而且大家觉得见怪不怪,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进妥当的成语。(3分)
19 . 在【甲】【乙】两处填写小说的人物名字。( 2 分)
20 . 试分析素材一中黛玉临死前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两种创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执情强物。所谓即物生情就是创作者对事物的感知、谛听和描绘,是从物事到情感到形象语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创作过程;执情强物则是主看先进,把意念强加于物事,通过自我营设、情境唤起以“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
前者,多为收缩性写作,即先对客体产生陌上风尘的直看感应,即心以应物,再动之以情,述之于笔;后者基本上属于① ,是所谓不按常理出牌,以主看意念混清造物、统领外物。
有时我会觉得这两者之间② ,而是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彼此圆融的关系。所谓“意与境浑”“意与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说:“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则是心与物化,得心而应手。世间事,殊途可以同回,阴阳可以互补,主客可以换位,上下可以相倾,所以艺术创作不存在 ③ 。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看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B. 今晚若有摘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 有几个“慈爱”的老板到菜场往收集一些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1964 年 7 月 5 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近了安江农校的稻田。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妥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 7 个字。( 6 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素材,依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1月,陆军工程大学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个群体注重系统学习、深进探求、厚积素养。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另一方面,他们以如火激情投身政治理论教学,不辞辛劳,勇于担当,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心怀火炬者,应予人星火!
以上素材具有启迪意义。请结合素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准则
1.D(“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错,原文为“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电子游戏不以一个民间故事为主线,而是多个情节杂糅)
2.B(写定的民间故事文本接近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并非完全保留原始形态,即使有写定的文本,我们也读不到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
3.B(只体现了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
4.①不同媒介讲述同一个故事原型,能够打造传统文化的经典IP,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②“木兰传说”体现的女扮男装的母题契合创作者进行影像化改编的需求。
③“木兰传说”体现的“忠孝精神”“勇猛无畏”“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品行,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评分准则: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注重挖掘民间故事中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民族优异文化传统,为培植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②借助民间故事中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传统聪明,锻造当代中华儿女的优良民放神。
③鼓励将民间故事转化为作家文本、图文文本,鼓励全民阅读,提振纸质书籍市场。④运用现代多种媒介助推民间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促进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评分准则: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6.C(结合下文“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一句,可知仁升并非真正“健忘”,而是由于“我”不能理解仁升的做法而提及被打事件时,仁升摘用了回避话题的方式,这与显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胜利法”与陌上风尘并不一致)
7.B(多次叙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的“与众不同”)
8.①“那里”指的是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
②“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托词,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理想幌子。
③“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托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
④“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
评分准则:第一点2分;2、3、4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9.①仁升与邻居们之间:仁升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渴盼邻居们理解,邻居们则安于庸常,并不理解仁升,二者之间的矛盾贯穿全文,富有张力;
②仁升与我之间:仁升本以为我是最理解他的,本以为我就是他自己,但我不期看仁升谈蔬菜,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他,仁升的期待与我不理解他的现实构成矛盾,使小说布满张力。
③仁升的自我之间:仁升一方面认为邻居们是行尸走肉,一方面又主动找邻居下棋,期看得到邻居们的关注,两种对立情绪构成文章主旋律,使小说布满张力。
④“我”的自我之间:“我”一方面尝试理解仁升,熟悉到只有仁升还守护着他的精神领地,但另一方面,我对仁升的抉择布满惧怕,对于“我”富有张力的心理显现,塑造出一个有熟悉到超脱庸常的可能但又不敢往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评分准则】共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10.C(“两营”为“大败”的主语;“时”为“当时,作“军民俱散”的时间状语)
11.D(自矢,犹“自誓”,“立志不移”之意)
12.B(“但无法阻止”表述有误,由原文“众议乃沮”可知)
13.(1)我是守臣,不答应跑到其他地方往,你是军中总督,自然应当离开。国家大事还可以有所作为(有期看),你应当尽量啊!
(2)皇帝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食东西,远看着(白鹤山)祭奠(想念)他,追赠他为陵江伯,陌上风尘。
【评分准则】共8分。
(1)5分。适:到,往,跑;子军中总督,推断句;宜:应当;尚:还;勉:努力,尽量。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痛悼:痛苦悲伤;累日:连日,多日;赠:追赠,追封官爵。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①怀忠殉难时,隐躲身份潜逃南回;②尽量阻止川、黔两地独立设藩;③每次迎战,都宣誓要决一死战;④主动赶赴桂林,与瞿式耜共赴国难;⑤被捕后拒不下跪,赋诗自誓,宁死不屈。
【评分准则】共3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15.B(“看似赞同,实则暗讽”错。作者确实不认同“撞”的看法,但“意良厚”是说“僵”对作者的关怀是发乎诚心的,因为酒的确是“适口”的,这里并无暗讽之意)
16.①“书半残”“一编残字”直言书“残”,书虽残,但给诗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却是恒久的,体现出诗人对书的挚爱。
②“酒到醒时愁复来”,酒味芬芳,但酒不能尽消其愁,酒的作用是“残”的,可见作者对借酒消愁的质疑及对书的价值的认同。
③作者自认为在酒量与诗才方面都未达到尽善,亦是“残”的,这既为舍酒就书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含有自嘲之意。
④秦代焚书坑儒后尽是残书,表面上是说书“残”,实则为戏谑之语,可见作者对读书的执着:既然本来就没有完全的书,我读残书又有何妨?(答“实则说的是文化之“残”,表现了作者对文化‘残缺’的惋惜”亦可)
评分准则:共6分。每点2分(“残”的意味1分,作者情思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分准则: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②无微不至 ③不遗余力
(①“志同道合”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从“两人携手”和素材二第二段中的“共同”可知应填“志同道合/情投意合”。②“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陌上风尘、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全。素材二第二段说“贾母等对黛玉的爱是具体全方位的,物质的”,可知应填“无微不至”。③“不遗余力”指用尽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素材二第二段说“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在保护礼教”,可知应填“不遗余力”。)
评分准则:共3分,每空1分。
19.甲:紫鹃。乙:探春。
(从选文内容看,都是【甲】在忙前忙后地照顾黛玉,特殊从“泪如雨下”可知【甲】应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联系《红楼梦》内容,与黛玉关系最近的应是贴身大丫鬟紫鹃,所以【甲】应是紫鹃。紫鹃喊【乙】为“三姑娘”,贾府“三姑娘”只能是贾探春,所以【乙】应是探春。)
评分准则:答对一个给1分,写错字、答错顺序,均不给分。
20.①情境真实,体现悲剧色彩(更具悲剧气息)。黛玉病进膏肓,生命垂危,“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黛玉话未说尽便回了天。这样处理,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不禁同情悲叹。
②反复手法,强调深情。运用反复手法,连说两声“宝玉”,强调黛玉对宝玉的深情。
③留白艺术,情感丰盛,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好……”又运用省略句式(留白艺术)表达复杂的情感,诸如“宝玉,你好狠心”“宝玉,你好无奈”“宝玉,你好自珍惜”“宝玉,你好自为之”,等等,给人以丰盛的联想想象。
评分准则: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B(都表达引用。A 表达特殊含义;C 表达反语讽刺;D 表达特殊称谓)
22.①发散性写作。(答出“辐射性写作”“扩散性写作”“放射性写作”“开放性写作”等意思给分。)
②不是完全割裂的。(答出“不是截然区分的”的意思给分。)
③固定不变的法则。(答出“约定俗成的思维““一成不变的写法”的意思给分。)
评分准则: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
23.作文(60分)
审题立意与评分准则(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父为张居正,(张居正)辅助宋神宗很有声看。张同敞,崇祯年间因为祖先功勋补官中书舍人。到崇祯十七年,乱贼李自成攻陷北京,怀宗(崇祯)殉难。乱贼非常急迫地索要朝廷官员,很多文武大臣被迫投降。张同敞躲匿进宫的象牙腰牌,躲躲在百姓中间,秘密出城徒步南回。
等到永历皇帝在端州即位,敌人攻陷粤东,皇上留大学士瞿式耜驻守粤西,亲自驾临武岗,督促张同敞进朝为官。丁亥八月,乱贼攻陷武岗,皇帝巡行粤西。张同敞被乱兵掳掠(追逐),躲避到黔地。当时黔、粤两地消息隔绝,人心不宁,几个月听不到皇帝的消息。川、黔两地的士绅商量要立荣、韩两藩。张同敞和钱邦艺以及郑逢元、杨乔然极力劝谏,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众人的商量才被阻止。戊子年,张同敞从偏僻的小路赶赴皇帝巡行所至之地,被升为詹事府正詹事。当时敌寇分几条路线攻打粤地,留守瞿式耜上疏推举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能获得将士的信赖。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掌管楚、粤两地的军队。当时军队疲弱,粮饷匮乏,张同敞在军队中,(与将士)分担困苦,用忠臣义士(忠诚道义)来激励将士,人人精神奋发。每次迎战,张同敞就誓死苦战。等到庚寅年冬天,张同敞督促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在桂林小榕江共同扎营。十一月初五,敌兵主力赶到,两营战败。张同敞带领几个骑兵进进桂林,当时军队和百姓已经全部分散,留守大学士瞿式耜穿着朝服坐在朝堂里,宣誓与桂林城共存亡。看到张同敞到来,留守瞿式很兴奋地说:“我是驻守的臣子,不能逃到他处,你是军中总督,自当出行。国家大事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有期看)的,你应当尽量啊!”张同敞笑着说:“您能为朝廷而死,我难道就不能吗?陌上风尘,为什么对我这么淡薄呢!”于是拿出酒来一起饮,坐等敌人破城。第二天,敌人进城,(乱兵)挠着张同敞和瞿式耜往见孔有德,两人不下跪,张同敞大骂不已。孔有德命令部下凌辱他,张同敞越骂越厉害。孔有德下令将二人拘禁在城北一个小房间里,命令手下说服他们投降,用尽各种方法规劝,瞿式耜只是大哭,张同敞则毒骂。闲暇时两人就赋诗宣誓,立志不移,一起讽刺敌人。孔有德非常愤怒,命人打断张同敞的右臂,张同敞仍然面不改色,不断吟诗。两人被囚禁,相互吟诗唱和四十多天,各写诗歌数十章。敌人见两人被困越久、受苦越重,而志向却越果敢、气节越刚烈,知道最终不能使之受辱。到闰十一月十八日,就杀死两人。金堡当时出家为僧,写信给孔有德,才装殓了瞿、张两人的尸首,将他们葬在白鹤山下。皇上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食东西,远看着(白鹤山)祭奠他,追赠他为陵江伯。